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最后怎么样了?

2024-07-01m.fan-pin.com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王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就容易摆布了。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您怎么啦?”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甘露之变后几位诗人的反应:白居易为何幸灾乐祸?
“本初辈”,说他们用心不细,终于造成太臣们的被杀;“有甚”四句,以汉文帝与宦者同车, 爰盎进谏一典指郑、李本想助文宗清灭宦官,但“甘露之变”失败,大臣反被贼人(萑苻)杀害;“证逮”四句,以身材魁悟的汉相王商比拟李训,同西晋王衍不能辩认“胡雏”石勒一样任用小人郑注,最终牵连众臣,一起被杀;最后四句...

卢仝死因之谜:唐代茶仙卢仝是死于甘露之变吗?
对于卢仝是否卷进这场动乱,最后连命也丢掉了,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些人认为卢仝死于“甘露之变”可以“定论”。其理由为:据唐人李玫所撰《纂异记》中编造四丈夫(影射李训等受害四相)与白衣斐(卢仝)的幽魂聚饮吟诗的神话,诗中用西晋石崇与潘岳同刑东市的典故,认定卢仝确实经历“甘露之变”,此故事是...

南坡之变是什么典故?
他决定铤而走险,也正因为他知道,在蒙古人中间,这个“孑然宫中”的皇帝除了他的“孤忠”丞相,已经没有什么同盟者了。史称南坡之变时,“宗戚之中,能自拔逆党、尽忠朝廷者,惟有买奴”。这样看来,即使没有南坡弑宫这样的突发事件,英宗的新政,到底能取得多大成果。也是十分令人怀疑的。 详情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土木堡之变是怎样的典故?
不久之后,瓦剌军队见包围京城捞不到什么好处,外地的勤王之师又要到了,只好带着老皇帝匆忙的退出了明朝的领土。英宗如此宠信王振,终于落了个身陷敌手的下场,暂时失去了他的皇位。而王振的下场就更加凄惨,正是由于他自己的一意孤行,不但没能光宗耀祖,反而使自己惨死于乱军之中,正可谓是“天作孽...

苏轼词的研究史
夫风雨霜露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骨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

岸谷之变是什么意思?岸谷之变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岸谷之变 àn gǔ zhī bià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岸谷之变】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岸谷之变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岸谷之变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岸谷之变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成语意思】: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成语注音】:ㄢˋ ㄍㄨˇ ㄓㄧ ㄅㄧㄢˋ 【通用拼音】:an gǔ zhī bian 【拼音简写】:AGZB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商鞅变法的典故是什么?
孝公仍感到厌烦,并十分生气地责备手下怎么找来这样一个无用之人。商鞅又第三次求见,说以“霸道”,这是法家的学说。这一次,孝公听得津津有味,对商鞅有所重视。于是,商鞅又一次与孝公晤谈,向他鼓吹“强国之术”。孝公越听越有劲,不知不觉竟凑到商鞅面前,如此一连数日也不厌倦。此后,商鞅...

白露节气是什么来历
白露节气名称的来历在在古籍里是这样描述的,据元代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地面产生的水汽凝结成了露珠,秋天属金,金色是白色的,所以白就是秋天露水的颜色,白露的出现也说说明天气...

落菊之变是典故吗?
”苏东坡取笑道:“按您老的说法,‘滑’字乃水之骨也。”王安石接着说:“‘鲵’ 字从鱼从儿,合为鱼子。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并非没有意义的。”苏东坡拱手道:“鸠字九鸟,你老是否知道可有典故?”王安石以为真,欣然请教。苏东坡得意地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