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三国演义中姜维的重要事件。 三国演义里的姜维有哪些事迹?要详细点

2024-07-03m.fan-pin.com
三国演义中姜维一生经历了哪些事件~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至凉州刺史、大将军。他军事上最著名的就是在他掌管兵权后继承了诸葛亮的以攻为守的政策,九次北伐,后刘禅降魏,姜维还想光复蜀汉,诈降钟会,劝他叛变,结果钟会叛变失败,姜维也因此被杀了。姜维性格胆大,他的胆识不亚于赵云,文武双全。他的忠心可比武侯,他位居大将军,手握重兵,一心为蜀汉,他的房子很旧,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侧室无妄腰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全用于军事。

在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在天水识破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设下伏兵并打败赵云。归降武侯后用计攻下南安安定,为蜀国立下大功。其后又随武侯五出祁山,辅助武侯处理军中事务。五丈原武侯归天后由姜维等假扮诸葛亮吓退司马懿。其后姜维被任命为蜀国大将军,总揽军权,先后九伐中原,与邓艾互有胜负,最后被邓艾偷渡阴平,听闻刘禅纳降后,不得已投降钟会,后欲借与钟会联合造反之际密谋复兴蜀国,不想计谋败露,遭到司马昭的镇压,最后自刎于成都,结束了英雄的一生!姜维能文能武,蜀国后期军事全仗姜维支撑,无奈后主刘禅过于昏庸又听信宦官黄皓谗言,先后几次怀疑姜维,姜维无奈唯有借屯田之名以避祸,有君如此,臣下再有才能也无法力挽狂澜。

1、九伐中原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

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2、姜维避祸

刘备那么英雄,可儿子阿斗不争气。宠信宦官黄皓,阿斗却溺于酒色,不理朝政,文武官员皆投于黄皓门下。当时一个姓阎的官员想当大官,见姜维累战无功,就让黄皓去找阿斗,叫罢黜(CHU)黄皓取而代之,后主阿斗同意了。一连三道诏让姜维回宫。

姜维在前线眼看就要胜了,已困住了邓艾,可没办法只好回宫,后主一连十日不见,姜维不解,去问隙正,隙正大笑,说:“你还不知道啊?是黄皓捣得鬼。”

姜维气坏了,要去杀黄皓。隙正连忙劝住说:“将军您位居极品,继承武侯(诸葛亮)之职,不可造次,要是皇帝不同意,恐怕连命也保不住呢!”

姜维觉得有理,可还是闯进宫去找皇帝,见了后主问为什么调他回来?后主竟答不上来。姜维对后主说:“黄皓是个奸巧小人,远可比赵高,近可比十常侍,皇帝最好早早杀掉黄皓,天下自可清平,中原也可恢复。”

可是阿斗怎么舍得呢?其实黄皓就在屏风后,也听见了姜维的话,不但没有杀了黄皓,而且还得罪了他,这可怎么办呢?出得宫来,又去找隙正,隙正说:“你祸不远了。”“那可怎么办?”

“您可到沓(TA)中去屯田,您领兵在外,手握重兵,一来保住了自己,小人害不了你,二来又生产了粮食,守住了汉中,您要是危亡,国家也就完了。姜维这才去沓中屯田避祸。

3、议谥赵云

景耀三年(260年)冬天,刘禅下令对已故开国功臣进行追谥,先后追封关羽为壮缪侯,张飞为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庞统为靖侯。刘禅下诏说:“赵云当初跟随先帝,立下了不少功绩,多次救我于危难之中,你们商议一下赵云的谥号。”

大将军姜维等人商议后认为:赵云当初跟随先帝南征北战,战功显著;遵行国家的规章制度,应该表彰他的功劳;当阳长坂坡之战所表现出来的情谊,能够削金断石;赵云忠诚保卫主上,君主念其功劳大加赏赐;赵云以礼厚待下属,部下为其效命不计较生死。

战死的将士因为有赵云这样的上司可以不朽,生者感激赵云的恩情都情愿以死来报答。按照谥法:温和、德才兼备、有爱并且有智慧称为“顺”,有职业操守,有信誉,处理事情不偏不颇称为“平”,克敌制胜,平定祸乱称为“平”,所以应该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4、不在当归

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时候,恰逢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率领大军撤退,而姜维母亲尚在冀县,所以与母亲分开。后来姜维母亲给姜维写信,让姜维回去,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5、胆大如斗

刘禅投降邓艾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投降于钟会。钟会问姜维:“你为什么来迟了?”姜维却神色严正哭着说:“现在来已经是太快了。”钟会对此非常惊讶,非常器重姜维,让姜维继续统领他原来的军队。而姜维却劝钟会拥兵造反。

钟会诬陷邓艾造反,司马昭派人将邓艾收押,钟会进据成都,自称益州牧。钟会想让姜维率领五万人为先锋讨伐司马昭,而姜维想先借钟会之手杀尽魏将,而后再杀钟会,复兴蜀汉。

但钟会想要杀魏将的事情败漏,与姜维一同被杀。魏将士对姜维的计策非常愤怒,姜维死后又剖开姜维的尸体,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维



伯约归汉,孔明器重  
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冏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所以朝廷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
  建兴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邽守备。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对遵无可奈何。姜维回到翼县,翼县吏民大喜,推举姜维去见诸葛亮。时马谡丧失街亭,使诸葛亮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等人班师。姜维于是同其母失散。
  孙盛《杂记》记载,不久,姜维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回魏。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228年,诸葛亮喜姜维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时年27岁。
  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对姜维赞赏不已,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230年春,姜维就升任中监军、镇西将军。
  注:虎步军是蜀汉的精锐部队之一,后来用来抵挡司马懿步骑大军的进攻,可见诸葛亮对姜维的器重,也反映了姜维的勇武。是以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赵水射之。
接应羌胡,击败郭淮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凉州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并打败了他们。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
  战斗过程:姜继出石营,从强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郭淮分兵取之。郭淮曰:“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于沓中,淮自串诸军就攻化等。然而事情并不像郭淮预料的那样,姜维击败了夏侯霸,接应了羌胡,又回过头来打败了郭淮,成功救出了廖化。
曲城之战,群英斗智
  延熙十二年(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帅数千兵进攻雍州,依傍曲山筑两城,牵制魏军,弥补自己军力不足。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上万兵抵御。郭淮采取陈泰的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陈泰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自南渡白水,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姜维察觉,迅速撤出牛头山来,假装退军。
  郭淮想全部撤军,平叛羌胡,邓艾建议郭淮让自己留守屯白水北。姜维回军,却东袭取洮城,令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廖化作桥持艾,邓艾察觉廖化破绽,夜潜军先至据洮城。姜维遂撤军。句安、李歆孤立无援,最终降魏。
贼不复出,智退仲达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为魏大将军司马懿所拒。二军相持百余日。其间,诸葛亮数番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上表请战,魏明帝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制止之。以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辛毗一到,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军中,生前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但魏延擅自据南谷口逆击杨仪,断后的任务落在了姜维身上。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击破郭淮,击败曹爽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蒋琬曾经建议从上庸方向北伐魏国,但众人以为一旦不胜,退军很难。于是延熙四年(241)十月,后主乃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前往向蒋琬传旨暂缓伐魏,蒋琬于是上疏后主:“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
  可见姜维随蒋琬偏军西征时,曾经击败郭淮,表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延熙五年(242年) 春正月,监军姜维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
  延熙六年(243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
  延熙六年(244年),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涪诸军及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由于当时蒋琬病重,费祎远在成都,涪诸军由姜维统帅先于费祎援救汉中。至费祎到汉中,姜维与之一并出三岭截拦曹爽,夏侯玄,司马昭等魏军,魏军争险苦战,勉强逃脱,魏军军资损失甚多。
  注:阻敌的战场在兴势,围歼的战场在三岭。三岭有一沈岭,蜀称为姜维岭,魏称为沈岭。见载于赵一清《寰宇记》卷三十。
大举北伐,斩将拔城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被郭修刺杀,姜维遂大举征伐。三月,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包围南安,司马师令东南守军坚守防吴,派遣郭淮、陈泰悉关中之众,解南安之围。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时,姜维因军粮已尽,撤围退走。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主持蜀国内外军事。
二月,魏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等,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张嶷自愿带重病助姜维出征,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与魏将徐质交战阵亡,姜维率军继至,进围襄武,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姜维继关羽,黄忠之后,是蜀汉第三个临阵斩将的勇将!
故关洮西,斩敌数万
  
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姜维佯装三路进军,却到达枹罕,一路向狄道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中计,东据陈仓,命雍州刺史王经西向进驻狄道。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洮西大败王经,魏军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安西将军邓艾,胡奋,王秘等援救,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邓艾等诸将不敢与姜维交锋,建议放弃狄道,不救王经。陈泰阻止了他们的建议,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凉州援军也即将到达,陈泰和王经想要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撤军退走钟堤。
  这次战役是三国时期蜀吴二国北伐最大的歼灭战,魏国折兵数万,二度下诏安抚,雍州几于危亡,姜维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胡济失期,段谷大败
  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
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攻南安。邓艾军抢占武城山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胡济却失期未至,姜维军粮少人乏,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众人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此战失利原因,魏国名将王基一语道破: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夫大捷之后,上下轻敌,轻敌则虑难不深。而魏国诏书中“馘首千计”,表明蜀军损失约数千,对蜀国是个不小的损失。
费祎制裁,屡失良机
  
延熙十三年(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修而还。
  姜维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举兴兵。费祎多次制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费祎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对此,后代史学家分析此时局势时,常常叹息费祎的保守。
  何焯:欲断陇则当及曹爽初诛,众志二三,未遑外事之时。文伟身驻汉川,以迁关中之救,伯约以万众招诱羌胡,披割西鄙,过相裁制,又失事机。元逊(诸葛恪)轻举于东,文伟坐待于西,皆若天之假助典午,以成其奸者,可长太息。
  吕思勉《三国史话》:“ 从魏齐王芳之立,至高贵乡公的被弑,其间计二十一年,即系入三国后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国多事之秋,蜀汉若要北伐,其机会断在此间,而其机会又是愈早愈妙,因为愈早则魏国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强半的时间,都在蒋琬、费袆秉政之日,到姜维掌握兵权,已经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国的灭亡,归咎到姜维,实在是冤枉的。倒是蒋琬、费袆,应当负较大的责任。”
改革防守,敛兵聚谷
  景耀元年(258年),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朝廷也觉得姜维的办法不错,便命令汉中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
敌皆惶惧,对峙芒水
  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长城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闻姜维至,众皆惶惧。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姜维多次挑战,邓艾,司马望等都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屯田避祸,候和小败
  景耀四年(262年),姜维对黄皓专权恣肆很不满,曾上言后主曰:“黄皓奸巧专瓷,将败国家,请杀之!”
后主说:“黄皓不过是一个奔走效力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势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辞后主出宫。后主命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诱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不敢归成都。
  景耀四年(262年)冬十月,蜀大将姜维寇洮阳,镇西将军邓艾拒之,破维于侯和,维遁走。姜维又是在争险之后,被邓艾击败,与段谷之败如出一辙。不过姜维及时吸取了教训,保存了主力撤退,邓艾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敢再追击。
  注:洮阳,在洮水之北,乃吐谷浑所筑,南临水,极险峻。
  姜维本非蜀人,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功绩不显著,所以颇遭保守反战派们非议。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扶阎宇掌管军政大权。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1]
上表刘禅,议强边防
  景耀四年(262年)冬,司马昭商议伐蜀,连邓艾在内的群臣都多次反对伐蜀,认为蜀国没有间隙,只有钟会赞同。于是司马昭令青、徐等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假装伐吴,却令钟会都督关中人马,商议伐蜀对策。
  远在沓中的姜维早就看破了司马昭的声东击西之计,并且对钟会的举动有所探知。景耀六年(263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
  同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2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回马阴平,扼守要道
  直到魏将钟会将要进入骆谷,邓艾将要进入沓中时,黄皓这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去沓中援助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率兵去阳安关中。廖化进军到达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迸发,占据了阴平桥头,便停下来等待敌兵。
  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在沓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阴平桥头又没有援军,遂立刻帅本部三万兵东撤,退往阴平。魏将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邓艾却也牵制姜维不住,姜维至阴平桥头,被占据桥头的诸葛绪所阻。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等合兵。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
  “一步之差,满盘皆输”,此次魏军东堵西追,亏在邓艾西方三路出击扑了空,一步之差,先发制人不成,反被姜维抢了先机。由于是兵分三路,之后即使追上姜维,也不是全军齐上了,故此仅和蜀军一战,便无力穷追猛打了。由于这样诸葛绪虽然成功占领桥头,却因为蜀军后面没有追兵,得以大摇大摆的入北道三十里,使得诸葛绪急退。
坚守剑阁,拒敌关外
  
钟会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攻汉、乐二城,都不能攻占。汉中围督柳隐坚守黄金关,钟会派偏将前来攻打,都不能取胜。这时阳安关口守将蒋舒开城门投降,傅佥战死,继克关城,钟会攻乐城不下,闻关口已克,引兵长驱南下。姜维想要去援救阳平关,却听说已经失陷,张翼、董厥也到达汉寿,姜维、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会合。于是,姜维退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芒刺在背。要是拖拉下去,形势真如姜维所预计:“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到时退兵,蜀汉若诸城并出,前后夹击,那就比昔年曹爽更惨了。钟会于是又干起最拿手的,动笔杆子,寄希望于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致书于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姜维不同蒋斌,置之不理,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着头皮强攻剑阁,姜维列营守险。试想魏军强攻黄金、汉乐已近两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剑门,只是白白损兵折将罢了。攻关不克,钟会只得暂时引兵后退,蜀军保险拒守。魏军真处于 “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后虎、进退维谷的僵局。
引军东还,奈何早降
  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
山开路,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粮运将匮,频於危殆”,直抵江油。江油关据石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但江油守将马邈却不战而降。
  邓艾自阴平进入景谷旁道后,成都方面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令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督率诸军拒敌,邓艾的奇袭战略至此可称破产。可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尚书郎黄崇劝告诸葛瞻速速前行,占据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黄崇屡次进言,乃至痛苦流涕,诸葛瞻却不为所动,依旧在涪城不前。邓艾击破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一闻前锋被破,就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退守绵竹。又把涪关险城当大礼送给了邓艾。 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长叹:“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最后野战是役蜀军伏尸数万,诸葛瞻和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之后后主却听从从谯周主降的建议,投降了魏国。
  姜维等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着,一日三惊,有的说后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说后主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有的说后主要向南进入建宁。姜维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西境,至郪县时,后主诏书传来,命令全军投降。姜维将士“将士咸怒,拔刀斫石”。 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此时军事形势:
  西:郫县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县还有汶山郡之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五围牙门之兵可用。
  东:姜维大军进于郪、五。更有罗宪在江州。
  南:霍戈镇守南中六郡,本来就部署好部队北上,随时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镇雒城尚未失陷,姜维军离此不过七十里。汉中诸围守也在柳隐、蒋斌、王含坚守。
  此刻的成都,虽魏军兵入平地,但是从上情况看,蜀汉主力部队尚存,周边要隘一个没丢,半壁江山依在,内军心士气均可一战,外东吴援军指日可到。最终却是一片降旗,这是钟会、邓艾、姜维三人都没料到的。
煽情王蜀地,一计害三贤
  姜维去投降钟会,钟会谓维曰;“来何迟也?”姜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会甚奇之。会厚待
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夏侯玄,诸葛诞都是魏国顶级名士,夏侯玄是玄学先驱美男子,诸葛诞是三国田横,严毅威重。可见姜维当时在中原的名气相当高!
  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於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
  此时,邓艾擅自行事,不把司马昭和众将放在眼里,引起了司马昭的不安。邓艾骄傲自大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当时有见识的人都嘲笑他。
  钟会颇忌邓艾,乘机与监军卫瓘密告艾有反状。魏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令以槛车征艾。艾既败,会独统大众,威震西土,遂决意谋反,欲使姜维将五万人出斜谷为前驱。会自将大众随其后。但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1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10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钟会大惊,正月16日,遂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逼众造反司马昭,诸将被迫签名。姜维见时机已到,便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并密书与刘禅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姜维劝钟会早杀众魏将,钟会想听从姜维的意见,但仍犹豫不决。因钟会迟疑而消息泄露,18日中午,魏将胡渊引兵杀出,箭如雨下。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姜维亲自格杀五六人,战死。时年62岁,(三国演义误作59岁)钟会也被杀。维被剖,胆如斗大。不久,卫瓘遣将田续斩杀邓艾父子。

九伐中原;假投降试图光复蜀汉;天水识破诸葛亮的计;屯田避祸;

三国演义"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故事梗概
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蜀军攻打天水关,中郎将姜维打败了前来攻城的赵云。诸葛亮亲自来到天水关,也遭姜维夜袭。这使诸葛亮震惊,他发现姜维作战指挥若定,用兵足智多谋,是个将才,甚为喜爱;而此时五虎上将仅剩赵云一人,且已白发如霜,自己也年将半百,尚未找到继承事业之人...

三国演义中姜维一生经历了哪些事件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至凉州刺史、大将军。他军事上最著名的就是在他掌管兵权后继承了诸葛亮的以攻为守的政策,九次北伐,后刘禅降魏,姜维还想光复蜀汉,诈降钟会,劝他叛变,结果钟会叛变失败,姜维也...

三国演义姜维
三国演义姜维如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而降钟会。但因事败,死于...

三国演义诸葛亮巧收姜维主要讲的是什么?(70字以上)
就决心纳录英才,收服姜维。诸葛亮一面布置了连环扣战,让岱、关兴、张苞拖住姜维;一面派魏延假扮姜维“骂关”,使心地狭窄、多疑妒贤的马遵中反间之计。又让赵云乘虚而入,攻进天水关,救出被马遵扣为人质的姜维的母亲、妻子。诸葛亮的周密安排逐一实现。最后,姜维被困在风鸣山下。诸葛亮晓以大势...

新三国演义姜维
问题一:新版三国的姜维第几集出现 没有姜维北伐,但有姜维这个人。他初次登场是第85集:出师北伐,后面皆多次出场。问题二:三国演义中姜维的重要事件。 伯约归汉,孔明器重 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曾为郡中功曹,羌族...

《三国演义》中, 姜维为蜀国最后做了哪些努力?
所以并不能怪罪他。姜维掌握军权进行北伐时,曹魏已经把国家调整过来,恢复了经济和军队的发展,并且明显超过了蜀国。所以说蜀国的衰败,只是时间问题。姜维的北伐拖延了曹魏的发展速度,虽说军民都非常厌战,但是也没能让蜀汉受到外势力的攻打,如果说姜维不征战前线北伐,那曹魏很快就会统一天下。

姜维为何屯田避祸?
在姜维选择屯田避祸这个事件里,隐含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姜维这样的一位才华卓著、手握重兵的大将,为何会单取屯田避祸,而不是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其他?这个政治问题在中国古代政治家那里是如此之重大,几乎不断地提出来。三国演义可以说几乎就是围绕政治家的如何选择如何承担问题展开的。对于当代的政治家...

三国演义姜维人物分析
姜维降后与孔明定计,献密书与尹赏、梁绪,使天水内乱不攻自破;孔明久攻陈仓不下,姜维出计献诈降书于曹休,魏军中计元气大伤;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兵出阳平关伐魏。维与夏侯霸商议,遣使赍金珠蜀锦入羌,结好羌王,请其出兵攻打南安。魏左将军郭淮闻报,飞奏洛阳。司马师遣辅国将军徐质前...

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如何收服姜维的过程
梁绪说:“我认为他是想救都督,故意说此话假投降。”夏侯懋斥责道:“他已经投降了,怎么还是假的?”正议论时,忽报蜀兵又来攻城。这时已近初更,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大叫道:“我为夏侯都督投降,都督为什么违背诺言?”夏侯懋斥骂道:“你受魏国大恩,为什么要投降蜀汉?有什么诺言?”姜维说:...

请讲讲《三国人物》姜维 的详细资料
总的来说,在《三国演义》中,姜维虽远不如诸葛亮那样光彩照人,但却是全书中最后一个带有亮色的人物。然而,在历史上,姜维却是个争议罗多的人物,在《三国志》及裴松之所做的注中,就记载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关于姜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三国问题上: 首先是姜维的弃魏归蜀问题。对这件事,孙盛极为不满,认为...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