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刘备位居蜀中地为何自称“汉中王”? 三国时,刘备的政权被称为蜀国,为何他自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呢?

2024-07-06m.fan-pin.com
刘备位居蜀地为什么自称汉中王呢?~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兵进攻汉中,派遣吴兰、雷铜等夺取武都。公元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前,其势力包含了巴蜀之地、汉中郡以及荆州的部分地区。不过,其核心区域还是以蜀地为主,也即和先秦时期古蜀国的范围比较一致。那么,问题来了,刘备控制巴蜀之地,为何不称蜀王,而称汉中王?


首先,在东汉末年,虽然存在刘备、曹操、孙权等势力,但是,这些势力名义都是属于东汉王朝的,也即都是汉献帝刘协的手下。在此基础上,曹操在东汉王朝之下建立魏国这一封国,至于“魏王”的称号,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就孙权来说,后来称吴侯、吴王,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存在直接的关系。与此相对应的,就刘备的地盘来说,尤其是今四川省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古蜀国的疆域。在此基础上,刘备称蜀王,显然是比较合适的,而汉中只是一个郡,在范围上是明显小于蜀地或者巴蜀之地的。


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之所以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东汉末年,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也即刘备的毕生心愿,就是恢复东汉王朝的江山。在此基础上,刘备如果称蜀王的话,很可能会给外界一个自己准备割据一方的信号。换而言之,刘备称蜀王之后,很难再用匡扶汉室来凝聚人心了。因此,刘备虽然占据了巴蜀之地,其核心地盘也是蜀地为主,但是,刘备依然不会称蜀王,这是和自己的旗号相违背的事情。当然,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刘备之后会建立蜀汉呢?


值得注意的是,就刘备建立的国家,本来的国号只有“汉”,刘备自己也被称之为汉昭烈帝。只是,因为刘备势力主要在蜀地,所以,后人将其称之为“蜀汉”,实际上,对于刘备、诸葛亮、赵云等人来说,显然是不认同“蜀汉”的说法。另一方面,就刘备来说,之所以称汉中王,这是因为汉中处在关中和巴蜀之地的交界地带。刘备称汉中王,表达了自己以汉中作为跳板,以此北伐中原、恢复汉室江山的态度。虽然刘备没有北伐中原,但是,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确实是以汉中作为跳板和平台的。


最后,进一步来说,刘备称汉中王,也表明了自己不满足于割据一方的态度。此外,刘备称汉中王,也是在效仿自己的祖先汉高祖刘邦。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项籍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又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都城为南郑(今陕西南郑)。对于汉高祖刘邦来说,也占据了蜀地,不过,其封号却是汉王,而且,刘邦定都的南郑,也在汉中之地。而这,体现出刘邦重视汉中、不愿意在蜀地安于现状的态度。因此,在数百年后,刘备攻占了和刘邦当年差不多的地盘后,选择称汉中王(因为刘邦使用了汉王的称号,刘备显然不能再使用汉王了),而不是蜀王。对此,你怎么看呢?

公元219年,持续了两年的“汉中之战”告一段落,三分天下的刘备自称为“汉中王”。对于刘备的这个称号,骆驼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们熟知的三国,一般都被叫做魏国、吴国、和蜀国,那么为何刘备不自称“蜀王”,而要自称为“汉中王”呢?
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魏国是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后,才建国并定下国号为“魏”,而曹魏的起源,最早则是来自于曹操的封地,公元208年,曹操饮恨于赤壁,而让一统天下的局势,演变为鼎足三分。曹操于是吸取冒进的教训,开始整顿内务,为了名正言顺,和未来的野望,曹操借汉献帝之手加封自己为王,因为制所在本朝的魏郡,因此曹操的称号就是被定为“魏王”。

等到曹丕建国后,这个称号也被继承了下来。后来唐朝的国号“唐”,也是继承自老李家先祖“唐国公”这一称号。而三国中的吴国也是如此,老孙家出身于东汉时的吴郡,曹丕继位后,曾封孙权为吴王,后来孙权建国后也沿用了“吴”字。但“蜀”这个称号,却不是刘备自称,而是后人根据刘备政权的地理位置而定,刘备建国时,曹丕已经改朝换代,因此刘备建国所用的国号是“汉”而不是蜀。

梳理了三国的国号后,我们似乎仍然无法确定刘备称“汉中王“的原因。于是骆驼又查询了一些资料,推断刘备自称“汉中王”的因素,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通过梳理三国的国号,我们可以知道,当刘备自称“汉中王”时,天下的正朔仍是曹操把持的“汉”。

而刘备建立政权的基础,和发展的依据,就是以汉室宗亲自居,然后以匡扶汉室为旗号。而“蜀王”这个称号,非常具有地方色彩,如果刘备当时以“蜀王”为号,就有偏居一隅之嫌。刘备那么聪明,手下又有法正、诸葛亮这种思密周全的手下,因此刘备是不会有机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历经一场恶战后,曹操率军撤出汉中,刘备占领汉中。七月,在群臣的拥戴下,刘备在沔阳(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自称汉中王。问题来了:刘备控制着益州蜀地,为何不称蜀王,而称汉中王?

首先就是形势所需。刘备的主要地盘就是蜀地。在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的时候,蜀和魏、吴都是“大区级(如华北、华南)”,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侯,按说刘备应该称蜀王。汉中只是益州北部的一个郡。刘备用郡名当成王名,就相当于曹操控制中原却自称汝南王,孙权控制江东却自称会稽侯。这是谦虚的做法,引起别人的好感。

其次就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刘备最不可能的就是自称蜀王,他不会傻到这一步。刘备自称是汉朝宗室,一生都在为恢复汉室一统而努力。无论是他占徐州、取荆州、夺益州,都是为这个战略目标服务的。就如军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刘将军如果跨有荆州、益州,待天下有变,将军可派一员大将从荆州北上取洛阳,自己率大军从益州出汉中杀向中原。”

所以,在刘备看来,益州只是他最终消灭曹操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如果刘备自称蜀王,就等于告诉世人:我统一天下的目标都是骗你们玩的,我真正的目标是割据西川做土皇帝。

第三个就是汉中的地理位置。

汉中位于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地势高峻,只有几条谷地可供通行,比如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汉中自古就是中原地区进入西川的交通要道,控制汉中,退可守西川,进可图中原。曹操占领汉中后,对西川人心稳定造成了很大破坏,乱成一团。刘备北上夺汉中,初战不利,从事杨洪就对诸葛亮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之地,事关益州存亡,我们不惜代价也要夺下汉中,不然就是家门之祸。”

刘备拿下汉中,守住益州是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进取中原。刘备称汉中王,就包括一层寓意:刘备要以汉中为起点,收取中原。

最后一个,刘备自称汉中王,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这和他的祖先汉高祖刘邦有关系。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当然想做第三个刘邦(第二个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国都就在汉中。刘邦以汉中为前进基地,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打下中原。刘备称汉中王,摆明了复制老祖宗的路线,把曹操当成不可一世、但终将覆灭的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已经灭亡,然而刘备心中还是惦记着汉朝,再加上他那时候在蜀中很有势力,就想满足自己心中的想法。

因为他是汉室宗亲,一直有光复汉室的心愿。起名汉中王也有此原因。

因为他有称心如意的助手,还有强大的军队,迟早要是汉中王。

因为当时汉朝名存实亡,但是有这大义存在,他只能称王不能称帝。

结合望岳来简介杜甫一生
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

谁能讲一下西汉卓文君的故事?
「文君夜奔」景帝中元六年,司马相如回到蜀地,恰巧那里的富豪卓王孙,备了宴席请客。县令王吉和司马相如一起参加了宴会。客人被司马相如的堂堂仪表和潇洒的风度所吸引,正当酒酣耳熟的时候,王吉请司马相如弹一曲助兴。司马精湛的琴艺,博得众人的好感,更使那隔帘听曲的卓文君倾倒。这卓文君是富豪卓王孙...

求杜甫大事表:主要内容:时间、社会状况、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

《三国演义》为何把董卓、孙坚、袁术三人的结局设计得那么悲惨? 曹操...
刘备三请诸葛亮是为了表现出刘备的德才、仁义。此为明主,像曹操挟徐庶之母以求徐庶效忠的作法形成显明对比,一个仁义,一个奸诈,霸道。曹操杀杨修,是为帝王之术,君王最忌臣子揣摸自己的心思,杨修恰恰聪明地分析出曹操梦中杀人等事,实非事实,而是故意为之,是防人近身的办法。所以遭曹操忌恨。聪明...

杜甫在文学方面
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