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什么是念佛三昧境界?如何做到?

2024-06-29m.fan-pin.com
请教怎样才是念佛三昧?~

  简单说就是念佛念到都摄六根,一心不乱.

  念佛圆通章,念佛可分四种
  (一)持名念佛:闻说佛名,一心称念。
  (二)观像念佛:观佛像庄严,一心念佛。
  (三)观想念佛:观想佛之伟大,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一心念佛。
  (四)实相念佛:即念自性,法身真佛。参禅不打妄想,只参念佛是谁?亦是实相念佛。

  法华三昧者,即念佛三昧也。是以如来名此胜定,为三昧宝王,为光明藏,为除罪珠,为邪见灯,迷衢者导,王子金印,贫夫宝藏,空三昧,圣三昧陀罗尼,真思惟,最胜观,如意珠,佛性,法性,僧性,无尽藏,胜方便,大慧光明,消恶观法三昧等,故知教理行果,八万四千波罗蜜门,皆是念佛三昧之异名也,夫如是,则献一华,遍奉于三世尘刹,念一佛体通于未来世雄。如大地而为射的,岂有箭发而不中者哉,不然则为思益经畏空舍空行空索空之诮耳。
  ----(念佛三昧宝王论)

  怎样才能达到念佛三昧境界?它的表现和效用怎么样?
  只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持之以恒,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日子。它的表现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效用就是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

佛教给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的得到一定要从禅定当中得来,你心不定哪来的慧?心定就是根本智,定心起作用就是后得智。但是这个定要有相当程度,不是浅定,不是小定,有相当深度。这定功能够转变烦恼,伏烦恼的定不行,转烦恼的定才叫做根本智。我们要求第一先决的条件,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得愈多愈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放下愈多愈好,对你自己有大帮助。第二我们今天修定的方法是用念佛,念佛堂就是修学念佛三昧的场所,三昧是禅定,念佛三昧是高级的禅定,不是普通禅定。大经里面常讲,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最殊胜的三昧,你在勤修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大分也有三等,最高的理一心不乱,其次事一心不乱,再其次,最浅的功夫成片。深的念佛三昧我们没有把握得到,浅的念佛三昧,功夫成片,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得到。你能不能得到,就看你能不能放下,果然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夫成片浅的念佛三昧不难。你得到这个三昧,你生死就自在,你才晓得这可贵。世间任何一桩事情,不能跟这个相比,哪一个人在世间生死有把握?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住几年就可以多住几年,那叫生死自在。跟诸位说,功夫成片就自在,你就真的成就。功夫成片里面也有三辈九品,上品功夫成片就是我刚才所说完全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站着走就站着走,想坐着走就坐着走,得大自在,决定不生病,你跟阿弥陀佛就通消息。功夫成片上辈就做到。在中辈还不行,中辈大概在往生前三个月,两、三个月知道,中辈的。下辈的大概往生前一个星期,前几天知道,这是功夫成片下等的。我们就能够转变时空,我们从三维空间转变到无数度的空间,从极苦的世界转变到极乐世界。

境界是现代物理学难题之一!
根据苍崎橙子的解释,根源之涡这种存在状态应该是各种现象起始之处,即是一切的“因”。由于只要有“因”就能产生“果”,因此以其存在性来讲,这即是“究极的知识”。为了便于理解,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是有界限的。魔术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到达这个顶点存在。橙子曾说过自己试图以制作人偶的方式达到人类完美雏形,也就是“ ”的境界。但实际上。历史上记载中曾到达根源之涡的魔术师都未曾返回现世。而“ ”并不是所谓的“无限”的状态,因为如果要有“无限”,就必须界定出“有限”。因此没有有限也就不会存在无限。橙子的说法是:式和织分别代表着太极中的阴与阳,即所谓的两仪,需要有相对状态的区分是因为这样包含着最多的属性。所以,包含这一切的大圆太极即是“ ”的状态,同时也就是“两仪式”的本质存在,近似于所谓“万有全无”的状态

同转……http://tieba.baidu.com/f?kz=387403176
「」(根源)
From Tsukipedia
对根源之涡的称呼,或是对根源之涡这种「存在状态」的称呼。
根源之涡是一切的「因」,各种现象起始之处。由於只要有「因」就能产生「果」,
因此以存在来说,这即是「究极的知识」。
「」并不是所谓「无限」的状态。因为要有「无限」,就必须界定出「有限」。
所以没有有限,无限就不会存在。
简单来说「」就是万有全无,任何一切的一切都在其中,是型月世界的基础
也是最高的存在,绝对的存在
魔术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到达根源这个顶点存在。但实际上,历史记载中曾到达根源之涡的魔术师都未再返回现世。
世上所流传的各种魔术系统都可视作从这漩涡中流出的细流

以下是个人见解: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万物之始。

我一直认为蘑菇的本体论跟老子的极其类似,老子说过:“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即可认为是根源。

蘑菇很强调“因果”的循环,也可以认为根源就是位于最顶点的“因”。

境界 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多数时把境界楞划分几种,以质来区分;度来衡量。如(我在生活上的境界达到了 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 杀人的境界达到了 把人看成西瓜 想杀就杀。何为最高境界呢;什么又是最低境界呢)
主体在某件事物上所处于的水平。
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哲学家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
生活中一说到境界就是爱的最高境界 服务的最高境界 时尚的新境界 懒人的新境界 车技的最高境界......我们不自觉的都在追求着一种境界。
境界究竟为何物?
只在你我心中

首先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方法修行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示念佛三昧(蕅益大师)
http://hi.baidu.com/%C4%BE%D2%EF/blog/item/7e5f774cbd78b0ffd62afc42.html

印光大师法语:念佛三昧 上
http://hi.baidu.com/%C4%BE%D2%EF/blog/item/12714a7f3e42780e29388a78.html

http://hi.baidu.com/%C4%BE%D2%EF/blog/item/5669aefda96fed43d7887d7e.html
印光大师法语:念佛三昧 下

念佛三昧摸象记 - 印光大师
http://hi.baidu.com/%C4%BE%D2%EF/blog/item/b8528dfebb4ec3375d60087d.html

http://hi.baidu.com/%C4%BE%D2%EF/blog/item/2c9ff65041abaa6484352473.html
印光大师念佛三昧摸象记---解行法要

念到一心不乱往生一定成功。

“念佛三昧”者,以念佛之心,证三昧之定,谓之念佛三昧。其中,念佛是一行之别目,三昧是禅观之通名,通别合称,故得此名。
梵语“三昧”,译中文为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寂照双融之谓;正受者,妄伏真现之谓。
寂照双融者,寂为体,照为用。体即实相,无有分别。用即因果,差别万千。实相与因果,喻如一球。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寂之与照,喻如水月,水静不动如寂,显月全影如照。不寂则不照,欲照则需寂。是故体须寂,照方用。体用一如,寂照同时。寂中有照,照中有寂,寂照双摄互融,故名寂照双融也,此为正定。
妄伏真现者,妄心伏匿,真心发得也。要之,修四禅八定或参禅人,以唯仗自力,并无佛力,故于功夫得力,真妄相攻之时,每有种种境界现前,幻出幻没,恰如阴雨转晴之际,浓云忽绽zhan4,日光迸beng4发。此时恍兮惚兮,变化莫测。若非真开道眼者,则难识辨真伪。若错认消息(以魔境为佛境),则着魔发狂,不无可能。而修念佛三昧者,以真信切愿之心,执持名号。以持名故,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喻如杲日丽天,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灭迹无踪zong,即歧路是非之念,亦无由生。念至功纯力极,则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此时于三昧中,或见西方之圣境,与净土三经所说无异;或睹阿弥陀佛身相光明,殊异超绝等等。所以由念佛而证三昧,其过程以有佛加故,并无魔扰。《观经》曰:“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指见阿弥陀佛), 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所以,能见十方一切诸佛者,即是妄伏真现,为正受也。
《观经》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以是之故,念佛三昧又名“诸佛现前三昧”也。
又“念佛三昧”亦名“一行hang2三昧”。以念佛之一行hang2(菩萨万行之一)。证入三昧故。《三藏法数•卷四》云:“一行hang2三昧者,惟尊一行,修习正定也”。《文殊般若经•卷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hang2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非修观想、观象念佛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唯修持名念佛),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由上可见,修持念佛三昧之下手处,即是“惟尊一行,修习正定”“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以是之故,念佛三昧又名一行hang2三昧也。
又念佛三昧,亦名“般bo舟三昧”。以般bo舟之行,证入三昧故。梵语“般舟”译中文为“佛立”。此法出《般舟三昧经》。期七日或九十日专念阿弥陀佛,常行不间断,且无休息。以仗佛力,三昧力,自性功德力,故于定中,见十方佛,在其前立,如眼明之人,清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复如是,故又名“佛立三昧”也。然般舟之行,说之是易,行之实难,若非过量圣人,末世实不易修,故印光大师《文钞•复恒渐法师书二》云:“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著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可见,般舟之行乃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博地凡夫,不宜效法。
又念佛三昧,亦名“普等三昧”。《佛说无量寿经•卷上》曰:“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又《悲华经》称其为“三遍至三昧”;《芬陀利经》称其为“普至三昧”;《荘严经》称其为“普遍三摩地”。如是等皆念佛三昧之别名也。《念佛三昧经•卷七》曰:“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盖念佛三昧以总摄一切诸法故,而为三昧中王,故又称“宝王三昧”也。
由上可知:“念佛三昧,别名甚多。称cheng虽不同,其义一也。盖皆是以念佛心,于正定(三昧)中,见阿弥陀佛,以见阿弥陀佛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为此法之主本。
又念佛三昧,竖论有三:(1)、凡夫念佛三昧。此位中人,以念佛力,伏住贪、嗔、痴不起。圆伏五住烦恼(五住者,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于界内;尘chen2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虽伏五住烦恼。但见惑毫未断除。即如天台宗之圆教五品观行位也(名字位中人,虽也大彻大悟,但五住烦恼丝毫未伏)。若以一心论,属相似事一心;以四土论,属凡圣同居土;以三昧论,属凡夫念佛三昧。(2)二乘念佛三昧。以念佛力,念到断见惑者,为圆教初信位,念到断思惑者,为圆教七信位。此时即证入事一心不乱。以四土论,属方便有余土,以三昧论。属二乘念佛三昧。(3)菩萨念佛三昧。以念佛力念到断尘沙惑者,在圆教八、九、十信位。仍是方便有余土,仍属事一心不乱,亦名相似理一心。若念到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者,此时即证入理一心不乱。以四土论,属实报壮严土。以三昧论,属菩萨念佛三昧也。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嗔;有能除嗔,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
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惟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
常欲不离诸佛者,菩萨世世所生,常值诸佛。
问曰:菩萨当化众生,何故常欲值佛?
答曰:有未入菩萨位,未得阿稗跋致,受记别故。若远离诸佛,便坏诸善根,没在烦恼,不能自度,安能度人。如人乘船,中流坏败,欲度他人,反自没水。又如少汤投大冰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菩萨未入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少利益,反更坠落。声闻辟支虽有涅盘利益,无一切智故,不能教导菩萨。诸佛一切种智故,能教导菩萨。如象没泥,非象不能出;菩萨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同大道故。
复次,菩萨作是念,我未得佛眼,如盲无异。若不为佛所引导,则无所趣,错人余道。设闻佛法、异处行者,未知教化时节、行法多少。
复次,菩萨见佛,或眼见心清净。若闻所说,心则乐法,得大智慧,随法修行而得解脱。如是等值佛无量益利,岂不一心求欲见佛。如婴儿不应离母,行道不离粮食,大热不离凉风、冷水,大寒不离火,度深水不离船,病人不离良医,菩萨不离诸佛。过于上事,父母、亲属、知识、人、天王等,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诸菩萨离诸苦处,住世尊之地。
问:云何得不离诸佛?
答:众生有无量劫罪因缘,虽行福德,智慧薄少;虽行智慧,福德薄少。菩萨求佛道,要行生忍、法忍:行生忍故,一切众生中,发慈悲心,灭无量劫罪,得无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诸法无明,得无量智慧。二行和合,世世不离诸佛。
复次,菩萨常爱乐念佛故,舍身受身,恒得值佛。如众生习欲心重,受淫鸟身;嗔恚偏多,生毒虫中。菩萨不贵转轮圣王人天福乐,但念诸佛故,随心所重而受身形。
复次,菩萨常善修念佛三昧因缘故,所生常值诸佛,如般舟三昧经中说,菩萨入是三昧,即现生阿弥陀国。

修念佛三味注意要什么 有什么好处可以自学吗
给您看看念佛三昧的一个问答还有有个字儿您打错了是昧 不是味 mei 4声 1. “证得念佛三昧即可决定往生”,而且是上品往生。证得念佛三昧者,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可以上品上生,但大部份证得此境界者,都会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以不见得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上品上生者入常寂光净土,此土即...

三摩地是怎样一种境界?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只是暂时缚住意识妄想,而“三摩地”是大智慧现前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佛地。学佛...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不仅有禅定而且具有智慧。这就是一心不乱的两个层次。念佛三昧,三昧是正定正受的意思,透过念佛一门能够契入到自性的寂定、能所界限的消弥。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一如,全体的妄想、业力与真如自性等无差别。那么,念佛三昧也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两者是实质相同,只有名称表述的差异。

至心请教:《念佛三味》是《禅定》吗
三昧又名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妄念,心住一境而不散乱。念佛三昧是念佛时念到不起忘想,一心不乱的境界,所以念佛三昧即是禅定,而且是佛法的正定。

禅定三昧有哪些境界
是一种身静、心静、意静的状态。一种连自己的身体都感觉不到,没有任何想法和念头,感觉自己一切都停住了的状态。禅定,又称三昧,含义是止于一境。有人认为,止于本尊境界的,叫做本尊三昧,止于念佛境界中的,叫做念佛三昧,止于法华境界的,叫做法华三昧,不同的三昧有不同的层次,修行的越高深...

念佛三昧与过目不忘
阿弥陀佛 念佛三昧是指三摩地是一种定的状态。念佛三昧,就是总摄一切诸法了的,不是指声闻缘觉的境界。除了念佛这一个念头,其它的都放下了。是在没有区别心的状态中。而楼主上边说的“你的注意力有多强 记忆力就有多好”这个境界,还是有区别心的境界。所以不是一个意思。也就不是一个境界。

佛说三昧是什么意思
.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宋 叶适《法明寺教藏序》:“﹝ 妙真 、 普济﹞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

什么是禅定三昧?
禅是佛心,禅是三昧的境界,所以真的禅定,严格来说,就正如六祖所说的,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内心不乱为定,这其实就是标准的——这个禅,六祖所说的禅定就是禅的境界,就是三昧,就是三昧。外道定,就所谓初禅,二禅三四禅,那个是属于有层次执着的定境,他一出来了就失去了那个定境,一...

请浅谈禅宗的我执和净宗念佛三味的业尽情空。
说穿其实也就是开悟,至于开悟是啥境界,哈哈,佛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我们不要说,我念佛一定要念到念佛三昧,要怎么样怎么样的,其实这是执境界的表现,念佛我们应该顺其自然,既不松,也不紧的去念,但并不是说吊儿郎当的去念,应该做到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的...

十天念满一百万佛号,就能决定往生吗
一、念佛三昧与往生关系 念佛三昧是念佛行人长期修持的结果,如果能达到念佛三昧的境界,那么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未能达到三昧,但若能够做到一心不乱,也具备了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行住坐卧,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这种状态也是往生的保障。二、临终念佛法门的局限性 虽...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