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关于宇宙飞船的小知识(有关太空的小常识,介绍太空的)

2024-06-29m.fan-pin.com
~ 1.有关太空的小常识,介绍太空的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太空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

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2.收集五条简单的太空小知识
太空是高寒的环境,平均温度为零下270.3℃。

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如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太阳宇宙线辐射是太阳在发生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阳风则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

许多天体都有磁场,磁场俘获上述高能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很强的辐射带,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内外两个辐射带。由此可见,太空还是一个强辐射环境。

太空还是一个高真空,微重力环境。重力仅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g (g-重力加速度) ,而人在地面上感受到的重力是1g。

所以 *** 太空服人类无法在太空生存。
3.有关宇宙飞船的知识了解:请谈谈“发现号”的太空之
东方时空:“发现号”一波三折的太空之旅2005年08月11日 09:13 竞报 北京时间8月9日20:12分,100吨重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经过14天的太空之旅之后,稳稳地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7名宇航员顺利走出了航天飞机,机长格林斯说: “我们很高兴回来,我们也祝贺整个团队出色完成了这次任务。”

由于有早前“挑战号”和“哥伦比亚号”失事的阴影,许多美国父母对此提心吊胆,甚至没敢让孩子收看本次“发现号”返回的电视直播。这一个迟到了两天的历史时刻终于让美国宇航局的官员们如释重负,也让无数美国人狂欢不已。总统布什盛赞“发现号”的成功着陆,让美国重拾了信心。

“发现”号原定于8月8号返回地球,但是由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天气状况不稳定,控制中心把“发现”号的着陆时间推迟了24小时。24小时,对经历过两次航天飞机失事的美国人来说,简直就是煎熬。为了让大家放松心情,机长柯林斯也只能安排宇航员们听听摇滚乐和乡村音乐打发时间。宇航员们还自我安慰:能在太空多待一天,从窗户眺望,享受太空生活。

但是24小时以后,也就是9号的返回过程还不是一帆风顺。原定最早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5点07分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但是由于佛罗里达州着陆地点云层很低,甚至还飘起了小雨,这糟糕的天气使美国宇航局放弃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两次降落机会,他们最后决定,“发现”号改在第一后备地点: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着陆。时间再次推迟到8点12分。

当然,发现号随着人们悬着的心安全落地,也终于印证了宇航员们前一天晚上在航天飞机上听的一首“披头士”的歌:那首歌的歌名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虽然“发现”号最终成功返航,但在之前的半个月甚至是更长的一段时间里,由它引发的争议和焦虑却始终困扰着很多人的心。19年前“挑战者”号和两年前“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惨剧仍然历历在目,如果这一次“发现”号再度失手,将会使人们对美国载人航天界的信心降至冰点,而美国航空航天局未来的其它计划也都将化为泡影。也就是说,“发现”号此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然而,回顾过去的26天我们看到,“发现”号的这一次旅程显然仍是一波三折。

北京时间7月1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出面表态,由于航天飞机的燃料系统存在故障,原定这一天的发射计划不得不被延迟。这个决定不仅大大打击了很多美国人的信心,更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于发射安全的焦虑。

7月26日,在推迟了12天后,“发现”号终于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然而,在腾空而起的刹那间,“发现”号外挂燃料器的顶端却撞上了一只小鸟,而航天飞机上的摄像机还拍摄到有绝热材料脱落的画面,这让人们的心再次悬了起来,因为两年前,正是同样的原因导致了“哥伦比亚”号的惨剧。

好在这一次有惊无险。7月29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当宇航员们逐个“飘”进国际空间站的时候,这里的美国宇航员菲力普斯热情地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伸出了手,以示欢迎。这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自2002年底以来与航天飞机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握手。当天,为了检查航天飞机表面绝热瓦是否受到损伤,“发现”号还实现了一次翻转,使机腹朝向空间站。这也是航天史上航天飞机的第一次“太空后空翻”。

接下来的几天,一切变得顺利起来。7月30日,美国宇航员鲁宾逊和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开始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两名宇航员主要检查了“发现”号绝热瓦的受损情况,并进行了受损绝热瓦的模拟修复试验。

8月1日,鲁宾逊和野口聪一成功进行了第二次太空行走,并更换了空间站上2002年失灵的一个陀螺仪。

8月3日,两名宇航员又开始了第三次太空行走,鲁宾逊还成功对“发现”号进行了太空维修,这是航天飞机24年飞行历史上第一次接受太空维修,它也为“发现”号返航进入地球大气层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不过,这次维修仍然让很多人捏了一把汗,因为在此之前,这样的工作从来没有人做过。

8月5日,也就是飞行的第11天,“发现”号已经做好了返航“回家”的准备。这一天,几名宇航员还举办了一个小小的仪式,纪念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机组的全体成员,以及其他为航天事业牺牲的先驱们。

8月6日,在飞行的第12天,“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脱离,正式踏上了返回地球的航程。然而,这个旅程到此却并没有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不稳定的天气让人们的心再次悬在了半空。在推迟了一天之后,北京时间8月9日20:12分,当“发现”号航天飞机最终成功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后,所有曾经紧绷的心才终于安定了下来。
4.有关宇宙飞船的知识了解:请谈谈“发现号”的太空之旅
“发现”号太空之旅

7月26日(飞行第1天):北京时间22时39分,“发现”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7月28日(飞行第3天):北京时间19时18分,“发现”号

在飞行近45个小时后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空间站宇航员还在对接前对“发现”号进行了“拍照查体”。

7月29日(飞行第4天):机组人员将“拉斐尔多功能后勤舱”安装在“团结”号节点舱上,并为第二天的首次太空行走进行准备工作。

7月30日(飞行第5天):北京时间17时46分,美国宇航员斯蒂芬•鲁宾逊和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开始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两名宇航员主要检查了“发现”号绝热瓦的受损情况,并进行了受损绝热瓦模拟修复试验。

7月31日(飞行第6天):宇航员继续从航天飞机向国际空间站搬运货物,并为第二次太空行走作准备。美国宇航局当日决定将“发现”号行程延长一天。

8月1日(飞行第7天):野口聪一和斯蒂芬•鲁宾逊成功进行第二次太空行走,更换了空间站在2002年失灵的一个陀螺仪。

8月2日(飞行第8天):宇航员向空间站搬运货物,为第三次太空行走作准备。美国总统布什与“发现”号全体机组人员通话,赞扬他们为太空探索事业勇冒风险的精神。

8月3日(飞行第9天):野口聪一和斯蒂芬•鲁宾逊进行第三次太空行走。鲁宾逊成功对“发现”号进行了太空维修,两人还在“寻求”号闸舱外安装了外部堆放平台等设备。此次太空行走比原计划提前40分钟完成。

8月5日(飞行第11天):“发现”号宇航员借助国际空间站机械臂将“拉斐尔”多功能后勤舱从空间站的“团结”号节点舱取下,并将其放回“发现”号,从而做好了返航“回家”的准备。“发现”号和国际空间站上的9名宇航员共同纪念了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机组全体成员及其他为航天事业牺牲的先驱。

8月6日(飞行第12天):北京时间15时24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脱离,踏上返回地球的航程。

8月7日(飞行第13天):机组人员检查航天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熟悉航天飞机脱离轨道的时间流程,安装航天飞机返航使用的KU波段天线。

8月8日(飞行第14天):因天气原因“发现”号推迟一天着陆。

8月9日(飞行第15天):“发现”号安全返回地面。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5.有关太空的知识(要求内容简洁)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同? 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话题。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

100多种太空食品 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

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

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的方向定为“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脚踩大地,头顶蓝天”。

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不过大多数宇航员不习惯飘荡着睡。

一旦从飘浮睡眠中醒来,他们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

宇航员洗脸刷牙比较奇特,为了防止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然后再用湿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刷牙,牙膏泡会飞得满座舱都是。

宇航员刮胡子一般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时还必须十分小心胡子渣从剃须刀边漏出来。太空舱本来就十分狭小,环保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

如果细小的胡渣飘在座舱里,清理起来会十分困难。

关于航天的知识
“东方”1号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它由两个舱组成,上面的是密封载人舱,又称航天员座舱。这是一个直径为2.3米的球体。舱内设有能保障航天员生活的供水、供气的生命保障系统,以及控制飞船姿态的姿态控制系统、测量飞船飞行轨道的信标系统、着陆用的降落伞回收系统和应急救生用的弹射座椅系统...

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

十个航天小知识有哪些?
4、 世界上第一颗粒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5、 人类第一位成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叫(尢里•加加林),他是(前苏联)人。6、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7、 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首次飞行...

从化学知识出发,认为在发射宇宙飞船是有哪些问题涉及化学,需要注意什么...
C、在失重情况下,舱中的空气不对流 D、在宇宙飞船船舱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大 (2)宇航食品必须做成一口一块的“一口吞”,饼干、面包之类的食品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否则就可能引起的后果是(填写序号)A A、产生太空舱内粉尘污染 B、可能产生爆炸 C、宇航员体内能量严重不足 (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

航天科普知识有哪些
航天科普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 航天器的定义:航天器是指能够在大气层外空间(太空)进行活动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器。2. 航天发展历程:介绍人类航天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航天先驱者、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第一个太空站的建设等。3. 航天技术基础:讲解航天技术的基础知识,如火箭推进原理、航天...

求一些航空航天知识
“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回收,使得航天物理知识在中考命题中出现升温的趋势,了解飞船运动的有关情况,将有利于同学们求解有关航天知识的信息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题.现就有关宇宙飞船及卫星在空间运动的相关信息分类探讨如下:一. 卫星的发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不得低于7.9km...

航天科普知识有哪些
航天科普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 航天器的概念:航天器是指能够在大气层外空间(太空)进行活动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器。2. 航天历史:介绍人类航天的历史,包括最早的航天先驱者、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个太空站等。3. 航天技术:介绍航天技术的基础知识,如火箭推进、航天器导航、空间通信等。4. ...

关于航天知识
宇宙飞船内环境和地面大气环境差不多,你说的压缩空气是指宇航员出舱用的吗?宇宙飞船都有空气更新系统的,处理二氧化碳,水之类的通过各种反应,部分循环利用的。宇航员的呼吸还是有保证的。

中国航天顺口溜 航天科普知识内容
航天科普知识还有什么 1、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是用万户这个人的名字命名的,这是为了纪念他。2、钱学森是国际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人类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第一次飞行的时候绕地球飞行了一圈,而在太空飞行了108分钟的时间。3、液氢和液氧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级所用的推进剂,1980年的...

有关航天的知识
3,火箭被蒙古人带到了西方,16世纪英国内战时使用了火箭弹,后来它没竞争过火炮沉寂了一段时间;4,二战时,德国冯·布劳恩发明了液体火箭,开创了弹道导弹时代,他和v2出了名;5,战后,各国纷纷发展载人航天,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先坐东方号飞船绕地球几周;6,美国一怒之下,开展了阿波罗航天工程,并...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