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八德”中的“义”有什么来历?关于“义”有哪些典故?

2024-06-26m.fan-pin.com
~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多找些关于“义”的典故。(如果好,有追加!)

解析:

公正的道理,为人的道义!

正义|道义|义气|信义|情义|

桃园三结义

在古典小说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个叫刘备的。他和两个兄弟关羽、张飞一起,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东征西战,称雄一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兄弟的地方,就在河北省的涿州市。关于他们结拜兄弟的事,还有一段传说。 离涿州市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忠义店。这个村过去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张飞店”,据说这是张飞的老家。张飞是卖肉的出身,他平时除了卖肉,就是习武练功。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武艺高强。平时他把猪肉放在门前的一眼井里,井口上压着一块千斤重石。因为没人搬动石头,所以肉也丢不了。他自以为自己力气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写上两行字:搬动石头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红脸膛、长胡须、细眼浓眉的大汉,来到这里贩卖绿豆,这人就是关羽。关羽路过张飞门口,看了石头上的两行字,微微一笑,走到井旁。只见他两膀一叫劲,“嘿”地一声,搬开了大石头。关羽也不客气,“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猪肉,放到自己的小车上,到集市上卖绿豆去了。店里的伙计见一位红脸大汉移石割肉,就赶紧报告给张飞。张飞一听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关羽算帐。 张飞来到集市上,见关羽的小车上还搭放着那半扇猪肉,知道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他也不搭话,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绿豆,一用劲把绿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关羽的绿豆都成了豆粉。关羽忍不住,问为什么把绿豆拈碎,张飞说这是糟绿豆,二人争着争着,就动手打了起来。这两人力大无比,人们都不敢过来劝架。这时,只见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汉子,肩上挑着一担草鞋过来,这就是刘备。刘备上前,一手一个地把二人分开。三人互相通报了姓名,越说越投机,于是就一同到张飞的店中饮酒。后来,刘备、关羽、张飞在店后桃园里结拜成兄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现在,涿州市的忠义店村,还保留有刘、关、张结义的“三义庙”。

哲理故事:舍身取义

释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饥饿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鸽子。

鸽子对老鹰说:“你放过我吧!你现在是在捕食,错过我还有下一个;我现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可只有一条呢。”

老鹰说:“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道理!但我现在饿坏了,不吃了你我也没法活。这个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绝路上我也不会紧追不舍的。”

释尊听了慈悲心起,就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

老鹰怒火中烧,只好跟释尊理论说:“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这鸽子一命,难道就忍心让我饿死吗?”

释尊说:“我不忍你伤害这无辜的鸽子,也不想你白白饿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释尊就取出一个天平,一边放鸽子,另一边放上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这鸽子看上去虽小,但无论释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

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衡了!

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

割袍断义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 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中华美德的八个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

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
②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③四维,即礼、义、廉、耻。④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礼记·礼运》里。

什么是“尊师重道,四维八德,礼义廉耻”
剔除“四维”、“八德”中的封建糟粕,其精华部分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有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概括为十个方面: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中华民族的这些优良传统,与“四维”、“八德”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的积极影响分不开。

八大礼仪有哪些
八大礼仪也就是八德,有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宋代,有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后来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2000年初,出版了《大众道德》丛书,每位博士撰写其中一部,这8部书是: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

传统八德是什么意思
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统八德应该被继承和发展。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八德的含义,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为建设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要探索传统八德的更多内涵和扩展,让它更贴近现实、更充实人类文明的内涵。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里。 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四维是 提出的一种思想,即礼、义、廉、耻,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宋代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五伦,古代汉族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 四维是管仲在《管子》中提出的一种思想,即礼、义、廉、耻,是管子思想的精髓。八德:孝、悌、忠、信、礼、义...

为什么道德仁义,五常八德等是天命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命”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上天赋予的不可改变的命运或使命,另一种是指道德法则或天道。2. 道德仁义与五常八德 道德仁义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仁爱无私。而五常八德则是对道德仁义的具体细化和实践,包括仁、义、礼、智、...

女子八德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子女大家庭中的人伦关系,已经不仅需要纵向伦理的“孝”,更需要调整横向伦理的“悌”,有了纵向的“父慈子孝”,又有了横向的“兄友弟恭”,建构一个纵横交错的家庭伦理十字架,就有可能实现“家和万事兴”。“家”是“国”的...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古代常说的八德吗
四维八德,即指“礼义廉耻”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中华民国初年新生活运动所倡导的国民道德。八德指忠孝、仁爱、信义及和平。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第六讲中,特别重视倡导,因共计有八字,故一般惯例简称为“八德”。是孙中山提出的,古代并无明确起源。四维起源于《管子》牧民篇中如下...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