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孔向东的夺梅历程 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国都所在地

2024-07-03m.fan-pin.com
北京在历史上所有的名称~

北京在历史上所有的名称: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扩展资料:
“北京”这个名词,起初并不是一个与北京市所在地区紧密相关的“专用地名”,而是一个根据历代王朝需要而设置到不同地区的“流动地名”,并且往往与“北都”同义,成为我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实行“多都制”的表征之一。今天的北京市,之所以被叫做“北京”,便是这一历史现象,最终影响到北京命名的表现。
曹魏时期的邺城是第一座冠名“北京”的城池
在魏晋以前的历史时期,“北京”与“北都”的明确称号并没有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虽然新莽与东汉分别设置了东西都、东西京,甚至东汉还以南阳为南都,但并没有设置一个与南都南阳对应的北都或北京。这是因为当时的天下还不需要一个坐镇北方的陪都,来控制北方局面,一个洛阳便足以坐镇中原与河北了。
曹魏建国以后,实行五都制,以帝都洛阳为中都,以邺、谯、许、长安为陪都,并分别配上方位,确定所谓“京号、都号”,邺城(河北临漳)便是第一座被冠名“北京”或“北都”的城池。
邺城之所以能成为曹魏北京,原因在于曹操称魏公以后便以邺城为国都建立了魏公国(魏王国),邺城在建安后期一直是曹操的统治中心,这里拥有曹魏版图内仅次于洛阳的宫城建筑,而且这里可以为曹魏防御并州、冀州、幽州北部的游牧族群提供一个强大的前进基地与指挥中枢,因此,邺城也便成为了曹魏的北京,长达46年(220年-266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


5月21日,运城机场管乐齐鸣、鲜花簇拥,沿街巷内鞭炮轰鸣、人声鼎沸,盐湖区四大班子、戏迷朋友、广大市民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著名蒲剧演员孔向东夺梅载誉归来。
第二天,“纪念毛泽东同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7周年暨第24届梅花奖山西获奖演员座谈会”在太原隆重举行,省领导胡苏平、张平会见了我省三名夺梅演员,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田桂兰等众多名家共庆夺梅,并对孔向东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于5月18日在杭州市揭晓,孔向东以大型历史古装悲剧《清风亭》的出色唱腔和完美表演,经过层层激烈角逐,以第三名的优秀成绩问鼎梅花,这是运城市戏剧界摘取的第六朵“梅花”,是获得本次戏剧梅花奖演员中唯一的县级剧团演员。 蒲剧是中国戏剧的源头,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诞生于运城盐湖解州,他创作的《窦娥冤》闻名遐迩、源远流长。古老的蒲剧是河东梆子戏的鼻祖,她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慷慨之情,仿佛黄河艄公、纤夫号子的恢宏气势,那行云流水般大气磅礴的唱腔,疾风暴雨般激越昂扬的伴奏,爆发力、冲击力和震撼力激荡着当地的百姓,人们闲暇之余喊两句荡气回肠的蒲剧,都是一种极大享乐和享受。孔向东便是在这种艺术生态质朴而浓烈的土地上悄然成长的。
1972年,孔向东出生于运城市芮城县山区一个普通农家,儿时的他天赋聪颖,酷爱蒲剧,加之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和一种异乎寻常的悟性,他对蒲剧的痴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们村古树上的大喇叭,天天播放王天明的《空城计》,小向东太入迷了,他用枣木削成木梆,打着节拍边敲边学,得空就唱,尤其是在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当时村民没有看钟表的习惯,一听见巷道里孔向东的梆子响了,就知道学生放学了……孔向东的奶奶有根铁拐,中空带弯,小向东喜欢把铁拐当号吹,每逢星期天,他便纠集村里的同学娃娃,吹着敲着打着,自己编著曲唱,触景生情看见什么唱什么,活色生香别有一番风味和乐趣。
由于对蒲剧的由衷热爱,孔向东在12岁那年,以自学《空城计》里一段清唱考上了芮城戏校。两年后,以《芦花》中一段纯净、洪亮的唱腔,受到各位老师的格外青睐,顺利考入运城地区艺术学校。该校为向东的起根发苗、茁壮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各位老师手把手教戏,打着拍子一句一句教唱,在他们的悉心指点下,他苦练基本功,钻研演唱技巧,向老师学、前辈学、向同行学、向其他剧种学,一个个荣誉记下了他勤奋艺术的足迹。
1991年赴太原参加山西省教学剧目汇演,获得舞台表演、唱腔比赛两个一等奖;1996年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运城行署文化局等联合拍摄的蒲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中,担纲张生配唱和主题歌独唱,该剧不仅获得了省“五个一工程奖”,而且还获得了中国戏曲电视“飞天奖”。2001年,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栏目举办首届年度总决赛,孔向东以《清风亭》中张元秀、《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周仁献嫂》中的周仁,老生、须生、小生三个不同角色、不同年龄跨度的表演,令评委和观众叫绝,以几乎满分的成绩技压群雄,一举夺得专业组总擂主,“三生红”的美誉在三晋大地不胫而走。 2003年,为了传承蒲剧艺术,振兴蒲剧事业,盐湖区重组蒲剧团,特别聘请孔向东担任团长。他接过重担决心在这里扎稳根基,实现人生价值,孔向东的艺术之路从此转入一个崭新阶段。
一个好的团长可以带出一个好团队,一出好戏可以救活一个剧团。孔向东走马上任后,克服重重困难,连续恢复排练了《薛刚反朝》《善士亭》《周仁献嫂》和《清风亭》等传统剧,还移植演出了大型现代戏 《抢来的警官》,排练出《岳飞夫人》《双官诰》等戏。当时正值防非典时期,他一方面突击排戏,一方面派人购置戏箱,抓基础设施建设。8月份便率领盐湖区蒲剧团奔赴运城、临汾、吕梁各地倾情演出……
戏曲的主打市场在农村,艺术的蓬勃生机在民间,盐湖区蒲剧团长年奔波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一带演出,每年的演出多达300余场,演一场爆满一场,演一场成功一场,所到之处备受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由衷喜爱。
2005年,山西省举行第十届戏剧“杏花奖”评比活动。孔向东以大型历史改编戏《赵氏孤儿》与大批省、市级演员同台竞争,荣获比赛第一名,捧回杏花奖;2007年,山西省组织“四大梆子”赴京展演。孔向东代表蒲州梆子再显身手,唱响了京华剧场和著名学府,以艺术实力扩大了蒲剧的影响力;2008年,以《三别牛背梁》又一次捧回“杏花奖”;同年孔向东率团赴京汇报演出,引起专家格外关注,同时对基层团队的不凡业绩和孔向东的艺术造诣给予充分肯定。由于他唱腔饱满、道白铿锵、行腔舒展、韵重味浓,艺术风格独具匠心,又被誉为山西蒲剧“男一号”。
孔向东盛名之下不肯停歇前进的步履,他把目光投向了戏剧的最高奖项——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夺梅征程曲折而艰难,首先是历尽艰辛找原创剧本:由运城专家多次开会讨论创作,走云南下四川辛苦奔波,赴河南上太原多方求告,几次到北京找国家级导演出谋划策……结果还是没有合适的剧本。直到2008年前半年,中国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裴福林来运城,看了他的演出后,认为孔向东对《清风亭》把握透彻,拿捏准确,建议以此参加比赛。
《清风亭》为大型历史古装悲剧,是一部人间伦理道德故事剧,著名京剧大师周信芳、马连良均擅演此剧,许多地方戏都演出过。要想重新推出,难度很大,必须对剧本进行大量的修改,进一步突出蒲剧特色。经过裴导和当地剧组的多次研究改编,剧本层次分明,内容充实,情节细腻,引人入胜。整个剧情合理流畅,情节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突出,唱腔和表演空间增大。
为演好这场戏,孔向东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对每个细节、每句唱段都抠来抠去反复揣摩,尤其是那辛苦养育孩子十三年的主题唱段,他做了上千次的模唱,最后采用了轻音低唱和高亢紧唱相结合,把蒲剧的二性、流水、一倒一爻运用得娴熟自如。他力求表演生动细腻,在“谴子”一场中,为了追求一个动作的完美,他一次又一次反复训练,摔裂了膝盖,几乎撕断韧带,到北京诊断时,大夫建议立马做手术,想到术后漫长的恢复时间,孔向东一口回绝,他说:“只要一上台,我就忘掉所有疼痛,只要能捧回梅花奖,为我们盐湖区塑造一个文化的品牌,哪怕这条腿不要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潜心苦练的《清风亭》在平顶山演出时,孔向东在清风亭前“捡子、追子、认子、谴子”几场情节戏中,把张元秀老人养子之艰难,失子之悲痛,追子之心情,盼子之凄苦,谴子之义愤,由喜、而忧、至愤复杂交加的情感,唱得气息饱满,激昂宏亮,形神兼备,真切感人,把一个衰派老生的形象演绎得声情俱佳。尤其是老生程式和圆场功、跪步、抢背等难度颇大的演技,他表演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尽管存在着地域、剧种、唱腔、念做的差异,但仍使观众掌声雷鸣,喝彩不断。演出结束后,孔向东几次谢幕,观众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久久不肯离去。 孔向东像报春的红梅,历经几多风霜雨雪,几多艰难困苦,几多阳光照抚,几多雨露滋润,才含苞怒放。
夺梅后的孔向东有三个感慨,一是一名演员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和谐的团队,他说这朵梅花吸收了他们全团的营养,是盐湖区蒲剧团培育的结果。六年来,大家以剧团为家,一个灶上吃饭,一个大厅排戏,集体观念强,精神面貌好。每次外出演出,装台卸台齐动手,全团上下协力干,主角次角一盘棋,这种精神激励着每位团员。孔团长说,剧团能有如此蒸蒸日上的局面,他之所以能够把全部精力放在演戏上,关键是有一个坚如磐石的后盾,这和各位团员长年辛苦工作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有他们严丝合缝的流畅配合,有他们一丝不苟地前后台认真检点,有他们多年严密组织的经验,才有了平顶山这次成功演出。
二是得了梅花奖的孔向东不敢有丝毫懈怠马虎,把夺梅当做又一个新的起点。他说男演员到了40岁的年龄才会演戏,光会演戏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还要有好的剧本。好的剧本是一个剧团的生命,今后要在创新剧本、更新剧目上下大工夫,困难和挑战是存在的,但他非常有信心。
三是如何发扬光大蒲剧,特别是发展蒲剧男声唱腔。蒲剧的男声唱法行腔一致,唱腔音调高、板眼紧,对演员的声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存在再好的男声也保持不到50岁的残酷局面。眼下蒲剧拥有的年轻戏迷越来越多,他们非常喜欢听现代蒲剧新唱腔,渴望蒲剧与时俱进,因此用科学的方法改革蒲剧势在必行。他想把现代歌曲的元素融进古老的戏剧,创新男声蒲剧新唱腔,使蒲剧逐步与国家大剧种唱腔接轨。他说:“我爱唱,也能唱,但还不能说会唱”,目前他正潜心研究发声规律,使咬字、喷口、偷气等细节力求精益求精,他已把一种悠扬委婉的唱腔录成带从网上发布出去,先接受戏迷评论。
孔向东夺梅后,说的最多的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又一个新的蒲剧梅花奖的诞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标志,是蒲剧传唱千年的历史见证。一个好演员可以支撑一个好剧种,我们期待这一传统戏剧能够持久地滋润观众的生活。(新闻来自:胡向泽 赵山理 任文芳)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写这句话的人是谁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这句话的作者是张爱玲。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以其细腻的文字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她以深情挚爱、温柔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情感。其中,《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这句话正是出自她的作品。在这句话中,张爱玲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形容了春天的美好与珍贵。

王艺华的艺术历程
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山西省“两会一节”调演、文化部主办的秦晋豫金三角戏剧调演等大型调演活动中连获大奖,成为在戏剧界享有盛誉并有着深厚观众基础的栋梁之才。 折折精彩1993年11月,王艺华在京“夺梅”的专场演出中,一连演了三个折子戏:在《黄鹤楼》中,王艺华扮演东吴大都督周瑜,...

泰戈尔关于春的诗句
与此同时揭示宏伟的历程 目光却不从一页移向另一页。世纪的流水 像一个拖长的音节之波。 汪洋中沉浮...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夺取梅魂斗雪妍。 坐待晓莺迁。织女机头蜀锦川。 枝上绿毛幺凤子,飞仙。乞与双双作被眠。 宋-...

七子夺梅是什么意思?
你好,根据我的了解,应该没有七子夺梅这个词,我所了解的是九子夺嫡。

圆明园的“生命”历程
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