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被告和被告人的区别

2024-07-01m.fan-pin.com
~   诉讼当事人都有不同称谓。对于被诉的一方,人们往往笼统地称其为被告。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那被告人与被告的区别是什么吧。
  被告人与被告的区别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里,以起诉为准,被诉的一方起诉之前称为犯罪嫌疑人,起诉之后称为被告人。也就是说,因涉嫌犯罪而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者被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当事人,一律被称为“被告人”。而其它诉讼则一律称被诉方为“被告”。

  目前很多人对用诉讼手段解决争议还持消极态度,特别是怕当被告。究其心理,同搞不清被告人与被告称谓的区别有一定关系。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一旦被追究责任,其社会评价的降低不可避免。而其它纠纷形成的案件中的被告则不然,原告不一定有理,能胜诉;被告也不一定无理,就败诉。绝不能仅凭称谓就把原告定位为受害人,把被告定位为侵权人、加害人。双方在诉讼中的地位平等,一切结果由事实与法律决定。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什么区别
  犯罪嫌疑人,是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的法律上的称谓。侦查阶段一般办案机关为公安机关,有些类型案件如贪污受贿案件等为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办案机关为检察机关。

  被告人,是在审判阶段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的法律上的称谓。办案机关为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是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后,才有的称谓,以前统称为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区分以人民检察院正式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为分界线。但要注意的是,在刑事自诉案件中没有犯罪嫌疑人的称谓,而统一称为被告人。

  而罪犯,亦称犯罪人,犯人,是指被判决确定有罪而服刑役的人。
  如何区别“明确的被告”与“正确的被告”
  首先,民事诉讼法对“明确的被告”的要求。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了起诉应具有的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而对于何为“明确”,该法第121条规定起诉状关于自然人原告的信息应记明“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自然人被告的信息应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即只要原告的起诉状中载明了被告的上述基本信息,就应视为被告明确。 受理只是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第一步,本着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宗旨,不宜对原告的起诉条件做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何为“明确的被告”,不宜对过于苛刻的规定。在民诉法新修订之前,对起诉状中载明的自然人原、被告的信息并没有单列作不同要求,而是统一规定应记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相比修订前,此次修订明显对应记明被告的信息降低了要求,省去了应记明被告的“年龄、民族、职业”;反而增加了应记明原告的信息要求,增加了应记明原告的“联系方式”。这种明显对比,显示了立法者旨在放宽起诉条件,也就是放宽对“明确的被告”的要求,解决实践中起诉难的问题。

  其次,本案具有明确的被告,符合受理条件。本案原告的诉状明确载明了被告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籍贯、住址和身份证号码,并提供了被告的常住人口信息登记卡,而且该被告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后也到庭应诉,被告只是认为自己不是具体的侵权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9条第一款规定:“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本案明显符合受理条件,不能裁定驳回起诉,否则就剥夺了原告的诉权。
  “明确的被告”与“正确的被告”是不同概念
  而被告所列是否正确与被告是否明确是不同概念。明确是相对于模糊而言,“明确的被告”应指依据原告所列的被告信息可以定位到具体的主体,是将被告具体化、特定化,使得法院能够方便、准确地向被告送达应诉材料,以减少诉讼成本。缺少被告的基本信息或者信息不实则被告模糊不清,无法依据原告所列信息定位到一个具体的主体,属于程序事项。即使实践中,原告对被告的姓名书写有错别字,如将“刘明亮”写成了“刘明良”,但根据原告所列被告的性别、出生年月日、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可以定位到具体的被告,且该住址只有一个人叫“刘明亮”,其身份证号也与原告诉状中所写的“刘明良”一致,就应认为具有明确的被告,原告的起诉仍应予以受理。而“正确的被告”是指在实体结果上与原告所诉的诉讼请求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但不一定是最后判决时应承担法律义务的人,“正确的被告”显然是实体事项。因为只有经过开庭审理,查明相关案件事实后才能确定被告是否与原告的诉讼请求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只有开庭审理结束后才能确定被告是否应承担法律义务。没有提供“正确的被告”,原告仍有程序上的诉权,但将丧失实体上的胜诉权。裁定和判决具有明显的区别,裁定主要解决诉讼中的程序问题,旨在保证法院有效指挥诉讼的进行;而判决指向的是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旨在解决民事权益纷争。如上所述,是否具有“正确的被告”是一个实体问题,因此,当不具有“正确的被告”时,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猜你喜欢

1.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辩护人有什么区别

2. 诈骗、民间借贷以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如何区别

3. 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的区别是什么

4. 代为清偿与债务加入之间有什么区别

5. 证人证言与口供有区别吗

6. 盘点代理诉讼中被告应该注意的问题

原告和被告的区别
原告和被告的区别 区别大了。简单说,原告是主动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责任。被告则是被动参与诉讼,是被诉讼的目标。

原告和被告谁是当事人
法律主观:1、原告是指提起诉讼的人,而被告是指被提起诉讼的人。2、原告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人,被告是被认为侵害了原告合法权益的人。3、原告是主动提起诉讼而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被告是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而应诉的人。法律客观:《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法律中被告和原告的区别
或者与他人发生了争执,为了维护其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人民法院受理,从而导致诉讼程序开始的人。被告是指原告声称侵害了他的权益,或者与其发生了民事权益争议,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应诉的人。原告与被告是相对称而言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

什么是原告,被告,第三人
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被告”相对;2、被告是指被指控犯罪而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在民事案件中,被告是指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则是指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某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原告与被告的区别
原告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人,被告是被认为侵害了原告合法权益的人。原告是主动提起诉讼而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被告是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而应诉的人。原告为了达到自己起诉的目的,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也就是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只需要就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反驳即可,必要时可以...

法律中被告和原告的区别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该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成为原告。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称为自诉人,相对于公诉人而言。公诉人是代表国家提起刑事诉讼的检察人员,他们既处于原告人的地位,又负有法律监督任务。被告是指在...

原告和被告什么意思
原告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人,被告是被认为侵害了原告合法权益的人。原告是主动提起诉讼而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被告是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而应诉的人。原告为了达到自己起诉的目的,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也就是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只需要就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反驳即可,必要时可以...

被告和原告是什么意思
丛野简单来说,原告是指民事诉讼中向法院起诉的人,被告是指民事诉讼中被起诉的人。原告和被告是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对立,是民事诉讼得以存在和继续罩谈的前提。在我国,公民、法人和其物仔碰他组织都可以作为当事人,成为民事诉讼中的原告或被告。

原告和原告人区别
被告和被告人的区别如下:1、使用的案件不同;2、对立面不同,被告的对立面是原告;而被告人的对称是原告人;3、人的载体不同:被告只能是自然人;被告人中的载体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公诉人和原告的区别在于起诉方不同,身份不同,另外,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没有办法调解,即使双方...

被告人是什么意思
被告人是指犯罪的人。在刑事诉讼中,原告人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是指为维护自己或自己所管理的他人的民事权益的人,被告人就是犯罪行为人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就叫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认定犯罪...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