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语文文言文的虚词意思归纳 文言文的虚词的意思有哪些

2024-07-01m.fan-pin.com
语文文言文中所有虚词的意思~

[而、之、以、于、为、其、则、乎]

【而】
1、表顺承 可译为“然后”“就”
2、表转折 可译为“然而”、“却”“可是”
3、表并列 可译为“又”“并且”,或不译
4、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5.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
6.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之】
一、意义或用法:
1、. 作代词
(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它(们)”“这件事”等。
⑵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
⑶复制代词:这,此。
2、动词“往”,“到......去”
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
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5、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8、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
【以】
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2、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译为“拿”“用”
3、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依靠”
4、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
5、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按照"
6、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7、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 “以至于”
8、动词,“以为,认为”。
9、通“已”,已经。
10、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的限定
11、复音虚词“以为”
【于】
1、对,对于。
2、介词:在。
3、连词:与,跟,同。
4、从,自。
5.到。
6.在......方面。
7.比。
8、被。
9、表原因:因为 、由于
10、向.
11、给。
12、于是
【为】
1、动词:成为,变成。
2、动词:做、担任、当
3、作为,当作。
4、是。
5、以为,认为。
6、动词,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翻译比较灵活。
7、介词: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8、指心理活动。
9、为了。
10给,替。
11、对,向。
12、连词,表因果关系 “因为”
1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2.其中,其中的。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4. 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等。
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则】
1、却,可是。例:
2、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
3、用在对比句或假设句的后半句中,相当于“那么”“就”。
4、就是。
5、诚……则……:“诚”用于前一分句谓语前,强调设想的情况属实,“则”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带出结果或推论。可译为“如果真的……那么……”等
6、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
7、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同“于”。
4、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5、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6、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7、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8、词尾,无义 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18个高考文言虚词、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高中文言虚词、初中文言虚词、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虚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虚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虚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

出处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xuci/


(一)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二)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定语的标志。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分别作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之”不是加在主谓之间,而是加在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改变其句子的结构关系,主语和介宾短语组成新的短语。例如:
(7)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8)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国语•勾践灭吴》)
(9)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于路也。(《史记•张仪列传》)
去掉例(7)、例(8)中的“之”字,我们可以发现,“寡人”和“吴”在全句中充当主语,介宾短语“于国”和“与越”在句中充当状语(谓语的一部分);加上“之”后,全句的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两个特殊形式的短语,也就是主语和介宾短语组成的新短语“寡人之于国”和“吴之与越”充当了全句的主语,这种句式有强调语势的作用。在翻译时,不妨还原句子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去掉“之”字,让特殊短语中的主语充当全句的主语,介宾短语充当全句的状语。如例(7)可译为:我对于自己的国家算是尽心了。在例(9)中,“秦之与齐”作全句的主语,“齐之与鲁”作动词“犹”的宾语。
(三)音节助词
1.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袁:这个之很容易误认为是代词,因为“鼓”已经翻译成“击鼓”,所以“之”在这里只是一个衬音,没有实在意义。)(《寡人之于国也》)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四)动词,到……去。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五)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1、连词
1)表并列:“蟹六跪而二鳌”
2)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承接:“人非生而知之者”
4)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5)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表假设:“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
7)表因果:“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2、代词,通“尔”:“而翁归,自与汝算尔”
3、助词,“继而”|“俄而”


(一)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查看全文>>

嚓树吧,孩纸

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意思?谢谢了
15种虚词的用法: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什么是文言文虚词?
、考点导航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部分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的词类。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文言虚词的意义一般都不很实在,它在文中、句中往往侧重于语法功能。近几年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较为稳定,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一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 例如“之”:①...

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例句翻译
之 1.结构助词 的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代词 第三人称 例: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一人称 例:君将哀而生之乎 指示代词 这 例:故为之文以志 3.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例:无丝竹之乱耳 凑足音节 例:公将鼓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何陋之有 4.动词 到 往 例:杜少府之任蜀州 以 1...

成语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
(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

谁能给我总结一下文言文虚词总结
1、但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副词,仅,只)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连词,只是,不过)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连词,只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连词,假如)2、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副词...

什么是(文言文)虚词
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文言虚词共18个 [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

文言文18个虚词
文言文18个虚词有:之、乎、也、而、以、为、何、若、如、皆、乃、故、以及、为之、何以、复、其、岂。1、之:表示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2、乎: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呢”。3、也:表示肯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也”。4、而:表示递进、转折,...

怎样分辨文言文虚词的意思
文言虚词主要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它们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举个例子,而在古汉语中一般用作连词(又分为递进关系、并列、承接等)、介词、代词等。至于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必须根据上下文...

高中文言文18个常见的虚词
《蜀道难》)怎样学习文言文相关知识 文言文作为高考语文里的重点知识,学习掌握是很有必要的',上述知识简单的介绍了两个虚词的讲解,想要了解更多文言文相关知识,我推荐《蝶变文言文阅读专项》里面包含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等重要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是个非常适合高中同学学习使用的教辅书。

人教版初一初二语文文言文虚词,词类活用整理
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龙氏归纳词类活动用铁三角作图给学生)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