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赵云为什么是罗贯中笔下最完美的蜀汉名将 张飞和赵云同是蜀汉名将,为什么张郃害怕赵云,却不怕

2024-06-29m.fan-pin.com
为什么说赵云是三国名将中最厉害的?~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从未战败。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可以说,无论从战斗力、个人品格还是民族大义上来讲,赵子龙都堪称为三国第一名将。

《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
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死后被后主追封大将军,谥顺平侯。

只说演义,不说正史,正史有几个字的单挑描写啊,还正史···
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
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演义是小说罗贯中想咋写就咋写,有人爱看就好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尊刘抑曹的。我们品读《演义》,不难发现,刘备所领导的蜀汉集团,寄予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即理想的君臣关系(明君贤相)、理想的君民关系(民本主义)、理想的良将(忠勇仁智)。前两个理想笔者在此暂且不述,着重对其良将理想进行论析。理想的良将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物来“担纲”的。在罗贯中看来,历史上集忠勇仁智于一身的赵云,正是他理想中的良将。
为什么作者如此推崇赵云呢,而且将赵云描绘成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欢的良将形象?笔者认为,《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它基本是以历史为依据的,早有史家称其“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在蜀汉第一代名将里面,名声最显赫的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这六位里面由于本身为人和性格缺陷竟然有三位即关羽、张飞、魏延不得善终;马超虽非意外死亡,然而其临大事缺乏冷静,且壮年病逝,人生失之圆满;黄忠虽然得善终,但在蜀汉效力的时间跨度很短,这却是一种遗憾;这六位里面,唯有赵云善始善终,且智勇双全,因而成为罗贯中笔下的理想良将。接下来,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首先来看关羽。关羽无疑是蜀汉第一名将,他作战骁勇,对蜀汉忠心耿耿,然而其缺陷亦非常明显。《三国志》称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这句话虽然简略,却大有深意。他在镇守荆州期间,曾两次侮辱了孙权。一次是孙权遣使为其子向关羽的女儿提亲,“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另一次是关羽从荆州发兵攻打樊城,孙权说出兵相助但却迟迟不发兵,关羽怒责孙权,意谓“待我得胜归来,再收拾你”。关羽如此,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懂得从政治的高度去处理与孙权的关系,蜀汉与东吴毕竟是联盟,虽然也有斗争的一面。关羽与一些同僚的关系也较为紧张,最典型的是将军糜芳、傅士仁“素皆嫌羽轻自己”,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可见关羽跋扈的一面。更危险的是关羽还将这两位对自己素有怨恨的部将留守在荆州的后方重镇江陵和公安,这就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祸端。关羽正是在北伐樊城不利的过程中,孙权偷袭了关羽的后路,以报昔日关羽侮辱之怨。在这个节骨眼上,镇守荆州后方重地的糜芳、傅士仁也不从蜀汉的大局出发,却更多地计较昔日被关羽轻慢的恩怨,舍身投靠东吴。
关羽在曹魏与东吴的联合夹攻下,在部属的背叛下,最后败走麦城,在临沮为东吴伏兵所杀。再看张飞。张飞是蜀汉第二号勇将,其勇武之名闻于当世。但他作风粗暴,不体恤部属,而且还常鞭笞所属将士。《三国志》说他“敬爱君子不恤下人”,正好与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相反,刘备曾告诫他:你常鞭打士卒,而且还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取祸之道。但张飞却当耳边风。在举兵伐吴之前,张飞被其部将张达、范疆暗杀,两位叛将拿着他的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孙权去了。又论魏延。魏延的名望虽然逊于关羽、张飞、马超等,但却是能独当一面的将才,为刘备所倚重,并将成都的门户汉中重地交给魏延镇守。当刘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在世时,魏延还相对内敛,所谓“老虎还在,猴子不敢称王”,随着他们相继谢世,魏延便霸气起来。正如有的学者说,关羽在世时,他要称老大,武将们都忍让他;关张马黄不在了,魏延要称老大,武将们也忍让他。据史载,魏延与长史杨仪的矛盾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诸葛亮曾苦口婆心地劝诫他们,但效果甚微。魏延跋扈,杨仪狷狭,诸葛亮在世时,俩人还能最大限度地克制,诸葛亮去世后,俩人终至火并,魏延最终被杨仪所指派的马岱袭杀。杀大将是需要理由的,杨仪便给魏延加个“谋反”的罪名上报后主,可怜魏延勇武一世,最终死于内讧。
马超虽然没有前三位那种明显的性格缺陷,但他遇大事缺乏冷静也是很显见的。马超父亲及宗族二百多口为曹操所杀,与曹有不共戴天之仇。他起兵为宗族复仇,其父故交韩遂与之相呼应并结成盟友,形势一度有利,但曹操略施离间之计,马超便与韩遂反目,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最终招致惨败,几乎难找容身之地。最后他投奔刘备,算是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刘备对马超是很器重的,封其为左将军,又迁为骠骑将军。可惜的是,马超在章武二年便病逝了,年寿四十七,人生惜乎不圆满。
相比较而言,老将黄忠的为人与勇武是令人钦佩的。《三国志》说黄忠与敌对阵,常冲锋陷阵,勇武居全军之首。居功而不自傲,且为人处世不失偏颇。只是令人惋惜的是,黄忠归附蜀汉时年岁已高,因战功升为后将军的第二年便去世了,时间跨度太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最后看赵云。赵云值得世人称道的不仅是他超群的武功,而是他具备许多将领所不具备的美德——仁义。有好的武艺若没有好的修持,只是一介武夫而已,抑或是令人恐惧的杀人机器,因此,理想的良将应当是集忠勇仁智于一身的。赵云是由乡里推举的地方首领,他投公孙瓒时,公孙瓒问他,你离袁绍更近,不依附袁为什么反投我呢?赵云说,哪里存仁政,我就去哪里。与公孙瓒共事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公孙非爱民之主,便以家兄去世回家奔丧为由离开了他。赵云通过比较,觉得刘备是善待百姓的仁义之君,因此良禽择木而栖。益州既定,刘备与部属打算将成都的良田美宅分给有功之人,赵云劝刘备说,百姓刚结束战乱之苦,我们不应当去占用民众的田地房屋,而是让人们安居乐业,百姓才会拥护我们,刘备觉得赵云言之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样看来,赵云是为成都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赵云还值得世人称道的是其机智与处事冷静、谨慎。汉中战役,他接应到期不回的黄忠,独挡曹兵并大获全胜;诸葛亮街亭战败,赵云断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全军损失,皆显示出非凡的机智与冷静。孙夫人跋扈,其内侍亦骄横,赵云周旋其中,处理内务有条不紊,并非常得体,其为人不仅机智而且谨慎周密。他劝阻刘备不要伐吴,公敌是曹魏,其大局观念在众人之上,是其智也。刘备去世后,赵云竭力辅助后主刘禅,力挺诸葛亮北伐,成为这一时期护卫蜀汉的砥柱中流。七年后,赵云溘然长逝,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以上六位蜀汉名将的比较,赵云的智勇及仁义,近乎完美。处于弱势地位的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祈盼能有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英雄的,勇武而仁义的赵云正好契合人们心中对良将理想的祈求。我们就不难想象,罗贯中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赵云的形象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一位人品出众、武功出神入化、能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旷世良将跃然纸上。

武艺高强,衷心,冷静,无败绩

为什么罗贯中要把曹操写的是坏人?
却也有颂扬的地方,如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以不足敌方十分之一的军力而把敌方打得一败涂地,使其一掘不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罗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有褒有贬,有扬有抑,这不能说不与罗氏的生活时代,价值取向无关。关于罗贯中,我们知之甚少,据明人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载:“...

关羽英勇无敌,为什么有人觉得在五虎上将里,关公最多排第三呢?_百度知...
赵子龙单骑突围救主,是罗贯中笔下最为华丽的篇章,但是,陈寿记载过于单薄,如同“三顾茅庐”,仅仅一带而过。三、论军功,谁及刘备的封赏,首推关羽。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荆州四郡,论功行赏,即任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益州平定之时,关羽为前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发动襄樊大战...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力挺刘备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力挺刘备,是古代人崇尚正统,刘备是汉末皇家之后,代表正义一方。刘备能从 ”织席贩履” 的一介布衣, 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刘备每逢遇到生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 都不忘说一句, “我乃汉室宗亲”。 人们的头脑中正统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外姓都可以纷纷割地称王, 拥兵自重。“...

我喜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300
我喜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茫茫书海,无书不有。不知是不是前世有缘,我,遇上并迷上了你。三国,我读也读不透,想也想不通,为什么你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变得如此精彩,如此庄严而又如此神圣?为找到答案,我对《三国演义》做了概括。《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三国中最被低估的人才是谁?为什么罗贯中要丑化蒋干?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有些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在描写,并没有参照正史内容,所以这就导致可能我们对很多人都有一定的误解,其实这些人物都是三国时期被低估的人才。蒋干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蒋干在三国是非常有名的名士和辩论家,口才天下无双,但是到了罗贯中的笔下蒋干就成了一位丑角。当然这些人物多多少少也是有些被埋没的...

正史中的诸葛亮,与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何区别?
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变成了全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职场导师陈老师 2021-03-01 · 学生 职场导师陈老师 采纳数:310 获赞数:8163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正史中的诸葛亮远没有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那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实只是口才...

魏蜀吴真实实力对比,原来蜀汉最弱,罗贯中把我们骗得好惨
从镇压黄巾军时初露头角,再到虎牢关下名震天下,凭借名声和仁义拿下徐州,之后又被汉献帝称为皇叔,在新野得到诸葛亮辅佐,然后赤壁之战拿下荆州在夺取益州,之后接连称王称帝并三分天下,看罗贯中笔下的蜀汉非常励志而且一度感觉他们非常强大。但假如看真实的历史就会发现,其实魏蜀吴三国当中蜀汉最垃圾...

我喜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320个字
我喜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茫茫书海,无书不有。不知是不是前世有缘,我,遇上并迷上了你。三国,我读也读不透,想也想不通,为什么你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变得如此精彩,如此庄严而又如此神圣?为找到答案,我对《三国演义》做了概括。《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文化大革命”之前,《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它所题署的作者是施耐庵。同时,在中学语文课本及许多文学史著作中,也把《水浒传》的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但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却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两人。 其实,早在明、清两代,关于《水浒传》版本上的...

罗贯中怎样看待女性
遗憾的是,终于尝到爱情滋味的貂蝉,依然是男人手中的一颗棋子,董卓和吕布的悲惨结局使她难逃指责,这是她的悲哀,在罗贯中笔下,没有爱情容身的世界。 孙夫人——“和亲”怎能换来幸福 在《三国演义》等作品中,孙权采周瑜计,以妹子为政治筹码,招刘备入东吴成亲,用美色使其乐不思归,想趁机取得荆州。不料最后竟假戏...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