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作为常胜将军的赵云,曾被刘备说不堪重任,究竟为什么?

2024-06-29m.fan-pin.com
~

赵云有着“常胜将军”的称号,自跟随刘备身边起,他忠心为主、劳苦功高,是众多三国人物之中的人气之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堪当大任的英雄人物,本应该是刘备麾下加以重用的英才,然而在多部由《三国演义》改编而来的影视剧中,刘备临死之前都会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堪重任”。《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本小说,无法考证刘备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可是细究《三国志》等多本正史文献时,会发现刘备确实没有重用过赵云。究竟是何原因,让刘备不愿意重用赵云这样的帅才呢?

赵云剧照

世人观赵云,都认可他“五虎上将”的身份,不论是读三国正史,或者是读三国小说,会发现赵云是一个智勇兼备、文韬武略、深谋远虑,有着远见卓识,堪当大任的帅才。比如以少胜多的汉水之战,临危不惧的箕谷撤退,都反映了赵云出奇制胜的统兵才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帅才,却一直没有得到刘备集团的重用。难不成是刘备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才不愿意重用赵云吗?事实或非如此,笔者结合史料文献归纳出了赵云不受刘备重用的几个方面。

赵云剧照

第一:刘备受儒家思想影响,门第观念作怪。自秦汉时期至魏晋南北朝,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门第等级,这种社会现象自然也在三国时期存在。据有限的史料介绍得知,赵云为常山真定人,但是在这些资料中从没有交代他的家世。如若赵云有着显赫门第,史料中必然会有记载,既然没有交代出清楚他的家世,也可以推测得知赵云很有可能只是寻常百姓人家之子。

赵云画像

或许会有读者会反对这一方面,比如关羽、张飞皆是草莽出身,他们二人却得到了重用。关、张二人自刘备创业以来就跟随身旁,他们三人情同手足,得到重用本就在意料之中。可是赵云本来是公孙瓒门下将军,后来才中途归顺刘备。没有显赫门第,又是半路归顺刘备的赵云,自然无法轻易进入刘备的核心圈子,因此很难得到刘备提拔。

刘备剧照

第二:赵云的归顺经历,导致刘备对他心存芥蒂。前文中有提到,赵云初次出场本是投在公孙瓒门下,只是他的这位先主是个庸才,并无一统天下之志。刘备与赵云初次见面,就想要将赵云拉入自己的阵营。只是赵云是个极重情义之人,他知道刘备是个良主,但是他并不愿意对先主背信弃义,所以他并没有答应刘备改换门庭。当公孙瓒被消灭以后,他这才归顺刘备。由此可以推断,赵云留给刘备的第一印象并不友好,所以这也成为了他往后难以获得刘备信任的原因之一。

赵云剧照

第三:赵云总是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场合,提出与刘备相左的意见。赵云作为有着远见卓识的统帅将领,总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比如刘备刚在蜀地建立政权,就打算没收刘璋的田地房产,赏赐给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这个时候众人之中只有赵云反对,他直言蜀地人民刚饱受战乱,这万亩良田应当分给百姓,而不是将军。再比如称帝后,刘备就准备向东吴开战,赵云分析认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只可惜这次刘备一意孤行,导致蜀军大败。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经常反对刘备意见的赵云,其实很难得到刘备信任。这也让赵云一生不得志,最终成为了被三国历史所埋没的帅才。



赵云这个人论武艺那是没话说,他非常的骄傲,做人有很高傲,从来不知道怎么去尊重别人

因为赵云虽然是常胜将军,但是他恃才傲物,不是特别好把控,所以这样

是因为刘备觉得这个人给他一点权力之后,他就会变得特别的骄傲,所以说觉得他不看重人。

虽然这个人的武功是非常的强的,但是他的宏观战略眼光是有一点短浅的,这才是刘备所出此言的依据所在。

赵云征战无数,为什么浑身无一处伤疤?
说到赵云,那可是三国时期的常胜将军,虽说“常胜”,赵云征战无数,身上真的没有一处伤疤吗?赵云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可见此人有多勇猛,但是从古至今,勇猛之人不在少数,但也没有人浑身是没有伤痕的。关于他的伤疤,有这么一则传闻。据说,赵云在军...

一生中只有过一次惨败的赵云,是被哪个武将打败的?
但是相较于先后败于高顺、文聘、庞德、徐晃等人之手的关羽;被吕布夺了徐州,又被曹休击溃的张飞;只有定军山阵斩夏侯渊一项战功的黄忠;以及先败于潼关,后败于冀城,最终只能寄人篱下的马超,赵云的确可以被称之为常胜将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赵云追随刘备以来,先是从平荆州四郡,之后与诸葛亮、...

历史上真实的常胜将军赵云是什么样的,真的是万人敌吗?
《云别传》记载称夏侯兰因赵云举荐,被刘任命为军正,负责军中的军事刑法,军正在当时的刘备军中应该算是比较高级的职务,为什么《三国志》未见记载?就《云别传》本身而言,为什么在此之前,没有关于夏侯兰的记载?在此之后,也没有关于夏侯兰的记载?黄忠阵斩夏侯渊,四方将军无子龙 《三国演义》并...

三国赵云简介
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赵云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三国演义关于赵云的人物点评
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赵云吃过败仗,为什么还一直被称为“常胜将军”?
军需物资以及兵将都没有遭受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心思缜密的赵云在撤兵后,又将栈道烧毁,使得曹魏大军无法再次追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了蜀汉的损失。综上所述,赵云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是因为他不仅参与了多场战役,而且次次都没有犯下什么严重的错误,所以才被人称之为“常胜将军”。

刘备手下被封为常胜将军的是谁,是哪里人,字是什么
我纠正一下!常胜将军是一种称呼!比喻一个人很少遭遇失败!在正史中,三国时期是没有人被称呼为常胜将军的,只有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身为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被人称为常胜将军。争夺汉中时,汉水一站,赵云单骑营救黄忠、张翼二将和所统兵马,杀得曹兵魂飞魄散,因此被刘备称为虎威将军。

三国演义被称为常胜将军的是
三国演义被称为常胜将军的是赵云。【

历史上赵云打仗次数寥寥无几 赵云为什么还被称之为常胜将军_百度...
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在攻打下西川大片底盘之后,很快决定让赵云镇守川内的战略要地。这个时候看来对于他的兵马指挥能力还是比较放心的,而真正想要指挥大军攻击对手的事情还是交给了关羽去做。从这样的规划角度来看,赵云的确难以算是将帅人才,常胜将军可能还是个人单挑和小规模械斗中比较出彩。真要是让赵云带兵...

赵云被称为长胜将军,参加大战役却没有很多,为何会这样称呼他?_百度...
自古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常胜将军”赵云就是三国时的一个代表人物,赵云文武双全,武艺高强,忠心耿耿,长坂坡之战七进七出救少主出曹营,赵云的名声在民间也很大,百姓称赵云为被称为“常胜将军”,难道赵云这一生都没打过败仗吗?赵云能够七进七出曹营,刘备道出其中的...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