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中和节是什么? 什么是中和节

2024-07-03m.fan-pin.com
中和节是什么节日啊~

  中和节:
  2006年3月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本来在二月一日,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故改为二月二日。
  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日。唐德宗时,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
  这些记载表明,中和节是从唐德宗时期确认的。但是,中和节有些活动内容却非自唐代始,如周朝就有春分时去东郊祭日,秋分时去西郊祭月。太阳糕来源也较早,一直沿用到隋唐。唐德宗时,从春分活动中吸取了祭日的内容,充实了中和节,于是中和节与春分混而难分。
  (一) 太阳神�
  太阳神,又称日神。这是最古老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内蒙古阴山岩画和云南沧源岩画中就有拜日神的形象。道教兴起后,多称祭祀太阳星君、日神。中国古代祭太阳神,有三个时间:二月初一、三月十九和十一月十九。�
  关于太阳的传说有很多,大汶口陶尊上已有日月形象。传说最早时有十个太阳,经过后羿射日,才变成一个太阳。又传说太阳是一个男子,月亮是一个女子。从汉代画像石上看,太阳中居住三足乌,后来把太阳神人格化了,变成男人形象,甚至有妻。于是有太阳神、太阴神之分。传说他们分居于日宫、月宫之中,主宰天下大事。这些传说虽然是远古时代人们的创造,但其中也反映了他们的实际感受。人们日出而作,有了温暖,可以种植庄稼,入夜和阴天太阳又消失了。诸如此类变化,使人们产生联想,最后创造出太阳神。至于太阳中的玉鸡传说,可能是把日出与鸡鸣联系起来,认为太阳和鸡是伴侣,一旦鸡鸣,太阳升起,人们就起床了,开始了一天的耕耘。�
  祭太阳时,要供奉太阳糕,这种糕以江米粉制成,上面印有太阳和乌鸦图案,有的糕上塑有小鸡。民间也以吃太阳糕为美食。
  � (二) 土地神诞�
  中和节也祭土地神。土地神即古代社神,也是自然崇拜之一。但土地神或社神生辰各地不一,有的地方定在二月二,有的定在六月初一,有的定在七月七,但以二月二为居多。�
  传说最早的土地神就是土地,当时还无神像。海南黎族的土地神多以石块为之,后来才人格化。起初人格化的土地神是勾龙,后为土地神。土地神原为女性,故曰地母,后来又有男女两性,称土公、土母,土地爷、土地奶奶,还有了土地庙。民间流行的“土地娶妇”,也是一种社祭之礼。在《水浒传》中说到有一幅“土神祛水怪”,描述土地神协助起义军征战的情形,说明土地神在民间有深厚的基础。江苏、安徽有盛大的土地会,祭祀土地神。在祭土地神时,有的地方还敬谷神。吉林民间传说:古代有一位妇女叫谷慧,生孩子时期只有高粱米充饥,因此而亡。后来在她的坟堆上,长出两株谷子,她托梦让丈夫种谷子,才有了谷子磨成的小米,谷慧也就成了谷神。
  (三)祭神农�
  民间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为春分,而常把春分视为社日,其间供奉土地神、五谷神。吃社饭、喝社酒,这是古代村社居民在祭祀土地神时共食的遗风。在祭土地神的前后,历代朝廷都祭神农,皇帝还要亲自举行躬耕仪式。所谓神农,主要指炎帝。也有祭后土的,后土为社稷,又称田神。过去各个大城市均建有神农庙,以京都为最。因为祭祀神农时,皇帝要亲自祭祀,举行躬耕仪式,以便倡导农业生产,所以北京的先农坛规模甚大。祭祀神农时多在缺雨的春天,所以也祭龙王祈求降雨。
  (四)龙抬头�
  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中和节后,春天来了,草木复生,各种虫子也复活了。在此之际,人们引龙回。中国远在六千年前就产生了对龙的信仰,当时有玉龙、龙盘。商周时期的龙形象就更多了,唐宋佛教传入以后又出现了龙王。山东惠民地区过一种春龙节,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引龙回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在二月二用面粉制作寿桃、五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坟地、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同时,为了农业丰收,需要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地,也需要雨水的浇灌。因此祈求雨水成为中和节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还要玩龙戏,此举是将祭龙与求雨融于一炉。�
  中和节在少数民族地区也颇有影响。侗族也称二月二为龙抬头,节日期间以户为单位,请亲友,在野外会餐,企盼丰年。不过侗族称接龙为接牛,即犀牛,认为犀牛是龙的象征。过节时,人们从村外牵小牛,以小牛为诱饵,引龙进村。然后杀牛祭龙,分食牛肉,各家吃酒,边饮边呼划“玉龙归位拳”,唱“玉龙归位歌”。最后把牛角埋在犀牛塘下,标志犀牛回家,龙归位了,村寨就可以五谷丰登了。达斡尔族也称中和节为“二月二”,满族称虫王节。
  (五)花节�
  花节,又称花朝节,具体时间不一,一说为二月初二,一说为二月十二,一说为二月十五。传说此日为花的生日,此时各地都拜花神庙,庆花神诞辰,伴随而来的是赴野外观花、植花木、捕蝶,或举行赏花会。北京民间多前往天坛等地赏牡丹,也植花种草。云南等地则流行插花节。四川所过的游江节和杭州的香市,也是一种踏青、赏花活动。�
  此外,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禄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二月二过后,广大农村开始耕地,南方则广种桑树,山区则进行春猎。
  二月二龙抬头中和节侃吃
  “二月二”,是我国传统民间节日之一,这天,唐代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亲自倡导定为“中和节”,民间又称“龙头节”。过节时,人们围绕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耍龙灯亦缘于此,此节与人们的农事活动密不可分。

中和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二月初一为“太阳诞辰”,俗称“太阳生日”。也称“中和节”。这是从唐代产生的。而再早些时候的上古时期,祭祀太阳则是在春分,也就是在每年公历三月二十一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零度时始,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基本等长。因为春分这个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农谚中有:“春风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说法。而且全国上下一起祭祀,不过国有大典,家有小祀而已。《帝京岁时纪胜》中云:“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到了贞元五年(789)唐德宗采纳了大臣李泌的建议,立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在这天祭祀太阳,这也是德宗鼓励农桑,祈祷丰收之举。明清时期,每到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隆重的"御耕"仪式,亲自扶一下犁以示重视农业,并象征性地赐给农夫百谷;在民间,亲朋好友则畅饮中和酒,祭日神,并互赠刀尺,勉励耕作。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乞求丰收岁稔的愿望。
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详细记载了北京过中和节时的情景:“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偏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曰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竟日。”
北京的民俗节日有个特点,就是逢节必有应节的饮食。除夕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等。中和节的节日食品就是太阳糕。《燕京岁时记》里说:“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为什么上面要站个小鸡呢?民间有个传说,太阳从汤谷升起,有一扶桑树,一只玉鸡站立于上,每逢太阳冉冉升起时,它就打鸣报晓,随之民间的公鸡也报晓。也有人说那不是小鸡,是凤凰。《诸神的起源》中说,凤是指风神,凰是太阳。结合起来,凤凰即是太阳的象征。推而断之,似乎太阳糕上站立一只凤凰好像更美些。在这一天吃太阳糕的风气最盛于清初。
二月初一这天,太阳出来后,家家在院内面向东方设香案或挂太阳星君神码,供太阳糕三、五碗,由男家长率领男性家眷焚香祭拜。女性不许参加,正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日”。以前在左安门有“太阳宫”,是日都人纷纷前往上香,其实也是开春了,人们借此机会出去走走。大约50年前,这一节日基本消逝,据说现在的台湾,每到中和节还吃太阳糕,不知真否。

农历二月初一为“太阳诞辰”,俗称“太阳生日”。也称“中和节”。这是从唐代产生的。而再早些时候的上古时期,祭祀太阳则是在春分,也就是在每年公历三月二十一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零度时始,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基本等长。因为春分这个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农谚中有:“春风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说法。而且全国上下一起祭祀,不过国有大典,家有小祀而已。《帝京岁时纪胜》中云:“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到了贞元五年(789)唐德宗采纳了大臣李泌的建议,立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在这天祭祀太阳,这也是德宗鼓励农桑,祈祷丰收之举。明清时期,每到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隆重的"御耕"仪式,亲自扶一下犁以示重视农业,并象征性地赐给农夫百谷;在民间,亲朋好友则畅饮中和酒,祭日神,并互赠刀尺,勉励耕作。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乞求丰收岁稔的愿望。
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详细记载了北京过中和节时的情景:“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偏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曰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竟日。”
北京的民俗节日有个特点,就是逢节必有应节的饮食。除夕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等。中和节的节日食品就是太阳糕。《燕京岁时记》里说:“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为什么上面要站个小鸡呢?民间有个传说,太阳从汤谷升起,有一扶桑树,一只玉鸡站立于上,每逢太阳冉冉升起时,它就打鸣报晓,随之民间的公鸡也报晓。也有人说那不是小鸡,是凤凰。《诸神的起源》中说,凤是指风神,凰是太阳。结合起来,凤凰即是太阳的象征。推而断之,似乎太阳糕上站立一只凤凰好像更美些。在这一天吃太阳糕的风气最盛于清初。
二月初一这天,太阳出来后,家家在院内面向东方设香案或挂太阳星君神码,供太阳糕三、五碗,由男家长率领男性家眷焚香祭拜。女性不许参加,正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日”。以前在左安门有“太阳宫”,是日都人纷纷前往上香,其实也是开春了,人们借此机会出去走走。大约50年前,这一节日基本消逝,据说现在的台湾,每到中和节还吃太阳糕,不知真否。

中和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妇女节和女神节有什么关联?
妇女节和女神节是同一个意思。妇女一词泛称已婚的人士,很多女生都不会愿意称自己为妇女,但是又不想放弃这一个节日的特权,因此用“女神节”“女王节”来表述。女生被尊称为女神,相信所有女生都会乐意听到,女神节的说法也因此流行起来。妇女节又叫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从1909年3月8日,美国...

溢流阀和节流阀的工作原理及常用的液压配置是什么?
一、溢流阀和节流阀的工作原理:1、溢流阀的工作原理:(1)定压溢流原理:在定量泵节流调节系统中,定量泵提供的是恒定流量。当系统压力增大时,会使流量需求减小。此时溢流阀开启,使多余流量溢回油箱,保证溢流阀进口压力,即泵出口压力恒定。(2)稳压原理:溢流阀串联在回油路上,溢流阀产生背压,...

父亲节和母亲节是什么时候
母亲节(Mother's Day),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感谢母亲的节日。起源于美国。而康乃馨被视为“母亲节”献给母亲的花。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希望有个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的节日,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

节日礼品和话题要有什么?
谈健康。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更健康?吃什么食品更有利于身体?大家有什么健康之道?谁知道比较好的健身方法和场所?最近有什么新发现和新体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平时顾不上保养和锻炼,或者没有时间找寻经验。健康这个永恒的话题,在节日期间拿出来谈,应该是很受欢迎的。谈生活。生活是五...

音节和音序是什么?
音序和音节都是语音学中比较基础的概念。音序,又称音位序列,是指单词中音素的排列顺序。在同种语言中,不同的单词的音素排列不同,因此单词的音序是单词的一个重要的特征。通常来说,相似的单词它们的音序也相似。例如,英语单词cat、bat、hat和fat它们的音序是一样的,都是kæt、bæt...

闭音节和开音节分别是什么意思?
以元音结尾的音节称为开音节,以辅音结尾的音节称为闭音节。1、开音节 音节根据韵尾的有无可以分出开音节与闭音节,没有韵尾的音节为开音节。一个音节如果没有韵尾,也就是说这个音节的末尾是其核心,核心是由元音来担任的,元音在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发音比较开阔,故称之为开音节。例如:go (g+o...

夏历与24节气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完善于汉代,加之主要是汉族人使用,所以中国其他民族包括清朝刚建立时都把此历称为汉历。到辛亥义举后,因使用西历,此历称为旧历或夏历。现在应恢复称呼汉历。 汉历有...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秋瑾虽然是六月初五殉国的,但是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复哀其忠勇事迹,乃将其与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合并举行纪念,也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这位女英雄、女诗人。 二、端午节的习俗 1、龙舟竞渡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

寒食节和寒衣节有什么区别吗?
我国有两个传统节日,让人傻傻分不清楚,那就是寒衣节和寒食节,那么寒衣节和寒食节一样吗?若是不一样,那寒衣节和寒食节有什么不同呢?那么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寒衣节和寒食节不一样。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和节日与我们汉族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和节日与我们汉族有很多的不同之处,首先就是他们吃的大部分都是属于肉,很少吃蔬菜,住的是蒙古包,而我们住的是房子,他们穿的衣服也是具有蒙古特色的衣服,他每天都要骑马,根本就没有汽车这个器官。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