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脾不统血注意事项 内科主要包括哪些疾病?

2024-06-26m.fan-pin.com
什么是传统内科?~

传统内科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几乎包括所有的内科疾病,比如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等等。

内科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内科等。
其中呼吸内科:包括的疾病有感冒、肺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哮喘、肺癌、肺心病、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气胸、肺脓肿、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疾病。
内科学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致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
/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e48e99a23b2ac65c1038b63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e48e99a23b2ac65c1038b63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e48e99a23b2ac65c1038b638"/>
扩展资料
内科学的知识来源于医疗实践,以前的医学家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去伪存真、去粗采精,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通过多年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有系统的诊治疾病的方法。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家将这些实践得来的知识,经过整理和归纳。并加以系统地研究(包括循证医学的研究),才发展为内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86%85%E7%A7%91/274870?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内科">百度百科-内科

  主要症状
  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临床以各种出血症状及脾气虚证候为主要表现的证。
  常见于便血、衄血、皮下出血、崩漏,以及西医的贫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多种出血性疾病。
  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
  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脾不统血的治疗以补气摄血为法。
  金匮要略中提出用黄土汤治疗脾虚下血。

  本证多由劳倦内伤,或某些侵性疾病的后期阶段,导致脾气亏虚,中气下陷或脾阳虚弱而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而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前后二阴,或外渗于肌肤而成。
  以身体各部位出血为主,其中主要是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亦可见齿衄、或鼻衄、或肌衄、或尿血等。
  此等出血,血色谈红,或慢性反复多次小量出血,或大量出血。同时伴有短气懒吉,头晕心悸,食少便溏,神疲乏力,面白或萎黄,唇甲色淡,或有久泄,久痢,或有脏哭下垂。
  舌质淡,脉细弱。
  治疗法则: 补脾益气,摄血归经。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归脾汤加减: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5克、木香5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生姜6克、大枣3枚。
  本方能养心健脾、益气补血,
  故适用于脾虚气弱、不能摄血者。
  (2)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本方能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适用于中气下陷而不摄血者。
  (3)黄土汤:干地黄10克、白术10克、附片6克、黄芩3克、阿胶10克(另包烊化)、炙甘草6克、灶心土30。
  本方能温阳健脾止血,
  适用于脾阳虚而不摄血者。
  2.加减变化:鼻齿、肌出血时选用方
  (1)酌加侧柏叶10克、茅根12克、藕节10克等以止血。
  便血可用方
  (3)加炮姜10克温阳止血,白及粉15克以收敛止血;便血不止,尚可加三七粉10克、花蕊石15克以化瘀止血。
  尿血用力
  (2)加龙骨、牡蛎、金樱子各12克以固涩止血;
  若尿中有血块,宜加三七、生蒲黄各10克、琥珀粉(冲服)15克以行瘀止血。
  月经量过多,崩漏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阿胶15克、艾叶8克、炮姜10克以温经止血,加乌贼骨、血余炭、茜草炭、仙鹤草、旱莲草各10克等固涩止血。
  若出血最多,病人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为气随血脱之危重证候,当急用独参汤(人参15~30克)益气固脱,待病情缓解后,再辨证论治。
  若气虚衄血不止,可用别直参6克,加童便一盅冲服。

  (三)饮食疗法:
  (1)红枣30枚,煎汤连枣服。可常服,能补益脾胃。
  (2)大枣4份、藕节1份,将藕节水煎至粘胶状,再加入大枣同煮,每天吃适量大枣,可健脾益胃止血。
  (3)花生衣50克、红枣50克,水煎服。治肌衄。
  (4)活鲫鱼l尾(约4、5寸长)去肠杂,腹内纳入当归10克、血竭3克、乳香3克,泥封烧存性,研成细末,用温黄酒送服。每次3克,1日2次,治脾不统血之血崩。
  (五)静脉注射疗法生脉针(或参麦注射液)由人参、麦冬、亦可加入五味子制成静脉注射液,每次30~5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滴。每日l~2次,适用于气不摄血和气阴两虚之出血。
  施治要点:
  (一)脾不统血之出血,乃属虚证,寒证,由气(阳)不能统摄而成。故治疗上应以益气而固血为要,归脾汤乃主治之方,人参为大剂应用之药,
  临床上,适于出血,血色鲜明,或略兼紫块者之虚证。
  若是血色晦暗者为血寒不归经,还须兼以炮姜炭,或大剂理中温之;或加肉桂行之。
  此外,在临床临证时,还切不可见血便责之火热,而妄投苦寒之品,那么就不异于雪上加霜,后果不良。
  (二)脾不统血,临床见症颇多,表现不一,在上者,吐、咳、齿、鼻衄,在下者,尿血、便血、以及崩漏者。
  治疗大法,虽为益气以摄血,然而随转山血部位的不同,而须选择恰当的引经药,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如在上者引之于牛膝,在下者升之于柴胡、升麻等。
  肺胃出血常先白芨,大肠出血多用地榆、槐花,尿血取小蓟。崩漏加艾叶等。
  (三)治疗出血,止血为第一要法,但血既离经,又易产生瘀血,瘀血不去,新血难生,血亦难止,所以在选方用药时,除益气补脾之外,还宜选择一些止血而不留瘀的药物,如三七、蒲黄、茜草根、花蕊石等之类。

  注意事项
  1.发病急及出血员较多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出血量少的病人亦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及时清除血迹、血块,多加解说,以消除恐惧心理。
  3.注意密切观察血量、面色、脉象、血压变化,防止气随血脱。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8183137.html

什么叫脾统血?脾统血的机理是什么?脾不统血的基本变化为何?
在中医学中,血液在血管中顺利流动,除了心脏的动力和肝脏的调节作用外,还依赖于脾气的统摄能力。脾气健旺时,血液就会乖乖地沿着血管运行,不会逸出。然而,如果脾气虚弱,失去了对血液的控制,血液就会泄漏到血管之外,这种情况被称为“脾不统血”。脾不统血的表现可能包括鼻出血、月经量过多、崩漏、...

尿血之脾不统血证,治宜选方
【答案】:A 尿血之脾不统血证表现为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其病机为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治宜补中健睥,益气摄血。其代表方为归脾汤。血淋一般表现为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

什么叫脾统血?脾统血的机理是什么?脾不统血的基本变化为何?
什么叫脾统血?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机理是什么?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脾气健运,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健全,故血液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脾不统血的基本变化为何?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不能够统摄血液,致使血液容易溢出...

人流后注意事项
人流后内分泌系统不会立即恢复,一般都会持续3周左右。人流术后休息饮食应注意的事项:休息1——2周人流产后要休息1——2周,以免抵抗力降低诱发其他疾病。营养均衡营养方面注意补铁(牛肉、瘦肉、肝、肾、蛋黄、血类、青菜,水果,含铁多),蛋白质摄入量要足够,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个...

无偿献血之后不能做什么
献血后,为了使身体更好地恢复,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一是当天不要进行长跑、体育比赛、上肢力量训练等高强度活动,避免驾驶车辆、操作武器装备、长时间工作、熬夜加班等活动,以免身体不适;二是针眼处止血不等于愈合,4小时内不要取掉针眼处的敷料,要保持针眼处清洁,不要搓揉,最好1-2天内针眼处不...

属于脾不统血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崩漏的辨证论治。崩漏气血两虚证常用中成药有定坤丹、乌鸡白凤丸、养血饮口服药;崩漏脾不统血证常用中成药有人参归脾丸、阿胶三宝膏、山东阿胶膏。妇科止血灵片、春血安胶囊属于崩漏肝肾不足证常用中成药。茜芷胶囊属于崩漏瘀血阻络证常用中成药。

鼻子流血,原因多多!
日常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习惯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不好的习惯可能会让气阳受损,脾的统血功能自然会下滑。所以,要注意饮食健康,保持身体健康。切忌盲目用药切忌,不能一看到流血就盲目用热性药物,长期这样可能让你陷入无底洞哦。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

脾不统血的医书介绍
脾主统血的生理功能,早在《难经》中就有记载,如“脾主裹血”即指脾气能裹摄约束血液循行于经脉之中,使其不致逸出脉外而为出血。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class=link>金匮要略中提出用黄土汤治疗脾虚下血。明代张景岳、清代唐容川也都明确指出了脾虚不能摄血,可致下血出血。

气血两虚?6种补气养血中成药辩证应用
适应症: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注意事项: 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糖尿病患者禁用。热邪内伏、阴虚脉数以及痰湿壅盛者慎用。人参养荣...

人参归脾丸什么人都可以吃吗
2、或表实邪盛证,阴虚阳亢证,疮疡阳证等人不宜服用。3、人参归脾丸为补益剂,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4、现在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病症属于心脾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