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运用以情结景的古诗 乡土情结古诗词

2024-07-03m.fan-pin.com
运用以情结景的古诗有哪些?~

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2、《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乡土情结古诗词
杂诗·君自故乡来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长门怨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长干曲
【唐】崔颢 (1)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2)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3)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4)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菩萨蛮》 【五代】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留别王侍御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唐】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前两联内容),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

触景生情的例子很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李白《菩萨蛮》);“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缘情写景。

“缘情写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缘情写景的例子在古典诗歌中也不少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二)移情于景与寓情于景。

1.移情于景。

移情于景即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让它为人事而动情,从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更浓烈。如李白的《劳劳亭》一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在这首诗中,作者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意有情,使之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中的“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之句,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地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而从行人马蹄在草地上远去的形象,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别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再如杜牧《赠别二首》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之句,通过写蜡烛,把离人相对垂泪,终夜不寐的凄哀婉转的别情表达得含蓄、缠绵、别致……

移情于景在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2.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又称“融情入景”、“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

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旧时月色斋词谭》)寓情于景,能使诗歌收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之功效。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刘熙载评它的好处“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首诗句句写景,然而无一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例子在古典诗歌中也很多见: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中的句子“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都是融情入景的佳句。

(三)以景衬情。

“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乃具深婉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我国古代诗人深谙此道,在古典诗词中,渲染景物以衬托所抒之情的例子很多。以景衬情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

以哀景写哀情。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一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的。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一个百花凋零的末春景色作为分离的背景,必然倍增离恨,所以“别亦难”。这些诗句从不同的方面,摄取了凄迷的风景,作为分别的衬托,更加重了别离的愁苦。

以乐景写乐情。
李白《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江上的渔火和水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像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这些景物衬托出了诗人出游的喜悦之情。

2. 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融融怡人的春光越发衬出诗人归心的殷切。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之句,写扬子江边,春光正好,杨柳依依,杨花点点,但因为“君向潇湘我向秦”的离别,故景色虽好,却使人愁杀。作者迁情于景,景随情变了。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以哀景写乐情。
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效果更为强烈。

(四)以景结情与以情结景。

1.以景结情。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抒情,最后以写景物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聊举三例加以说明:
戴叔伦《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诗的前两句悬空落笔,以慨叹之笔抒情,直将屈子一生的悲愤写得无以复加。再接下去似乎非常不易,高明的诗人别具匠心地以写景来收束:“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两句全不用意,却让人觉得幽怨不尽,情伤无限,可谓空际传神。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沈德潜评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轻轻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的景象收束全诗,将不尽之情以不尽尽之,这种以景结情,真可谓“绝处生姿”。

2.以情结景。

所谓“以情结景”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回味无穷。

请看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的前六句写诗人登临谢眺北楼所见的景象,末两句的抒发的苦闷、孤独之情让读者品出了前六句景中的“秋味”。

再如寇准的《江南春》:“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这首词前四句写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以情结景,使抒发的感情由隐而显,实属点睛之笔。

再如王禹偁的《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前半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景,最后一句抒情点醒全词,让读者回味出前面所写之景中所蕴含的浓情:建功立业的抱负,不被理解的孤独愁闷。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歌追求的境界,以上所列种种情景方式只是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特征而分列,实际上一首诗往往兼用几种方式,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创造出诗歌美妙的意境。

古诗中表示意象的词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

意象群的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另外,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

诗经中关于乡土的诗句(急关于乡土情节中的诗句)
1.【急】关于乡土情节中的诗句 《乡土情结》中引用诗文整理 良辰美景奈何天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赏析: 这是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中的一支曲子。 在春香的鼓舞下,杜丽娘...

黄鹤楼 崔颢 诗意思是什么 包括朝代,原文还有表达的情感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

关于离愁别绪的意象及诗句
3.为什么梧桐在古诗词中有离愁别绪的意象 梧桐落叶早,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结,睹物伤怀,见叶落更觉秋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李煜《相见欢》)囚禁生活中的南唐帝王,自是有一番愁苦,而这清冷的月光照着光秃的梧桐树,愈加增添了院中人的愁怨...

用明月抒发感情的诗句
4.求关于于月亮的诗句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

借助意象“柳”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与柳有关的思乡的诗句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表现思乡。乡愁的诗句
23.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 24.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 ——张先 25.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26.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周邦彦 27.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 28.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

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

中国古诗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与“漂泊”之...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