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人物??????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基本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2024-06-29m.fan-pin.com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国演义》里的大部分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如刘备、孙权、孙策、孙坚、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书中也有部分人物是虚构的,包括:李夫人、徐康、陈俊、关定、刘贤、王植、张明、王瓘、韩福、苟安等。
1、李夫人
《三国演义》虚构人物。蜀汉江油关守将马邈的妻子。蜀汉东川失守,马邈意欲投降,她怒斥丈夫不忠不义。最终,丈夫向魏国将领邓艾不战而降,她自缢殉节。
2、徐康
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人物,徐庶的弟弟。出现于程昱假写徐母的书信中。
3、陈俊
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魏国司马昭部下。诸葛诞叛,昭用钟会计,埋伏众军,诱敌深入。令俊引车仗牛马驴骡,装载赏军之物,四面聚集于阵中,如敌来则弃之。
4、关定
《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正史不见记载。民间说法是关羽的儿子。
5、刘贤
《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虚构人物,他的身份是刘表辖下零陵太守刘度之子。父亲是刘度,曾经被诸葛亮抓住后又放回。

6、王植
《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无记载。于小说中第27回登场。王植为曹操部下,任荥阳太守,是洛阳太守韩福的亲家。
7、张明
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张明出场于一百十回,是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的部将,在和姜维的对阵中将姜维击败。
8、王瓘
《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历史上不曾记载。在114回出场,曾为邓艾手下参谋,献反间计与邓艾,被姜维识破,兵败自投江而死。
9、韩福
小说《三国演义》的虚构人物,曹操置洛阳太守。为荥阳太守王植两亲家,关羽千里寻兄,韩福与牙将孟坦放暗箭谋杀关羽,孟坦被关羽所杀,关羽中箭,飞马赶来,斩杀韩福。
10、苟安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李严手下都尉,被派遣解送粮草到祁山大寨。因为好酒,解送粮草延误十天,诸葛亮十分愤怒,欲斩之;杨仪求情,乃杖八十,苟安怀恨在心,投魏国司马懿;后司马懿派他去成都散布谣言,刘禅听信谣言,下诏召回了孔明,导致第四次北伐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夫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苟安

人极大部分是真实有的,除了几个神神鬼鬼的高人,如于吉、孟获那个隐居深山的哥哥等,另外,关兴、张苞也是虚构的;事情就三分真、七分假了。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帮助

百度知道 > 艺术/文学 > 中国文学
用户信息
您好:ccce_1997
助理 二级 ( 192 )
• 我的提问 • 个人中心
• 我的回答 • 退出

同类热点问题
• 关于鬼谷子的问题...
• 形容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下去
• "秋"打头的古诗有哪些(李白)?
• "金瓶梅"分别代表哪个几个人?
• 《狼图腾》的图腾到底指的是什么?
更多>>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
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
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订阅该问题

待解决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人物??????
悬赏分:10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2 天 2 小时
真实的刘备 吕布是什么样的??
刘备吃了刘安妻子的肉吗??????
刘备的妻子有几个??他和孙尚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禅不是她的儿子,孙尚香走时为什么要带走他?
全部要是真实的!!小说的或夸张的就不要回答了!!
问题很多,辛苦大家了!!!
问题补充:刘备把他儿子扔到地上的事是真事吗?
拜托大家我问什么回答什么。。。。。
最好是白话文,能看懂的!!
提问者:匿名

答复 共 9 条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从年龄上,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失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 27zhong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3-19 20:44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从年龄上,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失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a不懂a - 魔法学徒 一级 3-19 20:47

--------------------------------------------------------------------------------

基本都是真的
回答者:饕餮魍魉 - 魔法师 四级 3-20 08:23

--------------------------------------------------------------------------------

说的好,有见解.我喜欢
回答者:JASON4622 - 试用期 一级 3-20 10:51

--------------------------------------------------------------------------------

《三国演义》

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共120回 。元末明初罗贯中撰。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 》是众多的无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小说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时裴松之的注。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中三国戏的基础上,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创造而成这样一部宏传的长篇巨著。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国时期远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小说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晋灭吴统一全国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 其间着重描写了大约半个世纪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三国演义 》是一部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为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对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不局限于三国时期)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都有比较细致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关系。小说着力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在他身上作者概括进了历史上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自私、残忍、虚伪、奸诈等基本特征。《三国演义》描写不同统治集团之间的关系,以军事斗争为主。它长于描写战争,侧重于表现每次战争的特定条件、环境、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等决定战争胜负的诸种因素,尤其注重于战争指导者主观指导正确与否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意义。《三国演义》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书中所表现的德治仁政、圣君贤相的社会理想,也符合长期战乱中人民渴望过安定生活的要求。小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战乱中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尊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统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个成书过程中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小说还表现了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观念及迷信思想。

《三国演义》插图(清初刻本)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既宏伟而又严密;小说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现存《三国演义 》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 1522 )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24卷240则 。明末题为“李卓吾批点”的《三国演义》,并240则为120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进一步修订《三国演义》,在思想内容、情节、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润饰,并附评语,成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

《三国志》

记述中国古代魏、蜀、吴三国历史的史书。基本属于纪传体。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共65卷。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三国志》书影(宋刻递修本)

《三国志》成书年代不能确定。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 》,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由其自采资料。《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睿为帝。吴、蜀君主即位,都记明魏的年号,以明正朔所在。东吴只有孙权称主,孙亮等都称名。这是因为晋朝受禅于魏,晋的史家尊重本朝的合法性,就必须以魏为正统。孙吴为晋所灭,孙晧乃晋之降臣,因而如此处理。蜀汉刘备 父子称先主、后主,不同于孙吴,多少反映陈寿对于蜀汉的故国之思。
前人责难陈寿,说他向丁仪、丁廙的儿子乞米不得,因此不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有憾于诸葛亮,所以说他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实际这些责备缺乏根据。丁氏兄弟附见于王粲传,而诸葛亮传中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还收录了亮集目录,为全书特例。说诸葛亮将略非其所长,当时其他人已有类似评论,而且也是公允的。但《三国志》对于晋朝皇室的叙述时有曲笔,对于魏晋禅代之际司马氏的所作所为,尤其显然加以粉饰,多所回护。
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关系的人物,以及在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上有贡献的人,书中都记录下来,此外也记载了国内少数民族以及邻国的历史。《魏志·倭人传》就是日本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三国志》没有关于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志,是一个缺陷。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
裴松之于刘宋初官中书侍郎,奉命作《三国志注》,元嘉六年(429)奏上。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 ,陈寿的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又指出它“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所以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书达140余种,其中90%以上是今天已经亡佚的。对于三国时代历史的研究,裴注的重要性不下于陈寿本书。
历代研究《三国志》及裴注者很多。民国时,卢弼汇集历代学者对《三国志》正文和裴注所作的注释、版本校勘和考证,并将本人的注释和按语统一编纂为《 三国志集解 》,可供读《三国志》时参考。
回答者:jingle_rex - 助理 二级 3-20 12:30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从年龄上,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失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 27zhong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3-19 20:44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从年龄上,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失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从年龄上,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失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从年龄上,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失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 27zhong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3-19 20:44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从年龄上,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失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 27zhong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3-19 20:44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只处~~~演义版本毕竟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大家,应该知道《三国志》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不过陈寿《三国志》的文言文看了也够呛~~以下说点我所发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挺有意思的。。。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从年龄上,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失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回答者:a不懂a - 魔法学徒 一级 3-19 20:47

--------------------------------------------------------------------------------

基本都是真的
回答者:饕餮魍魉 - 魔法师 四级 3-20 08:23

--------------------------------------------------------------------------------

说的好,有见解.我喜欢
回答者:JASON4622 - 试用期 一级 3-20 10:51

--------------------------------------------------------------------------------

《三国演义》

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共120回 。元末明初罗贯中撰。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 》是众多的无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小说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时裴松之的注。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中三国戏的基础上,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创造而成这样一部宏传的长篇巨著。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国时期远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小说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晋灭吴统一全国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 其间着重描写了大约半个世纪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三国演义 》是一部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为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对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不局限于三国时期)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都有比较细致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关系。小说着力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在他身上作者概括进了历史上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自私、残忍、虚伪、奸诈等基本特征。《三国演义》描写不同统治集团之间的关系,以军事斗争为主。它长于描写战争,侧重于表现每次战争的特定条件、环境、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等决定战争胜负的诸种因素,尤其注重于战争指导者主观指导正确与否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意义。《三国演义》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书中所表现的德治仁政、圣君贤相的社会理想,也符合长期战乱中人民渴望过安定生活的要求。小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战乱中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尊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统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个成书过程中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小说还表现了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观念及迷信思想。

《三国演义》插图(清初刻本)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既宏伟而又严密;小说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现存《三国演义 》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 1522 )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24卷240则 。明末题为“李卓吾批点”的《三国演义》,并240则为120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进一步修订《三国演义》,在思想内容、情节、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润饰,并附评语,成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

《三国志》

记述中国古代魏、蜀、吴三国历史的史书。基本属于纪传体。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共65卷。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三国志》书影(宋刻递修本)

《三国志》成书年代不能确定。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 》,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由其自采资料。《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睿为帝。吴、蜀君主即位,都记明魏的年号,以明正朔所在。东吴只有孙权称主,孙亮等都称名。这是因为晋朝受禅于魏,晋的史家尊重本朝的合法性,就必须以魏为正统。孙吴为晋所灭,孙晧乃晋之降臣,因而如此处理。蜀汉刘备 父子称先主、后主,不同于孙吴,多少反映陈寿对于蜀汉的故国之思。
前人责难陈寿,说他向丁仪、丁廙的儿子乞米不得,因此不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有憾于诸葛亮,所以说他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实际这些责备缺乏根据。丁氏兄弟附见于王粲传,而诸葛亮传中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还收录了亮集目录,为全书特例。说诸葛亮将略非其所长,当时其他人已有类似评论,而且也是公允的。但《三国志》对于晋朝皇室的叙述时有曲笔,对于魏晋禅代之际司马氏的所作所为,尤其显然加以粉饰,多所回护。
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关系的人物,以及在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上有贡献的人,书中都记录下来,此外也记载了国内少数民族以及邻国的历史。《魏志·倭人传》就是日本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三国志》没有关于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志,是一个缺陷。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
裴松之于刘宋初官中书侍郎,奉命作《三国志注》,元嘉六年(429)奏上。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 ,陈寿的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又指出它“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所以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书达140余种,其中90%以上是今天已经亡佚的。对于三国时代历史的研究,裴注的重要性不下于陈寿本书。
历代研究《三国志》及裴注者很多。民国时,卢弼汇集历代学者对《三国志》正文和裴注所作的注释、版本校勘和考证,并将本人的注释和按语统一编纂为《 三国志集解 》,可供读《三国志》时参考。

诸葛亮篇: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则略逊一筹,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这点曹操和周瑜都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还有顺便说一下,孙权本来就有出兵的想法,诸葛亮没有激他的话他也会和曹操打上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陈寿本人对此事有置疑),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六出祁山——只有二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还有一次是被打;

空城计——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自然不是真的,空城计原形来自赵云在汉中时摆空城智退曹兵。

《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火烧籐甲兵——真有此事,不过火攻不是孔明本人想到的;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包括汉水之战和火烧葫芦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陈寿除了写过《三国志》,也写过以诸葛亮为题材的书籍)

曹操篇:

借张后头息士兵怒——是虚构的;

梦中杀人保护自己——也是虚构的;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

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觉得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而不是34岁;
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关于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语辞告别刘备进曹营,并没有假信一事;

其它 :

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孙尚香考证了一些资料,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蒋干中计——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原因说是马超深感曹操军队将会侵占到自己家族的地盘,从而先起兵攻击曹操,反正先起兵的是马超就是了;

关于彝陵之战刘备出兵——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四万,有的说是十万,也有认为是六万和八万的,但就不是演义中的70万就对了;

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陆逊先派支兵队去探查虚实,被蜀军击败后才决定坚守不出;
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於战争;

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张郃之死——确实是被孔明的部队射死,但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他的死当然也不是司马懿失算害他中伏兵而死的;

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被打一理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

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是刘备的命令,后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只是用疑兵之计骗过曹纯后就撤退了;

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敌人没那麽多,是五千,且那是刘备叫他「断后」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只有九名,但仍然很勇敢;

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祖茂也没有死;

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而分裂了,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内,而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早已形成,「貂蝉」只是催化剂;
赤壁之战——演义中为曹操有80万军诈称100万,历史上为拥有30万军诈称80万;

合肥之战——孙权围攻城池多日不克从而退军去施行其他战略,演义中被张辽800兵全歼10大军大有夸张之意,吴国的小孩当然不至于听到张辽的大名后就吓得不敢哭,魏国的士兵听到百骑劫魏营的甘宁后也不至于吓得半死,而实际上,合肥之战是一场长达11年的南北对抗,早在赤壁之战前一刻就暴发了,演义中所讲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断,而已描写得不太实;

太史慈之战——206年就死了,当然不是在合肥之战中被张辽部队乱箭射死的;

魏延踢翻延寿灯——当然没有这回事;

关于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作徐庶,演义中相反了过来。

三国的人物是否都真实存在?
三国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三国演义》很多情节是虚构的,比如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什么的。这都是小说为了脍炙人口而使用的文学上的手法。还有蜀国五虎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根据三国志里面把关张赵马黄放一个列传里面而引申出来的,正史没有什么五虎将。小说会刻意去美化一个人,比如刘备,也会刻意...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一位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一位人物?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鹤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07-24 · 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

请问三国志中主要人物有哪些??
请问三国志中主要人物有哪些??《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它是一部充满战争、政治和人性探讨的历史小说,它不仅塑造了几大集团,也给几大集团中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同时也展现了

...里的那些人物,比如诸葛亮,赵云,马超,是不是真实的在历史上存在过_百...
不过,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对人物都有加工夸张的成分。如真实历史中记载的赵云,并不曾在长坂坡单骑救主,连挑七十将出入万军如若无人;亦不曾多次击败和挑杀魏吴名将,常胜不败;论官爵论地位更不如关张马黄,在刘备生前仅是一翊军将军;在《三国志》里传记甚短,仅百余字,哪怕加上《云别传》也仅...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三国中的人物啊?
人物是有的,只是事迹不一定和三国演义中的一样,演义中的是站在汉室的角度写的,有点偏袒姓刘的,历史上其实像曹操都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有人说,你可以得罪历史学家,他只不过让你难过一辈子,丹是你不要得罪文学家,因为他会让遗臭万年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诸葛亮吗?
中国历史上有诸葛亮。相比之下,为后人所熟知的诸葛亮是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里那个能呼风唤雨接近神灵的诸葛亮。诸葛亮虽然博学多才但也并非无所不能。他虽然精通谋略也时常失算。诸葛亮有着高尚的人格,却也有性格上致命的弱点.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

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人物列表如下:(1)蜀汉(各时期重要人物):前期 (赤壁之战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陈到、糜竺、孙乾、简雍、徐庶、伊籍、陈震 中期 (赤壁之战至诸葛亮死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庞统、法正、马超、蒋琬、费祎、董允、王平、姜维、沙摩柯、吴懿、射援、刘禅、...

历史上真的有关羽这个人物吗?
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三、书籍简介:《三国志》书中并未记载关羽于哪一天出生,后世对关羽的出生一直饱受争议。在山西...

三国的人物是否都真实存在?
正史里就比较客观地评价了每一个人,三国历史,现在公认的可信度高的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蜀国人,蜀亡后到魏国也就是后来的晋朝做官,可以说是当时的人了,所以他的著作可信度很高。这也是现在学术界公认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只是一些关于人物的事迹是经过文学修饰的。楼主可以多拿《三国志...

三国的人物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大部分都存在过。但是一些事情不一定对应到本人。例如最早“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周瑜也不是被气死的。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