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上的,按笔顺规则分类,二,十,三,禾,云,手,从上到下怎么分类? 禾、三、二、十哪个是从上到下的字

2024-06-26m.fan-pin.com
二 十 禾 三 手按照笔顺的顺序从上到下的是?~

“二”的笔顺是:横、横、
“十” 的笔顺是:横、竖、
“禾” 的笔顺是:撇、横、竖、撇、捺、
“三” 的笔顺是:横、横、横、
“手”的笔顺是:撇、横、横、竖钩、
“二 十 禾 三 手”按照笔顺书写如下:

这几个字都是独体字结构,没有上下结构。

总笔画 5
读 音 hé
笔顺编号 31234
笔 画 撇 横 竖 撇 捺
基本字义
【 释义】 谷类植物的统称: 禾苗。古书上指 粟。
【 禾场】 [1] 打稻子或晒稻子等用的场地。
例句:爷爷和爸爸在禾场上打麦。
【 禾苗】 [2] 谷类作物的幼苗。
例句:田里的禾苗长得很旺盛。

大写:叁。
拼音:san1。
(1) 部首:一
(2)笔顺编号:111
(3)结构:独体字
(4)笔画数:3,,
(4) 英文:three 英文“第三”:third
(5)数字表示:3
(6)罗马文表示:Ⅲ
词义解释
1、基本词义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2、数词
三 田字格(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之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东汉·许慎《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公(袁可立)乞骨骸者七,辞衔者三。——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3、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
如:三(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三官:天地人官,天地人。天地水官,尧舜禹。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三皇古始造字,释义天地间养生水和气。代表禾物参。养生苍灵。
三皇:天地泰皇,天皇、地皇、泰一。天地人黄:伏羲、燧人、神农。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中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Two
笔画:一笔横,二笔横
结构:独体字
部首:一
总笔画:2
笔顺:11
组词:二胡
英语念:tù(标准美式发音)
基本释义
[《广韵》而至切,去至,日。]
大写:贰   
“贰”的今字。ㄦˋ
详细介绍
1、数词(数目字)
一加一所得。《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2、序数
第二。《墨子·七患》:“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适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 唐 韩愈 《春雪》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巴金 《探索集·春蚕》:“我写作一不为吃饭,二不为出名。”
3、副:次一等
与“正”相对。同“贰”。《礼记·坊记》:“君子有君不谋仕,唯卜之日称二君。”郑玄 注:“卜之日,谓君有故而为之卜也。二当为贰。唯卜之时,辞得曰:君之贰,某尔。”
4、再次;两次
《南齐书·礼志上》:“醴则唯一而已,故醴辞无二。”《宋史·吴璘传》:“此 孙膑 三驷之法,一败而二胜也。”
5、倍;加倍
《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齐得十二’亦如之。” 顾炎武 《日知录·史记注》:“古人谓倍为二。‘秦得百二’,言百倍也;‘齐得十二’,言十倍也。”《韩诗外传》卷四:“夫上堂之礼,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趋乎?今君授币也卑,臣敢不跪乎?”
6、并列
《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德侔往初,功无与二。”《宋史·杨存中传》:“ 杨存中 唯命东西,忠无与二,朕之 郭子仪 也。”
7、两样;不同
《荀子·富国》:“故曰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每先期输直,不二价,而人无异辞。” 清 顾炎武 《与人书四》:“《诗》三百篇即古人之韵谱。经之与韵,本无二也。”
8、谓分成两样
《高子遗书·语十九》:“朱子正欲一之,反谓其二之,惑之不可解久矣。”
9、怀疑;不确定
《吕氏春秋·应言》:“视昂如身,是重臣也;令二,轻臣也。” 高诱 注:“二,疑也。臣见疑则不重矣。”《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将军张昂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宋 宋祁 《宋景文杂说》卷下:“任贤而二,五尧不治。”
10、二心;不遵从
唐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若纵怀二,奸乱必渐。” 宋 范仲淹 《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诗:“先王制礼经,祠为国大事,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11、哲学用语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指阴、阳或天、地等范畴。《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河上公注:“一生阴与阳也。”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夫占变之道二而已矣。二者,阴阳之数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之生也,诞授命世;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引《易》:“‘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
12、地数之始或指臣道
古人认为偶数属阴,因以“二”指地数之始,或指卦中的阴爻(--),或指臣道等。《易·系辞上》:“天一,地二。” 孔颖达 疏:“此言天地阴阳自然奇偶之数也。”《汉书·律历志上》:“地之数始於二,终於三十。”《后汉书·杨震传》:“《易》曰:‘无攸遂在中馈’” 李贤 注引 汉 郑玄 曰:“二为阴爻。”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二,言所为;五,不言所为。二,臣道也,以任事为忠;五,君道也,以任人为大。二胜其任,则五可无为。”
13、网络语言
网络用语:指一个人很傻或者很操蛋很垃圾很不给力。比如说:二、二货、二愣子等等,用于陌生人含贬义。如果对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人说二,并不含贬义,只是开玩笑或对他的行为很无语。
特指男性角色不成熟的表现,而形容女性应该用“萌”。
二也谐音为爱

英文:ten
笔画数:2
部首:十
笔顺编号:12[1]
四字成语:十全十美
结构:独体字
基本解释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2]
详细解释
【数】
1、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
2、九加一的和。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牌:门牌);十地(佛教称菩萨修行渐近于佛的十种境界);十生九(死的歇后语);十方地面(庙宇。佛教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常住(寺庙。佛教认为“不变”为常住。寺庙是不变的,故称);十有九就(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
3、指十分;十份。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十一(十分之一);十半(十分之五)。
4、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
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隽。——《文选·潘岳·西征赋》
5、特指十倍。如:十伯(十倍百倍)。
6、序数的第十位。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十五删(诗韵中上平声第十五个韵目);十四寒(诗韵中上平声第十四个韵目);十三元(依据《佩文诗韵》“元”字列在上平声第十三位,故称)。
【形】
1、表示多;齐全;完备。
九十其仪。——《诗·豳风·东山》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礼记·大学》
又如:十郎八当(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十变五化(变化多端);十亲九眷(众多亲戚);十相具足(十分美貌);十相俱足(娇妻美妾俱全);十数(十多;十几,表示众多);十荡十决(多次冲击均能破敌);十万(数目。又形容数量极多);十恶五逆(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十尧(圣人众多);十朋(许多朋友);十有八九(绝大多数)。
2、通“什”。杂。如:十锦;十样锦(有各种不同花纹的织锦)。

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规则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等。
这几个字按笔顺规则应该如下分:
按从上到下分:二、三、云;
按先横后竖(补充规则)分:十、禾、手。

二2画
十2画
三3画
禾5画
云4画
手4画
2画、3画、4画、5画归纳在一起

按笔顺规则给下面的字分类、二十禾从上到下怎么分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目
多做一些语文试卷,提升学生知识积累,巩固语文基础。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第一题:书写(2分)要求:1.卷面整洁。2.字迹工整。第二题:字词(60分)(一)读拼音,连一连。(10分)火 zhōnɡ zǒu zhī 氵 中 liù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语文在一年级的时候还是比较基础的,所以大家要认真的学习哦,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年级语文,就给大家多多学习一下哦 表达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按要求分类。(6分) 二、看图选一选,在括号里画“√”。(3分) 三、读拼音先写笔画,再写出带有这个笔画的字。 四、读拼音,写词语。(16分) 五、汉字小...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总之,本次考试结束了,我班同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不足,希望在今后学习中能再上新台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三) 一、对试卷的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体量适中,难易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

小学语文一年级试卷分析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拼音。把音节补充完整,看拼音写汉字,看图读音节,照样子连一连。组词。选字填空,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看图写句子。四、 教学建议、对本套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来看,我们认为在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会在天空上写字的鸟是 。【2】2017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漂亮。16 jǐ gè chū qù duō bàn zhǐ shìzhú zi bú yòng yuè yá duì de 二、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下面是提供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欢迎阅读。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shēng rì zuǒ yòu zì jǐ fēng yǔ hé miáoshàng yī shuǐ guǒ kāi xīn máo jīn dōng guā二、按要求分类。(12分)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5篇
【 #一年级# 导语】试卷分析是分析考生群体的成绩分布,依据成绩分布,研究学生学习与大纲要求和试题命制之间的存在的问题。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考试结果 本次考试参考25人,良好25人,优秀20人,高分的有12人。 二、试卷特点 1、题型...

一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期末试题
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没有大号学习的基础的话后面会很难学习的,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年级语文,欢迎大家来阅读哦 秋季学期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一、拼写:共33分 dú yì dú àn yāo qiú fēn lèi xiě zài sì xiàn ɡé lǐ 1、读一读,按要求分类, 写在四线格里。(6分) e ri n yuan p er...

一年级语文下册试卷分析
5、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 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 6、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多与同年级教师联系,从中找出差距,改进不足。一年级语文下册试卷分析(二)一、试卷的...

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年级试卷分析 (一) 一、试题质量分析 这次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知识涵盖面广,1.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一年级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测试内容多数是学生见过和练过的题目。2.试题难易适度。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