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除了袁绍,三国时期还有能一统天下的诸侯吗?

2024-07-04m.fan-pin.com
~

个人觉得袁术、韩馥、刘表、孙坚、曹操这几人机会比较大。

01、南阳太守袁术。

其实不看袁术的那些操作,袁术其实是在汉末诸侯中统一天下可能性比较大的一位。袁绍都有一统天下的可能性,袁术自然有,咱们要知道袁绍是靠什么起来的,袁绍此人才能其实很一般,有点城府,但善妒,但他能起势,主要是靠袁家的名声。

古人是看重名望的,对于底层人或者中低层人来说,去投靠别人,自然是去选择那些名声好的势力或者家族,在汉末时除了当时的皇家,就袁家声望最高,袁家被大家称为“四世三公”,连续四代人都是位高权重的主。

而袁绍只是袁家的庶子,袁术才是袁家的嫡出,而且也是袁术成为了南阳太守,袁绍当时连个根据地都没有,袁术当时的底盘也挺宽的,整个淮南地区都是他掌握,当时的孙坚就是他的手下,只不过这人是个制杖,尽搞一些骚操作,但凡他有点才能,一统天下的可能性都是比较大的。

02、冀州牧韩馥。

韩馥其实在三国历史上出场并不是很多,但他坐拥的地方却是那个时候少有的好地方,冀州可以说是当时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富得流油,很多人都觊觎这个地方。

袁绍起势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后来成了冀州牧,有了冀州后,袁绍就有了根据地,也有了兵力和钱财,所以才能慢慢壮大。

同样如果当初韩馥也能好好把握机会的话,那么韩馥未必不能壮大,最后一统天下,他是有那个物质条件,但韩馥此人跟袁术一样,脑子不是特别好使,他一直相当袁绍的二五仔,结果最后被袁绍抢了冀州。

03、荆州牧刘表。

刘表的情况和韩馥是差不多的,荆州虽然不如冀州那样富裕,但荆州也是相当可以的,而且荆州是当时战略要地,即可征北方,征南方,还能入川,好像袁术那块他也能去争一争。

总之对于当时的刘表来说他的选择是很多的,但刘表啥也没选择。并且刘表是宗亲,比起袁绍袁术等人来说,更名正言顺,要知道当年的刘备就是因为宗亲的身份才有了一些人跟随。更何况汉末时,其实战局最开始一直都是在北方,刘表完全是有机会吞并其他势力的。

04、长沙太守孙坚。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不选孙策或者孙权,而是选了孙坚。孙坚其实并没有什么底蕴,但这个人能力很强,是一位雄主。

早年黄巾军起义,孙坚就带病四处平叛起义军,孙坚每战都是身先士卒,而且非常骁勇,鲜有败绩,后来董卓霍乱超纲,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当时其实只有孙坚和曹操真正去伐董卓,而曹操失败了,孙坚成功了。

可惜的是孙坚死的太快了,被江夏黄祖所杀,不然过几年等孙策孙权等人成长,我感觉孙坚挺有希望的。

05、曹操。

比孙坚还有能力的就是曹操,而且曹操真正差一点统一天下的人。可能这个时候就有杠精说曹操不是诸侯吧,但曹操在当时确实是诸侯之一。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就是其中一员,当时曹操的官职是骁骑校尉,不过在讨伐董卓时,曹操确实是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我觉得曹操能一统天下的原因,主要就是此人能力太出众了,他有军事才能,还知人善用,也有政治才能,还有野心也有想法,这样的人一旦给了他个机会,定能一飞冲天。

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是这样的,差点就一统天下了。可惜的是在曹操夺得乌桓后,就有些膨胀了,不选择休养生息,而是直接南征,最后失败。



东汉末年,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实力最为强大,而且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出身高贵,以袁绍的地位与实力来看,他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诸侯,东汉末年除了袁绍,还有哪些诸侯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呢?



TOP1:公孙瓒

公孙瓒的实力一度远远超过袁绍,战场上打的袁绍节节败退,其实公孙瓒比袁绍更有希望占据北方四州(冀、并、青、幽),虽然公孙瓒在磐河之战,被袁绍以少胜多击败。之后袁绍乘胜追击公孙瓒又被袁绍击败,双方可以说是互有胜负,而公孙瓒实力还略微强于袁绍。



后来公孙瓒杀死很有威望的幽州牧刘虞,虽然在实力上一度远超袁绍,但是却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心,其实公孙瓒完全可以软禁刘虞,控制幽州,可惜公孙瓒居然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杀刘虞,刘虞不仅深得人心,而且还是朝廷命官,公孙瓒的行为等于公开背叛朝廷,袁绍可算师出有名了,袁绍夺取冀州就比公孙瓒夺取幽州聪明的多,他是用计让冀州牧韩馥主动让位。公孙瓒杀刘虞的行为,使得他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尽管在地盘上,公孙瓒占据幽州、青州大部与半个并州,而袁绍只有冀州、青州一小部分、半个并州,但是人心,已经站在袁绍这边,袁绍讨伐公孙瓒,都可以说是匡扶汉室了。



TOP2:刘表

刘表自身占据荆州七郡中的六郡,占据荆州最北的南阳郡的张绣乃是刘表得附属势力,负责替刘表镇守北疆,因此也可以说刘表占据的整个荆州。江东“小霸王”孙策,只用了2千兵马起步,几年之内迅速平定江东六郡,他几次进攻刘表手下的江夏郡,都没占到便宜,黄祖一个小小的江夏太守,居然以一郡之兵挡住了曹操都评价“难与争锋”的孙策,可见刘表实力之强,刘表坐拥汉末人口最多、地盘最广、资源最丰富的荆州,带甲10万以上,实力强劲,荆州也是人才济济,蒯越、庞统、诸葛亮、魏延、黄忠、马氏五兄弟等人都是荆州的杰出人物。刘表不仅仅控制了荆州地区,还染指了周围的益州和交州,据《三国志士燮传》记载,刘表曾经任命部将赖恭为交州刺史,部将吴巨为苍梧太守,刘表自己只不过是荆州刺史,居然能够擅自任命交州刺史与郡守,这是明显挑衅大汉朝廷的行为,大汉朝廷直接称刘表为“逆贼”,可见早期的刘表,还是很有野心的。



东三郡(房龄、上庸、西城),原本属于益州汉中郡,房龄太守蒯祺乃是刘表手下首席谋士蒯越的亲弟弟,他的妻子则是诸葛亮的姐姐(孟达后来奉命攻取东三郡时,杀了蒯祺,难怪诸葛亮那么恨孟达了,蒯祺可是他姐夫呀。)从蒯祺与蒯越的关系可以看出,刘表试图通过重用蒯氏兄弟控制益州,刘琮投降曹操以后,东三郡太守也跟着投降曹操,由此可见,益州的东三郡实际上处于刘表控制之下。



以刘表的实力,完全可以与曹操、袁绍争夺天下,然而后期的刘表失去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不再有进取天下之心,官渡之战时,曹操袁绍对峙官渡,后方空虚,此时刘表完全可以率军从南阳郡出发进攻许都、洛阳。官渡之战时,官方数据是曹操2万兵马对袁绍10万大军,而刘表带甲十万,如果进攻曹操,曹操主力被袁绍牵制,拿什么抵挡刘表?刘表如果与袁绍联合击败曹操以后,将得以占据中原地区,与袁绍分庭抗礼,然而刘表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也就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机会



三国时期有几大雄主,他们割据一方,皆有称王称霸之心,历史给了他们机会,本可一统天下,但在种种原因下没有成功,功败垂成,为后人所感叹,来看看有哪些人有机会统一天下,又是为什么没有成功的。

三国前期,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是袁绍,袁绍出生高贵,四世三公,自己有能力,人望高,人皆依附。占据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地盘大,人口多,号称带甲百万,上将千员,雄踞中国北方。可惜,官渡之战,被曹操一举歼灭,袁绍忧愤而死,他的两个儿子不争气,自相残杀,袁绍集团灭亡。

袁绍的败亡完全是自身导致的,他很多指标都比曹操强,出身比曹操好,人才比曹操多,地盘人口比曹操多,军队更是数倍于曹操,可是却败于曹操。用诸葛亮的说法,“非唯天时,亦在人谋”。一个人做一次两次错误的决定不可怕,可怕的是能一直错下去,自作虐不可活。

首先,发动官渡之战就是错误,袁绍实力强于曹操,如果专心发展生产,几年之后,就会数倍于曹操,那时打曹操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可是袁绍觉得不过瘾,偏要现在打。然后看战局,袁绍兵马多,手下人出主意,正面和曹操对峙,派一部分精锐袭击曹操的老家许都,曹操是倾巢出动,定能得手,那样曹操也必败,可袁绍还是不听。再有是逼反许攸,这是个转折点。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曹操奇袭乌巢,袁绍得到消息,却不救援,反而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结果没打下来,乌巢的粮食被烧得干干净净,直接导致了袁绍的失败。

如果袁绍胜了,那么他将会替代曹操成为北方霸主,然后跟曹操做一样的选择,攻取荆州,之后在图谋天下,现在看看曹操该怎么走。

曹操站稳北方后,南下攻取荆州,荆州不战而降,曹操的势力达到顶峰,这时,他是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可是,他得陇望蜀,想顺便把江东的孙权给收拾了,那天下就基本一统了,可惜被孙刘联军败于赤壁,统一天下成了泡影。

曹操的选择现在看来是错的,但在当时,曹操确实兵强马壮,以雷霆之势顺流而下,攻击孙权。曹操的契机就在这里,如果他占领荆州后,好生治理,以静制动,江东跟曹操的地盘比起来是弹丸之地,也不需要打,用不了几年,曹操的物质优势便会压垮江东,那时就水到渠成了。

曹操赤壁战败,退回北方,机会给到刘备孙权这边,先说孙权,孙权的机会小,但也是有的。他争取天下的契机,就是在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对峙的时候,那时注意力都在汉中,孙权有大把的机会北上,他也确实做了,可结果不尽人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曹操跟刘备在汉中对耗,孙权北上,如果成功了,曹操势力会大损,客观上和刘备形成东西夹击的局面,而刘备在跟曹操对耗后,势力也不如孙权,孙权则有大量的空间可以做文章,有足够的主动权。

孙策对他弟弟孙权的评价很到位,“冲锋陷阵、争霸天下,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守护江东,我不如你”。孙权打仗是真的不行,带领10万人马出兵攻打合肥,被张辽几千兵马打的大败而归。成全了张辽的威名,自己却落得“孙十万”的名号,至此再无北上之意。

最后看刘备,他占荆州,取西川,进位“汉中王”,势力达到顶峰,诸葛亮的“隆中对”三步走已经完成两步,就差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可惜这美好的规划成了泡影。

关羽失荆州至今仍说法不一,反正是丢了,刘备不仅损失了左膀右臂,还丢了一半的地盘。刘备恼怒,兴师动众,发动夷陵之战,亲率大军征讨东吴,可惜被陆逊一把火烧得底朝天,数十年积攒的家当灰飞烟灭,哎….至此,刘备已经不可能一统天下了。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谁发动谁失败,而且都是影响格局的大败,战争是不好的,发展生产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袁绍,曹操,包括刘备能安稳的发展生产,整顿民生,想必会是另一幅画面。



东汉末年,朝局动荡战乱纷争;尤其是在经历黄巾之乱和董卓乱政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割据一方的势力集团,凡是有些名望和实力的诸侯都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在汉末时期,除董卓、袁绍外,最大的最厉害的诸侯应该是曹操,毕竟我们在《三国演义》书中,还是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这些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曹操一派,是在汉末临近三国时,实力发展最快,最强的一个!

曹操。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何进、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

初平元(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讨伐董卓时便被尊为关东联军首领。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是当不了联军首领的。

后来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袁绍手中掌有青,幽,并,冀四大州,袁绍统治的地方都是平原,可以说他掌有大量的兵马钱粮。而曹操的势力范围虽然比袁绍大,但是可以说是四面受敌。任何一场战争中都难以集中兵力。但在建安五年(200年),官渡(河南中牟)之战爆发,诸侯们坐山观虎斗,不助操也不助袁。此战袁绍军有11万,曹军只有2万,但是最终曹操奇袭乌巢,烧其辎重,使得袁军大乱。曹操获胜。官渡之战之后曹曹操定统一北方的基础。统一北方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曹操占领仓亭。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病死。后来,袁谭、袁尚为争位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占领邺城。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曹操以负约为名,占领冀、青二州。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攻灭高干,占领并州。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曹军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从此,北方的统一基础已经奠定。此时,最大的诸侯莫属曹操。

因此,到了208年,最强大的诸侯非曹操莫属,尽管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仅仅是阻挡了曹操南征,对其土地赋税,兵马钱粮并无实质性的影响。



三国最强诸侯自董卓,袁绍后是谁呢?

根据三国志记载,董卓在何进之乱时只不过是一个前将军、并州牧,比董卓官职高得多了去了。而且董卓出身低,只不过是一个西凉豪侠升职加薪升上来的,大家都瞧不起他。

当初何进选择董卓进京,一个原因就是董卓背后没有人,容易掌控,另一个就是并州军马离洛阳近,方便招呼,而不是因为董卓是最强诸侯。

裴注《三国志》记载,董卓刚开始进京后只带了几千人,这点兵力啥都干不了,还容易被人干掉。这才是董卓收复吕布吞并丁原势力的根本原因,要是董卓实力强大,直接灭了吕布就完事了,干嘛收复他呢?

后来董卓想出来了一个办法,他偷偷让部队晚上偷偷出城,白天大张旗鼓进城,装作援军源源不断开赴洛阳的假象,洛阳人这时候才重视起来,觉得董卓的兵好多。

九州春秋曰: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

之后群雄讨董,也见证了董卓的不自信。否则不至于火烧洛阳,撤退回长安去。

三国初期最强的诸侯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袁家有多强大?随便举一个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战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在真实的历史中,只有11路诸侯参与了酸枣会盟,这十一路诸侯当中,官职最高的是袁术的后将军(和进京前的董卓持平),盟主是渤海太守袁绍,诸侯当中还有一位山阳太守袁遗。

袁绍,袁术,袁遗都是平辈兄弟,袁家的嫡系势力就在群雄中占到了1/3,而冀州牧韩馥,河内太守王匡等都是袁家的门生故吏。韩馥直接把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王匡则听信袁绍的命令,杀掉了朝廷的使者……史书记载,董卓听到袁绍带领山东群雄起兵时,竟然感到恐惧不宁。这4个字活灵活现地体现了董卓的色厉内荏,和袁氏家族的强大。

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三国志董卓传》



只可惜袁氏兄弟也被这样的强大晃花了眼,认为自己可以独立行事。于是我们看到袁术急着自己称帝,袁绍和袁术互相攻伐。

就算这样,人家依然是当时最强大的势力,甚至当曹操在官渡之战尽全力击败袁绍后,袁绍依然有机会复起,只不过袁绍的三个儿子实在太不争气,袁绍死后又陷入内斗。就算这样,没了袁绍的整个河北地区也让曹操付出七年之久才彻底平定。

当曹操彻底平定袁绍势力后把自己的大本营也迁到了邺城,自己继承了袁绍留下的势力范围,成为袁家之后,天下最大的势力集团。



三国时期能做到威震华夏的人,除了关羽还有谁?
三国时期能做到威震华夏的人,除了关羽,还有以下几位猛将。三国时期所指的华夏是中国的河南省。河南在中国有“天地之中”的称号。北邻魏国,南为蜀国和吴国。为了讨伐魏国,北上收复中原,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桃园结义,和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共谋统一天下之事。俗话说:“乱世出...

历史上的曹操袁绍对阵,以官渡为限之后的袁绍还有翻盘的可能吗?_百度知 ...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纷呈的一页。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因为历史过分夸大了官渡之战的价值,所以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官渡之战后,袁绍就败局已定了。其实呢?如果人们不知道后来的历史,只看官渡之战后的基本事实,谁也不敢说袁绍一定会失败的。第一、官渡之战后,...

三国时除了卧龙凤雏,还有两位顶级谋士都是谁?
还有两位顶级谋士分别是鬼才郭嘉与毒士贾诩。01、鬼才郭嘉。在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顶级谋士,郭嘉原先是袁绍的手下,后觉得袁绍并非明君就离开了袁绍,后被荀彧引荐给曹操,郭嘉便成为曹操的谋士,曹操能统一北方郭嘉起码占据一半的功劳。郭嘉最厉害...

如果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三国还会不会出现?
会出现,但出现的国家可能不止三个。一、袁绍是外强中干之人,控住不大局。袁绍是庶子,但从小就喜欢学战国时期的“君子”,即注重形式。有谋士拜访,他盛宴款待但拒收建议;有能人自荐,他热情招呼但拒不任用;有战事吃紧,但他依旧带着文玩字画于军旅途中。因为他品貌端正,行事“...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袁绍到底是不是一个草包?
就如被人们视为徒有其表的袁绍,能以一个豪族公子,振臂一呼天下影从,反董卓建同盟,赤手空拳得一大州,克强敌一统北方四州之地,这是徒有其表的人能做到的吗?青史留名只是他们事业成功的足迹,他们和那些遗臭万年的人物一样,都是不能轻易抹掉的人物。如果把整个三国分为前期,中期,后期的话,...

三国时期袁绍的野心是什么?他是否想过称帝?
《三国演义》的影响可谓是十分深远,不少人对待三国时期的人物的态度几乎都取决于书中对于这个人是怎样的描写和褒贬的态度。例如,一说到奸雄,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正是曹操,然而在曹操之前,还有一个奸雄一般的人物,那就是真正出身名门、有实力称霸的袁绍。那么,在那个还没有三足鼎立的年代,袁绍是否想过自己称帝呢?袁...

三国时期著名谋士有哪些?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拨开演义的外衣,而用一副审视正史的眼睛再去看三国时,人们发现原来在演义里被诸葛亮当傻子一样耍的团团转的老实人鲁子敬也是个有胆有谋的大才,鲁肃和周瑜,吕蒙,陆逊并称“江东四英”,思虑深远,见解独到,高瞻远瞩,胆识俱佳,大局观甚强,是江东四英中最接近谋士的一个,也是东吴集团第一战略家...

袁绍作为三国时期出身最好的人,为什么却没能夺得天下?
袁绍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出身好仅次与袁绍的人,但却没能夺得天下主要有三个原因:袁绍性格优柔寡断,有勇无谋;袁绍不会利用管理人才;袁绍没有防人之心。第一,袁绍性格优柔寡断,有勇无谋。袁绍这个人很勇猛,在战场上可以说是真正的勇士,所向披靡,也因此,他手下的军队也是兵强马壮,在东汉末期他...

三国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1、肉的血案 春秋时郑国公子宋食指跳动,他像公子归生说将吃好东西,果然郑灵公烹一大鼋宴请众臣,归生将此事告知郑灵公,郑灵公说应验不应验还不是我说了算,结果故意没给公子宋吃。公子宋恼羞成怒夹了郑灵公面前的肉,戏言道:岂不是还是应验了。本来就是郑灵公做得不对,如果他此时宽容...

袁绍为什么能成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再加上青州(现在的山东,自古就有盐铁之利),并州(现在的山西,也是当时的产铁区),可以说占据了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全国各地的袁氏旧部,其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自然就是三国第一人。当时曹操也不过是他任命的一个下属。刘表去荆州,也是他推举的。郭嘉,荀彧,都曾经投奔过袁绍...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