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蒋中正为什么要把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重庆?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是什么时候从重庆搬迁到南京的?

2024-07-03m.fan-pin.com
国民政府三次迁移的时间和具体原因.~

部分同意逐月臣的回答。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是1946年5月5日从重庆正式搬迁到南京的。
抗战结束后一个时期,国民党着手准备返回南京。4月23日,决定恢复设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作为国民政府离开重庆后在四川的最高统治机构。
28日,国民政府还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下午,蒋介石乘“美龄号”专机离渝,途经西安、汉口,5月3日抵达南京。
5日,南京城里处处张灯结彩,旌旗招展,一派节日景象。上午10点30分,长江路国民大会堂举行首都各界庆祝国民政府还都典礼。

扩展资料:
1937年11月16日,蒋介石主持国防最高会议第五次会议,演讲《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说明国民政府迁移重庆计划。
20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一行抵达汉口,随即正式向世界各国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明确揭示了迁都重庆的动机和意义。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明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自此,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这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历经磨难,为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不屈之城”、“英雄之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庆

上海失守,南京岌岌可危,所以蒋介石考虑迁都重庆。

1937年11月8日晚,蒋介石急令所有在上海的作战部队撤出战斗,退守南京。1937年11月12日,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黯然收场。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城内人人自危,悲观情绪迅速蔓延。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上海距南京太近,还不到300公里,如果日军舰队从上海出发溯江而上,仅需一日便可到达南京。此刻蒋介石清楚的知道洛阳和西安已不再安全,唯有沿长江西迁这一条路可以走,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以空间换时间。

但是具体选在哪里,蒋介石心中还没有答案。就在这个时候,陈诚向蒋介石提议西迁四川。这提议让蒋介石想起了当年入川剿共途径重庆时的一段感受。

重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不仅可以阻隔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多雾的天气还可以避免敌机的轰炸,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地方。蒋介石当即接受了陈诚的建议,于是重庆成为了政府迁都的首选。

扩展资料:

迁都重庆的影响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还都南京

重庆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肩负了重大的历史责任,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1946年4月23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以国民政府即将还都南京,决定在重庆恢复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营。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历史使命随之结束。

迁都重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首脑机关和国家都城自东向西的大迁徙。重庆,由一座古老的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

在多种力量、因素的综合,共同推动着重庆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由一座古老的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加其中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舞台。

由一座古老的军事城堡一跃而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活动与统治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的指挥中枢,于整个国家的政治事务中发挥着首脑、中枢和灵魂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自1927年4月在南京建立以来,一直以南京为首都。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慌忙迁都洛阳。随即在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上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以洛阳为行都"。1由此国民政府开始了面对日本侵略行径选择陪都、行都的历程。 1935年3月,蒋介石率大批幕僚飞抵重庆,策划追剿红军,统一川政。从此,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注重西南建设,并力图把西南作为今后对日战争的根据地。3月4日,蒋介石在总理纪念周讲演时第一次指出:"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27月,蒋介石面对即将来临的中日战争,再次指出:"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10月6日,蒋介石在成都又说:"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各方面,实在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两天以后,蒋介石在另一次讲演中又强调:"日本人无论在东三省或者将来再在华北弄什么伪组织,都不相干,都不足以致我们的死命!我们今后不必因为在华北或长江下游出什么乱子了,就以为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只要我们四川能够稳定,国家必可复兴!"3蒋介石还确立了"改革四川的政治,整顿四川的军队,转移四川的风气,开发四川的交通,统一四川的币制"的建设方针。并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负责筹划、组织和督促,从而为控制四川军阀、中央军势力进入四川以及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顺利地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7月17日,在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卢沟桥事件第7次会报中,即有各院部会可"另觅小房屋,为机密办公处"的决定;7月19日的第9次会报又决定各机关的"重要文件另易地保存"。7月下旬蒋介石下手令:"各院部会实施动员演习及准备迁地办公并限三日具报。"与此同时,军事委员会也决定将东部沿海地区各重要都市之居民及政府机关职员之眷属进行疏散,要求在不使人民感到恐慌的条件下,可先将老弱妇孺迁到他处;机关职员之眷属,则宜先期秘密离京,以保证政府职员安心工作。 随着平津等重要城市的陷落与华东局势的紧张,国民党最高层也越来越感到迁都是一个紧迫的任务。军委会于8月4日举行卢沟桥事件第25次会报会,主持会议的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即要求与会者对战时政府所在地加以慎重、周全的考虑,并讨论是否以武汉为宜。8月6日,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又内定"大战爆发后,如首都遭受敌人空军之激烈袭击,则迁往衡阳衡山"。虽然如此,但直到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夕,国民党中央对迁都虽有考虑,但在"政府究竟应迁往何处"的问题上,仍未作出最后决定。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当天晚上,蒋介石即对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面呈的"建议中央迁川,长期抗战的种种意见","甚表嘉许"。嗣后不久,他又明确告知国民党内的部分高级幕僚何廉等,"我们将迁都四川重庆",并令何廉"以此为基础计划同各部开会商议"。虽然此时尚未正式作出迁都重庆的决定,但国民政府内获知内情的高级官员,均已开始作西迁重庆的准备工作了。10月下旬,上海战事的日益吃紧及日本飞机对南京的频频轰炸,使得首都南京所受威胁愈趋严重,迁移政府及国都之举更是迫在眉睫。10月29日,国防最高会议主席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11月12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蒋介石与国府主席林森会商,共同决定迁都重庆。13日,军事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等也频频举行会议,商讨政府的迁移事宜,"议定将南京非作战机关一一向上流移走,以备长期抗战"。15日,此时已代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的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国防最高会议常会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都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酌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16日,国防最高会议在铁道部防空室内举行,蒋介石主持了会议,正式决定迁都重庆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节节失利,日本侵略军直逼南京,南京屡遭日本飞机轰炸,迁都事宜迫在眉睫。11月中旬,在上海淞沪抗战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蒋介石10天之内召开了三次会议,商定迁都重庆一事。11月15日,作为国民政府最高决策机关的国防最高会议常务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决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11月17日,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率国民政府直属的文官、主计、参军三处的部分人员计1000余人乘“永丰舰”启碇西上,从而揭开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序幕。

因为抗战开始,日本的进攻使国民党军队不断丢失国土,连首都南京都没有守住,所以撤到后方了。

南京保卫战失败 重庆是山城 位于西南大后方 易守难攻 于是迁往重庆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背景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以加强国家统一,为日后全面抗战做准备,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党”,在黄埔军人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十三太保”的策划下,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有人称蓝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

国民政府委员会的介绍
成立于1925年7月1日,终止于1948年5月20日之中国正式行宪后。国民政府委员会存在期间屡次由不同人士和成员所构成,但多以中国国民党党员为主体,并历经多次搬迁而有不同的称谓。另外,其委员会权力也因主席人选不同而有所更迭。一般来说,蒋中正担任主席期间,国民政府委员会之职能通常较为广泛。

军阀时期是发生在什么时间
军阀割据时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凯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续了13年的时间(也有说到1930年中原大战为止)。1928年之后,虽然蒋中正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各路新旧军阀依然对蒋中正政府及其中央军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军事上与政治上的明争暗斗或略有式微却并未停止,这导致了...

蒋中正是谁
蒋介石就是蒋中正。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

...谁的功劳?历史书从来不说,因为是 中正 的功劳
满清签署的条约,有一部分是时间到期自动废除的,北洋时期废除一部分,二战之后为了拉拢蒋介石先生,废除了一大批,包括美国费城曾经为中国敲钟,祈祷中国独立自主,繁荣强大,再后来就是共产党时期,所谓共产党时期,课本上一般写的是全部废除,其实很大部分在之前就已经废除了,而所谓的全部废除也是假的,...

蒋中正的遗嘱是什么?
务望一致精诚团结,服膺本党与政府领导,奉主义为无形之总理,以复国为共同之目标,而中正之精神自必与我同志、同胞长相左右。实践三民主义……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营,为余毕生之志事,实亦即海内外军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职志与战斗决心。惟愿愈坚此百忍,奋励自强,非达成国民革命之责任,绝不中止!...

北伐战争的准备阶段
2月的北京,中国共产党召开特别会议,提出进行北伐推翻军阀的政治主张。同年春,因英国人在长沙公开殴打雪耻会纠察队员,引发了长沙各界反英驱赵讨吴运动。时任湘军第四师师长的唐生智受王基永的劝导,与国民政府开始接触。随后,蒋中正委派陈铭枢前往湘粤边界的坪石,与唐生智就北伐展开谈判。最终唐生智决定...

国民政府有哪些机构组成?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简称国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由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1925年至1928年与北洋政府相互对峙。北伐成功之后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1948年改组成总统府为止)。1937年起带领中国进行抗日战争,1948年5月20日蒋中正依...

国民政府的侍从室是个怎样的组织?
首先候选人必须是黄埔军校毕业,而且还必须是陆军大学出身的,其次蒋介石比较看重出身,据说如果候选人是蒋介石的浙江老乡,通过的概率会高一点。即便硬性条件满足了上面几点,候选人最后还必须过蒋介石那一关,蒋介石会亲自找候选人谈话,只有得到蒋介石的认可才可能最终进入侍从室。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政府...

国军军衔与职务的关系
军衔是一种荣誉称号,职务是实际履行的责任,二者紧密联系,但并非完全对应。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