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清朝的制台、藩台、道台、臬台分别是什么官? 清朝的“制台”,“藩台”,“道台”和“臬台”分别是什么官?

2024-07-01m.fan-pin.com
清朝的制台,藩台,道台,臬台分别是什么官~

1、制台就是总督,又称总制,明代始设。总督侧重于管军事,因此称“制军”,也叫“制台”。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位在巡抚之上,管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合称督抚。总督职掌综理军民事务、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为一方面军民最高长官,世称封疆大吏。
2、藩台就是布政使,其职责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兼管民政和财务,好象古时候的一方之伯,因此称“方伯”,他也好像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称“藩台”。
当巡抚和总督成为固定职务后,布政使的地位就降低了,成为巡抚和总督的僚属。
3、道台就是各道的官员,司之下设“道”,如粮道、盐茶道、兵备道等等。
清朝的官员分九品,总督为一品,巡抚二品或从一品,司三品或从二品,道四品,道的地位恰是处在承上启下的一级。道又称“道台”,因相当于宋时的观察使,所以也称“观察”。
4、臬台就是专管司法的按察使,“臬”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法度”,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
臬台的地位仅在藩台之下,藩台和臬台合称“二司”。说某省的“三大宪”就是指的抚台、藩台和臬台。

扩展资料:
清朝时期,南昌有四大衙门,它们代表着南昌乃至江西全省的最高权力。在这四大衙门中,有三个是省级衙门,它们分别是抚台衙门、藩台衙门和臬台衙门,另一个道尹衙门则相当于如今的地市级官署。
抚台衙门又称总督官署,其占地面积很大。
藩台衙门,也叫布政使司署。
臬台又称按察使,是分管司法、乡试及地方官员考察考核的省一级官员,其衙署即臬台衙门又简称臬司。
前面我们说到,四大衙门中三个为省级的,另一个地市级的衙门,也可以说南昌地地道道的衙门就是道尹衙门了。
道,作为正式一级行政区划始于唐朝,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名称,最初实际相当于后来的省,且比省大,清代恢复使用后,“道”的职能及管辖范围已和唐宋大为不同。
参考资料:江西新闻网-江西晨报- 解密清代南昌的四大衙门

“制台”为总督、巡抚,
“藩台“为布政使,
“道台”为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臬台”为按察使。
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可分为省、府 (州、厅)、县三级。
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又可称为“制军”、“制台”。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
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这样便有权统管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了。巡抚又可称为“抚军”、“抚台”。
督、抚之下设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赋、民政。布政使又可简称“藩台”、“藩司”。
督、抚之下又设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按察使又可简称“臬台”、“臬司”。
道台,是老百姓对道员的尊称。清初,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又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乾隆时裁撤上述参政、副使等官,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做“道员”。

制台:总督别称,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

藩台:按察使别称,官阶从三品,顶头上司布政使。

道台:清朝在知府和省一级中间经常设“道”,例如熟知盐道、粮道、茶道等的主管这些的人就被称为道台。道台官阶正四品顶头上司是按察使和布政使。

臬台:布政使别称,官阶正三品,顶头上司总督和巡抚。

扩展资料:

1、清朝全国共有九个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驻保定,后改为天津)、两江总督(驻江宁)两广总督(驻肇庆)、湖广总督(驻武昌)、闽浙总督(驻福州)、四川总督(驻成都)、陕甘总督(驻兰州)、云贵总督(驻云南府)、还有一个比较特别是东三省总督,但那时也叫奉天将军,常驻盛京。

2、清朝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统称为三大宪。总督一般又简称为制台、制军,巡抚则简称为抚台。

3、清朝的学政是最为特别的官职,清朝皇帝重视教育,对各省的学政尤其关心。所以学政这个官员很受重视,一般都是皇帝亲自委派,其性质类似钦差。

学政又称为“学台”,雍正年间首次设立,每个省份各设一人,主持各省的院试,一般都是进士出身,其自身素质也都比较高。

在地方上,学政和总督、巡抚平行,不论官职大小,在提督学政期间一律享受钦差待遇,提督学政往往都兼有京官职衔,有很多翰林院学士经常被派往各地担任学政,但有时官阶往往不高。纪晓岚、张之洞都曾经担任过学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制台

百度百科--藩台

百度百科--道台

百度百科--臬台



1、制台就是总督,又称总制,明代始设。总督侧重于管军事,因此称“制军”,也叫“制台”。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位在巡抚之上,管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合称督抚。总督职掌综理军民事务、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为一方面军民最高长官,世称封疆大吏。

2、藩台就是布政使,其职责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兼管民政和财务,好象古时候的一方之伯,因此称“方伯”,他也好像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称“藩台”。当巡抚和总督成为固定职务后,布政使的地位就降低了,成为巡抚和总督的僚属。

3、道台就是各道的官员,司之下设“道”,如粮道、盐茶道、兵备道等等。清朝的官员分九品,总督为一品,巡抚二品或从一品,司三品或从二品,道四品,道的地位恰是处在承上启下的一级。道又称“道台”,因相当于宋时的观察使,所以也称“观察”。

4、臬台就是专管司法的按察使,“臬”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法度”,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臬台的地位仅在藩台之下,藩台和臬台合称“二司”。说某省的“三大宪”就是指的抚台、藩台和臬台。

扩展资料:

总督的作用是,以文臣钳制武臣:协调各省、各镇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军事控制权的加强。

藩台:承宣政令:布政使承接上级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各府、厅、州、县。督促其贯彻实施。管理属官:布政使管理府、州等各级官员,按期发放俸禄,考核政绩,接得上报督抚。掌控财赋:布政使负责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按察”相当于古代的“陈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明朝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

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佥事演变的结果。初设只辖一府,或数道同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三四府之地。为此,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所掌渐趋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承宣布政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按察使



1. 制台

制台一般指总督。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设置总督职位。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

2. 藩台

藩台一般指承宣布政使。承宣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3. 道台

道台一般指道员。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4. 臬台

臬台一般指按察使。按察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宋仿唐初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

扩展资料:

明朝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三司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财政厅、省法院院长、省军区司令。

清朝布政使主管民政赋税;按察使职掌不变;都指挥使废置不设。清代减去都指挥使司,变成“二司”。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藩台管行政财政,臬台管司法监察邮驿。清宣统三年(1911)改称提法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制台

百度百科-藩台

百度百科-道台

百度百科-臬台



1、制台

正名:总督。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

2、藩台

正名:承宣布政使。

清朝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

3、道台:

正名:道员。

清朝时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4、臬台

正名:按察使。

清朝也设有按察使(通称臬台),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为正三品官。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司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使、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管带官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钦天监监正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扩展资料

1、总督的官职与义务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

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

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2、承宣布政使的官职与义务

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但江南省(后分为安徽、江苏两省)、陕西省(后分为陕西、甘肃两省)和湖广省(后分为湖南、湖北两省)设有两布政使。

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一般省里设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第三个负责指挥军事,很少参与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

3、按察使的官职与义务

“按察”相当于古代的“陈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明朝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

三司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财政厅、省法院院长、省军区司令。清朝布政使主管民政赋税;按察使职掌不变;都指挥使废置不设。

清代减去都指挥使司,变成“二司”。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藩台管行政财政,臬台管司法监察邮驿。清宣统三年(1911)改称提法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清朝官职制度

百度百科_清朝 (中国历史朝代)



清朝的制台是总督,藩台是布政使,道台是各道的官员,臬台:是专管司法的按察使。

1:制台就是总督,又称总制,明代始设。总督侧重于管军事,因此称“制军”,也叫“制台。

2:藩台就是布政使,其职责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兼管民政和财务,好象古时候的一方之伯,因此称“方伯”,他也好像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称“藩台”。

3::道台就是各道的官员,司之下设“道”,如粮道、盐茶道、兵备道等等。清朝的官员分九品,总督为一品,巡抚二品或从一品,司三品或从二品,道四品,道的地位恰是处在承上启下的一级。

4:臬台就是专管司法的按察使,“臬”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法度”,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

扩展资料:

清朝这些“台”并不是具体的官名,而是对某种职位官员的尊称。有资格被称为“台”的大人中,级别最高的要算总督,之后依次为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员。

总督在清朝为地方最高级别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军政大事。“制台”是对总督(正二品)的尊称。但是,清朝的总督一般都会被授予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从一品),因此总督会被尊称为“部堂”。

如果总督加太子少保衔,则会被尊称为“宫保”。在官员日常交流中,一般都按最高职位的称呼。比如总督可以称为“制台”,但如果总督同时还被授予了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那称“制台”就要得罪人了,此时就该尊称“部堂”。

如果总督被加了太子少保衔,那就该称呼“宫保”而不是“部堂”。此外,清朝还设有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他们的日常尊称分别是“河台”和“漕台”。

按官职大小排列,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员,依次对应的称呼为制台、抚台、学台、藩台、臬台、道台。武官中的提督、总兵、副将,对应的称呼为提台、镇台、协台。

参考资料:制台-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藩台-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道台-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臬台-百度百科



古代官员问题
在官场中,通称总督为“制军”、“制台”,尊称“制宪法”,省称“督”。与布政使、按察使合称“三大宪”。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可分为省、府(州、厅)、县三级。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和巡抚在明朝都是属于都察院的差遣职官,在清朝则成为正式的地方高级官员了。总督一般管辖两...

请问清朝的道台和藩台还有府台都是个什么官呢?是几品呢?
道台为从三品或正四品官员。藩台明、清对布政使的别称,从二品,掌一省之政。府台,应该是知府,在清朝是属于从四品,就是四品与五品之间。

督抚藩臬是什么意思
督:即总督(总揽一个省或者几个省的军政主管,非要比较的话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员吧)抚:即巡抚(相当于省长或者地方长官)藩:藩台,即布政司(相当于税务厅民政长官)臬:臬台,即按察使 (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之类的)这些都是明朝之后形成的官吏制度,其作用是更好的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所以...

谁知道古代个朝的官员等级?我想知道所有朝代的所有的官职排列 最好有和...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道员———道台、观察...

清朝时期的制台是什么官职?
藩台”的美称,实际上就是天子的屏藩。然后是“道台”,比如粮食、盐茶、兵备物资,都有专门官员管理,他们就是“道”,比如盐茶道、兵备道,平时被称为“道台”。“臬台”,“臬”在古语中就是“法度”的意思,所以“臬台”便指的专管司法的按察使,按察使与布政使被合称为“二司”。

明清两代内阁大学士的别称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道员———道台、观察...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
清朝的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在清朝时期,道台也叫做道员,是巡抚和知府之间的一个地方性长官,在清朝初期的时候,道台的官职品级不定,到了乾隆十八年的时候,才把道台的官阶品级统一定为正四品官职。清朝的时候,在各个省里面都会设置有道台这个官职,有专门监管一省粮食的督粮道台,简称粮道,...

什么是制台?府台?求古代官名详解。
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学政——学宪或学台。道员——观察或道台。知府——太守、府台、黄堂或太尊。通判——别驾。知州——州牧。州同——州驾。知县——父母或明府。都察院御史——都老爷或侍御。●官员的服饰及轿饰清朝的官员共分九品十九级。一品——红珊瑚顶戴(纯红),九蟒五爪...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不过在品秩上,布政使一直都是正三品,而道台却从正四品一路发展到了二品大员的程度,到了宣统时,由于人才匮乏,这种跳级现象更为严重,甚至封到了一品。出现这种情况,大致上是因为专制管理某一方面的技术性官员的稀缺所导致的。相对于行政级别中的制台(总督)、抚台(巡抚)、臬台(按察使)、以及府...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2. 省级最高官员为总督和巡抚,分别由郑尔平和丛尔平担任,其职位相当于现代的省委书记和省长。3. 府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其最高官员是知府,官阶为从四品,相当于现代的市委书记和市长。4. 清朝官员常被民间以俗称称呼,如制台、藩台、道台等,这些称谓与今日的军衔、官职相似。5. 在...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