>凡事网 导航

怎样赏析送别诗呢 怎样赏析送别诗呢

2024-07-03m.fan-pin.com
送别诗赏析~

1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6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8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9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2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4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5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7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8 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1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由情入景,由景入心。送别诗包含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和依依不舍的留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是此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明显表达了作者的豪迈大气和对友人的重视。“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则是另一种凄美清凉的境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是大漠孤烟,战场厮杀的斗士笑傲江湖,快意人生的侠客豪迈之作。总之,要用心设身处地站在古人立场上理解体会古人纯洁如玉不带一丝一毫功利的真挚平凡又伟大的友谊。

【摘要】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来研究、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究竟应该如何学及学习它的什么? 这一问题是所有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学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诗歌赏析题的考试,更要求我们重视诗歌艺术的教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如何赏析诗歌呢? 本文主要从诗歌字词、句、篇的表现力,诗歌的艺术手法,鉴赏语言特点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同时结合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诗歌赏析、语言艺术、艺术手法
正文 :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从生产到鼎盛时期,它已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既然是一种文学艺术,它就不可避免的打上阶级的烙印和受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局限,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来研究、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究竟应该如何学及学习它的什么? 这一问题是所有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学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的诗歌赏析题的考试,就更要求我们对诗、词作一些研究、探讨。下面我就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送别诗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古代诗歌中,长亭送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也缘于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和信息不畅通,人们的离别往往是前程渺茫,生死未卜, 所以古人特别重视长亭送别,也经常把它表现在诗歌中。在送别类的诗歌中,有些表达的是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情,有些表达的是情深意长的勉励之情,有些则是坦陈心志的告白。无论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都是诗人在送别时表达的一种深深情感,鉴赏时,我们要根据诗作的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生平和思想,欣赏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鉴赏两首送别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王勃的一首送别的名作。从题目就可以明白,有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做某县少府,作者就写此诗送行。这首诗虽然是送别之作,但表现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离别的情感,不是凄苦感伤,而是非常爽朗豪壮: 不是故意造作,而是写得真挚感人。诗的首联,从离别的地点说到就任的地点,景物写得异乎寻常的雄伟;颔联转入离别,表达彼此惜别的心情;颈联笔锋一转,以激扬奋励的笔调,写出了千古绝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心胸是何等的开阔、健朗! 它把人们送别的情谊,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扫离别时的惆怅和哀伤。尾联以劝慰友人作结,正面否定了世俗在分别时的儿女之态,用这样的意思来总结全篇,明确有力,足以增强前面所表达的情感。作者以他的急于事功的心理,来勉励、支持、鼓舞他的朋友,指出分别不可免,也不是可悲的事。只要友谊长存,离别并不能把两个人隔开。全诗情感真挚,气象雄浑,含意深刻,感人至深。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在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雨后的清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山兀立。在这样一种情景
下诗人要送朋友离别o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对辛渐的叮咛和托付之语: 你到达洛阳后, 假如有亲戚朋友询问我遭贬后的近况,你可以告诉他们,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这两句诗并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诗人以凛然的姿态对小人诽谤所进行的驳击,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一、诗歌字词、句、篇的表现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读诗首先应从语言入手,这和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有共同之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首先抓住字、词、句,弄懂弄通,尤其是那些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更要透彻理解,不能只了解个大概,要分析出它们的特点,体会出新味,品尝出细微之处 ( 如意思、感情、音响、色彩等 ) 。在这方面,分析诗歌比分析其它文学作品要求更高,这是因为诗歌语言更为凝炼、深刻、含蓄这一特点所决定的。 一切优秀的诗歌都是“语言可以明万意 ”( 刘禹锡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刘勰) 。因此,学习诗歌必须要下功夫去分析、理解,体会字、词、句在诗中的表现力,不可粗心大意。一首好诗,粗心的人一读就过,以为语言也很平常: 细心的人就能仔细体会,发现用字用词的妙处。如宋代学者宋祁在《玉楼春》词里写春景:“ 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校头春意闹。”作者运用通感,用一 “轻” 字,着一 “ 闹 ”字,夸张地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表现出来,获得人们的称赏。清代诗人刘公勇称道“红杏枝头春意闹 ”,认为 一“闹 ” 字卓绝千古; 王国维《人间词话》也指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再看王维的送别诗《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七言乐府。诗的一、二两句,诗人抓住“轻”极力描写雨的作用,反衬三、四两句的送别之情。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曲名《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再看初中语文第三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伶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 抓住一个“渡”字,而尾联则抓住 “仍伶 ”,把作者的行程、所见及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理解了诗歌字、词、句的意思及它们富有的表现力,还要进而分析句与句、节与节之间的关系,理清全篇线索 ( 叙事诗,主要理清情节、形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线索;抒情诗,主要理清思想感情的发展线索。)了解全篇思想。在理清线索,了解思想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诗歌结构上的跳跃和省略的特点。由于诗歌的语言要求凝炼,要求用不多的语言表现较多的内容,所以它的句与句间、行与行间、节与节间常有省略,有跳跃,由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由一种意境转到另一种意境, 其间往往没有形式上的联系和过渡。这就需要读者根据诗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认识体会,补充那些被省掉和被跳过的东西,找出句与句、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发展线索。如: 上面提到的《渡荆门送别》,全诗以 “渡 ”为线索,首联交待渡的起点和目的地;颔联则写了“楚地 ”的环境,自始至尾,层层加深,直至尾联抒写自己在 “渡 ” 时的淡淡的眷恋之情。
二、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相应的就产生了适应于表现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是从属和依附于特定的诗歌内容,并为体现诗歌特定内容服务的。
我国古代诗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古代诗人很早就懂得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为了发挥诗的抒情功能,多方面探索,特别是把抒情同写景、叙事结合起来。例如在抒情同写景的关系上,或者通过渲染景物烘托感情,或者用景物描写来寄托或暗示感情,甚至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某种象征,等等。这即所谓“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使我国古代诗歌深厚、含蓄、精炼、意味隽永的特色更为突出。如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白 ) 中的 “杨花落尽子规啼 ”, 描写的是春末的杨花和叫声凄切的子规,通过这样的景物描写来渲染凄苦哀愁的氛围,表露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和离愁别恨。又如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雪上空留马行处 ” 。虽然写的是雪景,暗示的却是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又如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首联和颔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都是叙事,交待长安的位置和自己和友人的共同经历,而颈联和尾联却转到议论上,又使诗风急转,表现出诗人心胸的豁达与豪放。
古代诗人情景交融的成功经验,在我国新诗的创作中,也为许多诗人继承和发展, 写出了无数感人的诗篇。作为当今的中学生,要去理解和赏析这些优秀的诗作,就不能不去理解这一手法。
除此而外,诗歌最常见、最常用的艺术手法还有比兴、夸张、拟人、反复、重叠、对比、排比、含蓄、象征等等。
但作为初中语文中的送别诗,最主要的是情景交融、象征、含蓄这三种,尤以情景交融突出。
三、鉴赏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诗人或诗作的风格紧密相关,有怎样的风格,就会有怎样的语言,语言是风格构成的有机部分。下面我们就鉴赏几种常见的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 指诗歌的语言清爽新鲜、自然不俗,犹如清晨的空气,好像草叶上的露水,让人感觉舒畅。这种语言常见于山水田园诗, 如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的山水诗,语言大都清新自然。
通俗朴素。 指诗歌的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白居易的诗,据说如果能让老妪听懂了他才满意, 就充分体现了他诗歌语言的通谷易懂。
委婉含蓄。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 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杜牧的《泊 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这首诗借古讽今,语言委婉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当朝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
绚丽明快。 指诗歌词藻富丽,文采灿烂,情思奇幻,简洁明快, 一语破的。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语言流畅绚丽,开朗明快,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
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要从诗歌的遣词造句和语句含义等方面来理解,通过分析它的用词、典故、句式及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从而把握一首诗的语言特点;通过对一位诗人多首诗歌的语言分析,进而把握一位诗人的语言风格。
四、诗的阅读鉴赏案例
原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案例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李白 (701-726) 宇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 今甘肃秦安东 ), 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 (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 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 今四川江油 ) 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诲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嶙幕僚,因嶙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琦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后人辑有《李太白集》。
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首推李白,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后人又尊称其为诗仙。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履。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乃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李白的独特个性和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又相成的。
整体感知,透析主旨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 ( 古人尚左, 故称贬官为左迁 ) 龙标 ( 今湖南省黔阳县 ) 尉是因为“不护细行 ”,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不注重生活小节。《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 “洁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是非常重视友情的,当诗人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也十分忧愁,他写了这首诗,从远方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和关心。
品析诗句,理解感情
一二句写景叙事。在杨花落尽、子规悲啼的暮春时节,忽然听到好友远贬龙标的消息,这于作者无异晴天霹雳。作者写景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 ”,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写物单选叫着“不如! 归去”的子规 ( 子规是杜鹊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入), 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心头的凄情;“过五溪”,足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摘溪、西溪、雄溪、沈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这种种的愁情离绪叠加在作者心头,更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三四句借景抒情。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以前的诗作中也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里的夜郎, 并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固,而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沉陵县的夜郎县。沉陵正在黔阳的南方而略偏西O 有人由于将夜郎的位置弄错了,所以定此诗为李白流夜郎时所作,是不对的。) 这两句诗含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 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它; 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滴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分析形象,体会手法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己。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的方法,就是人格化手法,这是诗人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主要参考书目】
张寿康《语文和语文教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
刘国正《我和语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 。
吴功正主编《古文鉴赏词典》江苏文艺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科书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

一、赏析意象:诗中出现的意象最能道出作者的心思。通过诗中的意象,在脑海中再现送别的画面,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赏析妙字词句:诗中独到的字词句也很值得赏玩。这既是所谓的“炼字”。
三、赏析思想感情。常见送别诗的感情有如下几点。
1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2表达对前途艰险的担忧。
3表达一别难见的生死慨叹。
4表达对朋友的深切祝福。(多处于盛唐时期)
5其他复杂情感。
还望笑纳。

由情入景,由景入心。送别诗包含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和依依不舍的留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是此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明显表达了作者的豪迈大气和对友人的重视。“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则是另一种凄美清凉的境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是大漠孤烟,战场厮杀的斗士笑傲江湖,快意人生的侠客豪迈之作。总之,要用心设身处地站在古人立场上理解体会古人纯洁如玉不带一丝一毫功利的真挚平凡又伟大的友谊。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无数文人墨客借助诗词表达离情别意,离别诗作为古诗词题材的一大分类也是我们语文诗词教学中的重点之一。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分别有两首送别诗《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将两首诗整合于一堂课内开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类别意识,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典型意象把握诗人情感,重点把握“孤蓬”所体现情感 。

2、比较两首送别诗的异同,重点掌握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3、激发学生共情能力,能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情境导入,引发别情

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背诵一首大家都学过的诗,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谁来说说这首李白写这首诗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是对汪伦的依依不舍之情。

是的,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告别”是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主题。今天让我们走进两首送别诗,听听那流转了千年的离愁与别绪。

二、诵读标题,明晰类别

同学们,要读懂一首诗,第一要务,读懂标题,(板书:读诗小贴士:一读标题)

请齐读:《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从标题看,二者有何相似之处:都含有一个“送”字,这也是大多数送别诗的主要标志,在标题上往往包含“送”、“别”、“赠”等字眼。比如我们学过的《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赠汪伦》等。通过标题明确了诗歌的类型,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情感,今天我们谈起送别诗,又能体悟到哪些情感内涵呢?我们先来品品诗仙李白的别绪。

三、分步解读,品悟别情

(一)《送友人》

请大家翻开课本,齐读:《送友人》

大家读得很整齐也很大声,老师听到了你们学习新诗的热情。哪位热情的同学可以来跟我们聊聊作者。

《送友人》,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生性豪放旷达,洒脱不羁,是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同学们,正所谓知人论诗,(板书:二知作者),了解作者所处时代,个性特征,写作风格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读懂诗意。刚刚那位同学谈到李白是位浪漫主义诗人,他本人又豪放不羁,他写出的送别诗应该会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什么特色呢?让我们深入文本,再读诗歌,边自由朗读边找找这首诗当中哪些词语点明了标题中的友人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

跟其他古诗的赏析差不多,先是诗意的分析,然后结合诗人和时代背景来进一步的深入。一些套话就是体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友人真挚的感情等等。

送友人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

古代送别诗赏析三篇
赏析: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古代送别诗20首 1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

王维送别诗的赏析:就是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这首诗的赏析字数要多...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赏析
这两句诗词的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

关于送别的诗句和赏析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

送友人的每一句话的鉴赏!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送友人 李白 译文 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样随风飘荡。游子的心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赏析 首联点明送别...

温庭筠《送人东游》送别诗赏析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译文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你心怀浩气、远志告别了古塞险关。汉阳渡水急风高,郢门山朝阳之下景象万千。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赏析 此诗写送别,“...

中国古诗词中送别体裁的诗赏析
译文 在冷冷的月光笼罩下,潇湘水平静地从门外流过,一只孤舟泊在岸边,扬帆待发。离别的苦酒已经饮过,离别的情话也已经说过,然而在启程的这一刻,为词人送别的女子却踟蹰不前,向隅而泣。女子流泪告别,梨花带雨。一般离别只是令人肠断,而这场离别早已令他痛断肝肠,连肠也无了。赏析 “潇湘门外...

李白送别赏析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用雪来比喻梨花,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体现对友人豪迈豁达的祝愿。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诗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宕开一笔,铺陈叙述。李白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

有关送别古诗的诗句和解释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