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杂号将军是什么,三国时期为什么那么多

2024-06-29m.fan-pin.com
~

很多人可能听过杂号将军这个称呼,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有不少武将都是杂号将军。这个称呼就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光凭杂这个字,听起来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那么历史上这些杂号将军究竟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称为杂号将军?而且在三国时期的杂号将军非常多,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杂号将军的来历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蜀汉的杂号将军,是刘备用来明尊卑、收人心的利器。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克成都,大封群臣,赏赐巨亿。乃至元勋四人(关、张、葛、法)竟每人分到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铜钱五千万、蜀锦千匹、珍宝无数。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蜀书六张飞传》

类似的强盗分赃行径历代皆有,固无足论。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刘备集团的将军名号,亦自此猥滥。

两汉立国各二百年,前汉将军号共47种、后汉将军号共75种。蜀汉立国不足半个世纪(221-263),将军号竟多达62种。注:具体数字引自洪武雄《蜀汉政治制度史考论》甲篇第一章。

虽然乱世中军事活动频繁,将军名目增多情有可原;但如果熟悉《蜀书》,会发现蜀汉政权内部,挂将军名号者,大抵不掌兵。真正统军之人,是领军、典军、护军、监军;以及军师和参军这类职位。

蜀汉将军号的作用,实际是表示班列位阶差异(品级)。换言之,在两汉制度里秩阶二千石的偏裨杂号将军,在蜀汉政权中、已分化出不同的朝班次序。因此,刘备入川后滥授将军封号,便很好理解。即借用不同的将军称号,来确定阵营内部的高低位次,达到尊卑有序之目的。

另外,因为刘备地盘有限,无论是郡守、还是令长,可授之官均不为多。因此无常事、不常置的将军职位,因为没有定员限制,便成了肆意增设、笼络人心的武器。一言蔽之,刘备滥增将军封号,实际是穷生奸计的不得已。而新设的诸将军,又在劝进大业上助力刘备,可谓一石二鸟。

2、所谓将军号

将军者,顾名思义,是将(统御)军(部队)之意。领军者即是将军。两汉将军名号极为有限,除了固定的八重号外,其余均为遇战事则临时任免,战罢则撤销职务,属临时性质。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后汉书百官志》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合称八重号。重号将军,班在公卿之列。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后汉书百官志》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蔡质《汉仪》

特殊情况下、大将军可以班在群僚之右。东汉诸帝早夭、往往幼主临朝,大将军由外戚首领担任,有辅政之权。

重号之下又有杂号。杂号将军金印紫绶(同于公卿)、秩阶二千石(同于郡守),亦属高阶官职。这类杂号,因为颇具临时任免性质,往往会冠以任务名称或者部队特性;如讨虏平寇楼船伏波强弩骁骑等等。或冠以美称,如奋威奋武扬武扬烈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刘备入川后,新设的诸杂号,秩阶与汉制的二千石已经明显不同,出现了不少班在五校尉(比二千石)之下的将军。这批低阶杂号,实际秩阶大约在千石甚至更低。

比如在荆州充当长沙太守(二千石)的廖立,随刘备入川后,授予的将军号居然位在五校之下(比二千石),相当于连降三级。导致廖立破口大骂,称所托非人。

(廖)立随比为将军,面语臣(指诸葛亮)曰:我何宜在诸将军中!不表我为卿,上当在五校!--《诸葛亮集》诸葛亮闻讯,意味深长地表示李严的杂号将军,亦班在五校之下。臣答:将军者,随大比耳。至于卿者,正方(指李严)亦未为卿也。且宜处五校。--《诸葛亮集》

有低阶就有高阶。如安汉将军糜竺,因为定策大功,班在九卿之上。注:见《劝进表》,安汉将军糜竺,班在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之上。可知安汉将军位次远超九卿,拟于三公。

考虑到彼时刘备以左将军(四方重号)身份授官,可知蜀汉政权中,四方将军(前左右后)位在上公。很好理解,谁让开国皇帝是左将军呢?就好像利比亚昔日的最高军衔是上校一样。注:卡扎菲上台时,军衔是上校。故利比亚长期以上校为最高军阶。

可见,刘备麾下的诸多杂号,已经出现明显的地位差异。群僚虽然皆冠将军之名,实际班次却有云泥之别。

3、将军号的妙用

无定员、不常置的杂号将军,是笼络人心的利器。将军号的猥滥,事出不得已。毕竟刘备这种成型未久的草台班子,首领官止左将军(中二千石),能授予的职务,顶天到郡守(二千石)、令长(四百至六百石)。

尴尬的是,当时刘备手里也没几个郡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日里,群下的职位大抵是参/署左将军府事、左将军从事等等,相当于没有汉廷的正式名分、只是跟着刘备瞎混而已。更不必说自徐州叛乱(199)后,刘备的左将军名号也被曹操褫夺,转授辽东公孙家族。

荆州时代(201-208),刘备麾下最高的官职,不过是偏将军关羽、糜竺,与中郎将张飞。这哥几个也没有根据地,只能跟着刘琦、刘备狼狈地混饭吃。赤壁战后(208-211),刘备南征四郡(武陵、零陵、长沙、桂阳),众兄弟才算有了栖身之所。关羽也终于从偏裨将军,升格为荡寇将军(杂号)。但其襄阳太守依然是遥领,襄阳实际在曹魏手中。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蜀书六关羽传》

总而言之,没有资本是刘备最大的问题。想封个太守,都只能画饼充饥。更严重的问题是,有限的地盘中,郡守已被瓜分完毕(关、张、赵、葛、廖立、郝普)。而县令、县长则是鄙陋小职,无法收拢名士之心。比如零陵大族蒋琬,与表弟潘濬、刘敏皆为荆州俊才。刘备入蜀、征召蒋琬为广都县长,结果蒋琬嫌弃官儿小,竟终日烂醉,消极怠政。导致刘备视察时,蒋琬还在神游爪哇。

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蜀书十四蒋琬传》当时备大怒欲杀琬,诸葛亮请托得免。其实刘备暴怒,恐怕出自蒋琬轻视自己所授官小的恼火。蒋琬也不想想,当年刘备为了一个安喜县尉,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差点儿被张纯叛军杀掉(187)。如今给了蒋琬县长之位,竟不知满足,也难怪刘备大怒。

县长四百石、县令六百石,大族出身的名士,根本看不起这点儿微薄的俸禄;甚至会嫌弃官小位卑,拒绝征召。东汉养志隐士,非公车征召不至,即如此类。注:隐士养志(沽名钓誉)的案例多到数不清。有些入戏太深的,甚至公车征召亦不肯出仕。详见《后汉书》、《三国志》,文多不载。

因此,入主成都,割据益州之后(214),刘备便要另想对策。

因为荆州郡县有限,益州郡县也不为多,更不用说还有刘璋旧部、益州土著、东州集团等势力亟待安抚。刘备初入川,不可能完全剥夺旧人的权力、来补偿新人。因此,如何安抚新、旧势力,便成为刘备集团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将军封号,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因为将军之职,本为征伐所设;遇有战事即授予,战罢则收归朝廷,属临时性质的职务。因此无常事、不常置也无定员。换言之,将军号是一个可以无限授予的高阶职位。

这完全符合刘备的需要。毕竟刘备不像曹操家大业大,刘备手里那点儿可怜的郡县数量,只怕一个县城设置八个县长都不够分,只好另辟蹊径,利用秩二千石的杂号将军,笼络人心。于是刘备集团中,昔日的穷亲戚、穷哥们儿遂一夜鸡犬升天。

著名的谈客三人组(糜竺、简雍、孙乾),不过是耍嘴皮子的说客,未尝有所统御,均授将军封号。孙乾秉忠将军、简雍昭德将军、糜竺安汉将军,位在卿上。

益州既平,拜(糜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蜀书八 糜竺传》先主定益州,乾自(左将军)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蜀书八孙乾传》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蜀书八 简雍传》

简雍是个满口黄段子的无赖,仗着刘备发小这层关系才做的将军。他这个所谓的昭德(即光大德行)完全名实相悖,平日里是个瘫腿箕坐、优游讽议的政治混混,哪里有半点儿昭德之美!(简雍)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蜀书八简雍传》

还有镇远将军赖恭,在交州刺史任上、被苍梧太守吴巨驱逐,不得已投奔刘备。按《吴书》所言,赖恭是个昏头昏脑、不晓时事的腐儒。这种糊涂虫竟也一夜间跻身将军之列,可笑至极。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吴书八薛综传》

刘备入川,鸡犬升天,几乎人人皆为将军。但真正有领兵之权的将军,依然还是关张赵葛那班旧人,其余诸将,不过备位充数而已。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备资业有限,不得不利用不设定员的将军封号,擢拔群士、笼络人心。

4、刘备的小算盘

将军名号,除了可以收拢人心,另有自抬身价的作用,为称帝劝进做准备。刘备入川之始,诸葛亮便对刘巴说主公收合文武、欲定大事,即指篡代称帝之事。换言之,刘备称汉中王(219)、称皇帝(221)的计划,实际是前后手。亮曰: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零陵先贤传》

这就需要劝进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历地位。最好是前朝的三公九卿;至少也得是个将军、尚书。如果劝进者是一群县令、县长,那就显得新政权的格局太过猥琐,没有朝气,好似割据小朝廷一般。因此,刘备称王时(219),便需要手下地位尊贵、至少也得是杂号将军。刘备称帝时,需要的便更多。

这也能解释为何廖立、李严初受的将军号,班在五校尉之下(214);但刘备晋位汉中王之后(219),便直接滥封了四方将军(关张马黄)与尚书令(法正)。这是因为称王(219)仅仅是称帝(221)的前奏。称王的劝进者,杂号将军即可;称帝的劝进者,非重号将军不行。个中道理显见。

旧社会里要推举个县长,只需县里的地主大户、流氓恶霸即可。但推举个市长,县级大户便显得轻了,非得城里的商会头子、保安团长不可。这也是《汉中王劝进表》中,群臣上书中海内英雄望风归附,可惜刘备爵号不显的政治隐喻。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刘备)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汉中王劝进表》

换言之,想收罗英雄,必须身居高位。而身居高位,便自然有了更大的权力,来敕封更高的官职,进而巩固法统,收揽更多的人才。相比曹操在《让县自明书》里孤本非岩穴知名之士的自谦,刘备在自领汉中王时、自诩的孤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便显得特别妄自尊大、急不可待了。孤(曹操)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让县自明书》

先主上言汉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于外……--《蜀书二先主传》其实并非纯粹出于僭越之心,而是不得不自抬身价,以镇抚四方。非其本心、时势所迫耳。

5、小结

刘备入川之初、滥增将军名号,其实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的行为。彼时(214)地盘有限,且川中势力盘根错节,在无法剥夺旧人权力的限制下,如何安抚新人、收罗俊才,便成了刘备的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具有临时性质而又无定员限制的杂号将军,便成了安抚臣僚的利器。乃至出现部分杂号将军、班在五校之下,引发廖立等人的怨恨。

然而安抚群下只是前奏,刘备大封将军,实际是在为之后的称王称帝做准备。毕竟想推举国王,府吏、县令、郡守实在难堪大任。《劝进表》中最好是清一色的将军头衔,显得有里有面儿。这样,蜀汉小朝廷虽说是关门自嗨,也不至于太过跌份。

在此原则指导下,刘备集团中的谈客、关系户、政治混混这类从未领兵的闲散人员,一夜间皆得将军之号,沐猴而冠,可笑至极。蜀中将军封号的猥滥,也自此(214)而始。后主时代典兵者,大抵冠以都督名号,另有领军、护军、监军、典军,甚至军师、参军等临时性职务、逐渐取代将军,成为实际的掌兵之人。

蜀汉将军名号的猥滥、始自刘备入川的滥封。但若无刘备之滥封,僭越自立也便难以成行。毕竟刘备虽有心践祚,也需要劝进者具备一定的身份地位。这在益州群臣所谓刘备爵号不显、难以相率,以及刘备自叙臣荷上将之任、督董三军的迫切态度中,即可清楚洞悉。大封将军,实际是为了晋位九五。

后主世,便借用临时性称号(典军、领军、护军等)统御军队,而将军之号,则演化为位阶的标志。此即阎步克在《官阶制度引论》中描述的官职的爵位化、秩阶化云云。实职不断虚职化、位阶化;最终被差遣官(临时职务)所取代,重新构建新朝的官制系统,是四千年信史中循环往复的故事。历史在不断重演,而人们又总在同一个地方被绊倒。看刘备滥封之事、可知确实如此。



两个关于三国时期官职称谓问题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

三国时期东吴的六位奋威将军分别是哪些人?
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其...

三国时期担任讨寇将军这一官职的分别是哪些人?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曾经担任的荡寇将军,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杂号将军。彼时,除了关羽之外,还有张辽、张郃、张翼、程普、蒋钦等当时的名将,曾被封为荡寇将军一职。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讨寇将军”,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杂号将军。在三国时期,王平、邓艾等四位武将...

古代三国两个字官员等级排名
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

三国时期关羽在蜀汉担任的第一个职位是什么?
在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的地位相对较低,一般只高于偏将军,而在其他重号将军之下。比如刘备被东汉王朝册封为左将军,这属于前后左右四方将军,是一个地位相对较高的武将官职了。对于关羽的荡寇将军,虽然地位不高,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常设的权力,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荡寇将军的担任者,往往都是一流...

三国时的牙门将军与偏将军有哪些区别?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的关羽、马超、赵云,曹操集团的徐晃、于禁、张郃都曾担任此职。孙吴的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再升为偏将军,吕蒙拿下荆州后封的也是偏将军。官阶分析:偏将军与裨将军的地位高低源自主帅授权封赐的将军位,主帅是重号将军时可以因为战功或作战任务授予次于主营将军的军事权限独领副军协助...

三国时除了吕布,另外三个担任过奋武将军的人分别是谁?
汉武帝时 ,为霍去病设立骠骑将军一职。但是,在和匈奴的较量中,因为很多将领立下了战功,以此武将官职逐渐不够用了,总不能人人都是大将军吧。于是,自西汉时期,开始出现杂号将军,以此为封赏给立下战功的将领,如如骁骑、伏波、度辽、龙骧等杂号将军。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奋武将军不仅是一个常见的...

三国时的四位“振威将军”除了刘璋,另外三人分别是谁?
振威将军,杂号将军名,汉置,掌征伐。《后汉书·马成传》:“建武四年,拜扬武将军,督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发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击李宪。”其后,三国魏、吴、蜀皆置;魏晋沿置,四品。在汉末三国时期,因为重号将军的数量相对有限,而立下战功...

三国时期官职从高到低排名(官职要全)
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

三国时期朝廷官职有哪些?从大到小怎么排?
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太师: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之上。太傅: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