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三国演义里赵云的详细信息和事件 三国时期的赵云的详细完全资料和亲属这些?

2024-06-29m.fan-pin.com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所有相关事件~

赵云(168年~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生平
赵云曾於占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手下办事。公孙瓒被袁绍攻灭后,赵云并没有投靠袁绍。
赵云后来追随刘备,在其麾下历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就一代霸业。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又拜镇东将军。
227年,赵云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入汉中,次年出征曹魏,曾于箕谷设置疑兵,避免部队被魏军狙击。北伐失利后,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去世。
261年后主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两人都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
人物特征
赵云是蜀汉军事集团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领之一,曾经多次为主帅的错误决定做出指正。
据《三国志》记载,有关赵云的著名事迹有“长坂乱军之中救后主刘禅”,《云别传》中记载有“截江夺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军”等。
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赵云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群、胆大心细,而且德行高尚。
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刘备也称誉他“一身是胆”。三国时陈寿,杨戏称其“强挚壮猛”,“猛将之烈”,“以忠勇称”。
赵云的历史资料
赵云事迹多出于《云别传》,在《三国志》中别传没有作为正文内容,而是以注解形式出现。《三国志》原书中并无注解,注解乃后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云别传》内容亦为《资治通鉴》等史书引用。
但亦有史家认为《云别传》内容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的多是与赵云相关的轶事,真实性有待商榷。此说由清朝何义门首度提出,近年在互联网一度盛行。何氏并认为,刘备于221年准备东征吴国时,由赵云 (而非诸葛亮) 劝阻刘备不要东征是不合情理,应是子孙溢美。然而,何的说法被一些人指过分疑古。
赵云故址
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
河北正定--赵云庙。
清朝记载祠庙则有:
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
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
湖广桂阳州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
湖北当阳(长坂)相传有子龙阁,子龙路。常德在相传有子龙庵。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宁强在相传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赤壁在相传有子龙滩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gang,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dun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he,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he、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死后被后主追封大将军,谥顺平侯。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赵云:

赵云字子龙,生年不详,生于大汉13州之一的冀州,常山真定人,因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受到百姓们的推举和爱戴,在公元191年,率领着常山郡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随后就开始和公孙瓒南征北讨。

而当时刘备正依附在公孙瓒那里,遇见赵云,一番交谈之后,觉得赵云非常的不错。后来袁绍攻打当时作为公孙瓒部下田凯所占据的青州的,公孙瓒在就让赵云和刘备一起出征,与袁绍作战,后来因为赵云的兄长去世,离开了公孙瓒,刘备非常不舍,但是却无法阻止赵云离开。

随后过了大约7、8年后,在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去投靠袁绍,而赵云在袁绍的冀州首府邺城,遇到了刘备,从此就开始追随刘备,在两年后,公元202年,刘备投靠刘表,驻守新野,曹操派军队来攻,刘备军击败了曹军,在战斗当中,赵云生擒了敌将夏侯兰,但因为两人是同乡,发小,就勉了夏侯兰一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追随刘备,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谥曰顺平侯。
赵云
字 子龙
终属 蜀
性别 男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长八尺 姿颜雄伟
官至 镇东将军 永昌亭侯 谥曰顺平侯
生卒 168 — 229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赵统 赵广
兄弟姐妹 未知
曾效力过的势力 公孙瓒 蜀
【赵云生平】

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善骑射,闻名乡里[1]。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受常山郡人民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靠将军。”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并派赵云为刘备的随从,让他为刘备率领骑兵[2]。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著赵云的手不舍分别。赵云感动之余,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叛您的恩德。”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至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刘备密谴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袁绍并不知道此事。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随他至荆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敦、于禁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赵云于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他担任军正,而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明智的处事态度。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著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这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因此对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著刘备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藉机逃走,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负责掌管刘备出征之后大本营公安的内外事务。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道这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威严、庄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 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攻克江州(今重庆)后,兵分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分定江阳、犍为等地[3]。次年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议论劝刘备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必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才可让众人返回家乡去种植桑梓,回归故土去耕作田地,这样才是正道。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钱粮,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听从了赵云的建议。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斩夏侯渊,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著黄忠一起出击。 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担心的赵云便带著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赵云才刚和敌人交手,敌人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曹军散而复合,赵云突围而出并退入蜀军的营寨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营寨前,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 赵云进入大营之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 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大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而且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大军败于猇亭,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今四川奉节),赵云进军至永安,而吴军已退。
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建兴五年(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
次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损。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亦被贬为镇军将军。
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
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后主于景耀四年(261年)追谥他为顺平侯。
后主下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由于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也仅有诸葛亮、蒋琬、费禕三位宰相、宠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侯霸等人有谥号,后来关张马黄、庞统和赵云亦被追谥号,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并担任领军的职务;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注:[1]《真定县志》载:“常山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
[2]《资治通鉴》载:“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3]《华阳国志》载:“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

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赵云(168年~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生平
赵云曾於占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手下办事。公孙瓒被袁绍攻灭后,赵云并没有投靠袁绍。
赵云后来追随刘备,在其麾下历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就一代霸业。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又拜镇东将军。
227年,赵云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入汉中,次年出征曹魏,曾于箕谷设置疑兵,避免部队被魏军狙击。北伐失利后,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去世。
261年后主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两人都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
人物特征
赵云是蜀汉军事集团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领之一,曾经多次为主帅的错误决定做出指正。
据《三国志》记载,有关赵云的著名事迹有“长坂乱军之中救后主刘禅”,《云别传》中记载有“截江夺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军”等。
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赵云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群、胆大心细,而且德行高尚。
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刘备也称誉他“一身是胆”。三国时陈寿,杨戏称其“强挚壮猛”,“猛将之烈”,“以忠勇称”。
赵云的历史资料
赵云事迹多出于《云别传》,在《三国志》中别传没有作为正文内容,而是以注解形式出现。《三国志》原书中并无注解,注解乃后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云别传》内容亦为《资治通鉴》等史书引用。
但亦有史家认为《云别传》内容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的多是与赵云相关的轶事,真实性有待商榷。此说由清朝何义门首度提出,近年在互联网一度盛行。何氏并认为,刘备于221年准备东征吴国时,由赵云 (而非诸葛亮) 劝阻刘备不要东征是不合情理,应是子孙溢美。然而,何的说法被一些人指过分疑古。
赵云故址
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
河北正定--赵云庙。
清朝记载祠庙则有:
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
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
湖广桂阳州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
湖北当阳(长坂)相传有子龙阁,子龙路。常德在相传有子龙庵。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宁强在相传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赤壁在相传有子龙滩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事件:
  1、单骑救主
  单骑救主是指赵云单枪匹马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的事情。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长坂坡之战,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分别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与建安十六年。赵云的单骑救主的情节常被艺术加工出现在小说、评书、戏曲等文艺作品里。
  其实截江救阿斗是赵云和张飞共同完成的,并且二人有带领兵马,所以严格来讲不是单骑救主,但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民间还是习惯性的将此行为也称为单骑救主。
  2、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是指蜀汉名将里名声最响、地位最高、能力最强的五位将军,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但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却在百家讲坛栏目里提出了四虎将之说。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而且仅排在诸葛亮传之后,列于蜀汉各文臣武将之首。而五位将军又有虎将之名,关羽、张飞被称为“熊虎之将”,赵云被称为“虎威将军”,马超“与翼德并驱争先”,黄忠“勇毅冠三军”,可以看出,称这五位将军为蜀汉五虎上将,都是有史可据的。而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又先后将五位将军评为蜀汉的“爪牙”,也就是说,关张马黄赵就是正史所承认的蜀汉“五爪牙”。
  而五虎上将的称谓也并非是先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之前的《三国志平话》称其为“五虎将军”,再往前推,元曲中就已经将这五位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不管是“五虎上将”还是“五虎将军”,其实都只是一个称谓,一个统称而已,关张马黄赵这五人在蜀汉也绝对称得上虎将的,非要计较是出自演义还是正史,是没有意义的。
  除此之外,五虎将也是见于民间史料记载中的,包括《山堂肆考》、《历代名臣录》,而《四库全书》的收录则以清代官方的身份对其做了全面的肯定,也就是说从明清以来,史家是认可五虎将一说的。
  3、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但剑名却难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2319.html?wtp=tt

解读历史上的赵云形象
于是就会按照演义中赵云的形象去寻找赵云的补充资料,把《云别传》、《英雄记》什么的都弄出来,证明赵云能力不凡(我也曾经这样做过)。其实赵云在历史上也已经够了,都说陈到和赵云相类,可《蜀志》中陈到的影子都不见,魏延被踢到了《蜀志》十,而赵云骄傲的活在了关张马黄之间。你可以说赵云才非...

赵云真的是文臣吗?他的真实身份究竟如何?
如果说赵云是文臣大家肯定不相信,但是赵云五虎上将的身份只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三国志中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三国志中描述只能说赵云机智、忠诚,没有其他方面的记载,在成都武侯祠赵云也是位列文臣之列,武侯祠是公元223年修建,所以他的信息可信度是很高的,我们觉得是武将是因为长坂坡救阿斗,但...

三国演义里面的赵云是在什么时候死的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特点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特点是,忠义且肝胆相照而且谨慎非常支持刘备。另外的特点就是武力高强一个人可以单枪匹马进曹营。

三国演义赵云故事
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于是带领三、四十随从回去寻找,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却杀死淳于导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赵云把二人送到长坂桥险些被张飞误解其背叛刘备,亏得简雍解释澄清事实.于是赵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张飞后又回头寻找阿斗,但此时只有他孤身一人,没有一个随从.乱军之中赵云又...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
此外,演义中也有多次写到有人说赵云有勇无谋,例如赵云杀韩德后,程武进言曰:"我料赵云有勇无谋,不足为虑~~~",结果赵云果然中计。没有发现三国中有人说赵云智勇双全,难道只是我没能发现,请高人指点,越多越好,说明具体章节,以便于求证。对于三国志,在什么地方记载了赵云智勇双全或有军事才能的文字,也请高人指...

不谈三国演义,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总之,历史上的赵云和演义里的赵云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三国里赵云是怎么死的?
从“武功”方面看,赵云可说是《三国演义》中所出现的人物中少见的,长寿而得“大往生”(注:佛家语,谓人之死),像睡眠一样安详地逝世。一个人什么时候会死,是无人可以知道的。我们看看关羽、张飞,都是死于非命,戏剧性地死去,与赵云之死实大有不同。对于人来说,有所谓“虽死犹生”,关羽...

《三国演义》中是名震四方的猛将赵子龙,为何在正史中却如此的不...
那么!正史中的赵云表现究竟如何呢?有哪些战绩支撑?能否称为一代“名将”呢?当你忘记了“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再来看我列举出来的赵云战绩,你会发现,赵云在正史中,也是一代名将,与关张马黄并列一传,实至名归,不存在不显眼;先看陈寿的总评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

三国演义中赵云年龄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平话里描写这个时候的赵云是“少年将军”,从这里就可以基本判定赵云的年龄。古时候最晚在15岁进行“冠礼”,一旦进行“冠礼”,就等于成人了,不能再用“少年”称之,所以刚出征的年龄在15岁以下 赵云是在蜀汉建兴6年(公元229)年去世的,而在蜀汉建兴4年,赵云力战五将就有“忆昔...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