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常山王国的西汉封国

2024-06-29m.fan-pin.com
西汉的王国问题~

主要是指西汉初期实行的分封制.西汉初年,刘邦为了巩固他们刘家的统治,封同姓为王.
但是刘老爹由于没有预见到他的儿子当是会有位能成为一个帝国的皇帝,所以没有为刘邦多生几个兄弟.造成了汉初刘邦封建诸候王时自家兄弟不够用.所以初始封的几个王国都很大,比如齐国,那是刘邦大儿子刘肥的,凡是能讲齐地方言的都封给刘肥.另一个大国是楚国,首位国王是刘邦之弟刘交,也很大,好几十座城池.再有一个就是吴国,刘邦封他的侄子刘濞为王.
这些王国,在刘邦活着时还能老实,但是在吕后临朝之后,惠帝刘盈没有后代,所以最后当皇帝的是刘帮的另一个儿子代王,即汉文帝.由诸候王到皇帝的转变,刺激了其他诸候王,他们认同样都是太上皇的后代,他们也有理由成为皇帝.
而且,由于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王国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人口也成倍的增加,所以他们的实力大增强.到了汉文帝时,各个王国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屏障,而是中央政府的威胁,尤其是齐、楚、吴、淮南等国。
但是汉文帝时虽已着手解决这些王国问题,但是,终汉文帝之世,除了把齐国一分五之外,并没有进行大的动作。汉景帝上台,采纳“削藩”之策,想对各诸候国动手。可还没等汉景帝动手,吴楚诸国开始发动叛乱,即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结果是中央胜,七国败。之后,中央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真正解决问题的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上台,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之策,封各诸候王嫡子之外的儿子为王或候,而不增加其封地。这样,几代下来,经过分割,原来的诸候国变得越来越小,最终这些小国再也不能形成对中央的威胁。

我认为,西汉王朝,从汉高祖起至汉景帝时的问题主要是诸侯王问题与匈奴问题,可谓是内忧外患,到汉景帝时基本解决了诸侯王问题,汉武帝基本解决了匈奴问题;从汉昭帝起直至西汉亡,主要问题就是外戚专政的问题,这个问题愈演愈烈,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到了最后被王莽篡权,西汉灭亡。宦官专政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在整个西汉,政权长时期掌握在外戚手中,宦官力量基本是无法同外戚抗衡的。只是到了东汉,为了抗衡外戚,皇帝借助宦官力量,才使其坐大的。

一、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初置常山王国,惠帝封三子刘不疑为常山王。都城元氏(今河北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去世。吕后改封其弟刘弘。四年(前184)刘弘被立为皇帝。吕后改封惠帝另一儿子刘朝。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卒,大臣以刘朝非惠帝子,诛之于邸第。国除为郡。
二、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都城元氏(今河北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常山国王刘舜,汉景帝刘启之子,武帝之弟。刘舜作为刘启的小儿子,娇生惯养,骄怠多淫,屡屡犯禁,刘启常常宽恕。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刘舜去世,儿子刘勃继位。刘勃比他父王更为荒淫,在服丧期间,排挤异母长兄刘梲,私奸饮酒,纵马弛街,不尽孝道。由此引起刘梲不满,上诉于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武帝派张骞赴常山都城元氏查证,武帝下诏废常山国。常山王国复为郡。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