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文正公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谥号文正公的人,有哪些名不符实

2024-07-03m.fan-pin.com
傻傻分不清楚,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文正公?~

一共27个“文正公”。
宋朝: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
元朝: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
明朝: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
清朝: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1.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在郓州去世,年六十一。获赠侍中,谥号“文正”。
3.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4.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一共27个,宋朝: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元朝: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明朝: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清朝: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1、王曾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名相、诗人。

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

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

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

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在郓州去世,年六十一。获赠侍中,谥号“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

2、蔡卞

蔡卞(1048-1117),字元度,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紫金山(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赤岭自然村)人。北宋大臣,奸臣蔡京的弟弟、改革家王安石的女婿。

北宋熙宁三年(1070),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绍圣四年(1097),蔡卞擢尚书左丞,官至枢密院事。徽宗时,加观文殿学士、检校少保。

北宋政和七年病逝,享年七十岁。谥“文正”。南宋建立后,逝世的蔡卞受到胞兄蔡京的牵连,宋高宗赵构采纳谏议大夫任伯雨谏章,追贬蔡卞为单州团练副使。

3、吴澄

吴澄(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字伯清,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人。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

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宋末中试乡贡。宋亡后隐居家乡,潜心著述,学者称其为“草庐先生”。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被征召任国子监丞,至定元年(1321年)任翰林学士;

泰定元年(1324年)为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其核定《老子》《庄子》《大玄经》《乐律》《八阵图》等,对《易》《春秋》《礼记》及郭璞《葬书》均有纂言。

元统元年(1333年)因病逝世,享年85岁,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4、廉希宪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著名政治家,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

廉希宪自幼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于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

从攻南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

任中书平章政事时,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至元十一年(1274年),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宪行省荆南。

他至镇后,禁剽掠,录用故宋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后因病召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宪病逝,年五十。累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

5、孙家鼐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

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卒后谥曰“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廉希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家鼐



  [编辑本段]历史上谥号“文正公”的大臣:

  宋
  李昉(925-996),字明远,北宋文学家,深州饶阳县五公村人。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皇帝去南郊祭祀,跪拜时摔倒,几天后去世。赠司徒,谥文正。
  王旦(957—1017),北宋大名莘县(山东)人,字子明。太平兴国进士。真宗时入相,进太保,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引荐朝士,不令其人自知。以天禧元年(1017年)卒,寿六十一,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王曾(978-1038),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
  咸平中(998—1003)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侍中,谥文正。
  蔡卞(1048-1117)字元度,兴化仙游人,蔡京弟。徽宗政和七年(1117),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享年70岁,赠太傅,谥文正。
  郑居中(1051-1123),字达夫,北宋河南开封人,进士及第,由中书舍人连升至翰林学士。因与蔡京不合,罢改资政学士,后再出任枢密院,官累特进,寻拜居中为少保、太宰,仍事事与蔡京立异。入朝暴遇疾回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赠魏国公。
  司马光(1019~1086), 山西闻喜县涑水乡人, 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蔡沈(1167--1230) ,字仲默,宋建阳人,世称九峰先生。绍定三年,蔡沈逝世,谥“文正”。 (此人得谥文正不知是本谥,还是元明两代追谥或加谥的,尚待考,也请知之者指点)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死后70年,南宋乾通6年,追赠太师,谥文正。 金 虞仲文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也,仕为辽相。归金,授枢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国公。年五十五卒,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生卒年待考)
  张行简(?——1215),莒州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字敬甫。生年不 详,卒于金宣宗现佑三年(1215)。金世宗大正十九年(1179) 己亥科状元。贞佑三年(1215),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谥文正。
  元
  耶律楚材(1190-1244),金与蒙古国官员。契丹族,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契丹皇室后裔。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耶律有尚 字伯强,辽东丹王十世孙。卒年八十六,赐谥文正。(待考)
  窦默(1195-1280) 元初名医、名臣、名儒,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汉卿,广平府肥乡县城西村人。卒后追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故后人多称其“窦太师”和“窦文贞(正)公”。
  许衡(1209-1281)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及死后,世祖加赠司徒,封魏国公,谥文正。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因从释氏,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廉希宪(1231—1280),元代政治家,维吾尔族。其祖上均为高昌世臣。大德八年(1304),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加赠恒阳王。
  何玮(?-1310),易州易县人。至大元年,迁太子詹事,兼卫率使。三年,改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吴澄(1249-1333),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元统元年(1333),卒于家,年八十五。赠江西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王寿(1250?-1310),字仁卿,涿郡新城人。卒年六十,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蓟国公,谥文正。
  明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文章,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 长期生活在北京。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1516年(正德十一年),李东阳病逝,享年70岁,赠太师,谥文正。
  谢迁(1449-1531),字子乔,浙江余姚人。明成化11年(1475),谢迁应试,得中状元,授修撰职。明孝宗时,以少詹事入内阁,参预机务,随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辅政时天下皆称之为贤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后以年老而辞归。卒谥文正,着有《归田稿》。
  刘理顺(1581?-1644),字复礼,杞县人。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矣。”拜修撰。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卒后赠詹事,年六十三,谥文正。清朝赐谥文烈。
  倪元璐(1593~1644) 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李自成攻陷京城时,自缢而亡,谥文正,清代时追谥文贞。
  清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三爵。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尚书文埴子。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杜愕子),清山东滨州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道光进士。1852年(清咸丰二年)七月九日,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岁。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
  曾国藩( 1811 ~ 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
  李鸿藻(1820—1897),字兰孙,直隶高阳人。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以病乞假,旋卒,年七十八岁。予谥文正,赠太子太傅。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谥文正,寿州(今寿县)人,1827年4月7日(清道光七年三月十二日)生。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傅,谥文正。
  台湾郑氏朝廷
  陈永华(?—1680)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亡时刚中秀才,后参加郑成功军,为成功谋士。收复台湾后,任总制,留守厦门。郑经嗣位,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力辅佐。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提倡种蔗制糖,设置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所忌。1680年3月,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因忧悒成疾,当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

1.李昉(925-996),字明远,北宋文学家,深州饶阳县五公村人。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皇帝去南郊祭祀,跪拜时摔倒,几天后去世。赠司徒,谥文正.
2.王旦(957—1017),北宋大名莘县(山东)人,字子明。太平兴国进士。真宗时入相,进太保,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引荐朝士,不令其人自知。以天禧元年(1017年)卒,寿六十一,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3.王曾(978-1038),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咸平中(998—1003)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侍中,谥文正。
4.蔡卞(1048-1117)字元度,兴化仙游人,蔡京弟。徽宗政和七年(1117),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享年70岁,赠太傅,谥文正。
5.郑居中(1051-1123),字达夫,北宋河南开封人,进士及第,由中书舍人连升至翰林学士。因与蔡京不合,罢改资政学士,后再出任枢密院,官累特进,寻拜居中为少保、太宰,仍事事与蔡京立异。入朝暴遇疾回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
6.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赠魏国公。
7. 司马光(1019~1086), 山西闻喜县涑水乡人, 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8.蔡沈(1167--1230) ,字仲默,宋建阳人,世称九峰先生。绍定三年,蔡沈逝世,谥“文正”。 (此人得谥文正不知是本谥,还是元明两代追谥或加谥的,尚待考,也请知之者指点)
9.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死后70年,南宋乾通6年,追赠太师,谥文正。
10.虞仲文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也,仕为辽相。归金,授枢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国公。年五十五卒,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生卒年待考)
11.张行简(?——1215),莒州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字敬甫。生年不 详,卒于金宣宗现佑三年(1215)。金世宗大正十九年(1179) 己亥科状元。贞佑三年(1215),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谥文正。
12耶律楚材(1190-1244),金与蒙古国官员。契丹族,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契丹皇室后裔。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13.耶律有尚 字伯强,辽东丹王十世孙。卒年八十六,赐谥文正。(待考)
14.窦默(1195-1280) 元初名医、名臣、名儒,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汉卿,广平府肥乡县城西村人。卒后追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故后人多称其“窦太师”和“窦文贞(正)公”。
15.许衡(1209-1281)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及死后,世祖加赠司徒,封魏国公,谥文正。
16.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因从释氏,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17. 廉希宪(1231—1280),元代政治家,维吾尔族。其祖上均为高昌世臣。大德八年(1304),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加赠恒阳王。
18. 何玮(?-1310),易州易县人。至大元年,迁太子詹事,兼卫率使。三年,改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19.吴澄(1249-1333),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元统元年(1333),卒于家,年八十五。赠江西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20.王寿(1250?-1310),字仁卿,涿郡新城人。卒年六十,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蓟国公,谥文正。
21.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文章,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22.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 长期生活在北京。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1516年(正德十一年),李东阳病逝,享年70岁,赠太师,谥文正。
23.谢迁(1449-1531),字子乔,浙江余姚人。明成化11年(1475),谢迁应试,得中状元,授修撰职。明孝宗时,以少詹事入内阁,参预机务,随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辅政时天下皆称之为贤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后以年老而辞归。卒谥文正,着有《归田稿》。
24.刘理顺(1581?-1644),字复礼,杞县人。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矣。”拜修撰。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卒后赠詹事,年六十三,谥文正。清朝赐谥文烈。
25. 倪元璐(1593~1644) 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李自成攻陷京城时,自缢而亡,谥文正,清代时追谥文贞。
26.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27.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28.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三爵。
29.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尚书文埴子。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30. 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杜愕子),清山东滨州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道光进士。1852年(清咸丰二年)七月九日,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岁。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
31. 曾国藩( 1811 ~ 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
32. 李鸿藻(1820—1897),字兰孙,直隶高阳人。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以病乞假,旋卒,年七十八岁。予谥文正,赠太子太傅。
33.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谥文正,寿州(今寿县)人,1827年4月7日(清道光七年三月十二日)生。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傅,谥文正。
34. 台湾郑氏朝廷 陈永华(?—1680)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亡时刚中秀才,后参加郑成功军,为成功谋士。收复台湾后,任总制,留守厦门。郑经嗣位,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力辅佐。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提倡种蔗制糖,设置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所忌。1680年3月,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因忧悒成疾,当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

文正公这个谥号是文臣的最高谥号,不管是谁得了文正公的谥号必将青史留名。

文、正……是加的谥号,
就如为帝王王后加孝、贤、仁……
不知道

姓范的名人
中国古代有哪些姓范的名人? 咱老范家历史上著名的的人物多着呢`` 不过最出名的不外乎`` 那么几个`` 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奠定春秋最后一霸地位的――范蠡。 狡兔死,走狗烹``` 称霸之后的勾践开始清算身边的贤良,于是```范蠡退隐西湖`` 转战商界,终成一代富豪陶朱公。 听闻他老人家在西湖还和中国历史上四...

司马光的资料
一分钟了解司马光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谁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

刘统勋的祖先是谁
为什么呢?因为刘统勋的先祖早就搬家了,而且前后一共搬了三次家呢! 好好的怎么会搬家呢?我们还要从明初的大规模移民谈起。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初建的大明江山,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有效地组织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活动。这一移民活动,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和自然原因。 上溯到明朝建立前的几百年,宋金...

姓氏;范;在古代中有怎样的名人
所著《后汉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他既是一位史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少年明代就博览群书,涉猎经史,善写文章,通晓音乐,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隶书,是个多才多艺的少年。17岁时就踏上仕途。历任秘书丞、司马、新蔡太守、吏部尚书郎等,因在彭城王刘义康生母彭城太妃死时,...

哪里能找到曾文正公文语录,怎么理解曾国藩的思想在近代史的影响,_百 ...
然无论怎样,文正公都为中华史册中涂下浓墨重彩一笔。...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倍至:“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中国古代有哪些姓范的名人?
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文正公可是咱老范家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谓之妇孺皆知并不为过。 文正公一生最牛叉的两件事莫过于著《岳阳楼记》和发动“庆历新政” 咱老范家的骄傲```帮助皇太极完成清朝统一大业的谋略家——范文程。 几百年来,历史对他的评价很不公平。汉奸```强烈要...

为什么能曾国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2012-10-22 · TA获得超过11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9.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

历史上有哪些“文武双全”的人?
文庙与武庙都进了的男人,同时还是个发明家。4.曹操 写出了《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蒿里行》、《孟德新书》等作品,本人还是个政治家,并一统北方大部地区,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 。5.李世民 对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并有不少诗作传世;对外开疆拓土,攻灭...

公仪休,司马光,林则徐是哪个朝的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