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古代的上朝制度是怎样的? 古代上朝需要“打卡”吗?

2024-07-03m.fan-pin.com
古代上早朝每天都要上吗?各个朝代上朝制度是怎么样的?~

我们看电视剧里那些皇帝,感觉好像每天都要上朝,但其实不是。每个朝代对上朝的规定都不一样,比如说清朝是每十日一朝,也就是十天上一次早朝。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康熙、雍正和乾隆这几位都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真的就做到了每天上朝。
在西汉时期,是每五日一朝,然后五天休一天。这样的上朝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唐朝,都是这样。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国家比较兴盛,但是事情也就比较多了,官员们休假变成了十天才休一天。

到了宋朝的时候,有几位皇帝觉得上朝真的太麻烦了,就改成了逢五上朝,比如说每个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上朝,其他的时候就都免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月大概只上朝三次。
到了元朝的时候,他们认为上朝更多的就是一种形式,他们对这种形式主义不太喜欢,所以就干脆直接免了早朝。除非是一些特殊的情况,其他时候几乎是不上朝的。

到了明朝,因为奇葩皇帝很多,加上内阁制度开始完善了,于是很多皇帝都开始不上朝了。到了清朝,刚开始的时候是十日一朝,如果事情特别多的话,那就是五日一朝。
之所以上朝的次数不频繁,这是因为上朝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上朝的时间是早上五点到七点,官员们凌晨3点到5点就要在大殿外集合完毕,等着皇帝的召见。

很多大臣只能够住在比较远的地方,这样大概凌晨2点就要起床开始准备。即便是皇帝这样上朝,也是很辛苦的,所以上朝的次数并不频繁。

现代上班拥有打卡制度,记录员工们的工作时长,同时也是对迟到、旷工这种行为的一个有力监督。没想到,古代也有类似于这样的打卡制度,它用于考核官员们的出勤,一旦发现有违纪行为,轻则被打板子,重者会直接判刑。


在古代,地方的官员们上班,讲究的是鸡鸣即起,有些时候天还没亮就得赶去报道。按照规定,只要是在“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包括书吏、衙役,每日必须在黎明之时上班,但当时人们对具体时间把握的不准,所以采用敲击云板七下的方法,之后领取各个地方的印章进行签押,才到了正式上班时间。在京城里面上班的官员管理更加严格,对于朝会,每名官员必须按时到。无故缺席属于旷工,迟到早退,或者是在殿前仪容不整,又或者表现反常,都属于违纪,历朝历代处罚都非常严厉。对于缺勤者,1天不到打20小板,每满了3天就再加一倍,25天直接打100大板,35天直接判刑一年,这个刑罚当真是十分残酷。如果官员的职责关系重大,还要再罪加一等。如果发生迟到或者早退现象,一律以罚俸处理。相比起来,我们现代只扣些工资,并不用受皮肉之苦还是相当人性化了!


其实官员们参加的朝会,并不是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皇帝坐在高高的皇位上,下面的大臣一个接一个地禀报自己要说的事。然而,在五代十国之后,考虑到这样做效率实在太低,经常是皇帝不直接同百官见面,而是让大家将事情报给朝中重臣,之后将重臣们叫到内殿之中开小会进行商讨,开完之后,宣布最终决策,行礼之后,再行退朝。同时,对于朝会,会安排专门的官吏检查人数是否全部实到,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抽查点名。有时一天甚至会点多次,每次都需要应答,每缺席一次就会被打20小板,如果经常不到,则按旷工的罪名依次往上递增。


古人对上班打卡比我们现代人还要执着,相对于我们小惩小戒的扣钱来说,他们的规定的确更有威慑力,继续犯错的人数也在不断减少。不过,时代不一样,规定也要发生改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古今中外,上班族的日子都是非常不容易!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

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特别的护膝。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却不断下降。

扩展资料: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

明朝规定凡京朝在职官员都可以上朝奏事,规定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去早朝。四、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朝



历史的细节远比今天的电视剧精彩。《中国式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一书,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方式,复原了古代官场的些许风貌和具体细节,读来饶有趣味且意味深长。 鸡鸣即起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早晨五至七时)。 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道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倘是君主生病或怠政,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那便是例外了。 借光行路上朝规矩,除一二品大员年高者,特赏可以骑马或坐椅轿外,其余人一律步行入宫;又因随从不得跟入的缘故,没人给你举灯照明。说是黎明开会,但若是把从宫门步行到朝殿(开会的大殿)这段距离算上,加上御史整队、等候传呼,得提前一些时间抵达。明高启《早至阙下候朝》诗云:“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拱门未放朝。”所述便是常参官提前到达的情景。适值黎明前的黑暗,进宫之后,叫人如何择路而行?据《天咫偶闻》记,明代紫禁城皆有路灯照明,天启时太监魏忠贤当权,才下令尽废路灯,方便夤夜出入。其后,该制度又为清朝继承,紫禁城内,除朝房及各门外,绝无灯火,理由为消弭火患。结果便是百官“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想象其万一相撞或“追尾”之情景,唯有《三岔口》可比。因为无灯照明,还发生过有人在雨夜趋朝时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意外,如按现在的制度,当视为工伤死亡,应予抚恤。 当然,这种上班时的牺牲绝不会发生在王公大臣身上。清制,凡亲王与部堂长官上朝,皆有专人打灯引至景运、隆宗二门;军机大臣则有角灯导入内右门。还有,奏事处官员、各部院衙门递奏官和各省提塘官,因为他们提前送到的各种文件和报告或许会成为皇帝在朝会上提出讨论的议程,因而也特许给灯。上述这些灯火,就是广大“无光”上班族防备工伤的借光之源。大体办法,各自赶早,如等早班车似的站在东华门外,远远看见有灯过来,便蜂拥而上,亦步亦趋。没赶上这趟的,只好再翘首以盼下一个“有光”上班族到来。 可惜,导演们拍了这么多清宫题材的影视剧,从未落实过这个“借光上班”的真实细节。 站队有学问参加朝会者来自各个部门,品秩亦有高低,所以开会时要进入指定的位置,这叫“朝班”,即朝参班次的意思。又因为官员经常会升级降级,或在不同部门间调来转去,所以具体到个人而言,朝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的机关会议,出席者应坐的位次,照例都由会务组使用“名牌”标示,对名入座,不会搞错,古人没发明这个办法,所以“乱班”现象时有发生。 《万历野获编》卷十三记,明神宗时,因朝会时开时辍,“班行遂无定序”。有一次,一个阁部官员和一个监察官员互争位次,请编制朝班的蔡献臣分辨是非,老蔡谁也不想得罪,便引成例:如按常朝,你是对的;如按大朝,他亦不错。由此可见,各种朝会有不同的位次安排,这是在中央机关供职的官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否则一上班就要出错。 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午前七至九时,这里多指九时)结束,称“散朝”、“放班”或“退朝”。五代以后,常有这样的情况:早朝时,皇帝并不上殿与百官见面,而是将宰相或首辅等一些重臣召入内殿开小会。小会开完后,宰相出来,领着百官在殿廷行礼后,宣布退朝。《梦溪笔谈》记载,宋神宗即位之初,韩琦任宰相,遇到小会时间过长,便照过去的习惯,让其他官员自行退朝。王陶任御史中丞后,为此弹劾韩琦。皇帝因此下令,如遇执政大臣奏事到辰时还未结束,“即一面放班”,就是允许百官自己退朝,以后便定为制度。

古代上朝的都是些什么官啊
不同的朝代是不同的。唐制:上朝的只有文官 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 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五品以上五日一朝。宋朝朝见制度很复杂,有前殿视朝、内殿视朝、内殿百官大起居等。元丰改制前,前殿视朝每天都有,朝见百官;后殿视朝主要是对宰臣、枢密等处理军国大事;内殿百...

古代的皇帝是什么时候上朝和退朝,朝廷官员有固定假日没有?
早朝是制度,不请假擅自不朝的,或者撒谎的,一经发现按大不敬论处。而且是每日必行之礼!皇帝上不上是另一回事,发大事了可以临时取消.一般3点钟进床。打整仪容,吃早点,到3点半或4点。然后出门,有的走路,有的坐轿,目的地是朝庭。大约5点钟,开始上朝,或者在门口等着上朝。排队,行礼,上朝...

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官员上朝有何区别?
唐朝官员上朝制度还是很人性化的,每年的不上朝日子加起来达到100天以上,而且如果遇到天气恶劣的时候,可以不用上朝。当其他地方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发生时,也可以不用上朝。而且如果个人有事情的话,请假也非常容易。宋朝上朝的情况,从他们帽子上的俩个耳朵就能很容易发现,因为宋朝的皇帝发现大臣在上朝之时...

皇帝要每天都上朝吗? 有休息日吗
圣节、上元、中元各三天,休息一天。春社、秋社、上巳、重午(端午)、重阳、立春、立夏、三伏、立秋、七夕、秋分、授衣、立冬,各放假一天。夏至、腊日,各放假三天。明代:明朝官员的休假制度也是很完备的,出现了一些固定的休假日,如岁首、端午、中秋等。另外,对官员的病假、事假及探亲假均作了详细...

清朝皇帝上朝时候一般是做什么?多长时间
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一般时间不定,事情说完了就行了。且皇帝身边会有站着侍奉的宫女太监之类的。同时因宫廷庞大,站在殿外的臣子是听不到里面说话的。

明清时候的大臣上朝真的是跪着上朝的吗
是的。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

古代人是如何去首都开会的呢?
各个朝代官员上朝的要求中国朝代比较多,所以上朝这个事并不是统一的,都有着不同的制度,下面先从唐朝说起,唐朝的当时规定,凡是在京城的官员是必须上朝的,所以只是对品级有一定的要求,五品以下的官员只需要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去上朝即可,汇报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每天都去,...

古代上朝的时间那么早,那些上朝的是住在哪里?
古代的上朝时间一般是在早上的五点至七点。官员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中居住,若是当天要上朝,那么就会早点出门,在三点钟左右。每个朝代的上朝制度都不一样,在一个朝代的前期,除非有重要的仪式或者是婚丧嫁娶,官员一般都是要每天上朝的,所以十分辛苦。到了后期,朝政巩固,经过改革,会形成逢三六九上朝...

古代大臣上朝制度严苛到什么程度?
在开会之前还要检查仪容仪表是否合格,如果有不合格的方面最终会被记下来扣考核分,但是在这样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这些官员免不得也会迟到,如果这些官员迟到会怎样呢?在唐玄宗时期,如果官员无故不到就要扣除一个季度的俸禄,如果连续旷工还要被判有期徒刑。其他朝代的制度也都大抵如此。在早朝结束之后,...

明朝怎么上朝
这都是前代难以想象的奇特景观。 需要强调的是,朱元璋的早朝,正如明初的其他制度一样,深深镌刻了他的个人印记,是完全按照他独特的个性及行为方式创造的;正因为这个制度具有太过强烈的个性,从而具有了某种不可替代性,当它作为祖制被继承下来时,虽外存其“形”,内实乏其“神”,蜕变是不可避免的。通观早朝的变化...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