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从《明朝那些事儿》来看人性

2024-07-01m.fan-pin.com
~

初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初二,那时候便一眼被幽默的文字所吸引一下子就把第一部给读完了,读它,也仅仅停留在读小说消遣的程度。那时我的资源十分匮乏而对该书也并无执念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在上个寒假,由于去看了《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想来是可以对比一下电视剧与书中对这段历史的描写,便再次重读它。这一读,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记得当初转专业到心理系时杨老师问我为什么选择来学心理学?我回答说:因为想将人和事物看得更通透。杨呵呵一笑:那心理学应该帮助不到你。

心理学确实没有帮助到我,《明朝那些事儿》倒是帮助到了我。

《明朝那些事儿》在我眼里不像是一部史书,它更像是一部描绘人性,揭示生活一般规律与历史发展规律的书,作者巧妙的以历史人物为中介,向我们传递了这些规律。

我接下来要谈的这些规律和感悟,或许有的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也会有的人点点头说确实是这样的,却没有真正领悟它,要知道,从认知层面的知道和情感层面的接受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之所以写这段话,只是想说,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认识事物的方式自然也不同,本文如能引发你的共鸣并给予你些许启发,那我将深感荣幸;如若不然,当作茶余饭后消遣置之一笑即可。

何为人性?贪嗔痴慢疑是人性,对另一个人的爱恨情仇也是人性。

海灵格说:“我们的生命,经过了一个历史的长河,由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我最尊敬的一个老师曾告诉我这句话的另一种解读,也就是说我们身上所淌的血液中不只有我们的父母,也有我们的祖父母,曾祖父母......每一个时代的血,都流淌在我们身上。我想,是我们共同的祖先的血,透过历史长河,流淌在我们身上。所以基因的那一套东西,对人的影响巨大,而这些影响也都大同小异。

是的,即使每个人家庭背景不同,起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但我还是认为,人的共性大于人的差异性。

以下这个故事中的发现,是王守仁迈向悟道,创立“心学”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整套七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最给我以启发的故事:

来,重要的话说三遍: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正是这一真理,为王守仁的“'理'在心中”,“天理即是人欲”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这一真理,远比教科书,远比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更让我了解“人”。

这是由人性的不可变性推论而来的结论,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正如当年明月在后记中所说:“其实历史没什么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

所以杜牧的《阿房宫赋》那几句应该改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做不到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这种人还是有的,我们管他们叫圣人。”

以上的话,我极为所动,并且尝试着这样去看待问题,便能减轻对自己的自责,因为我们不是圣人,只是普通的人。

说到自责,不禁想到,甚至连自责与羞愧,都是人性的一部分。着实有趣。



明朝那些事儿 主要内容
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

《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让人忍俊不禁,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感慨万千。 比起那些横刀跃马、指点江山的英豪,我们是平凡的;远离那些尔虞我诈、以命搏利的争斗,我们是幸福的。感谢思想家们告诉了我们生活的真谛—活在现在,活好每一天。要不然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也许,几百年前杨慎的《临江仙》,是对生活最好...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00字1 说起读书,那真是我的最爱。但要问最爱读的一本书,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儿》。打开第一页,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书具有一种别的书没有的魔力。那诙谐而又严肃的语言,令我哭笑不得,我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建立明朝而欢呼雀跃,又被王振,那个惹人恨的奸相气得火冒三...

《明朝那些事儿》值得一看吗?
值得《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让你打破传统对于历史即枯燥乏味之认知的必看书籍,并且此书一经出版后,数年来销量破千万,各大学校图书馆借阅量也常年累积排名靠前。小编作为一名看过此书全集的历史专业在读大学生,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的很值得一看。一、...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可以复制 6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前段时间,我们从上海书城买来了网上非常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儿》,用了不少时间把它看完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急需《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
读后感前段时间,我们从上海书城买来了网上非常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儿》,用了不少时间把它看完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10篇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1 《明朝那些事儿》写了朱元璋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讨饭,1347——1352年撞钟,1352——1368年造反,1368——1398年当皇帝。 从朱元璋的主要经历看来,他出生在农民家庭,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强...

明朝那些事儿 2000字左右读后感(第一部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前段时间,我们从上海书城买来了网上非常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儿》,用了不少时间把它看完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 谈谈你对现在历史教育的看法
一口气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时,已近午夜。掩卷独坐,那些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那些轰轰烈烈的波澜起伏,那些令人折腕的慷慨壮士,那些昨夜笏满床,今朝乱坟岗的翻云覆雨,犹历历在目。而在胸中反复激荡的却是这长达七册的鸿篇巨制最后的终结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跪求《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五百字
一提到历史,似乎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东西。要将原本一眼一板、循规蹈矩,而且语言深刻难以体会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白话文来体现,《明朝那些事儿》正是让我们学习历史的一条捷径。《明朝那些事儿》共着七本,虽然只拜读了前两本,却已经让我受益无穷、爱不释手。第一部可分为三部分...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