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三国时期郡和州的概念是什么? 三国时期郡,州等都有多大

2024-07-02m.fan-pin.com
三国时州和郡的区别~

三国时州是第一级行政区,相当与现在的省;郡是第二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

《三国演义》有许多历史和地理的错误,请不要相信。

汉惠帝三年,开始派遣御史监察三辅,监督词讼,后来各州又都设立了监察御史。汉文帝十三年,因为有些御史不能奉公守法,为了制约他们,于是派出丞相史出刺同时监督监察御史。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召回了各州监察御史并不再设置,元封五年,设置部刺史一职,巡查各州郡守,“部”也就是州,“刺”是检举不法的意思,“史”是皇帝所使的意思。当时的刺史并不处理地方政务,主要是负责督察郡守,汉代制度,刺史掌管六件事:1、地方各豪族大户是否触犯礼制并田造宅、以强欺弱、以众欺寡;2、郡守是否奉行诏书、遵守典制,有没有背公向私、曲解诏书以自谋利、侵扰百姓、聚敛为奸;3、郡守是否任意断案、不秉公执法以及治内自然灾害和妖异祥瑞、流言蜚语;4、郡守是否为国家公正选拔人才;5、郡守子弟是否横行不法;6、郡守是否勾结豪强、收受贿赂、损改正令。

到汉成帝绥和元年,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上奏,认为古代的时候选用诸侯中贤能的人担任州伯也就是牧,当时的部刺史担任的是牧伯的职责,考评大吏,按照《春秋》之法,以贵理贱,不以卑临尊,刺史本身官秩仅六百石,却考察官秩二千石的郡守,身份和职责不相吻合,要求停派刺史,改用州牧,汉成帝批准了他们的意见。这次实际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称改称州牧,官秩提高到真二千石,实际职能并没有变化。汉哀帝建平二年,丞相朱博认为过去刺史官据下职,秩卑赏厚,又有向上升迁的动力,所以工作积极,而州牧由于本身官高禄厚,只是自守其位而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奏请汉哀帝将州牧复改为刺史。汉哀帝元寿二年,哀帝身死,汉平帝即位,王太后临朝称制,任用王莽主持朝政,事事好古的王莽自然就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在西汉时期,州牧和刺史虽然主管考察地方官员,但都是中央官员,在地方上没有治所,每年乘坐传车(驿车)周游所察州郡,东汉时才有自己的治所。

在西汉时,州牧或者刺史每年秋分出巡,年初返回京都汇报,到了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州牧开始常年驻守地方,自行考评官吏。这是州牧权力开始增大的起点。到建武十八年天下为十三部,(降司隶校尉部为十三部之一,裁去朔方刺史部,改十三州为十二州。)外十二州置刺史,司隶校尉司一部。这次改动延续了一百四十六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由于黄巾起义等动乱的打击,迫切需要加强地方统治,于是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像刘焉、刘虞等都是在此时由朝廷九卿之位出任州牧,位在郡守之上,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州也是在此时变成了行政区。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

这个你问对人了!


先来说说州,三国时期,州等同于现在的省,而且共同点比较多,也就是越发达的州相对人口越密集,面积也就越小。

然后说说郡,这个郡实际上准确来说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一个郡是由一个治郡加上若干个县、村组成的。通常治郡的城墙都非常高大,县基本也有城墙,但是照比治郡就要差很多,村子是没有城墙的。

《三国演义》的地理混乱是出了名的。但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实在是太成功了(热销数百年,一直盘踞在小说类销售榜前列-_-!),以至于它的锋芒能盖过历史的光辉。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么赤壁之战前,孙氏占有的六郡应该是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豫章郡、庐陵郡。吴景为丹杨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李术为庐江太守,加上孙策自领的会稽太守,合计共为孙策全盛时期的江东六郡

州,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三国演义》当中的某些州当作县理解。大概作者认为明时的州府一级相当于汉时的县,所以用明时较通俗的说法代替了。(这是我自己意淫的!)

至于八十一州的说法只能作为虚数,或当作“多”理解。江东六郡实为九十二县。

荆襄九郡
即荆州。荆州曾以襄阳为治所,故以此相称。东汉初,荆州置七郡,后增置襄阳和章陵二郡。

九郡四十二州
指荆州。按:当为九郡四十二县。东汉荆州共辖县实为一百一十七。四十二实为南阳、江夏、襄阳三郡所辖县数目。

陇右
指陇山以西地区,即凉州。相当于今陕西陇县西部甘肃一带。

西州
即凉州。因地处中原之西部而称西州。

三国时期,郡是州的下级行政单位,州是地方行政的一级行政单位。

  秦始皇,一统江山,为加强统治和对地方上的有效控制,改分封为县郡。郡下领数县。
  到了汉朝,太祖刘邦在秦之郡县制的基础上施行郡国并行制。请注意,这个时代还没有州。

  汉武大帝时期,是州之萌芽期,汉武为加强对地方的监控和有效管理,置刺史,以州为单位派御史出京巡视各郡国(“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个时候的州,还是个监察机构。派出的刺史也是位卑而权重。

  但到了东汉,州就由监察范围变为了行政区划,重要的州由中央重臣担任,称呼也由原先的刺史改为州牧。非中央重臣所领的州,虽然官名上还是叫刺史,但实际上其职责已由监察变为执行实际政务。从此,州就成为地方行政的最高一级机构而存在,地方行政机构也由原先的郡、县两层,变化为州、郡、县三层。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相信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大多数三国玩家探讨的话题更多集中在滚滚江水不能磨灭的英雄事迹上,却很少有人谈那些看似依旧的英雄驰骋的河山。

其实,中国两千年的王朝更替,被非常详细地写进了厚厚的二十五史,且不管那上面说的是‘吃人’,还是‘丹心’。而中国的山川地理,却只有《水经》,《山海经》,《徐霞客游记》薄薄数本而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有人已经在用卫星描绘全球的三维地理图,而市场上所能找到的三国游戏,还一直都让英雄们挤在寥寥三、四十座城池里,区区一、二十个战场上。看着日本的武士在战国游戏提供的三百多座城堡间穿梭,真让人怀疑到底谁领导了过去的东亚文明。日本光荣公司《三国志 1 》确定的格局,似乎从来没有人想去打破。

仅从这个角度,三国 9 中 185 个地域的设置,就足以让这个游戏成为一个里程碑了吧。

话说回来,三国至今年代久远,中间历经变迁、战乱,众多遗迹难以考证。那个时代又是各自为政,吴、魏就曾分别设立扬州进行对峙。这些为通过游戏还原历史出了不少难题。

郡县制从春秋开始萌芽,秦统一诸侯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两级地方政府和政治地理。秦初设三十六郡,后曾至四十多。这个似乎便是《三国志》游戏系列的基础。

汉初,由于刘邦分封亲属为王,所以郡县、诸侯国并存。太守由中央任命,执行中央政策;诸侯国王却是世袭,并有独立的财政,是国中之国。吴、楚七国之乱后,国相由中央任命,并掌管国家,郡、国已经没有实质区别。

汉武帝首次在全国设立了十三刺史部,每州安排刺史对周围数郡实行监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设立了州的行政单位。此前的‘九州’、‘十二州’之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武帝之后到隋朝,州的概念一直保留。但是州的行政性质和首脑级别确一直在刺史和州牧之间多次反复。刺史的级别低于太守,只有监察功能;而州牧则统领数郡的军政大权,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权。三国初年的刘表、刘焉、刘虞等,便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皇族州牧,后来迅速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光荣的游戏经常把刺史的地位弄在州牧之上,不知出于什么考虑。

除了地方的十三州外,另有中央直辖的司隶。西汉时,长安及周围数郡设置司隶校尉部,统管境内治安。东汉时期,司隶升格为行政区,治所在洛阳城附近的雒阳,三国时期魏亦称司隶为司州,西晋时正式更名,治所也迁回洛阳。司隶的长官是司隶校尉,职位比较低,职能仍然主要是负责治安。

首次采取了州、郡、县三级模式进行地理划分,基本就是汉武帝十三州加司隶,同时保持了前代游戏的乌丸、羌、山越和南蛮四个异族设定。州有数座郡城,郡下置若干‘县’、关隘、城堡和港。

编号 地域名 属性 所属州 都市 注解
1 襄平 都市 幽州 幽州 位于辽东半岛今辽阳市。自董卓任命公孙度为太守以来,至238年止都由公孙氏管理。
2 北平 都市 幽州 幽州 公孙瓒以此地为治所,并利用渔阳的盐铁之利,发展成一座商业都市。
3 蓟 都市 幽州 幽州 幽州牧-刘虞的据点。刘虞采用怀柔政策,致力于此地与乌丸族间的和睦。
4 南皮 都市 冀州 冀州 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绍的据点。204年袁谭逃到此地,与曹操间发生争战。
5 平原 都市 冀州 冀州 连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面的要地,曾受刘备、袁谭等人统治,后来曹植封侯于此地。
6 邺 都市 冀州 冀州 冀州最富饶的都市。191年,袁绍自韩馥的手中夺取此地,204年,曹操大破审配而取代之。
7 晋阳 都市 并州 并州 黄巾之乱后,就被黑山贼张燕占据。205年,张燕归降于曹操。
8 上党 都市 并州 并州 张杨曾任当地太守,后来和匈奴於夫罗投靠袁绍阵营。
9 北海 都市 青州 青州 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抵挡黄巾军。而在官渡之战前,则由袁谭统治。
10 濮阳 都市 兖州 兖州 水运及交通相当发达,深具商业、战略价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吕布在这里展开激烈的殊死战。
11 陈留 都市 兖州 兖州 此处为交通发达、人材物资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从这里起兵,发布董卓的檄文。
12 下邳 都市 徐州 徐州 被泗水与沂水环绕的徐州要冲。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最终歼灭吕布。
13 小沛 都市 徐州 徐州 徐州对西方的最前线基地。在徐州争夺战中,吕布和刘备在此地大动干戈,曹操也加入了战局。
14 许昌 都市 豫州 豫州 原名许。196年9月,曹操自洛阳迎献帝迁都至此,221年1月,曹丕将此处易名为许昌。
15 汝南 都市 豫州 豫州 袁氏郡望。200年官渡作战期间,刘备脱离袁绍,与刘辟等在此活动,袭扰曹操后方。201年,遭曹操攻陷。
16 洛阳 都市 司隶 司隶 自光武帝-刘秀由长安迁都至此后,此处便成东汉之首都,繁盛一时。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国的首都。
17 长安 都市 雍州 雍州 高祖-刘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汉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战中,马超与曹操在此交锋。
18 安定 都市 雍州 雍州 211年,马超在渭水之战中失利,败逃至此,后受追击,逃往冀城。
19 天水 都市 雍州 雍州 蜀汉名将-姜维的出身地。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使妙计让姜维归降。
20 西平 都市 凉州 凉州 凉州西部之郡。被夏侯渊所败的韩遂逃来此地,但在215年,被麴演等人所破。
21 武威 都市 凉州 凉州 位于凉州西部。由于土豪叛乱频繁,张既受曹丕之命,顺利平定了此地的叛乱。
22 寿春 都市 扬州 扬州 逃离南阳的袁术以此地为据点。197年,袁术僭称帝位,建都与此。
23 庐江 都市 扬州 扬州 曹操在徐州屠城时,许多百姓逃难至此。赤壁之战后,百姓们大举迁往江南。
24 建业 都市 扬州 扬州 原名秣陵。212年,孙权听从张纮遗言,建都于此以抗魏军,同年改名。
25 吴 都市 扬州 扬州 山越族的严白虎占据之地。196年,被孙权攻破,此后到212年之间,都是孙氏的都城。
26 会稽 都市 扬州 扬州 扬州南部的大都市。王朗曾任太守,后来被孙策镇压。
27 柴桑 都市 扬州 扬州 东吴的水军基地,周瑜便是在这里训练水军。赤壁之战时孙权屯驻于此,并接获曹操‘会猎江东’的书简。

28 宛 都市 荆州 荆州 曾为张肃的据点。197年,张肃奇袭曹操,使典韦、曹昂、曹安民皆战死。
29 新野 都市 荆州 荆州 201-208年间,刘备受刘表之邀驻兵在此,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担任军师。
30 襄阳 都市 荆州 荆州 曾为刘表的据点。208年起归属曹操。219年,曹仁死守樊城,挡住关羽的水攻。
31 江陵 都市 荆州 荆州 刘表囤积兵粮物资的军事基地。208年,当周瑜在这里和曹仁大战时,中了流箭落马。
32 江夏 都市 荆州 荆州 刘表麾下将军黄祖曾为太守,镇守此地。黄祖曾数度抵挡住孙策的猛攻,但在208年时战败而亡。
33 长沙 都市 荆州 荆州 197年,孙坚平定区星的叛乱后,便成为本地的太守,后来改由韩玄担任。
34 武陵 都市 荆州 荆州 金旋曾任当地太守。208年,为刘备所陷。
35 桂阳 都市 荆州 荆州 赵范曾任当地太守。赵范曾企图游说赵云娶其嫂,但反而招惹赵云大怒。
36 零陵 都市 荆州 荆州 刘度曾任当地太守。208年,被刘备所破。
37 西城 都市 荆州 荆州 荆州西北通往汉中的要地。220年,由于孟达投降,并入魏国的新城郡。
38 永安 都市 益州 益州 222年,在夷陵之战大败的刘备逃入白帝城,将之改名为永安。223年,刘备亡故于此。
39 汉中 都市 益州 益州 道教五斗米道的中心地。215年,曹操自张鲁手中取得,但在219年,又遭刘备夺去。
40 梓潼 都市 益州 益州 连接汉中与成都的要冲。刘备入蜀后升格为郡,任命霍峻为太守驻守此地。
41 成都 都市 益州 益州 214年,刘备降服刘璋后,即以次为根据地。221年刘备即位,这里便成为蜀汉的首都。
42 江州 都市 益州 益州 巴郡的中心都市。226年,蜀国的中都护-李严镇守于此,利用此处的水运之便,将其建设成一个强大城池。
43 建宁 都市 益州 益州 蜀国的李恢出身地。225年,李恢平定雍闿叛乱,229年就任太守,广施善政。
44 云南 都市 益州 益州 叛乱不断,诸葛亮南征后才归降蜀国,后来吕凯就任此地太守,实施统治。
45 交趾 都市 交州 交州 士燮一族为太守,在这里建立半独立的体制。210年,孙权派遣步陟,使其并于吴国之下。
46 乌丸 异族 异族 异族 曾被称为东胡的北方外族之地。自从丘力居自立为王后,便不时在汉境作乱。
47 羌 异族 异族 异族 擅长骑射的西方游牧民族之地。247年,姜维曾得到羌族的后援,与郭淮激烈交战。
48 山越 异族 异族 异族 东吴视为心腹之患的南方外族之地。后来被贺齐、陆逊等人镇压,编入吴军的精锐部队。
49 南蛮 异族 异族 异族 占据南中的南方外族之地。叛乱不断,但在225年被诸葛亮镇压。
50 带方 港 幽州 襄平 204年,公孙康自乐浪郡分割而成。237年,倭女王-俾弥呼派遣难升米到达此地,以向魏国朝贡。

郡差不多是我们今天的市,而州差不多是我们现在的省

鄙视之,中国的历史 不需要借助日本的***来解决

对 zsh502 鄙视之

三国里的,,六郡八十一州,有多大地方?
“六郡八十一州”的“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的行政单位。也就是说“六郡八十一州”其实是““六州八十一郡”的意思,可其实东吴顶多也就两个州多一点点,包括交州的大部分、扬州、荆州小部分。当时天下划为十三个州,而扬州、交州、荆州是很大的,只是人口少,所以,实际上东吴的国土面积并不...

州和郡哪个大
州比郡大。州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通常是一个较大的行政单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州的规模和管辖范围可能会有所变化。在古代的行政区划中,州通常是一个较大的区域,管辖多个郡县。到了现代,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仍然保留了州这一单位,其管辖范围相对较大。郡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行政区划单位,起源于...

郡在汉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行政级别?
郡在古代中国相当于现在的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域,起源于春秋时期。在秦代之前,郡的规模小于县,而秦朝时期,郡的地位提升,与县并列为郡县制度的一部分。秦朝曾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进入汉代,郡的地位进一步变化,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区,介于州和县之间。隋朝时,郡的设置被废除,县直接隶属于州。汉初,...

古代的郡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行政区域?
5. 汉朝时期,郡的数量有所增加,共有四十六郡,二十一国,总计有一百三个郡国。6. 隋朝废除了郡制,将郡的职能划分到州一级。唐朝时期,道、州、县的行政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 武则天时期,曾短暂地将州改为郡,但不久后又恢复了州的名称。8. 明清时期,郡的概念被府所取代。9. 郡县制...

古代的道州县郡等等是如何划分的,和现在有什么类似
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郡由朝廷直接管辖,国分封给有功劳的大臣,每国各领数郡土地,郡、国数目比秦代有很大的增加。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已达103个,郡和王国之下有县、邑、道、侯国。县、邑有1314个,道32个,侯国241个 。汉代在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同时还采用了州制。封国势力过于...

“郡、州、县、镇、乡、省、市” 的大小排列
。出现的最早的行政区划是黄帝时代的九州,当时黄帝将天下划为九州:青、冀、兖、徐、扬、荆、雍、梁、豫,每州设州牧一名管理。至始皇扫六合后,将以往的诸侯国改为了若干个郡,郡之下设县,这就是有名的郡县制。至汉代实行郡国并存的制度,到了汉武帝时期,第一次出现了州这一级的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州和郡,哪个面积大?哪个级别高?
汉武帝在中央御史中丞的属下设刺史13人,分片监察各郡国,所分片区称为“部州”。当时的13部州分别是:豫州(领郡国四)、冀州(领郡国十)、兖州(领郡国八)、徐州(领郡国七)、青州(领郡国九)、荆州(领郡国七)、扬州(领郡国六)、益州(领郡八)、凉州(领郡十)、朔方州(领郡四)...

三国时期一个郡县,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地方?
郡,比县大,划制一如现在"省"下的"市"。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

三国时郡和国是不是一个行政机构?
不是的,那时的封国就是把国家分为好多块,分给皇帝的叔叔伯伯哥哥弟弟管理,这些哥哥弟弟叔叔伯伯就是诸侯王,他们他们的地位与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长差不多,而国相是中央任命的,主要是监督。郡的话就只能说是郡守,直接由州刺史管理,东汉末年因为黄巾军实行州牧与州刺史并行,州牧相当于本州的...

中国行政区划的州郡时期
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进行生产和生活,根本不需要行政区划,也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直到夏朝建立,中国行政规划才渐渐萌芽。对于先秦时期行政规划有“十二州”、“九州”、“五服”之说,其中以“九州”之说较为有名。它是传说中夏帝朝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在西汉以前,都认为“...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