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端午节来历简介30字左右 端午节的由来 30字的简略内容

2024-06-29m.fan-pin.com
端午节来历简介30字?~

端午节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扩展资料:
端午节与春节等古老传统节日一样,是一个集祈福消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端午习俗活动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龙、龙船饭、睇龙船、点艾条、薰苍术、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九狮拜象、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端午节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扩展资料: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
1、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 》两文中考证认为:古越民族自认为是“龙子”,以龙为图腾,他们在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并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
2、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一生忠君爱国,却屡遭排挤,终被放逐。他怀国感时,在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于五月初五抱石自沉汨罗江。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捞救,始终寻不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常常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为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人们又纷纷拿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形成了龙舟竞渡、吃粽子风俗纪念屈原。
3、源于纪念伍子胥
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也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他投奔吴国,屡立战功,却被谗言陷害,含冤自刎而死。吴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江中。人们把端午节亦称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4、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世人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并以五月初五纪念她。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伟大辞赋,已广泛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来历: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后源于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1、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2、源于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扩展资料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祖是端午节俗的核心内容,此外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斗指正南,卦象为离,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

因此古人认为重午是天地纯阳正气极盛的吉祥日子。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迫于上、阴迫于下。

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因此端午习俗注入了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端午这天必不可少的也有"祛病防疫"活动,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涵,如挂艾草、午时水、沐兰汤、薰苍术等等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跳江死后,人民因崇拜屈原,不愿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包粽子扔下江中,希望能保存屈原的尸体,又通过赛龙舟,驱赶游鱼。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一天定为端午,后来就成了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
1、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一说是为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人。2、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

端午节的来历
2014-06-08 端午节的来历 3 2017-05-29 端午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2 2008-12-16 端午节的来历 65 2006-02-01 端午节的由来 1261 2013-11-23 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 159 2019-11-25 端午节的来历? 798 2019-06-03 端午节的来历 709 2012-01-18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757 更多类似问...

端午节的来历50字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30字
端午节,亦称端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意为初,"五"与"午"相通,五月为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故端五又称端阳。五月五日,月与日皆为五,故称重五或重午。还有一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其父溺水身亡,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泣。十七天后...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30字
1、相传战国,楚国人民怀念投江自尽的大夫屈原,将糯米等投入江中保护他的尸身,后来演化为端午节。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3、2006年...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30字 端午节的来历用30个字表述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30字表述:为了纪念屈原,楚国百姓将糯米包投入江中,后世演化为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

端午节由来?端午节故事?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的由来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15字左右
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受苦,悲愤万千。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抱着一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中。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50字左右
1、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期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

端午节的来历:“屈原为什么跳泪罗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可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的来历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