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明朝的府,州,县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行政区划 古代常说的“州、郡、府、县”是现代的什么意思?

2024-06-29m.fan-pin.com
明清时期的府,州,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1、府:
府,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明清时期二级行政区划,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唐至清代都有这一行政区划的名称。
2、州:
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县级。
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省长)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是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今天的县级。
3、县:
明清时期的“县”和现在的“县”等级一样。行政区划级别与地级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相同,属县级行政区,通常由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直辖市管辖,也有少部分县由省直接管辖。

扩展资料:
明朝行政划分;
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如南直隶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而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太湖流域的府却被划入浙江省,与同为太湖流域的苏州府分离。
而河南省也占据了局部的黄河以北土地。贵州省呈现中间窄两边宽的蝴蝶状。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
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明朝大致上继承元朝行政区划,其一级地方行政区分置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与都指挥使司(都司)的都布按三司制度,分别掌管行政、司法与军事等三种治权,防止地方权力集中。
布政司通称省,底下依序有道、府与县。道是明朝特别设置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行政单位,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府原为元朝的路,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军事区划有卫、所两制。明代宗、明英宗时设有中央派出管理行政的巡抚与管理军事的总督,地位在布政司与都司之上。为限制巡抚与总督的权力,又设有都御史制衡之。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明朝行政区划
百度百科_府
百度百科_州
百度百科_县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大概就是州相当于省;郡相当于市,县相当于县。



夏商周(分封制):方国、诸侯国。



秦朝(郡县制):郡(相当于省)、县(隶属于郡);每郡平均下辖二百县。



西汉(郡国并行制):郡(侯国与其同级)按级下辖 县—道—邑。



东汉(州制):首创州制行政监察区,在 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史分理全国十三 州,中国开始出现 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三国魏晋南北朝:大致上沿袭东汉 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



隋朝:改为 州、 县 两级行政区划制。



唐朝(道制):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 道 ,道 下辖 府、州(府州同级), 府 和 州 再分别下领各县。后因增设节度使,成为后期的 道—节度使—府(州)—县制,不过安史之乱后 道 已为虚设,唐末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宋朝(路制):宋初承袭唐制,后改为路制。 路 下为府或州(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下再领县。宋后期增设军、监两类行政单位,视其辖区大小或归与府州同级,或归与县同级。



元朝(行省制度):行省下辖 路,路 下领 府或州,府和州 下辖 县 。不过后期也出现 直隶府、直隶州,与路并列隶属于行省。



明朝:全国分两京与13布政使司(俗称13省)。两京直隶皇帝,而布政使司(省)下辖府,府下领州,州下领县。(路 一级行政区划在明朝则被完全废除了)



清朝:边疆设置军辖区,内地设省制。省 下辖 府 和 直隶州,府 下领 散州 和 县 。后期增设 直隶厅 其地位低于府,但高于直隶州。变成 府—厅—州—县。

明清时期,府相当于现在地市一级的行政单位,下辖数县级单位。州分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与府是同一级别,散州相当于县。县与现在行政级别一样,但当时很多县的行政区划比现在要大,建国后,很多大县都被重新划分过了。

明朝的府、州、县属于二级、三级、四级行政区划,分别相当于现代的市级、县级、乡级行政区划。
具体来说,明朝的府是二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其地位相当于现代的直辖市或省份的部分城市;州是三级行政区划,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与府平级,而散州相当于现代的县级行政区划,与府相比地位稍低;县是四级行政区划,与现代的县相同,但当时很多县的行政区划比现代要大,经过建国后的重新划分,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县级行政区划。
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制度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其对应的行政区划级别可能略有差异。

在明朝,通常是行省以下设府,府领县。但也有例外,这就是州的问题。有些州直接归行省管理,称为直隶州,与府平级,下面领县;有些州归府管辖,称为散州,有领县的,也有不领县的。

明朝的府下辖(县和属州),属州还可以下辖县。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现在的前沿总指挥。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省辖市长)。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17、通判 府...

古代州郡相当现在省还是市
在秦朝以前 中华大地划分九州 这里不能确定说州属于哪个级别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全国后 推行郡县制 这里的郡相当于市级 公元前106年 汉元封五年所置监察区域 此后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出现了一级政府 州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省 郡是市 到了唐朝 郡依然相当于市级 宋代时路为省级行政区 元代设行中书省 ...

宋朝的知县、知府、知州,分别对应如今的哪些官职?
而县根据所处的位置,还有辖区内的户数,也有所区分。简单的来说,县的长官叫知县,州的长官叫知州,府的长官叫知府,这里面的“知”就是主管的意思。那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样的官职呢?大体来说,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或者县委书记,而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者市委书记,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市长...

介绍一下古代官职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军务。现代的市古代称作府如南京明朝时叫应天府,清朝时叫江宁府,最高长官称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

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如何对应
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5、巡抚: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省长。6、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7、总督:军事职能相当于解放初期的大区书记。8、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9、步军统领:相当于现在北京警备区兼公安厅的职能。10、内务府:...

三国时期一个郡县,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地方?
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

古代知府、知州、知县哪个官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直隶州的知州地位基本和知府平行,其他州的知州地位就不如知府了,但是一般高于知县。知州属于从五品官,每月的俸禄是十石,其职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委书记。知县也属于古代官职名称。在秦汉的时候,顾名思义为一县长官。明清时期知县作为正式的官职名称属正七品,掌管一县的大小事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

清朝“省、府、县”三级都有哪些官职?等于现在的哪些官职?
除了“省、府、县”,清朝地方官制中还存在“道”和“厅”两级行政级别。清代官员形象 “道”,处于“省、府”之间,类似于建国初期的“地委”级别,但不作为正式的行政机构存在,只拥有行政级别;“厅”分为“直隶厅...

知府;知州;知县.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2、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知州是从五品,月俸十石,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3、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相当于目前的县委书记兼任县长。

古代的郡和县有多大,相当现在什么级别
9. 战国时期,随着边疆地区的繁荣,开始在郡下设县,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10.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郡、县二级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隋唐以后,县隶属于府、州,或军、监、厅。11. 秦朝时期,郡管理县;汉朝时期,郡和国共同管理县。汉朝以后,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郡、府、州...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