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文臣武将都得到封赏,为何赵云只是杂号将军?

2024-06-26m.fan-pin.com
~

刘备群发红包时,故意不给赵云留一个。其中缘故,陈寿在《三国志》中已经点明。

“不公”的封赏

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开始群发红包。

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进前后左右将军;

魏延,也由牙门将军,进为镇远将军,并任汉中太守、汉中都督。

其他文武,也各有封赏。


可是,晋升名单里,唯独没有赵云。

平心而论,论取汉中的功劳,赵云可能仅次于法正、黄忠。

汉中之战中,赵云在汉水大破曹操,为刘备取下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连刘备自己都称赞:子龙一身胆。

立下这样的功劳,为何刘备在大封大赏时,居然对赵云“有功不赏”呢?

更可气的是:刘封、孟达取上庸后,投降的申耽居然也被封为征北将军!(而赵云直到刘禅即位,才晋为征南将军)

此后,在刘备称帝后,又一次群发红包,大家又都各有封赏。

但赵云···再次消失在封赏名单中!

可以说,刘备对赵云的“无视”,几乎到了“刻意压制”的地步!

自入西川后,赵云就开始陷入“瓶颈”

有朋友说:赵云后来官职不高,是因为他的起点低。

其实,赵云的起点是比黄忠、魏延要高的。

214年是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赵云与大家一起因功升迁。在此之后,赵云只能原地踏步,眼睁睁看着后面的人呼啸而过!

长坂坡之战后,赵云被任为牙门将军。

黄忠投奔刘备时,才只是稗将军(杂号将军之末),刘备入据成都时,黄忠才晋为讨虏将军

魏延呢,在刘备攻取成都后,赵云升迁为翊军将军时,才升为牙门将军。

可是,到刘备封汉中王时,黄忠直接进为后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都督、汉中太守。

如前所说,取汉中时,赵云不但表现出了独当一面的军师才能,其功绩,比之魏延等人,也是不遑多让。

看来,赵云“谜之瓶颈”,不是因为他缺乏功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赵云“原地踏步”,始于214年,刘备入主益州之时。

刘备入主益州,正是刘备集团内部权力格局开始复杂化的时候:益州派、荆州派、东州派都开始“抢红包”。

为何从这个时候开始,赵云退出“抢红包”呢?

陈寿已隐约点明原因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三国志》

此文,把赵云比作西汉开国名臣--滕公夏侯婴。

这就不难看出刘备不再“提拔”赵云的原因了。

夏侯婴,早年就开始跟随刘邦。刘邦入汉中时,夏侯婴任“太仆”。

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中,樊哙后来作了左丞相、大将军;萧何、曹参、周勃、灌婴都先后作了丞相;卢绾作了太尉、燕王···最不济的,也都曾位列三公。

至于其他一些“外来人才”,比如韩信、彭越、英布,也都裂土封王。

夏侯婴呢?

在风云变幻的汉初,他历经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三朝,始终是雷打不动的太仆(九卿之列)。

可是,正是这个“久任太仆”的夏侯婴,却虚心举荐韩信,助刘邦夺取天下;又在诸吕之乱中细心周旋,为汉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备对赵云的寄望:权力漩涡中的磐石

夏侯婴的特点是:没有陷入权力漩涡。

因此,刘邦去世前后,吕家人、刘家人、功臣集团,各个派系斗得不可开交,但是职位不招人眼红的夏侯婴却能如磐石一般地在权力漩涡中从容屹立。

刘备对赵云的期许,正与之类似。

在荆州时,刘备就以内事委托赵云。

当时,刘备“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乱于忖腋之下”,孙夫人与曹操、孙权被认为是同一级别的威胁!

托付内事于赵云,足见刘备对赵云的定位!

刘备,就是把赵云看成自己的夏侯婴。

刘备去世后,赵云才任中护军。但实际上,在此之前,赵云已经行使这个职能很长时间了。

这个职位,是维持稳定的磐石。在曹操集团,这个职位曾长期被诸夏侯曹把握。

任你们荆州派、益州派斗来斗去,只要中护军在,这些朝臣都跳不出五行山!

当然,中护军不能陷入权力斗争,也绝对不能有明确的站队,否则···可以问问司马师。

“终不背德”的赵云,在刘备集团拥有特殊的地位

刘备寄居公孙瓒时期,与赵云相识。

赵云走时,对刘备相约:终不背德也。

“终不背德”,正是赵云的价值取向。

赵云不只这么说的,也是这么作的。

对于国家大事,赵云觉得该说的,就一定会说。对于封赏,赵云认为要拒绝的,就坚决拒绝。(箕谷之战后,诸葛亮曾因赵云保全部众而要赏赐,被赵云拒绝)。

既然赵云的价值取向是他心中的“德”,而非爵禄,那么,刘备自然以超脱于“爵禄”的信任待之了。

因此,尽管刘备不“提拔”赵云,但却对赵云有着特殊的信任。

1、对赵云人品的信任:长坂坡,有人说赵云投降曹操,刘备以手戟击之:子龙必不叛我。

2、对赵云意见的信任。

刘备平定益州后,一度想把成都附近的田舍赏赐给诸将。赵云认为这样会失去民心,坚决反对。

刘备纳其言。

以常理来说,如何封赏功臣,这事情赵云一个翊军将军是说不上话的。可是,赵云敢说,刘备愿意听!

在后来刘备要东征孙权时,又是赵云这个“杂牌将军”带头出来反对!

这说明:刘备虽然不给赵云,但却极为信赖赵云。

3、虽职位不高,但位置重要。

这点前面已经阐述。

刘备、赵云,君臣相处之道:不在爵禄赏踢,只在“君臣相知”。

刘备入主西川后,蜀汉集团的权力环境十分复杂。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大家都抢着要红包!

此时,刘备需要一个“终不背德”、稳重细致,却又不爱抢红包的赵云。

这样的赵云,不可以拥有太高的官职——那会成为权力野兽们眼红的猎物。

赵云,只能在一个不那么让人眼红的位置上,帮刘备、刘禅看着红包!

抢红包的人很多,需要一个不抢红包的人帮忙看着!

我认为:刘备群发红包,却不给赵云留一个,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关羽认为黄忠不配成为五虎上将,那他心目中的人选是谁呢?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一个记载,那就是在汉中之战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在登上王位后,刘备大肆封赏手下群臣。在封赏武将时,发生了纠纷。那就是关羽在接到封赏后,对与黄忠同伍感到愤怒,拒绝接受封赏。后来在前来封赏的使者费诗的劝说下,关羽息怒,才接受了封赏。那么,看似同样的...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谁的官职是最高的?
首先,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手下官职最高的人既不是诸葛亮、法正等文臣,也不是关羽、张飞等武将,而是许靖这位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士。建安二十三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汉中王傅,相当于太傅一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傅这一官职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君主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

关羽生平简介
1、追随刘备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期间结识刘备,并与刘备、张飞结成兄弟,感情好到连睡觉也要睡在一起。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2、阵斩颜良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

曹操,刘备,周瑜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评论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

关于关羽的个人资料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东临猗西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

取得汉中后刘备怎么称赞赵云?
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是蜀国少有的寿终正寝的名将,一生传奇无人能及,官至护军,为世人所称颂,在许多三国题材影视作品中都有他的身影,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以上是我的一点了解,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文臣武将在刘备称王后皆被封赏,为何赵云只是杂号将军?
也是为维护当时汉中的平衡。当时的刘备自称汉中王,给了当时陪他一起打仗的人封了各种大官,在这之前赵云已经被封为翊军将军,魏延被称为汉中太守,对于赵云的封号,很多人觉得他和其他将军的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当时刘备为了平衡内部的利益,所以就牺牲掉了赵云,当时刘备的集团内部主要还是四波人...

《新三国》中,荀彧既忠于汉室,又为何要效命于曹操?他是早就洞晓曹操称 ...
荀彧是何等人?他是心有全天下的治国能手,绝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做一个“小国寡民”的带头人。他也绝对不会在刘备旗下效力,刘备何许人?就是一个姓刘的人,姓刘运气好,因为他不姓曹。刘备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滚打,发迹之后马上变脸,自立为汉中王,还美其名曰延续建安年号为“建安二十六年”。

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将都有谁,他们的入选标准是什么?
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文臣武将廊里,没有关羽...

三国人物介绍
乐(yuè)进(?-218)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曹操帐下将领。以胆识英烈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谥曰威侯。于禁(?-221)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瓷窑镇西大平村)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左将军,假节钺。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