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州和郡,哪个面积大?哪个级别高? 请问古代地理区域划分的道,郡,府,州,区,城等如何从大到小的...

2024-07-04m.fan-pin.com
汉朝时候直到三国时期的“州”和“郡”哪个行政区域的面积大?哪个的行政级别更高?~

你好!
西汉的州不是行政区,东汉后才是。州大于郡。而六郡八十一州的州并不是县的俗称,是因为唐以后州降了一级的缘故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郡:中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县之间。隋朝废郡,以县直隶于州。唐朝武则天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
县: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
道:“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之后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唐睿宗景云年间)。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宋代地方监察区不使用“道”而改用“路”,字不同义相通。而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元朝建立后,行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至明清时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如“福建省台厦道”或“台湾道”,但明朝及清朝意义上稍有不同。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
州: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7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东汉时,州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魏晋南北朝时沿用。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唐高祖又改郡为州。以后中国历朝不再设郡。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辽代诸州有节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别置节度使和刺史。金代的州隶属于路,分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3类,以节度使、防御使、刺史为长官。元代的州有的属于路,有的则属于省,即直隶州。
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州的长官也称知州。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
省: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宫禁。唐有三省六部,“尚书省”为其一。元代中央行政机关叫“中书省”,又于各路(各行政区)设“行中书省”(中书省派出的机关),简称“行省”,最后简称为“省”。现在的“省”由此发展而来。

州高于郡 如果说州相对于现在是省 那么郡就相对于市 一下是以下是一些资料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武帝时,出现刺史监郡制。汉武帝在中央御史中丞的属下设刺史13人,分片监察各郡国,所分片区称为“部州”。当时的13部州分别是:豫州(领郡国四)、冀州(领郡国十)、兖州(领郡国八)、徐州(领郡国七)、青州(领郡国九)、荆州(领郡国七)、扬州(领郡国六)、益州(领郡八)、凉州(领郡十)、朔方州(领郡四)、并州(领郡六)、幽州(领郡国十)、交州(领郡七)。最初设置刺史,属中央派出的监察官性质,因此,刺史没有固定治所,也没有自己的部属,办差时临时从所监郡中抽调郡之属吏协助。直到西汉末年,刺史才有正式属员,名治中、别驾等,由于刺史本身品级只有六百石(郡守为二千石),属员品级就只有百石了。 为了监察中央官吏,汉武帝又专设了司隶校尉,负责督察京都所在地的三辅(京兆、左冯诩、右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七郡。司隶校尉品级较高,秩比二千石,且有属官,但属官品级仅百石。 汉武帝设刺史后,汉成帝曾改刺史名为州牧,汉哀帝又把州牧改回刺史,以致西汉到东汉末,刺史、州牧的名称改来改去,但名称变化中,刺史(州牧)的权力不断增大,品级也由六百石上升到二千石。东汉中叶以后,刺史有不少受命领兵,而至东汉末年,刺史(州牧)已拥兵一方,治所固定,属官大增,由监察官已演变成地方军政长官,郡县制也因此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

在中国的古代行政区划中,州和郡的面积和级别有一些差异。
首先,州在面积上要大于郡。在汉代时期,全国被划分为十三州,每州下辖数郡。例如,荆州就下辖了九郡,而益州则下辖了六郡。到了隋唐时期,虽然州和郡在行政区划上变为重合平行,但州的面积仍然大于郡。
其次,就级别而言,一般来说,州的级别要高于郡。在秦朝和汉朝的时期,郡是高于县的行政区划,而州则在郡之上。汉武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郡,但到了汉献帝时期,全国则分为九州。然而,这种级别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制度下会有所变化。例如,在隋唐时期,州和郡变成了平行的行政区划,没有了级别上的高低之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州在面积上大于郡,但在级别上,州的级别可能高于郡,也可能与之平行。这种差异取决于历史时期和具体的制度安排。

一般来说,是州的等级高一些,面积一般也就大一些,但也有一些特例。

东汉的规划是州下有郡,之后的朝代郡就取消了,只有州和县两个单位

“郡、州、县、镇、乡、省、市” 的大小排列??
州郡完全是古代才有(民族自治州除外),市是现代才有。大小(由大到小):古代:州郡县(元代后有省:省州县)现代:省市县。不管现代还是古代乡镇同级。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又在郡之上设置了州 。
秦时没有州。全国为中央-郡-县三级。汉代的“部州”和“州”是同一个东西,初期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正式行政区。两汉至唐朝初年,全国为中央-州-郡-县四级。(注意:小说《三国演义》中东吴辖“六郡八十一州”的提法是错的,应为六郡八十一县)唐太宗废止“郡”,全国为中央-州-县三级。但至...

古代的"郡"相当今天的现在什么?
郡相当于现在的县。郡是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在汉字文化圈中,「郡」在台湾和日本是普遍作为国外行政区划第...

三国时期郡和州的概念是什么?
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三国演义》当中的某些州当作县理解。大概作者认为明时的...

三国时期有什么州,每个州有什么郡,请给一份详细资料,不要地图
三国时期继承了东汉的行政区划体系,全国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下设有多个郡。以下是各州的郡县分布情况:1. 司隶:包含河南尹、京兆尹以及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左冯翊、右扶风等地。2. 豫州:涵盖颍川、汝南、梁、沛、陈、鲁等郡。3. 冀州:包括魏、巨鹿、渤海、常山、河间、中山、安平、清河、...

古代一个郡有多大?郡是现在的市还是县?
因此唐又设置了“道”这一级行政区划。早期的道是一级监察机构和地理区划(等同于五十年代的大区),后期逐渐形成了一级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变成了节度使辖区(包括观察使辖区) ,北宋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划分,形成了一个新的行政机构——路 。至于州郡名字,三字变两字,各自各看法吧。

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分(如郡、县)如何从大到小排列?
县或贰、叁十个县。后汉承秦制,实行分封和郡县并存的制度(郡国并行制)。国 是与郡平行的诸侯封地。郡国下又设有县、邑、道等。汉武帝建立拾叁州制,由州 统郡国,但州只是监察区的划分。后到东汉中期才演变为行政区划。三国时期基本上与东汉相同,分为益州、交州、幽州、 并州 、凉州 、青州...

古代郡县制度,各州郡县的隶属与区别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春秋的县可分为两种类型:楚和秦的县都直属于君主;晋、吴的县多是卿大夫的封邑。两者都是直属于国君的别都,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楚武王灭掉权国,将其改建为县,是为设县之始。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 ,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

三国演义中一个郡到底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
郡,比县大,划制一如现在"省"下的"市"。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

中国各朝代区域划分名称(如秦朝郡、县、里、乡)?
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