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读书笔记:出身第一穷,晋升第一快

2024-06-29m.fan-pin.com
~ 读《光荣与梦想》不免要翻下老黄历,旧事重提。

请稍安勿躁。

1.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18日),这位二战中的盟军统帅,是一位具有政治智慧的传奇人物。

美军10名上将中,拿到5星,时间最短的用了9年,多数都是18、9年,最长的27年。

艾森豪威尔晋升第一快,从四星到五星,他只用了4年,属于火箭式干部。

五星之前,艾森豪威尔当了20多年的参谋,全是纸上谈兵,没有带兵打仗的实战经验。

这个软肋,触发了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做一次战场指挥,哪怕麾下只有一个师。

契机降临。

1942年6月24日,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美国欧洲战区总司令,继而成为英美盟军的最高统帅。

声名鹊起,震惊朝野,传言各种。

但他幸运的是遇到了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1880年12月31日-1959年10月16日)。

艾森豪威尔在当时的美军高级军事将领中,出身第一穷。没背景,没助力。引起马歇尔注意完全是由于个人实力所致。

2.

那是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尔在第3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手下任上校参谋长。

在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艾森豪威尔负责后勤保障。马歇尔读到了艾的预演计划报告。

在当时美军后勤保障普遍薄弱的情况下,这份十分周密完善的计划,给马歇尔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马歇尔问艾,你认为美国的远东政策是什么?

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再回答您这个问题好吗?艾说。

很对心思。

马歇尔讨厌在重大问题上不暇思索夸夸其谈,认为那是在跟他玩投其所好。

低调,谨慎,耐心,务实。这是马歇尔心里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马歇尔在他密不示人的笔记本里记下几个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军衔。

的确。考察多在无意中悄悄进行。

珍珠港事件之后,没挨过打的美国上下被刺激,多数人主张把美国的主战场放在太平洋地区。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和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看法却不一样。

他们认为主战场应该先欧后亚。因为欧洲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希特勒破坏了欧洲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直接影响了美国利益受损。

尽管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但没有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地域也较远。所以,他们认为主战场应该“先欧后亚”。

之后,马歇尔和英国达成在欧洲战场上结为盟军,并联合作战的议案。紧跟着就派少将参谋长艾森豪威尔飞往英国考察。

艾森豪威尔回来后拟出报告:《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命令》。

报告详细提出了美国在英国设立军事指挥机构,各军兵种赴欧作战的具体计划。

报告延伸了罗斯福和马歇尔先欧后亚的主张,细化了策略脉动,深得“朕”心。

之后,有各种报道说艾森豪威尔并不知道马歇尔先行和英国达成了联合作战议案。是根据自己的考察拟出的报告。

作为一个参谋,和马歇尔有过接触,不太可能没有觉知。只是他觉知不觉知都不会咋咋呼呼。

事实上他知不知道上层意向不重要,因为上层意向随时变化很难揣测。

重要的是,他能从实际出发,从全局出发。得出和罗斯福和马歇尔相同的结论。

艾森豪威尔在陆军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了六年,负责远东事务,熟悉菲律宾防务。

要提出把主战场放在亚洲,理由可以找一大堆。但他没有把眼光局限于亚洲。

这一点顶顶重要。

所以,马歇尔的评价是,艾森豪威尔不是一个参谋,而是一个卓越的统帅。(参考马骏《百家讲坛》讲座)

3.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在美军367名少将以上的军事将领中脱颖而出。

马歇尔选一个资历尚浅的人做欧洲战场美军总司令,继而是英美盟军统帅,是有风险的。

他完全可以顺理成章让某一位资质深厚的将军担任。

但他没有。

推荐艾森豪威尔,不是出于私交和好感。而是从实际出发。

马歇尔看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

看到了他坚持原则,并能够协调不同意见的能力;看到了他和蔼可亲,待人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又能够得到部属信任的能力。

这正是英美盟军统帅所需要的特质。

盟军领导成员都是大人物。有——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美陆军参谋长麦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

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

就不提能征善战的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了。

读一遍他三句话不离鸡屎狗屎,且富有哲理的士兵战前动员真的是忍俊不禁。

结尾这段:“二十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

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

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安纳铲粪。

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3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参考百度百科)

打红过眼的大小军事头目差不多是这样的。

早年笔者当兵时听某部参谋长训话。

炮兵出身,打过仗的参谋长在队前踱步。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一步一步又一步。

烈日炎炎,队伍等他开口。他静默如谜。

终于挤出斩钉截铁的一句话:炮轰出去,打中是英雄,打不中就是狗熊。你们干事情就要这样。解散。

说回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选中他,是要他协调好各方关系,搞好团结,把参战盟军捏成一个拳头,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形成最强的战斗力。

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不负重托,很少让盟军各方争论不休和卷入不和。保证了大目标的完成。

试想艾森豪威尔没这本事,马歇尔再欣赏他,也不会点他的将。

威廉.曼彻斯特说:在经济和政治道德方面,将军是个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艾森豪威尔喜爱交际,在折中解决问题方面具有天赋,在任何社交场合都能左右逢源。(参考《光荣与梦想》第3册P94)

嗯,是个八面玲珑的外交天才。

4.

对待一群虎狼将帅,艾森豪威尔领导的基本原则是进退有据。

该和则和,该斗则斗。和时,保证不骄纵;斗时,保证不破裂。

一开始,美军内部对艾森豪威尔在盟军舍得放权颇有微词,看不惯英军司令蒙哥马利对艾森豪威尔的不屑态度。

美军第12集团军司令奥马尔.布莱德雷(1893年2月12日-1981年4月8日)对艾说,如果你把指挥权交给蒙哥马利,就把我送回国。在他手下干,我没有胜利的信心。

巴顿拍拍布莱德雷说,你不干,我也不干,同你一起回国。

对蒙哥马利委以重任,美军内部反对声不断。

万事万物都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脱离牛顿三定律范围的不算。艾森豪威尔能搅合好盟军这一盘稀泥实在是不简单。

他外圆内方,外软里硬,不受干扰。认定:在战场上,只要能战胜敌人,其他并不重要。

艾森豪威尔说,这件事不要再议论了。如果有错,我甘愿承担一切后果。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在北非阿拉曼指挥英国第8集团军和其他盟军,打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迫使其撤出埃及。

1943年5月19日,艾森豪威尔把北非战场的盟军指挥权交给了蒙哥马利。在蒙的指挥下,德军全部投降,振奋了英美联盟。

尽管英美从各自利益出发,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可艾森豪威尔的放权赢得了英国上下的尊敬。

5.

1944年6月,为了吸引希特勒到西线作战,减轻东线苏联压力,艾森豪威尔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对这项重大决策,他跟盟军三巨头之一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生了争执。

丘吉尔把希特勒统治地区从东到西比作一条鳄鱼。

他主张从欧洲大陆抽调兵力,攻打鳄鱼腹部地中海,解放法国。然后,再从腹部进攻鳄鱼的心脏。

理由一是意大利军队没有战斗力。二是地中海沿岸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艾森豪威尔认为最佳选择应该是在诺曼底登陆,因为这个地方离德国统治区近,很快就会打到德国。

还有,诺曼底德军防御较弱,诺曼底距法国北部港口瑟堡较近,可以解决盟军给养。

艾森豪威尔认为只有拿下诺曼底,希特勒被逼,才会和英美在欧洲第二战场决战,减轻苏联的压力。

双线作战,拉长了德军的作战线路,缩短了击垮德国法西斯的时间。

丘吉尔死犟,说不按自己的主张,他要辞去英国首相职务。

艾森豪威尔尊重丘吉尔,却不怕丘吉尔。仍然礼贤下士,天天与丘吉尔通话讲明利弊。

本来,丘吉尔考虑的是保证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而艾森豪威尔考虑的是反法西斯战线一盘棋的整体利益。

孰轻孰重,丘吉尔是明白人。最后,同意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方案。

“历史事件发生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人们会觉得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光荣与梦想》2册P100)

其实,登陆成功有些偶然。

“有趣的是,希特勒的直觉告诉他,登陆可能发生在诺曼底。但他听从了顾问的建议,改变了自己的主意”。认为“盟军主力将在加来登陆,诺曼底只是个幌子。”(参考《光荣与梦想》2册P100)

一直凭直觉做事,偶尔民主一下,就失掉战机。

试想,艾森豪威尔遇到不同意见会怎么做?

他只会花大量精力去说服不同意见,而不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有些吊诡的是诺曼底登陆当天,德军将领隆美尔休假,在乌尔姆为妻子庆生。

若非如此,诺曼底登陆是否成功就是个异数。

6.

盟军开会,英军统帅蒙哥马利经常让艾森豪威尔难堪,下不了台。

艾森豪威尔刨开这些表面化的东西,任命蒙哥马利为诺曼底登陆的地面作战总指挥。连布莱德雷也必须服从蒙的指挥。

之后,艾森豪威尔适时收回了指挥权,为照顾蒙哥马利的积极性不受损并没有当众宣布。

1944年末,阿登战役美军伤亡了8万1千人。

美军哗然,指责蒙哥马利指挥不当。蒙哥马利也抱怨,是我指挥能吃败仗吗?

艾森豪威尔立即召开记者会,澄清了事实,承担了主要责任,并说明指挥权没有在蒙哥马利手里。

艾森豪威尔不逃避质疑,令被誉为英国重剑、战神的蒙哥马利由衷敬佩。

他在1945年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说,我并不是一个温顺的部下,我喜欢我行我素,但是你总是在困难和风云变化的时刻,使我没有发生越轨行动。

您的英明、引导和宽厚的容忍,对我教育极大。我万分地感谢您。

7.

1944年12月16日,德军集结25万兵力在阿登地区进行反扑,突破了美军防线。

并迂回包抄,企图合围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

艾森豪威尔得到情报之时,正在巴黎参加下属的婚礼。他马上意识到要用巴顿的第10装甲部队迅速堵住被德军突破的口子。

布莱德雷原是巴顿的副军长,提升为12集团军群司令后,跟巴顿平起平坐。很了解巴顿。说巴顿不会同意的。

艾森豪威尔说你告诉他,指挥这场战争的不是他,而是我。

巴顿还是不买账。

告诉布莱德雷,是你的失误,不是我。现在想拉我的装甲部队去救你,不行。

艾森豪威尔叫巴顿立即飞往巴黎,但巴顿去了也不表态。

艾森豪威尔提起另一件事:你还记得去年北非突尼斯卡塞琳的战役吗?

巴顿回答当然。

艾森豪威尔说,那个时候你刚晋升4星上将,你奋力击退了德国人的进攻。

两天前,我接到五星上将的命令,这次又遇到德国人的进攻。

巴顿态度缓和起来:艾克,你是不是想让我为你这个将星再保一次驾啊。

艾森豪威尔说,Why not,再来一次吧。

巴顿欣然答应。

帮布莱德雷的忙,巴顿情绪很大,即使答应,也不一定配合得好。但是变成帮统帅的忙,那就有所不同了。

巨头也是人,他们一样有嫉妒心,有闹脾气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正是了解这些,才换了一种方式说服了巴顿。

巴顿第10装甲师的参战,加强了美军的防御力量,阻击了德军对阿登地区的反扑。

德军伤亡10万人,致使希特勒再也没有后备力量阻挡盟军西线前进的力量了。

艾森豪威尔需要巴顿在阿登战役力挽危局,因为这将会是一场非同小可的硬仗。

他理解巴顿的不平衡,没有粗暴地要巴顿服从命令,而是以情感人。说你来帮我。

后来,巴顿在医院给了一个爱哭的士兵一巴掌,被记者知道了,检举巴顿侵犯人权,一时间巴顿四面楚歌。

艾森豪威尔没有将检举信交给军法处,但他的宽容不是纵容,而是折衷处理。

他给巴顿写了封信,要他交出深刻的检讨,并赶紧给那名士兵和医院护士道歉。

看了艾森豪威尔写的信,巴顿觉得艾森豪威尔是在照顾他保护他。他立马道歉,立即平息了沸沸扬扬的舆论。

巴顿后来在信中对艾说,你是我感激不尽的人。我心甘情愿为你献出我的生命。

纵观艾森豪威尔的为将之道并没有更多地绞尽脑汁和复杂套路。

他就是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信赖。

8.

蒙哥马利说:我认为,没有其他任何人能用他(艾森豪威尔)的方式,把盟军组合成这样一部能征善战的机器,并且在许多冲突和干扰成分之间保持平衡。

从蔑视到尊重。资历浅,军衔也不高的艾森豪威尔的办法就是关心爱护每一个与他共事的人。

今天有许多讲授处理人际关系的文章,讲的都很有道理。

人与人交往,中间有一套大家遵守的礼仪。这是文明社会的必须。

但长久合作做事,除了礼仪,还需要加上真诚。

艾森豪威尔就是抓住尊重人格和待人真诚这一点。使他能够走进人心。

如果说,对待那些居功自傲的巨头艾森豪威尔可以屈尊。

对待平民百姓,艾森豪威尔也心存善念。这不是装能装出来的。

一次,艾森豪威尔从法国返回盟军总部,碰到两个在寒风中冻得簌簌发抖的老夫妇。原来他们的车坏了。

艾森豪威尔立即叫随行参谋把两个老人扶上自己的车,并把他们送到了巴黎儿子家中,才赶回总部。

事后的情报非常令人震惊。

德军狙击手已经埋伏在他们回总部的必经之路上。恰好是改道送老夫妇回巴黎。才使他们躲过了这场灾难。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老黄历并非都不可取。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只要愿意相信,传奇就能发生。

包括古老的善恶相报因果论。

9.

从某个角度看,艾森豪威尔的习惯性处事很有意思。

基本上是先退一步,然后前进两步乃至许多步。

当了20几年参谋,盼着指挥一个师,结果却当了几百万军队的统帅。

无视蒙哥马利的傲慢,把北非战场的指挥权毫不吝啬地交给他,换来了英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支持。

巴顿傲起不肯出兵,他叫巴顿帮他一个忙。由此粉粹了希特勒的阿登反扑,让希特勒再也没有还架之力。

急着赶回总部,却因为帮助两位老人,停车改道躲过了暗杀。

一般军人退役后,极少听说再回军界的。

可艾森豪威尔退出现役,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后,1950年又被叫回去担任北约盟军总司令。

再次退出军界。

终于可以马放南山,卸甲归田园居了吗。

可他又更上层楼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风生水起。

艾森豪威尔的路子就是“退一步进两步”。

是吧。

End

图片来自百度,谢谢作者。

读书笔记《曾国藩传》
8.一个人的声望是晋升的重要基础。曾国藩潜心学术,热心公益,在皇帝心目中形象比较清新端正,这是他迅速升官的重要背景。9.自卑的人,最在乎的是你看得起看不起我。第二卷:湘军崛起 1.曾国藩身上有着突出的试验精神和开放态度,凡事总愿意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勇于尝试,勤于尝试。2.在危急时刻,要能...

历史上真实的魏璎珞,不仅一生晋升开挂,还有什么传奇?
历史上真实的魏璎珞就是我们熟知的令妃,她的一生不仅晋升开挂,而且死后一百多年尸身都是完好的,一点没有腐化。在孙殿英盗墓之后,溥仪去做善后就发现了这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在我们看过《延禧攻略》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女主魏璎珞是一个有仇就要报的人。只要谁惹到了她,那肯定就会活...

李商隐其人生平
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唐宣宗大中...

【153】《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笔记(十八)2022-01-08
第一章写作启动专业成长 10、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教科室吴恒祥老师做了关于初中语文教师写作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能够“经常写作”的教师中“为晋升职称,评比骨干教师之需要”的占66.67%,33.33%的人是因为“迫于学校对语文教师提出的写作要求”,没有一个人选择“写作已成习惯”或“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11...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书中所记述的万历皇帝、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督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份挂官而去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名裂或不得善终,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这一切都是因为制度已经山穷水尽,上至天子,下及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原来只有英文版,后应国内读者要求,才有了中...

机关第一女秘的仕途笔记结局
《机关第一女秘的仕途笔记》结局是男女主在一起了。这是一本讲述职场竞争的小说,主人公顾雨薇是一个普通的小秘书,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江油集团的高层领导赵牧晨,两人开始了一段复杂的感情纠葛。小说中,顾雨薇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逐渐在职场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她不仅处理...

有没有年轻人进了体制后不想升职的?
年轻人进了体制后不想升职的肯定有。对于在职位上不想晋升的员工,应该分为七种情况:1、自身性格原因,认为自己只适合做具体的事,不适合管理团队。2、害怕晋升会令责任会变重,不想承受更大压力,不想接受挑战。3、只想专注于业务或技术,人生目标是做通专业,不想做管理。4、平衡工作与生活,想...

《逆向管理》读书笔记|如何让自己陷入能力陷阱
第一位妮娅·约翰逊-罗马席纳(Nia Johnson-Romanzina)是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全球多元化部门的经理...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朗斯提出,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其所能够获得的进一步晋升机会的可能...·沙菲尔(Eldar Shafir)合著的名为《稀缺》(Scarcity)的书中在缺钱和缺时间之间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

机关第一女秘的仕途笔记结局
《机关第一女秘的仕途笔记》结局是男女主在一起了。讲述的是小秘书顾雨薇意外结识了江油集团顶层大人物赵牧晨,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赵牧晨英俊而又睿智,让顾雨薇一见倾心,从此爱上不能自拔。在俗世的纠缠和现实的打击中,她一次次想退却,却一次次陷得更深。精彩篇章节选 一年后,武毅顺利晋升海西江油...

在阅读历史类书籍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过程要配合读书来做,当第一遍拿到书的时候可以快速地浏览书中的重点,把自己有感触的地方标注下来。第二遍读的时候,把那些需要深刻理解,或者有自己见解的地方抄录下来。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用手写的方式记录的,因为在你抄写的过程中,对书中的内容又会加深一遍印象。同时书写这种方式也可以...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