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一品官 二品官的级别是什么? 古代一品二品三品级别的官都是什么官职?

2024-06-26m.fan-pin.com
古代一品二品三品级别的官都是什么官职~

1、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2、官阶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加衔总督(晚清时汉人官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晚清时的地方长官多为汉人且地方总督都为加衔总督)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3、官阶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4、官阶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5、官阶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官阶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扩展资料:
古代三省六部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
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为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 六部尚书、督察院督御史从一品;
各部院侍郎、内务府总管、地方总督正二品;
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从二品;
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三品

等级与管理权限: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爵、勋、品、阶

爵、勋、品、阶表示职官的等级。

爵一般称爵位,是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一种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来授给,长期不变,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世袭。

西周的爵位有诸侯、大夫、士三级。

战国时期各国的爵位有君、侯、卿、大夫等。执圭是楚国特殊的爵称。战国时的爵称大都与官职分开,有的只有爵称而无官职。

汉代宗室封爵有王、侯二等,功臣封爵有二十等。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王有亲王、嗣王、郡王之分。亲王只分给皇子和皇帝的兄弟,嗣王指亲王嫡子继承者,郡王次亲王一等。

汉时,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唐代诸王之女称郡主。清代皇后生女称固伦公主,妃嫔生女称和硕公主,皇族女儿称格格,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公主的丈夫,魏晋以后皆加驸马称号,清代则称额驸。

勋通称勋官,是为奖赏有功人员而定的称号。其制始于北周,本以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到唐时定制,共有十二转,转多为贵,受勋者即称勋官。

明代有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

清代勋官合并于爵位。

品是指官的等级。

西周时官有九命之别,九命最高,一命最低。

汉代以禄秩的多少来表示官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千石、八百石等级别。每一种官职都有固定的俸禄级别,所以有时以俸禄级别指官职,如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二千石遂为郡守的通称。

魏晋开始,官分九品,以一品为高。

隋代自九品至一品官,称为流内,不入九品的称为流外。流外也有品级,用以安排胥吏,明清则总称为不入流。

阶即阶官,又称散官,宋朝称寄禄官,是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阶位和称号。

有些官称并无实际职务,只是授予年老有病的旧臣或有一定勋劳的人,只作为领取俸禄和享受某种礼遇的依据,而不负实际责任,这样的官叫做散官。官分品级,自曹魏始


第一品:相国(大丞相)
两晋
极品:丞相
第一品:公,开府,大将军
南宋、南齐:
第一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司(太尉、司徒、司空)、二大(大司马、大将军),相国丞相
北魏: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位高不列品)
第一品:二大(大司马、大将军),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北周
正九命:三公(“一命”最下、“九命”最尊)
隋代
正一品: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尚书令
唐代
正一品: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骠骑大将军(武散官)
宋代
正一品:三师三公,三公三孤(政和以后)
从一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或称知院事),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骠骑大将军(武散官)
金代:
正一品:三师三公,尚书令
从一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都元帅,判大宗正事
元代:
正一品:三公,右、左丞相(元以右为上)
从一品: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宣政院使,宣徽院使,太常礼院使,将作院使,通政院使,行中书省丞相,行中书省平章
明代:
正一品:三公;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文武散阶);左右柱国(武官勋级)
从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文武散阶);柱国(武官勋级)
清代: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光禄大夫(文散阶),建威将军(武散阶)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各部院大臣,督察院左都御史,八旗满蒙汉军都统,巡捕五营统领,提督九门步军;荣禄大夫(文散阶),振威将军(武散阶);提督,驻防将军

一品:
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三国魏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 唐·贾岛 《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 清·龚自珍 《明良论三》:“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

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 唐·裴铏 《传奇·昆仑奴》:“ 大历中有崔生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
二品:低于一品。

说个形象的比喻~一品就相当于咱国务院总理,二品就是国务院各部的部长

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是什么?
官职名称根据官职等级的不同,官员们的职称也有所不同。下面是对各级官员职称的解释:一品:宰相、大将军、丞相、太师、太宰等职称。二品:侍郎、少师、少傅等职称。三品:中书令、尚书、司农少卿等职称。四品:都尉、太史令、丞相从事等职称。五品:谏议大夫、殿中侍御史等职称。六品:令、守、僚、...

清朝的“二品大员”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务?级别到底有多高?
“侍郎”,即各部行政长官——“尚书”的副职,基本类似于现今的副部长。但清朝时期的“侍郎”拥有直接向皇帝上奏的资格,而且还有参议政务的资格,这就等于拥有了“国务委员”的身份。也就是说,清朝的“侍郎”相当于兼任国务委员的副部长,行政级别为副国级。在“地方官职”中,“正二品”的官职...

古代“一品”、“二品”...这些分别代表什么职位?
唐、宋两代有国公、郡公、开国县、公等级别,所食之邑从4000户至3000户不等。明代仅封侯、伯。 【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明代为正二品官,清代为从一品官。 【户部侍郎】户部的副长官,明代为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文林郎】从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为正七品。 【仆射...

三品、二品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啊?
宋代的宰相多是二品甚至一品,三品官最多相当于国务委员。元、明时,所有官职的级别相当提高些,所以三品官只相当于副部级,比如是各内部的侍郎等等就是正三品。而在清朝,各部的侍郎都升为二品官,各地的总督,巡抚也都是二品,甚至一品,但是知府只有四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所以在清朝的三品官...

算命的说我38岁到42岁时官至三品,45岁左右时二品高官,三品、二品相当于...
二品相当于现在在的正部级干部,三品相当于现在在的副部级干部

古代的几品官是什么意思?哪个品最大?
品: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正一品最大。历史上的一品官职:文:正一品:太师 太傅 太保 大学士。从一品: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武: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一二三等子 太尉。从...

明朝的品级是怎么划分的?
2、从一品官: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都督同知。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勋位,文、武官都叫柱国。3、正二品官:太子太师、少傅、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工、刑)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督指挥使、衍圣公(孔子的后代)都是正二品官。文官初授...

二品荣休是什么官
副部级官员。二品荣休是明代时期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员。在明代的官制中,官员的职位分为九品,每品又分为正、从、员三个级别,而二品官则是九品正一品的高级官员。

古代官员品级排位是什么?
古代官员品级排位是过去古代官员的级别是九品十八级。即一品里有正副两级;级与级之间差半级,品与品之间差一级。正一品过去丞相;现在总理(包括政治局常委);军队无。从一品过去内阁的阁僚;现在:副总理(包括政治局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副主席。正二品过去各部尚书;现在: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国务...

唐代宰相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分别是什么?
在唐朝时期一开始时候,只有尚书令是皇帝手下最大官员,就是宰相一位。而这个宰相是到武则天做皇帝后才有,一开始全部都是尚书令这个官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官员制度来看,宰相其实最开始是正二品官,不是正三品。而尚书令在唐朝也经历很多改制,从尚书省最高长官,到都台,都省,中台,尚书令,这...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