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长沙保卫战》的真正历史结局是什么?

2024-07-03m.fan-pin.com
《长沙保卫战》的历史真实事件是什么?~


长沙保卫战实际上是抗日期间四次长沙战役的统称。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和广州早早沦陷,而长沙作为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就像一科钉子钉在了日军的前进道路上,扼住了日军西进进攻当时中国国都重庆的必经之路,日军之必攻,国军之必守,双方在这里展开了血与火的较量,长沙反复易手,让中国保留了战争胜利的希望,也不断消耗着日军的资源和有生力量。


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军于9月17日发起进攻,其部队从江西省北部向西进攻湖南省,但是日军的进攻由于向西过度延伸及国民革命军从南北两面反击,因而被迫向东撤退。

9月19日,日军沿新墙河对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到9月23日日军将国军逐出新墙河地区,其第6师团及第13师团在炮火支援下渡河及沿汨罗江向南推进。

激烈的战斗在23日后仍然持续及中国军队向南撤退以吸引日军,同时其增援部队到达东西两翼以实施包围,9月29日日军到达长沙外围,但是他们因补给线被切断而未能攻占该城,10月6日,冈村宁次宣称在达到作战目的后撤军。10月8日,双方恢复原有的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1月16日,日本陆军中央部制定了《对华长期作战计划》,企图在年内在不减少现有兵力,对重庆国民政府采取高压的军事态势,利用国际形势变化尽早解决中国作战。1941年4月,阿南惟几制定了长沙作战计划,力图在现有兵力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摧毁重庆政府战力。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中央部一方面抓紧作对苏战争的准备,驻守在长沙地区的日方华中派遣军一方面应付可能的北进入侵苏联作战,一方面加强湖南地区的作战准备。阿南惟几于九月上旬制定了针对国民政府第九战区薛岳部的作战计划,计划调集第十一军下辖的4个师团及一个战车联队共计四十五个步兵大队、二十六个炮兵大队约12万人的军力进击第九战区。 根据日本派遣军的作战计划计划,阿南惟几制定了不以“占领地方”及“夺取物资”目的,而是摧毁第九战区薛岳部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作战计划。其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纵深梯次配置,以第 3、第 4、第6师团主力及第 18混成旅团等部位于岳阳的桃林、西塘、新开塘地区,为第一梯队,直取长沙;第40师团和第33师团的两个联队位于临湘地区,为第二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及长(沙)岳(阳)古道正面进攻长沙。 另外以第6师团的两个联队由忠防、西塘分两路向大云山实施包围,掩护主力部队集中和展开;以第14独立混成旅团从岳阳乘军舰渡洞庭湖向营田以西地区进攻,保障主力攻击部队右翼安全。

为确保第九战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第3、第5、第6战区对当面日军发起攻击,以牵制日军集中,但是未起到明显效果。第9战区除用相当兵力在赣北、鄂南、湘北袭扰日军后方外,由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集中12个军33个师,一部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布防,一部在株洲地区机动, 采取逐次抗击日军进攻;诱日军在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歼灭之。

9月7日,日军第6师团两个联队分别由忠防、西塘地区出发,在飞机配合下从东、西、北三面扫荡大云山。中国军队第4、第58军的四个师进行英勇抗击。8日,日军占领大云山,9日中国军队反击,日军不支退后,16日,日军反击,重新占领大云山。18日拂晓,在杨林以西20千米的狭窄地带,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遭中国第4、第58、第20军共六个师的阻击,但日军迅速击溃国军。19日,日军抵汨罗江北岸,随即分路强渡汨罗江,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中国守军全线溃退,至21日,日军全部渡过汨罗江,全速前进。此时浏阳、株洲地区第9战区军队依计划逐次加入战斗。第26、第72、第74军自浏阳方向侧击日军;第10、第37、第79军、暂编第2军从长沙以东正面迎击日军;第4、第20、第58军向日军后方攻击。

具体作战如下:

20日 日军破译第九战区薛岳电令汨罗江南岸四个师抵御日军,主力九个师从东侧围攻日军的作战电报。日军进行反迂回,妄图围歼第九战区的精锐七十四军。

21日 第九战区顽强抵抗于平江、金井一线。

22日 日军再次破获第九战区电报,调整战术,从左翼山中迅速突破,第九战区防线崩溃。

23日 第九战区二十六军被日军突围,在突围作战中遭受重大损失,日军各部向长沙进逼。

24、25日 薛岳下令放弃长沙,由七十四军逐次抵御撤退,日军第六师团向捞刀河谷进军,企图围困七十四军。

26日 七十四军与日军第6师团在捞刀河谷遭遇,双方爆发激战。后日军第3师团加入战斗,七十四军不支转进。

27日 日军第4师团渡过浏阳河,冲入长沙西北角,大部突入长沙。

28日 日军第4师团占领长沙,第3师团向株洲方面追击第9战区溃退部队。29日 日军占领株洲。

10月1日 日军第11军认为“作战已达到目的”,开始逐步退军。6日 日军退至新墙河,双方回复战前对峙状态。


第三次长沙会战
发生在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的湖南和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交战双方为中方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所统帅的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部队共30余万人与日方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日军第十一军共约12万人,此次战役主要经历日军向长沙推进的外围战斗、攻守双方在长沙城的攻防战斗和日军撤退时国军进行的反击作战三个阶段。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指挥官采用了“天炉战法”对抗日军,而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则出现了明显的判断失误,最终导致战役结果为中方成功防守长沙,日方遭受惨重损失撤退而结束,因此又被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


第四次长沙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又名长衡会战)为抗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长衡会战中的第一个阶段。

学术界将“长衡会战”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第二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从6月20日到9月初,中日双方以争夺衡阳为目标在湖南中东部地区作战,长衡会战的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为准。

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

长沙保卫战分为三次,结果如下:

一、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日方和中方各自都公布了己方统计的战果:日方声称此战毙、伤、俘国军4.8万余人,而日方的伤亡数字仅为3600人;中方则宣称日军死伤3万余人,第九战区的伤亡人数为4万余人。

此战,中国第九战区部队挫败日军的战役企图,予敌以有力打击, 大大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使日军显露出发动大规模作战时兵力不足的弱点。军队士气得以提振,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第二次长沙会战

据第九战区战报记载,中方伤亡17426人,日军伤亡48327人。 

据日方统计,整个会战中中国军队遗弃尸体5.4万具,被俘4300人;日军伤5184人,亡1670人。这个统计显然夸大了日军的战果。

不过,从中国军事当局的资料看,第74军的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的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的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的第3师伤亡35%,伤亡确实惨重。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此次会战,据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称:日军伤亡56944人(其中亡33941人,伤23003人) ,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

中国军队伤亡官兵31346名。而据日方战史统计,日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1、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这一胜利,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2、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使日军的国际威望一落千丈,英泰晤士报讥称“日本抄袭华军的钳形战术,结果为华军的钳形战术所击破”;加深了日本内政外交危机,导致近卫内阁垮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

3、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次会战虽然获胜而并未能按照计划全歼日军或歼灭更多日军 ,但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 。这 一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

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 。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沙会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长沙会战赢了还是输了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这一胜利,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

长沙保卫战彭中华有历史原型吗 长沙保卫战彭中华是新
长沙保卫战在历史上是国民党取得胜利的,指挥官和抗战军都是国民党,本来并不涉及共产党,但是这种歌颂国民党的题材电视剧一般广电是不通过的,所以编剧巧妙的在其中改了一些剧情,在还原长沙保卫战历史真实的同时又掺杂一些虚构,彭中华这个人物没有历史原型是虚构的,历史上并不存在此人。剧情改成这样,也...

《长沙保卫战》李本忠原型是谁?
其实由演员郑昊在剧中饰演抗战猛将李本忠,并没有历史原型,而是因剧情需要虚构出来的人物。虽然李本忠这个人物是虚拟的,但他身上发生的事情都是有现实的出处,他所拥有的血性和情感是也是历史上万千战士都拥有的。李本忠是电视剧《长沙保卫战》里的男主角,由郑昊饰演。他原本只是长沙城的一个小警察...

如何评价电视剧《长沙保卫战》
在这部剧中,全面展现了国民党抗日将领运筹帷幄的智慧和军队的严明英勇,并不像以往的作品只要出现国民党就清一色都是腐败、贪生怕死、屡吃败仗的形象。这部剧力求将中国抗战史上重大转折战役“长沙会战”情景再现,向观众还原最真实的历史真相。与类似题材《战长沙》、《勇士之城》相比,《长沙保卫战》不...

长沙保卫战彭中华原型
不存在原型。1、在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中,彭中华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彭中华这个人物。2、《长沙保卫战》是由董亚春执导,钱林森编剧,张丰毅、佟瑞欣主演的抗战题材电视剧。由中央电视台、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美浓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李本忠历史原型
任连子。根据西瓜视频得知,在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中,李本忠的原型是草鞋岭战役的任连子。1939年9月22日,第1次长沙保卫战当中,159师的排长方昌桂,带领着所属部队在阵地上坚守了5天5夜。这么长时间下来,整个排的人基本上全部打光。全排只剩下一个叫做任连子的新兵,仍然在战壕里面苦苦支持。

长沙保卫战的历史上是谁指挥的?
长沙保卫战是由薛岳指挥的。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汉族。薛岳在抗日战争中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

长沙保卫战的剧集评价
更展现了长沙城军民共同修筑攻防的情景,以及“天炉战法”的诞生等重要历史事件,剧情紧凑激动人心(腾讯评) 。《长沙保卫战》没有曲折离奇的感情故事,也没有雷点满满的天才奇侠,只有中日双方的战场厮杀,和中国军民对侵略者的齐心抗争。该剧开播以来,新墙河抵抗、文夕大火、草鞋岭苦战、营田争夺战、...

历史长沙保卫战是否真的有李本忠这歌人.
没有。李本忠是《长沙保卫战》中杜撰的人物,他原本只是长沙城的一个小警察,在执行护送弹药到前线的工作时,接到师长方先觉的电话,被火线任命为上尉连长,他妻子湘兰被日军飞机空袭中炸死。屡建奇功,成为358团团长。于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时与九个军里应外合重创日军主力第六师团。《长沙保卫战》是...

长沙保卫战彭中华原型
长沙保卫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彭中华将军作为中国军队的主要指挥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彭中华在保卫长沙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战术,使得日军在攻城过程中屡屡受挫。他亲自指挥部队,与士兵并肩作战,不断鼓舞和激励士气。他还在战斗中不断加强与当地...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