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宋词用典与唐诗有何不同?

2024-07-05m.fan-pin.com
用典诗词~

很多的
1.“我家洗砚池头树”用的是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个典故。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不解释
3.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前者是化用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后者是化用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4.泪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湘江竹上痕无限”,这句用的是娥皇、女英哭湘江,飞泪溅竹成斑的典故
5.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8.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1.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12.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14.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1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1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17.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18.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1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2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2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化用了四个典故

1、蜀相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尽管秋风吹,像季鹰不归?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唐诗、宋词和元曲在句法和风格上都是不同的。

曲比较通俗,诗和词则雅一些。

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

至于用典,没发现有啥可以归类的区别!

从用典的角度看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应该说差异不大。唐诗中似乎李商隐的作品用典较多。到了宋朝初年,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创造“西昆体”的体裁,但仍在视作的范围内而不属于词作。宋词发展起来以后,辛弃疾、周邦彦等大家,都比较偏好用典的名作。
所以似乎可以说,宋朝的诗词作品用典更多、更普遍,以至于有人以用典多少、用典难易、用典明隐作为评价诗词的标准,有“无典不成句”一说。

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言诚不我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若说真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唐诗用典较少,但意境更加深远;而宋词,最喜欢用典的要数辛弃疾了。他偏重于用很多很多典故,用列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不加以解释。

地方官方的

没什么不同吧

唐诗《柳》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

古诗的知识!!快快快!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古体诗,又称古风。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

唐诗宋词鉴赏
刻画,岂犬衬托。去此三者,能成词不易,矧复能佳,是真佳矣。题中之精蕴佳,题外之远致尤佳。自性灵 中出佳,自追琢中来亦佳。”《在狱咏蝉》诗最为突出 的特点,正是“去此三岂犬”,用典贴切自然,比喻 精辟传神,寄情寓兴深远。这真正是深领题中之精蕴,又兼得题外之远致,因此能够...

古诗在形式上具有哪些特点
也就是说:风,是产生于西周各国,有不同地方风味的的民歌;雅,是有关政事的诗歌;颂,是统治者通过祭祀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诗歌。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方法。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静女》通篇用赋;...

诗歌鉴赏提问方式及相应的答题技巧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苏轼的诗与词为宋诗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是宋诗与词的开派者。对苏轼...
(二)意境题材之别: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词有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应是意境题材的不同,这当然是就传统的婉约词而言的,也是就词的基本风貌而言的,因为“婉约词”相对于所谓的“豪放词”占了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关于诗词之间意境题材的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极精到的评述:“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

唐诗宋词元曲
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

唐诗的魅力
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

用典的委婉表意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即借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另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

在宋词分派问题上有哪些说法?如何理解?
用的。其名篇《望海潮·东南形胜》就是以铺陈手法见长,它从不同角 度描绘了北宋前期杭州的盛况和西湖的风光。后代词人,包括所谓的豪 放派词人都只是继承了这种手法而已,怎么它倒成了所谓豪放派词人的 专用表现手法了呢? 还需说明的一点是,苏轼在词中首先采用了议论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用...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