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备受尊崇的诸葛亮,关于他的四宗罪是什么?

2024-06-29m.fan-pin.com
~ 每当一提起诸葛亮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个极其光辉夺目的人物,几乎成了旷古绝今的军事战略天才,简直是神乎其神。然而就《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的战略思想、谋略规划都有重大的疏漏和失误。以下就是他的四宗罪:
一、隆中对策,规划大略,有所偏颇,终难得志
《隆中策》是一个一厢情愿而不切实际的战略,诸葛亮把荆州作为经略中原的战略据点是难以得志的。
虽说诸葛亮巧妙地利用赤壁大战的有利形势,占领了荆襄九郡,并由此进伐西川,取得益州,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确实是英明之举。但是也必须看到,赤壁大战之后,荆州的归属已成为三国矛盾的焦点。魏、蜀、吴三国中,蜀的综合国力最弱,一支弱旅占据要地,东有孙吴北有曹氏两大强敌,一旦战争起来,岂不把自己置于敌人的夹击之中。
诸葛亮一直把持荆州,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实是战略上的重大失策。《隆中策》是一个不完整的战略。“三分天下,联吴制曹,经略中原成就舫业”这一总战略规划,不仅要有许多“子战略”、“子规划”加以补充,特别要根据战争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进行战略调整。
历史上很少有一个战略规划是原版完整执行的。赤壁大战以后,战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为发展大好形势,诸葛亮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利用大战后相对稳定的时机,大力图治,富国强兵,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在外交上,一方面要对孙权、曹操保持高度警惕,防备他们的联合夹击;另一方面,为了“联吴制曹’,总战略的需要,应精心修补孙、刘联盟的裂痕,尽可能地利用。在荆州问题上,可做适当的妥协。把“拳头”先收回来,然后再打出去。
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正是一个重大疏漏和失误。结果孙、刘的矛盾不仅没有缓解,相反积怨更深,联盟的裂痕日益扩大,这就为后来的荆襄战役的惨败埋下重大的隐患。
二、隐患暴发,荆襄战役,两面受敌,全军覆没
诸葛亮占据荆州,表面上是借,实际上是要以荆州为战略据点以图大业。当刘备得知曹操联合孙权进取荆州的情报之后,急传孔明商议。
诸葛亮对荆州严峻的局势失去警觉,没有深思,草率提出让关云长率荆州之兵北攻襄樊,抢先打响了荆襄战役。如此正好中了东吴之计!
此时关云长所控制的荆州,已不是九郡,而是只剩三郡了。以三郡之地和一支孤军,远距离而无后防进行攻坚作战,怎能敌挡魏、吴倾国之兵!
关云长北攻襄樊,主力已被曹兵拖住,荆州的空虚态势完全暴露在孙权的面前。关云长率孤军血战荆襄长达半年之久。
诸葛亮对荆襄战役瞬息万变的军事形势却没有进行跟踪谋略;刘备也未派一兵一卒前去救援,在孙、曹大军两面夹击之下,关云长进退维谷,终于未能摆脱全军覆没的下场。
荆襄战役是“天下三分”之后,刘备率先打响的第一个大战役。过去一直误传为“关云长大意失荆州”。然而从荆襄战役打响的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事态来看,根本不是什么“大意”的问题,而充分暴露了诸葛亮在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三、夷陵战役,漠然视之,火烧连营,兵败白帝
荆州陷落,关云长全军覆没,蜀汉国力由兴转衰,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决意御驾亲征,最终却几乎全军覆没。夷陵战役虽是刘备统帅指挥,但是做为军师诸葛亮也应负有重要责任。
其一,“兵起于忿”,此乃兵法之大忌。刘备凭着满腔愤怒和狭隘的复仇意志,很不冷静,备战计划很不充分,仓忙出师。
就当时的局势来看,荆州丧失以后,三国的均势剧变,东征伐吴更是举足轻重,东征的胜败、不仅关系霸业成就,更是关系蜀汉兴衰存亡的大事。
诸葛亮应竭力以兵法家的最高智慧阐明战争的利弊,豁命苦谏阻止东征,免去这场战事。但是,当诸葛亮的奏章被刘备掷地之后,竟一言不发,淡漠视之。他的态度和赵云、秦睿的苦谏精神相比,应是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其二,东征大军出师之前,大本营对夷陵战役的整个战略策略部署,并没有认真研究安排,前线与后方也很少联络与策应。
刘备与陆逊两军对峙长达八月之久,诸葛亮对东征的战况也知之甚少。刘备一生没有打过多少胜仗,诸葛亮是了解的,怎能如此掉以轻心?怎能置几十万东征大军于不顾!岂有连营七百而可以拒者乎!
当马良将刘备以山林连营结寨的图本呈送给诸葛亮时,他才大吃一惊,将图本掷之子地,自叹“汉朝气数尽矣!”
情报姗姗来迟,败局已无法挽回。如果能及时掌握情况,迅速进行跟踪谋略,告诫刘备修正战略部署,就是失败了,也许尚可能班师而回,不致于火烧连营,惨遭全军覆灭之祸。
四、六出祁山,国力疲蔽,空劳师旅,咫尺未进
为报先帝托孤之恩,急于完成汉室一统大业,自建兴5年至建兴12年间,诸葛亮亲自率军六出祁山,连年北伐。这里也充分暴露了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重大缺欠和失误。
绝对慎战的原则是《孙子兵法》的重要内核。准备不周或没有胜算时,决不可轻易战斗。北伐中原是诸葛亮与曹魏战略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时蜀汉各方面的条件来看、不甚具备。
两国交兵,实质上是一种国力、兵力、人才智慧的较量。诸葛亮是以一个益州去对付拥九州实力的曹魏和三州实力的东吴,长期作战,连年出征,这种巨大的消耗,已使蜀汉疲蔽不堪,难以支撑。
北伐中原终于是空劳师旅,咫尺未进。诸葛亮也由于常年征战,病段于五丈原前线军营中。因此,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总的战略目标来看是失败的,是一场“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

有关诸葛亮忠义的故事要简单
从中我们可看出诸葛亮的“仁人”之心和公正之心。 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典范,具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儒家有入世精神也有出世精神,成则治国平天下,不成则齐家。诸葛亮代表儒家的入世精神,所以千百年来被人尊崇。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 诸葛亮并不...

诸葛亮名垂青史的人文因素:具备三大重要品质
一个政治家,最难能的是生前身后都受人尊敬,敌友我各方都对之交口称赞,名垂青史,万古留芳。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历史名人。 诸葛亮不论是在世之时还是身殁之后,蜀中吏民都对他真心相敬,魏晋方面也对他非常敬佩。公元234年春,当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杀出斜谷(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口,发动第五次伐魏,...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4、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5...

将善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出生于东汉末年的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是一位备受尊崇的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中,诸葛亮展示了其卓越的智谋,他提出的“隆中对”策略主张刘备占领荆、益两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这一战略构想为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在担任蜀汉丞相期间,...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诸葛亮的评价啊???
在刘禅登基后,他更是忠到了愚忠的地步。他将刘禅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做了,这并非夺权,而是在尽一个“相父”的忠。而且他的儿子诸葛瞻与孙子诸葛尚亦不辱先祖之英名,面对强敌临危不惧,愤然冲入敌阵,直至战死。三代忠烈,皆为“忠”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诸葛亮的成就使他几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词...

如何评价诸葛亮的一生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孙中山:...

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英雄或伟人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仰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蜀汉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对蜀汉的兴起功不可没。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他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

描写诸葛亮外貌的句子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4、谦逊有礼、忠心耿耿。5、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

诸葛亮的故事名字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