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哪位大臣识破了周鲂的阴谋,曹睿支持曹休的原因是哪些?

2024-07-03m.fan-pin.com
~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发生在石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周鲂、陆逊和曹休。故事梗概如下:

曹魏扬州司马大都督曹休上表给魏明帝曹睿,说是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来信请降,希望曹睿能批准自己发兵协助。司马懿认为曹休的判断非常准确,并提出愿领一军协助曹休。不过,建威将军贾逵却提出异议。他认为这很可能是东吴的诱敌之计,不可轻信。最终,曹睿还是同意了曹休的方案,并派司马懿与贾逵一起协助曹休。

果然,周鲂的投降是东吴的计策,希望以此诱骗曹休上当。为此,孙权专门召集文武进行商议。大臣顾雍认为,只有陆逊挂帅才能击败曹休。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辅国大将军、平北都元帅,统领前线吴军。同时,孙权又任命大将朱桓为左都督、全琮为右都督,与陆逊一起统兵七十万,分三路进兵。

战前,左都督朱桓向陆逊提出,一旦曹休兵败撤退,只能在夹石和挂车这两条山路任选一条,自己愿意和全琮一起各自率部守住这两条山路,可见曹休全歼。不过,陆逊认为朱桓的计策不妥,拒绝接受,令朱桓愤愤不平。

不久后,曹休率部皖城,周鲂亲自迎接并极力鼓动曹休继续进兵。但建威将军贾逵却认为吴军主力一定驻扎在皖城,建议曹休暂缓前进,等待自己的军队来到后再进行两路夹攻。不过,曹休却认为贾逵这是要抢自己的头功,一怒之下剥夺了贾逵的兵权,将其留在营寨,自己率主力前往东关。

小说中提到的这场战事,在历史上确有发生,后人称之为“石亭之战”,这也是魏明帝曹睿继位后发动的首次大规模战争。不过,这场战事的起因与小说的描述略有不同。在小说当中,此战是孙权主动为之。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战却是孙权早连续遭遇两次失利后采取的复仇之战。

孙权遭遇的首次失利,是在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七月。当时,孙权亲自率领五万大军进攻石阳,又派左将军诸葛瑾进攻襄阳和寻阳,但结果却令孙权颜面扫地。孙权围攻石阳,遭到守将文聘的顽强阻击,连续进攻二十多天却毫无进展,被迫撤军。诸葛瑾的战况更惨,遭到曹魏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的迎头痛击,伤亡惨重。不仅如此,曹休还率部深入东吴阐春郡和庐江郡,击败吴军守将。孙权进攻不成,江东反而遭受入侵,令孙权愤怒不已。

为了挽回颜面,孙权又于次年策划向曹魏弋阳郡西阳地区发动进攻。谁知就在备战之际,孙权的作战意图又被曹魏前将军满宠识破。满宠立即对西阳及周边地区的防务进行紧急部署。眼看已失去战机,孙权只好下令放弃进攻计划。

连续两次的失利令孙权非常恼怒,周鲂的诈降之计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当时,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提出诈降之计,企图诱使曹休深入东吴境内,再以吴军主力将其围歼。

对于周鲂的诈降,曹休的表现并非如小说所言那样轻易上当,而是半信半疑,非常谨慎。除了与周鲂保持书信来往,曹休还秘密派人前往东吴进行调查。对此,东吴早有准备。在孙权的亲自部署下,先后有几批东吴中书郎来到鄱阳,公开对周鲂进行指责,将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终于令曹休信以为真。于是,曹休上书曹睿,要求出兵接应周鲂。

小说中提到,对于曹休出兵的请求,司马懿表示赞同,但贾逵提出了反对意见。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从《三国志》及《晋书》等相关史料来看,此时的司马懿身处宛城,并未参与此战战前的决策,更没有向曹睿提出任何意见。而贾逵的反对则是在战事开始之后,并非在开战之前。不过,从史料来看,当然的确有一位曹魏大臣识破了周鲂的诈降之计,建议曹睿放弃此次战斗。

这个人名叫蒋济。蒋济常年在扬州地区任职,对东吴的战略、战术非常了解。早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蒋济就献策化解了孙权对合肥的围攻。因此,蒋济一眼便看出了曹休这一计划暗藏的巨大风险,出言阻止。

据《三国志蒋济传》载,当曹睿召集文武商议曹休进兵的上奏时,蒋济提出:“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不过,蒋济的意见并没有得到曹睿的采纳。曹睿不但同意了曹休的作战计划,命曹休率王凌等十万之众从寿春出发,进入皖城策应周舫,又命司马懿、贾逵等人进行协助。至此,石亭之战爆发。

作为魏明帝曹睿而言,年轻气盛,需要一场大胜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因此,他才会采纳曹休的建议。同时,为了保证战役的成功,曹睿又派司马懿、满宠、贾逵等曹魏重将进行协助,整体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目标也非常明确。



关于三国的几个问题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时孙权率军向西。朝臣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说:“有...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伐王凌。司马懿故计重施,他先下赦书赦免凌罪,又写信...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

三国中的司马懿是何许人?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4.辅政大臣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魏宗万饰)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享年四十岁。临终...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伐王凌。司马懿故计重施,他先下赦书赦免凌罪,又写信...

三国演义...
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

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求关于鉴赏《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论文
《三国演义》把刘备描写为一个理想化的统治者、施行“王道”“仁政”的代表,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被大量虚声美词掩盖着。《三国演义》否定黄巾起义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而那些残酷镇压黄巾起义、向农民进行反攻倒算的封建统治者,却被当作历史的创造者来吹捧。在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而刘备固辞不受时,作者安排了...

各位请根据我给出的关键字告诉我这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个章回!!拜托...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

三国演义各章节概括
董卓与大臣商讨废帝一事,丁原反对,与董卓军作战,吕布冲阵差点杀了董卓,董卓看吕布喜爱,李肃带金银、赤兔去游说吕布,后吕布杀丁原投董卓。董卓再次与大臣说废帝袁绍把剑与董卓对峙。4、《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三国故事
而吴内部却发生斗争,早在孙权死前就出现皇子结党争夺太子位之事,皇子恶斗的结果导致权最后只能选择年...峻与从弟孙綝专政期间行恐怖统治,大臣世家牵连身死者多,綝最后虽为吴帝孙休诛杀,但吴国国政已江河日...周鲂诈降诱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 权称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 吴派卫温、...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