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清朝“省、府、县”三级都有哪些官职?等于现在的哪些官职?

2024-07-01m.fan-pin.com
差生如何学好高中历史?看看这位妈妈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成绩~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借鉴了前朝历代的兴盛之由、灭国之因,制定了诸多系统完善、成熟先进的统治制度。有别于前朝的“九品十八级”官制体系,就是清朝最具代表性的先进制度之一。

清朝官制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其中“中央官职”包含内阁、军机处和六部,再加上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所属官员;而“地方官职”则整体分“省、府、县”三级。除了“省、府、县”,清朝地方官制中还存在“道”和“厅”两级行政级别。


清代官员形象

“道”,处于“省、府”之间,类似于建国初期的“地委”级别,但不作为正式的行政机构存在,只拥有行政级别;

“厅”分为“直隶厅”和“散厅”,其中“直隶厅”和“府”平级;“散厅”和“县”平级。

据此,我们能大致得出清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官职设定,以及同现今具体职务的对照:

清朝的省级领导班子由“三大宪”组成。所谓“三大宪”,即督抚、布政使和按察使。

“督抚”,即“总督”和“巡抚”的合称。


清代巡抚衙门正堂

总督:基本类似于建国初期的地方局书记,执掌一省或者数省行政、军事、经济大权。正常情况下,总督的品秩为正二品,但经过兼领兵部尚书或者右都御史衔后,品秩升为从一品,行政级别稍低于正国级。

巡抚:基本类似于现今的省委书记,享受“加衔”待遇后,品秩为正二品,基本等于兼领了国务委员职衔,行政级别为副国级。

布政使、按察使:同为督抚属官,同属省级领导。其中布政使执掌一省民政、财政,基本等同于现今的省长,品秩为从二品,行政级别为正部级;按察使执掌一省刑法,基本等同于现今的政法委书记,品秩为正三品,行政级别稍低于正部级。

除了“三大宪”外,清朝时期的省级领导还有“驻防将军”、“提督”和“提督学政”三位。其中“驻防将军”执掌一省八旗驻防军队;“提督”执掌一省绿营军队;“提督学政”执掌一省教育和科举。


省级行政机构之下,设置“道”,基本类似于建国初期的“地委”级别。

清朝初期,在布政使之下设置左右参政、参议,派驻某一地区,称为“守道”;按察使之下设置副使、佥事,巡视某一地区,称为“巡道”。行至乾隆朝,乾隆皇帝专设“分守道”和“分巡道”官职,称为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属官。

“道”,并非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拥有相应等级的行政级别,品秩为正四品,基本等同于现今的稍高于正厅级的巡视员。

除了“分守道”和“分巡道”外,清朝还设置了专管具体事务的“道员”,比如“盐道”、“粮道”、“河道”等。


省级行政机构之下设“府”,等同于现今的地级市级别。清朝时期的“府”级领导有“知府”、“同知”和“通判”等。

知府: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地级市市长,品秩为从四品,行政级别为正厅级;

同知: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副市长,品秩为正五品,行政级别稍低于正厅级;

通判:位列“知府”和“同知”之下,基本类似于现今的专职副市长,但“通判”拥有对州府领导的监察责任,因此,其实掌权力也不容小觑。

除了“府”外,省级行政机构以下还设有“直隶州”(或者“直隶厅”)一级,基本类似于现今的“省辖市”,和“府”平级。但“直隶州”的一把手——“知州”,品秩为正五品,稍低于“知府”得从四品。


府级行政机构之下设“县”,在“皇权不下县”的清朝时期,“县”即为地方行政机构的最末一等。也就是说,“县”级以下再无“乡镇、自然村”的机构设置,依靠士绅、乡贤们协助治理。

清朝时期的“县”级领导有“知县”、“县丞”和“主薄”等。

知县: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委书记,但具体权力远胜于县委书记,基本等同于一县的“土皇帝”。“知县”的品秩为正七品,这也是其被称为“七品芝麻官”的原因所在,但清朝的正七品相当于现今的正处级,绝非芝麻小官。

县丞:“知县”的佐官,类似于现今的副县长,品秩为正八品,行政级别为正科级。

主薄:类似于现今的县委办公室主任或者县委秘书长,品秩为正九品,行政级别为正股级。

除了“县”外,府级行政机构之下还设有“散州”(或者“散厅”)一级,基本类似于现今的“县级市”。但“散州”的一把手——知州,品秩为从五品,行政级别高于“知县”的正七品。也就是说,“散州知州”基本类似于现今高配的县级市市长。


清代知县形象

后记

就清朝的地方官职设定而言,隶属分明、等级明确,既有上下级之间的绝对管辖,又有同级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对于清朝统治阶层的中央集权、分化大臣权力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

就现今的公务员级别设置而言,清朝的品秩和官职对应关系甚至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蓝本。就此来看,清朝仍是后世研究并学习封建制度的最理想时期。



清朝地方官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县是省的三级机构,行政官是知县,《清史稿》中载:“县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无定员。”在清朝的职官中是按省、府、县三级政区的,但是却有五级政府。林涛在《正说清朝三百年》中说:“从清初到宣统朝,地方实行三级政区(省、府、县)五级政府(督、抚——藩司、臬司——...

清朝的知府、道台、提督、巡抚、总督,都是什么样的官?
清朝地方官制沿袭的是秦朝的郡县制,与我们今天很像,分为“省-府-县”三级。简单来讲,一省的最高长官是巡抚,一府的最高长官是知府,一县的最高长官是知县。但实操中远比这复杂。▲清朝地方官 一、互相牵制的总督与巡抚 首先,总督和巡抚都是封疆大吏,他们都直接受命于皇帝。总督统管数省的财...

在行政区划中按路、州、县三级管理的是哪个朝代
清雍正年间又将明代复式的三四级政区层级简化为单式的省、府、县三级制。清代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行政层级也只能简化到三级。至清末,三级政区的数目分别为26、358、1191,管理幅度都不算大。后来,省以下还设了派出机构——巡道和守道,管理幅度进一步缩小。民国初年,政区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北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两级还是三级
北宋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为了统治的便利,宋初将全国分为10道,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宋代地方官制不同于前代的主要有:府和州设通判,监督地方官吏,充当皇帝在府州官僚机构中的耳目...

明代和清代的行政区域
有直隶厅和散厅之分,直隶厅与府、直隶州平行,直隶于省,绝大多数不领县;散厅隶属于府,与散州、县相平行,成为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2)在元、明两代不论是直隶州,还是散州,一般均领县。(表8、9)在清代省辖的直隶州才领县,而府辖的州则不领县。(表10)(3)元、明两代的行政区划系统都是由三级和四级...

中国古代的官制
朝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可分为省、府(州、厅)、县三级。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和巡抚在明朝都是属于都察院的差遣职官,在清朝则成为正式的地方高级官员了。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

州和府在明朝时期的行政规划中,有什么不一样呢?
比如明朝时期的州与府,到底有什么区别,谁隶属于谁呢?朱元璋建国之后,大体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度,不过他做出了一些改变,在行省里面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这是一省的最高官方机构,而底下则是两种制度同时存在,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都在明朝的地方使用,看起来这是有些矛盾的事情,多出来一个...

古代是如何划分区域的即行政区域的大小,比如现代的分为:省-市-县-镇...
秦是郡县二级制,汉州郡县三级,唐道州县三级,宋路州县三级,元代省路府州县五级;秦:郡县制,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汉:州郡县,大汉十三州,之下是郡县 州...

明朝行政区划
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省政务院。政务院由政府和直隶府组成,府下有县,直隶各府下有县,形成了省会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总体格局。之后又设三司,即总司令、宣传政治使、判官署,分别掌管各省的军事和司法权。后来逐渐被总督制度取代,总督往往成为各省统一权力的最高长官。明代一省分为...

清朝的“府”、“州”、“县”的行政级别高低次序是什么,各行政区的官...
1. 清朝的行政级别从高到低为“省—府—州—县”,其中“府”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派遣官吏治理的最高级别行政区,官名为知府。2. “州”和“县”分别位于“府”之下,构成了清朝的地方行政体系。3. 清朝的高级地方官员包括总督和巡抚,他们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布政使和按察使是督、抚的属官...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