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找题。。六年级的数学。。人教版。。。快。。。。 数学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三2至6题 快啊 求解

2024-07-03m.fan-pin.com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73页第二题,答案!快!快!快!快!~

一个圆形餐桌面得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周长=πd 面积:半径:2÷2=1
3.14×2 s=πR²
=6.28(米) 3.14×1²
=3.14(平方米)
能多少人用周长算:6.28÷0.5≈12或者13(人)

拿第2题来说,第一个图用π乘以半径的平方再乘以高。第二题用π乘以二分之直径的平方再乘以高

1. 一箱圆柱形饮料,每排摆4筒,共6排。这种圆柱形饮料筒的底面直径和高的尺寸:高:12cm、底面直径是6.5cm。这个纸箱的体积至少是多少立方分米?
6.5*4*6.5*6*12=12168cm3=12.168dm3
2. 一个圆锥形沙滩,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沙子大约质量为1.7吨,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6/3=2(米)
3.14*2*2=12.56(平方米)
V=Sh
=12.56*1.5*1/3
=6.28(立方米)
6.28*1.7=11(吨)
答:这堆沙子大约有11吨.
3. 把一根长2M的圆柱形木料锯成2根小圆柱形木料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5.12÷2=12.56(平方厘米)
2m=200cm
V=Sh
=12.56×200
=2512(平方厘米)
答:这跟木料原来的体积是2512平方厘米。
4. 在比例尺是0——40——80——120千米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1cm:40km
=1cm:4000000cm
=1:4000000
4000000*5.5=22000000cm
22000000cm=220km
答:实际距离220千米。
5. 陈奶奶上个月用了80度电,电费49.6元。黄阿姨上个月电费58.9元,黄阿姨上个月用了多少度电?
解:设黄阿姨上个月用电x度。
49.6:80=58.9:x
49.6x=80*58.9
x=4712/49.6
x=95
6. 给一间房子铺地,如果用边长6dm的方砖,需要80块。如果改用边长8dm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解:设需要x块。
8*8*x=6*6*80
64x=2880
x=2880/64
x=45
7. 填空)5a=4b,那么a:b=():()
(4)(5)
8.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着陆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在一幅比例尺是1: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四子王旗与北京的距离是3cm,这两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3*15000000=45000000(cm)
45000000cm=450km
9.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60km,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40km。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几小时?
解:设需要x小时。
240:3=560:x
240x =3*560
x=1680/240
x=7
10. 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2.4cm,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600km的速度从甲地飞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
5000000厘米=50千米
2.4乘50=120千米
120÷600=0.2(小时)
11. 一个圆柱体木块,底面半径是6cm,高是10cm,现在将它截成两个圆柱体小木块,则表面积要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3.14*6*6*2=226.08(平方厘米)
12. 一个圆柱体,高减少2cm,表面积就减少18.84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的底面积。
18.84/2=9.42(平方厘米)
13. 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2cm,圆柱体的高是多少?
251.2/3.14/2/2=20(厘米)
14.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速度比是7:11。相遇后两车急需行驶,分别到达A、B两地后立即返回,当第二次相遇时,甲车距B地80km,两车共行了3个A、B两地之间的路程,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把全程看作7+11=18份,第一次相遇甲行了7份,第2次相遇甲行了7×3=21份,甲从A到B又返回了21-18=3份,这3份的距离是80千米。
A、B两地相距:80÷3×18=480千米。
15. 一个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的玻璃杯中有高3厘米的水。先把一个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形铁块垂直放入玻璃杯中,问水面升高了几厘米?(圆周率取3)
设升高后的水面为X厘米。

则铁块放入玻璃杯中后,浸在水中的铁块体积为底面积3乘以高X,即3X立方厘米。水的体积为15*5立方厘米。加在一起,等于目前玻璃杯中内容物的总体积,即底面积15乘以高X。

列式:3X+15*3=15X

X=3.75厘米

3.75-3=0.75厘米
16. 要剪一批窗花,小明和小兰的工作效率比是:5:4。小明和小兰各完成任务的一半,小明用10小时,小兰用了多少小时?那么小明和小兰一起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因为工作量等于时间乘速度,而速度与效率成正比,
那么在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时间也与效率成反比则小明和小兰得工作效率比事5:4,
小明用10小时,
小兰要用的时间为10*5/4=25/2
小时小明的速度为(1/2)/10=1/20
小兰的速度为(1/2)/(25/2)=1/25
那么两人一起做需要的时间为1/(1/20+1/25)=100/9
17. 一段圆柱形钢材长1.5米,据成相同的三段后,它的表面积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原来这段钢材的体积是多少?
据成相同的三段,即底面积增加了4个
所以底面积为25.12/4=6.28(cm^2)
1.5m=150cm
所以体积为6.28*150=942(cm^3)
18. A.B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7: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700元后,价格之比是7:4,这两种商品原来各多少元?
设A、B原来的价格分别是7x,3x,上涨后为
7x+700/3x+700=7:4
x=300
即原来A价格为2100,B为900
19. 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举行国际展览局132次大会,确定2010年世博会主办城市。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共有88个城市参加。中国上海赢得了54票,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主盘城市。上海在这一轮投票率是多少?
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举行国际展览局132次大会,确定2010年世博会主办城市。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共有88个城市参加。中国上海赢得了54票,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主盘城市。上海在这一轮投票率是多少?
有88个城市参加,54票是得票最多的,得票数其实是88票
54/88=61.4%
20. 某单位要订购100桶矿泉水,现在甲、乙、丙种品牌的水可供选择,三种品牌的水都是每桶5元。但个个品牌的水优惠办法不同。甲;每桶优惠1元:乙;订购10桶送3桶,不满不送:丙;订购每满100元,返现金25元。为了节省开支,应订购哪种品牌的水?
算一下每种的实际开支即可。甲:100×(5-1)=400(元),乙:买70桶时送7×3=21(桶),还差9桶,实际买79桶,花费79×5=395(元),丙:按原价买需500元,能返还5×25=125(元)现金,实际开支500-125=375(元)。显然丙最省开支。

1.一副扑克牌(取出两张王牌)

(1)一次至少要拿出多少张,才能保证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的?

(2)一次最少要拿出多少张,才能保证四种花色都有?

2.六(1)班有49名学生,老师至少拿几本书随意分给大家,才能保证至少至少有一个同学能得到两本书?

1. (1)一共4种花色,所以至少要4+1=5张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同花色
(2)每种花色有13张,所以至少要拿13*3+1=40张才能保证四种花色都有

2 49名学生,所以至少要49+1=50本书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同学能得到2本书。

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了全长的五分之二,第二次用去14米,这时剩下的铁丝长度正好是用去的三分之一,这根铁丝多少米?

某校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三分之二,后来转进2名男生,转走3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四分之三,现在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

14/(1-2/5-1/3)=14/(4/15)=105/2米

(2)

设原来有女生X人,男生有2/3X

2/3X+2=3/4(X-3)

X=51

现在男生有:2/3*51+2=36人

现在女生有:51-3=48人

1.一副扑克牌(取出两张王牌)

(1)一次至少要拿出多少张,才能保证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的?

(2)一次最少要拿出多少张,才能保证四种花色都有?

2.六(1)班有49名学生,老师至少拿几本书随意分给大家,才能保证至少至少有一个同学能得到两本书?

1. (1)一共4种花色,所以至少要4+1=5张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同花色
(2)每种花色有13张,所以至少要拿13*3+1=40张才能保证四种花色都有

2 49名学生,所以至少要49+1=50本书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同学能得到2本书。

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了全长的五分之二,第二次用去14米,这时剩下的铁丝长度正好是用去的三分之一,这根铁丝多少米?

某校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三分之二,后来转进2名男生,转走3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四分之三,现在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教材是前面学习的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这部分学习,一方面巩固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内容包括: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但实际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是成比例的,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可以列比例式来解,所以它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

本小节分三个层次教学:认识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应用比例尺画图。

(1)认识比例尺。

编写意图

教材首先说明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明确它的意义,并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的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零件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例1教学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后面比例尺的计算做铺垫。

教学建议

教学比例尺时,可以出示一幅用数值比例尺表示的地图,结合地图说明绘制地图首先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引出比例尺。再将地图上的比例尺放大,让学生说说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100000000表示什么?接着再出示一幅用数值比例尺标注的地图,让学生说说它的具体含义。另外出示一幅用线段比例尺标注的地图,让学生认识线段比例尺。

为充分认识比例尺,还可以再出示一张放大的图纸,说明有时根据需要,要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到图纸上。让学生找出这张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结合上面三个比例尺,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教学例1时,可结合认识过的线段比例尺进行,使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根据线段比例尺,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要把不同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在把50 km改化成用厘米做单位的量时,50后面应补多少个0,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要注意结合学生的错误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化法。最后说明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完成“做一做”后,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根据图中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单位;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是1的整数比。

(2) 例2。

编写意图

教学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教材给出了北京市地铁线路图、比例尺和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长度,求实际的长度。教材给出了完整的解题过程:先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教学建议

本例是根据比例尺的关系式,应用方程求出未知数。这个方法学生在前面学习解比例时已经掌握。本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设未知数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使用的单位不同,因此在设x时应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是个难点,教学时要注意指导。要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但已知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可以先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化成千米数。第二,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里的比例尺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也就是说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有关比例尺的问题也可以用正比例来解,解题过程中可以把这个问题点明。

教材没有安排“做一做”,教师可以出一道求图上距离的题目作为反馈和巩固练习。

(3)例3。

编写意图

是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的问题是根据学校操场的实际长度,画出操场平面图。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前面学习的两个内容:一是,确定平面图的比例尺。二是,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教材显示小组讨论的画面,提示要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通过学生讨论,提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先确定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确定操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教材出现两个学生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的方法和结果。左边男孩根据比例尺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右边女孩根据图上的1 cm表示地面上10 m的实际距离,80 m里有8个10 m,60 m里有6个10 m,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分别是8 cm和6 cm,这种方法不用将实际距离化成厘米数,比左边的方法稍简便一些。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出示题目,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着手计算。

学生讨论后选择小组汇报:确定的比例尺是多少?怎样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结果是多少?可以让其他小组评价一下,他们确定的比例尺是否合适?(要从求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来判断,使学生认识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他们求出的长和宽正确吗?

讨论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的方法时,对书上呈现的两个学生的方法,应让学生理解其算法以及各自不同的特点。

最后让各小组调整比例尺,计算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画出平面图。注意提醒学生图上要注明比例尺。

(4)“做一做”。

第1题给出了一幅某地的地图,并在图中给出了线段比例尺。练习时先实际测量图上距离(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是2 cm),再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此题既可以根据比例尺用解比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这样解答:图上1 cm长的距离相当于实际600 m的距离,因为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是2 cm,所以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200 m。

第2题,确定位置,是过去学过的内容,这里要先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出各位同学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再标出他们三家的位置。

(5)关于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知道把数值比例尺改为线段比例尺,最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中,实际距离的单位要改写成所要求的单位。

第3题,求七星瓢虫图片的比例尺。题目给出了瓢虫的实际长度,要先量出它在图片上的长度,再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出比例尺。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所以图的比例尺的后项为1,练习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

第9题,要求学生先实地测量出房屋的长与宽,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它们的图上距离,最后画出房屋的平面图。在确定比例尺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根据平面图的大小来确定。

第10题,要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尺,这里用图上距离1 cm表示实际距离200 m比较合适。

涉及到利用比例尺画图的习题,要提醒学生在图中标明比例尺。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编写意图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材首先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现象: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然后通过例4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教材先让学生按2∶1的比在方格纸上画出三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放大图,使学生通过画图了解到: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即可。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放大前后的图形,通过对比认识到:放大前、后,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按1∶3的比缩小,体会到: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图形变小了,但形状没变。最后教材综合两方面的认识,总结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建议

(1)出示教材第56页的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哪些是将物体缩小?由此说明生活中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教学例4。

出示例4,说明按2∶1放大图形的意思,使学生知道: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然后让学生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独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3.用比例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1)例5。

编写意图

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为突出用比例知识解答的思路,教材特别用色字强调两个要点。首先要判断题目中两种量是成哪种比例,然后列出比例式所必需的相等关系。

用比例知识解答的过程,教材完整的给出来了,即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答。最后,教材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知道水费,怎样求用水量。

教学建议

用比例知识解答正、反比例的问题的关键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然后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所以在教学前可以先给出一些数量关系,让学生判断成什么比例,依据什么判断的。

引入例5后,提出: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再进一步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可以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然后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解答后,还可以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是否合乎题意。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最后提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通过订正、交流,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2)例6。

编写意图

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编排思路与例5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解答之后也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最后安排“做一做”,以相同的题材“小明买笔的问题”,让学生巩固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问题的思路。

教学建议

可以参照例5的教学进行。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的特点和解决含反比例关系的问题的方法。

“做一做”可以直接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解答后对照两题说一说两道题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结合“做一做”总结应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一、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二、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三、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

4.关于练习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判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按一定的比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它的各边也按这样的比放大或缩小了。本题只有D的各边是按2∶1放大了,因为它的四条边都是原图A各边长度的2倍。判断后,让学生说说理由。

第2题的第(3)问,要将3个三角形联系起来看。B和C是三角形A经过放大后的图形;A是三角形C经过缩小后的图形。

整理和复习

(第63~65页)

这部分教材对比例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教学中要根据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有针对地进行复习。对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概念,注意通过对比复习,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第1题,复习“比”、“比例”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并举出具体的例子,结合例子说明“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第2题,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可以让学生先做解比例的练习,再说说依据什么解比例。

第3题,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先判断,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注意让学生表述完整。结合此题可以让学生完成练习十的第3题。

第4题,复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说一说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再完成练习十的第4、5题。

2.第65页的“阅读资料”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以数学家斐波那契的名字命名的数列。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斐波那契的生平以及对数学发展的贡献,然后结合生动有趣的“兔子问题”介绍“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使学生通过观察兔子数量变化的图示和相应的数量变化情况表,看到月份与兔子对数的关系,从而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

在研究“兔子问题”时,对于兔子的出生过程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应该鼓励他们用画图等直观方式进行探究。例如,可以用小圆或小三角形等图标代表小兔,用大圆或大三角形等图标代表大兔,通过图示呈现每个月兔子的数量。在呈现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发现规律,即除了头两个月,其后每月的兔子对数都是前两个月的兔子对数之和。利用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作进一步的研究,如接下来的第13,14,…个月,一共有多少对兔子?

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要求。“阅读资料”的内容只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自主探究,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因此,这部分内容不必对全体学生作统一的硬性要求。

甲乙两筐苹果一样重,甲卖了19千克,乙卖了7千克,问甲乙共重多少千克。

六年级的一道数学题~
原来每个房间4人,多出19人没得住;后来每个房间6人 你想象成先每4人一个宿舍分好,再把剩下的19个人每2人一组塞到分好的4人宿舍里,这样每个宿舍就变成6个人了。那么有19\/2=9…1人,也就是你把剩下的19人塞到了9个宿舍里后还剩下了一个人。而题目中说6人一个宿舍的话房间会住不满,...

儿子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让人磨破脑壳,求救!
先设公的白、黑、花、棕牛的数量分别是x1,x2,x3,x4只,母的白、黑、花、棕牛的数量分别是y1,y2,y3,y4只,依题意可知:x1=x4+5\/6*x2 x2=x4+9\/20*x3 x3=x4+13\/42*x1 y1=7\/12*(x2+y2)y2=9\/20*(x3+y3)y3=11\/30*(x4+y4)y4=13\/42*(x1+y1)整理,化简后,得到 x1...

数学题(六年级数学广角) 在线等的~~~!!!
3+1=4个 桃子、苹果和梨三种水果个若干个混合放在一起,一次最少取出几个,就至少有2个是同一个水果? 3+1=4个 某校六年级二班有48位同学,至少有几位同学在同一月内过生日?42 \/12 =3...6 3+1=4个 有4个同学练习投篮,一共投进了30个球,一定有一个人至少投进了几个球?30...

3道六年级数学题(数学好的人请进)
1. (1300-1060)\/(140-80)=4天 2. 800\/(1-20%)=1000个 3. 1\/【1\/(4+1)-1\/(5+1)】=30本

说一下人教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奥数题k有晓得的人就说下哈,十分感谢...
第11题: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在圆中画一个扇形,使它的面积占圆面积的20%,并且算出这个扇形的面积。分析:此题与上题的思路一样。3.14×3×3×20%=5.652(平方厘米)答:这个扇形的面积是5.652平方厘米。5.学校把植树任务按5:3分给六年级和五年级。六年级实际栽了108棵,超过原分配任务的...

六年级数学题
六年级数学题 某校六年级学生有80人,其中有3分之4的学生喜欢绘画,5分之4的学生喜欢音乐,8分之5的学生喜欢书法,这三项都爱好的有33人。问:这个年级最多有多少人这三项都不喜欢?是4... 某校六年级学生有80人,其中有3分之4的学生喜欢绘画,5分之4的学生喜欢音乐,8分之5的学生喜欢书法,这三项都爱好的有...

小学六年级 数学题,会数学的人进来一下~~~急啊!!!
您好!预设:第一种:可以一个一个地通知,这样要用15分钟。第二种:可以分组通知,例如可以分成3个组,这样比第一种要节约时间,通知完15人至少需要7分钟。如果分成四个组,可以分成4、4、4、3这样就可以用6分钟。还可以按6、5、4的人数分成三个组,用的时间也是6分钟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六年级数学题,好心人请帮帮忙,积分不用担心
1、初步观察,发现,A与E说的都是B与D的排名,既然只说对了一半,那么,B不是第二名就是第三名,假设E所说B是第二名是对的,那么,A所说的D是第二名就是错的,而剩下半句是对的,即“B是第三名”自相矛盾,所以,B不是第二名,B是第三名,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E:第一名 C:第...

六年级数学题
、六(1)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4)全班有45人,男生有( )人。2、甲数和乙数的比7: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6:5,丙数是甲数的 ,甲数和丙数的比是( ):( )。3、0.08的...

四道六年级数学题(输数学好的人进)
1题没有图。2.设甲每天可以做工程的x,乙每天y。则有方程组5x+3y=1,9y+3x=1.解得x=1\/6,y=1\/18.所以甲先做4天做了工程的4*1\/6=2\/3.。剩下工程的1\/3 所以乙完成这1\/3需要 (1\/3 ) \/ ( 1\/18)=6天。3设成本为x元,每件减价5%,就是每件卖95元,就多订购20件 列出...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