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二战时日本破了‘天炉战法’的将军是谁? 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能不能应用在古代战场上?

2024-07-04m.fan-pin.com
天炉战法死了多少日军~

薛岳将军在军事上非常有造诣,四次长沙会战总计歼灭日军10万人,而且件件有据可查,可以称之为抗战第一人,薛岳将军也多年来备受关注和爱戴。
薛岳将军在四次长沙会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战法,天炉战法,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多人,薛岳将军自此一战成名,薛岳的天炉战法就是以盾牌为主的守卫战术,薛岳首先是以长沙成为诱饵,引导敌军进入适合我军作战的地点,然后在敌人的后方或者是侧面以及上方进行出击。而所谓天炉是由我军战士手拿防御工具,既盾牌一类进行抵抗。总体构想如下,日军进攻之后,以阵地阻击,并且撤退至他的侧翼,逐层消耗敌人,等到日军粮草不济,后援不足的时候,以主力顽强阻击日军,两翼迂回包抄。之后全歼日军。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天炉”是将兵力在作战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的围歼之。它因薛岳保长沙,败日军而成名。

“天炉战法”是指抗战时期薛岳将军在湖南对抗日军是总结出的一个战术,其核心是坚壁清野,避免和强敌直接交战,遇到日军进攻是主力先后撤,逐步消耗敌军的兵力和士气,等对方后勤不继,士兵疲惫时再集中优势兵力围攻,进行决战。

这一战术其实和古代的诱敌深入战术很接近,古代本身就有不少战例是采用了这一战术的。比如像城濮之战,晋军在面对强敌楚军是主动后撤,使楚军“卑而骄之”,作战时先击败较弱小的楚军仆从陈、蔡两军,然后再击败楚军主力。
还有赵牧对匈奴之战时也有类似的战法。赵牧在初期修筑堡垒,遇到匈奴人入侵时坚壁清野坚守不出,消耗对方的锐气。等时机成熟以后,赵牧才以集中部队,先示敌以弱,撤退诱敌深入,等匈奴骑兵进入包围圈以后才四面合围,大破匈奴军。

所以“天炉战法”在古代也有类似的战术,当然可以使用,不过古代和现代还是有所区别的。首先古代的通讯条件不如现代,因此诱敌部队、各主力部队之间联络将难度大一些,包围圈没有现代战争这么大。其次古代军队对后勤依赖度相比现代军队要低,主要是粮草,而现代军队不仅需要粮草,还要补充弹药,因此古代诱敌深入的战术对敌人的削弱效果会略差一些。

另外“天炉战法”也并不是无懈可击,后来日军在加强后勤和两翼兵力以后,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方法就没什么作用了,所以第四次长沙会战以失败告终。所以任何战术,都要根据敌情不断变化,没有必胜的方法。
兵法中最忌讳的就是拿来主义!战场瞬息万变,任何一点小变故都可能对整场战争的结局造成影响,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作为军队的主将如若不能正确的利用兵势的胜衰,天气的时变,地形的优劣,地缘的险峻,敌将的心理,敌兵的强弱!运用计策,谋定后动!那么任何阵法计谋非伤敌,反害已!岳飞曾言!兵法之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孙武曾言!兵法诡道也,吴起曾言!兵法之道,重在取心!可见军事大家对兵法的注解重在“活”字!由此可见,战略,战法,战术的灵活动用是对胜利者最好的诠释,



二战时日本破了‘天炉战法’的将军是谁?我记得好像是横山勇
.
在第四次长沙战役的时候,日本第十一军在获得了本土大量支援后,设计出来了破解天炉战法的战术。
.
天炉战法的核心是,以一只精锐部队据守某一个城市,前线的部队在与日军进行小规模战斗后,不原地死守承受日军炮击,而是后退,但不是直线后退,而是以日军的攻击路线为中线,以外八字路线,向日军攻击方向的侧翼缓缓后退。
因为之前的战斗中,国军没有死战,损失不大,所以基本能够保持足够的组织建制和力量,所以能够做到退而不溃。而且后撤国军因为脱离了日军主要攻击方向,所以也很少会被日军追击。
这样,当日军主力进军时,国军之前的后退部队,就形成了对日军的侧翼威胁。
当日军主力攻击到国军据守的城市时,该城市守军必须死战不退,以求拖住日军正面主力。
与此同时,其他之前以外八字路线后撤的国军,向日军侧翼和补给线展开向心攻击。
该战术在第一次长沙战役形成,后来经过多次使用,都能够有效克制日军的正面攻势。
.
第四次长沙战役时,东条英机刚刚上台,在国内大举征兵,用新兵从关东军替换了大批部队充实驻武汉的第十一军。第十一军军长(好像是横山勇)设计了破解天炉战法的战术。
日军的战术也很简单,因为日军兵力充沛,所以形成双攻击层次,第一层部队沿攻击路线直线攻击,第二次部队则滞后。
当国军呈外八字撤退的部队发动向心反攻时,正好与第二层的日军碰撞-----而且日军处于攻击国军侧翼的有利态势,日军即可依仗其火力优势击溃国军。
依仗这个战术以及充沛兵力,日本第十一军一直打到桂林。
而相对的,对日军新战术缺乏了解的国军损失惨重,大批原计划攻击日军侧翼的国军部队反而被日军攻击了侧翼。

作为抗战名将,薛岳以长沙保卫战和天炉战法闻名于世。那么什么是天炉战法呢?薛岳本人的解释是:“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阵地使用优越之兵力,实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致胜新方略,如炉溶铁,如火炼丹,故名”。

工程师出身的横山勇,如何破掉了薛岳的天炉战法?
说白了,天炉战法就是当日军进攻时,不在正面和鬼子硬拼,而是以部分部队逐步抵抗,把日军吸引到预先准备决战的城市周围,然后国军大部队再从城市外围对日军发起包围,迫使其在不利情形下决战,当日军撤退时,两侧埋伏的主力突然杀出,配合大部队追击杀敌。天炉战法和以前国军死打硬拼的做法相比明显高出一筹。薛岳也凭借此战法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并被誉为“长沙之虎”。

工程师出身的横山勇,如何破掉了薛岳的天炉战法?
然而薛岳的天炉战法却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被横山勇给破掉了。横山勇是日本千叶县人,1889年出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1期毕业。先后在陆军兵器厂和资源规划局工作,做过工程师、副厂长和规划院总务部长。1939年9月,50岁的横山勇出任关东军第1师团师团长,两年后升任关东军第4军司令官。那么防区在黑龙江的横山勇为何会突然来到了湖南呢?

工程师出身的横山勇,如何破掉了薛岳的天炉战法?
原因就是第11军原司令官冢田攻在由南京飞回武汉的途中被演习的国军士兵给击毙了,横山勇作为继任者这才从黑龙江来到了湖南并奉命实施第4次长沙会战。横山勇上任后,并没有急于制定作战计划,而是仔细研究了日军前三次长沙会战失利的原因,并对薛岳的天炉战法做了深入的研究,最终找到了破解的办法。

工程师出身的横山勇,如何破掉了薛岳的天炉战法?
横山勇一改日军过去孤军深入的做法,将攻击部队分成了两个梯队,轮番向国军猛攻,同时在左右两翼都部署了精干师团进行掩护。面对波浪形持续进攻的日军,国军正面阻击部队根本就抵挡不住,很快溃败。而薛岳事先埋伏在两侧的国军也被日军担任掩护的师团击退,这样一来,长沙就成了一座孤城,张德能的第4军仅仅坚持了4天就弃城而逃,长沙随之沦陷。第四次长沙会战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薛岳对天炉战法过于自信,不屑于研究日军的动向并作出改变,这才导致了最终的结局。

天炉战法”,首创于薛岳将军,是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在抗战时期的得意之作。

“天炉战法”在抗战时期投入实战,是在1941年的第三次长沙会战。

从1939年开始,到1944年为止,日军一共从岳阳方向出发,向长沙进攻了4次。

前两次长沙会战,双方互有攻防,打了个平手。

1941年,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针对日军的第三次进攻,薛岳在长沙祭起了自己新的法宝——“天炉战法”,迎战日军。结果收效如神,不仅再次保住了长沙城,而且取得了国内外闻名的长沙大捷。

但是,第四次长沙会战却失败了,长沙还是丢了。

可见,“天炉战法”也不是万能的战术。

什么叫“天炉战法”?

对于“天炉战法”的权威解释,当然来自于发明人薛岳。他的原话是:

“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阵地使用优越之兵力,实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致胜新方略,如炉溶铁,如火炼丹,故名”。

时任薛岳参谋长的吴逸志,也对“天炉战法”进行了权威解读:

“逐次引退敌人时,则以主力向敌之两侧机动设伏,亦须平时多加演习。如是,则敌目的既不能达,必退回原阵地,我则乘其颓丧撤退际,正面部队,反守为攻,以行牵制,主力实行猛烈夹击,一鼓而歼灭之”。

也就是说,“天炉战法”分为两步:

第一步:正面节节抵抗之后,适时让开正面阵地,诱敌一步一步向我军后方深入,我抵抗部队则转移到日军侧翼。

第二步,当日军前进到我军最后的预设阵地(“天炉炉底”)时,“天炉炉底”的防守部队必须死守,保证不被敌人击穿“炉底”;与此同时,一路上转移到两翼的沿途守军,再从日军的侧后方开始攻击敌人,并切断其补给线,从而实现大量歼灭敌人的目的。

薛岳能够提出“天炉战法”,主要是因为他是用脑子在打仗。

有的将领,那是边打边撤,劲儿都用在腿上了;薛岳将军呢,当然在日军优势进攻下,他也是边打边撤。但他和别人不同的是,他的劲儿,没有用在腿上,基本都用上脑子上了。他是边打、边撤、边想。

想什么?想日军的弱点。

日军这么强,开战以来,从上海打到南京,再从南京打到武汉,占了大半年中国,攻势如虹,还有弱点?

有的。薛岳在自己的著作《天炉战》中指出:

“自长沙会战以来,敌效仿希特勒之‘闪电战’,以所谓‘雷击战’,试用于战场。我为粉碎其新战法,而创意天炉战。”

日军所谓的“雷击战”,就是仿效欧洲战场德军的“闪电战”,其主要特点,薛岳认为是“系依其部队之机动、装备之优越、兵力之集注,期于要点而发挥之,以收势险节短之效,此其特点也”。

换句话说,日军作战的战术特点是,利用其速度及装备的优势,对我军防守的要点迅速猛攻,以争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作战任务。

日军的特点,决定了其缺点:一是“孤军深入,有劲者先、疲者后之弊”,也就是先头部队和后续部队有可能因速度差异而脱节,失去相互掩护、形成合力的能力;二是日军如此作战,“翼侧暴露,有受人侧击之危”。

用大白话来概括,日军进攻时,两个可以打:前后脱节可以打,左右暴露可以打。

“天炉战法”,正是薛岳针对日军的这两个可以打,而为其量身定做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唯一一次成功应用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第二十三军开始向香港发动进攻。

牵一发动全身。当时驻在武汉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发现,长沙附近的中国军队有抽调军队南下支持香港、广东的迹象。

这怎么行?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唯畿的责任感,瞬间上头了。

打!打不下长沙,至少也可以牵制中国军队南下,减轻第二十三军攻占香港的压力。

虽然日军一开始并未以攻下长沙为目的,但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还是开始了。

阿南唯畿和日军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薛岳和中国军队,为他们准备了一道全新菜式——“天炉战法”,等着他们来尝鲜。

1941年12月24日—27日,日军进入“天炉”第一层:

12月24日开始,日军第40、第6、第3师团相继强渡新墙河,向南发起进攻。守军第20军在关王桥、陈家桥、三江口、大荆街及青龙桥一带,激烈抵抗。但随后,不出日军所料,第20军在新墙河南岸“渐渐不支”,逐步后退,让开阵地正面,把日军放到了汩罗江北岸。

日军在这里,把第20军甩在了自己的侧翼。

新墙河南岸——汩罗江北岸,就是薛岳将军“天炉”的第一层。

1941年12月27日—30日,日军进入“天炉”第二层:

27日,日军三个师团相继渡过汩罗江,开始攻击我第37军。第3师团表现还特别积极,为了实现在汩罗江南岸围歼第37军的意图,还特意前出至我军后方。第37军在查知威胁之后,本就存着节节抵抗意思的他们,马上让开正面,向自己的侧后方运动,既避免了被围,同时也实现了“天炉战法”的意图。

日军在这里,又把第37军甩在了自己的侧翼。

汩罗江南岸——长沙城,就是薛岳将军“天炉”的第二层。

1941年1月1日,日军到达“天炉”最后一层,即“炉底”:

仗打到这个地步,阿南唯畿觉得,顺利得超乎想象。按照这个打法,不去占领长沙,都不大好意思了。

虽然战役一开始并未以占领长沙为目的,但中国军队如此不堪一击,不如索性上前,把长沙占了?

12月29日,当阿南唯畿得知我军向长沙溃逃时,就下定了决心:打下长沙!

阿南唯畿不知道:长沙,是薛岳预设的“天炉炉底”,日军这次会战的顺风仗,到头了。

1942年1月1日,日军开始对长沙城发动攻击。

长沙的守军,是第10军,军长李玉堂,手下三个师:第3师、第190师、预10师。

一支装备精良、士气昂扬的军队,一支誓死守城、不退一步的军队。

日军没有想到,一路顺风顺水,打到长沙,居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苦战。

要知道,守住“炉底”不被击穿,是“天炉战法”的要点之一。第10军坚决贯彻了薛岳的战役意图。

1942年1月4日—16日,日军从“天炉炉底”,经“天炉”第二层、“天炉”第一层,终于跑出“天炉”,逃出生天:

1月1日—3日,日军久攻长沙不下。薛岳苦等的“天炉战法”第二阶段“侧翼合围”的战机,终于到来。

他命令,那些位于日军侧翼的我军各部,包括此前诱敌的第20军、第37军,还有第4军、第16军、第58军、第73军、第78军、第79军开始向进攻的日军合围,与“天炉炉底”的第10军一起,歼灭日军。

薛岳拿出了他所有的本钱,一把押上去,拼了!

阿南唯畿还算感觉灵敏,终于在4日品出了“天炉战法”的厉害,下达了全线撤退命令。

要退?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撤退途中的日军,一路丢下大批尸体:“饥饿惨败之敌,伤亡过半,溃不成军,残敌阻于浏阳捞刀两河之天然障碍,泅水溃逃,厥状至惨”。

至1月16日,日军已经撤退至新墙河北岸原有防地,基本上恢复了会战开始前的敌我态势。

此役,中国军队歼敌过万,并且保住了长沙,取得了一次重要胜利。

此役,也是薛岳“天炉战法”的胜利。




二战时,日本破了天炉战法的将军叫做横山勇。他是侵华日军第11军第五任司令长官,二战日本名将之一

日本真有忍者吗
目前,日本各地虽有无以数记的忍术流派,但是,追根究底,毕竟还是会回到伊贺(三重县西北部)、甲贺(滋贺县南部)两地。我想,许多人从漫画、小说中得来的印象,可能会误以为伊贺忍者集团与甲贺忍者集团,是不共戴天的宿敌。其实并非如此。两者祖先是同一家人,双方之间大部份也都有亲戚关系。只是,彼此...

日本神户真的有忍者文化吗?
到了源平时代,源义经成功的使用了山中伏击的技巧,完成了攻击面战法的理论。在南北朝时代,楠木正成发展出防御面的兵法,到此为止,忍术跟武术才分开成不同的系统正式独立出来。 中国、朝鲜的移民与忍者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渊源。因为古代日本很落后,所以日本政府非常欢迎来自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国移民到日本定居,因而受到...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