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有哪些 最近的时事政治 用政治知识分析 要求用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

2024-07-03m.fan-pin.com
时事政治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分析~

这既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所谓时事热点就是事关国计民生和世界局势的重大问题,焦点问题和利害关系问题。问题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背景,需要高瞻远瞩才可以得见真面目! 政治乃立场观点和利益所在也!用政治看问题就是看这个问题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如果推动或者化解,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经济的观点乃定性与定量分析也,透过经济现象看到背后规律,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哲学就是从一个价值的层面来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从中发现精神价值和道德趋向,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 以上三个方面是视角不同,方法不同,可以取得殊途同归之妙,运用于一体全凭功夫才可以达到,所以,我说不仅是个方法,更是个能力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和哲学修养,看问题就会茫然不知所知,也不会从政治经济和哲学的高度来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分析问题,练就这方面的本领很重要!

央行宣布房产新政。
经济: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的央行,制定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政治:国家行使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职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哲学: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关于国家的起源,历史上学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理论.

1、家庭扩展国家起源理论

布丹在他的代表作《国家六论》中,对国家的起源作了如下的论述.他首先从家庭开始,以家庭为契机.认为家庭,其成员包括父亲、母亲、子女、和仆人及其共有财产,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均由此产生.并认为家长对于子女及其他成员拥有绝对的权力,即操生杀予夺之权.其次,他还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武力造成的.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家庭,家庭有家长,家长一离开家庭,并和其他家长共同行动便形成公民.众多家庭由于需要共同的防御和共同的利益而联合起来,往往相互攻战,战败者沦为奴隶,战胜者又必须服从自己领袖的最高权力,因此,一个国家就形成了.也就是说:“国家是由多数家族的人员和共同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并被一个拥有最高权力及理智所支配的团体.”(1)

无独有偶,在布丹死后二百多年,英国历史法学派的奠基人、著名的法律史学家梅因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原始社会不是以母系氏族而是以父系氏族为单位组成的社会.“从历史表面上所能看到的各点是——最年长的父辈——最年长的尊亲属——是家庭的绝对统治者,他握有生杀之权,他对待他的子女、他的家庭像对待奴隶一样,不受任何限制.”(2)国家就是在这种以父权制为统治者的家庭的基础上产生的,家庭是国家的最早雏形.

家庭扩展国家起源理论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人类在生存斗争中,不但要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要同其他物种的侵扰作斗争,而且要同人类自身作斗争.要进行上述斗争,单独依靠个体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社会之路,扩大生存单位,依靠群体的力量和智慧,与自然灾害抗争,与其他物种的侵扰抗争,与来自人类其他群体的攻击抗争,以保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实现追求幸福的人生目的.从人类的生存单位发展的脉络不难看出,的确是沿着血缘和地缘关系从家庭到氏族,到部落,到民族,到国家逐步扩展和进化的.但据此把家庭看作是国家组成的不能再分的细胞,未免忽视了单独的个人这个组成家庭和国家不能再分的元素的价值,因而这种理论的最大缺陷是无法解释家长为什么拥有对子女及其他成员的绝对权力,并且根据这种理论很容易推出国家主权属于君主,在政体形式上必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而在这种政体下,必然过分强化国家的权力和公民的义务,而人的权利却很难得到保障.

2、社会契约国家起源理论

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间的契约的观点是首次出现在伊壁鸠鲁的论述之中,后来经过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的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西方最成体系和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理论.而霍布斯、洛克和卢梭虽然都是社会契约论者,但他们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和主张却各有特色,为了对于这种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分别作一介绍.

(1)霍布斯认为,自然创造人类之初,人本来是平等的.“人之天生,其身其心,虽体力有甲健于乙者,或思想有丙速于丁者,然总而观之,人与人之相差实甚微.”(3)同时,相等的时间可以使人们在同样从事的事物中获得相等的经验和智慧.人类本性的这种平等性,并没有给人带来和平,反而由于生存竞争的缘故,使人与人之间变成了敌人,像狼与狼一样.因为“由这种能力上的平等出发,就产生达到目的的希望的平等.因此,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4)因为“他们的目的主要是自我保全,有时则只是为了自己的欢乐.在到达这一目的过程中,彼此都力图摧毁或征服对方.”(5)造成人们互相争斗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性恶”.“故人之天性,有争之因三焉:一曰竞争;二曰疑忌;三曰荣誉——第一之争为求利,第二之争为求安,第三之争为求名.”(6)于是自然状态便成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人都没有欢乐,也没有安全,并且会有极大的忧虑.原因在于没有一种人们足以遵从的权威——公共权力.人类要摆脱人与人的敌对状态,必须寻求能使大家畏惧,并指导其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的公共权力.但是,公共权力必须订立契约才能产生,因为公共权力必须来自每个人转让的自然权利.而自然权利的转让只能通过订立契约来完成.所以,社会契约是人类摆脱自然状态的必经之路.

霍布斯说,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把大家所有的权利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集体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也就是说,指定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来代表他们的人格,这个担当大家人格的人或集体,在公共和平和安全事务方面所做的或指使人做的事,每个人都是有份的.“大家都把自己的意志服从于他的意志,把自己的判断服从于他的判断.”(7)通过社会契约,大家统一于一个人格之中,像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叫做国家,和平和安全保障由此而来.

从霍布斯关于社会契约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人的自然本性——自私利己的揭示无疑是真知灼见.并且他在人性论的基础上,把自然状态描述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虽然有些夸大其词,却是比较客观和符合人性的.互相竞争使人类为利益而争斗,彼此猜忌使人类为安全而争斗,追求荣耀则使人类为名誉而争斗.在这种状态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不存在是和非、公正和不公正的观念,为了生存,暴力和欺诈成为个体人主要的美德;没有财产权,没有统治权,没有你的和我的之分.以上两个方面即对于人性和自然状态人的生存状况的论述是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的成功之处.也是点睛之笔.但他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拥护和讴歌却成为他的社会契约论的败笔和遗憾之处.霍布斯认为君主政体最好,把主权归属君主,君主就是主权者.而主权者不仅不受前人的法律的限制,而且不受他自己制定的法律的限制.人民对主权者必须绝对服从,不能有任何抵抗.“如果主人(君主)由于他(人民)拒绝服从而杀死他,或以刑具锁禁起来,或以其他方式加以惩罚,这一切也都是由他自己授权的,不能控告主人侵害了他.”(8)而且剥夺人民的任何政治权利,以至言论和信仰自由的权利,反对分权和法治,主张的是一种极端的专制主义.这显然是违背人性的,也是霍布斯的国家理论和他论证这一理论的基础——人性论相矛盾和不能自圆其说的症结所在.因为根据人的自然本性——自私利己,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人民创造国家的目的是为自己谋福利,而不是给自己套上枷锁,更不是给自己找一个统治自己的主子.

(2)洛克也像许多论述自然法的理论家一样,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中,但他描述的自然状态与霍布斯不同.认为自然状态首先是一种自由状态.人们可以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处理自己的人身和财产,而无须得到别人的许可或听命于别人的意志.其次,自然状态也是一种平等的状态,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尽管自然状态是自由和平等的状态,但洛克认为,却不是放任的状态.他说:“自然状态有一种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除非为了惩罚一个罪犯,不应该夺去或损害另一个人的生命以及一切有助于保存另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健康、肢体或物品的事物.”(9)正是自然法支配着自然状态,教导着人们自我保存,同时又维护着全人类.至于自然法的具体内容,洛克归结为:人们都有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果谁的权利受到侵犯,谁就有报复、惩罚和反抗他人的权利.这些为自然法所规定的权利,就是所谓的“自然权利”或称为“天赋人权”.概括起来有(1)平等权.人人生来平等,没有任何人具有高出他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2)自由权.人人自由地处置自己的人身、财产和以自己的意志去做不损害他人的任何事情.(3)生存权.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的保护自己生命的权利.(4)财产权.这是自然权利的核心内容.强调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与生存权同样重要,因为人要想生存,就必须有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中,人人虽然自由和平等,恪守着理性所规定的自然法,这只是自然状态的通常情况.但是,自然状态中有时还会出现另一种反常情况,这就是战争状态,造成这种战争状态的原因是由于有人将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置于自己的绝对权力之下,而想消灭对方,因此,人们在自然状态中虽然享有种种自然权利,但这种享有并不安全,随时都会遭到破坏.同时,洛克还认为自然状态同政治社会相比,存在着诸多缺陷.第一,缺少一种明文规定的,众所周知的法律.第二,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法律来裁判一切争执的公正的裁判者,因为让人们用自然法来裁判自己的案件,难免会造成不公道的判决.第三,缺少一种权力来保证判决的执行,从而使纠纷无法得到解决.正是上述情况的存在,促使人们互相协议,自愿放弃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自然权利而单独执行自然法的权力,而把这部分权力交给社会,由社会委托给立法机关或指定的专门人员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来行使.在订立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人们摆脱了尽管自由却是充满恐惧和危险的自然状态,而进入了政治社会,成立了国家,设立了政府,产生了公共权力和法律.“这就是立法权和行政权力的原始权利和这两者之所以产生的缘由,政府和社会本身的起源也在于此”(10).

从洛克对社会契约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之处是自然权利理论,把对人的权利和政府的责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强调自然权利是人的天赋而不可侵犯的权利,对自然权利的保障是政府的首要任务,这也就为政府是否正义和法律是否公正确立了区分标准.而洛克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和和平,人人具有理性、正义和仁爱的黄金时代,显然与人的自私利己的自然本性不符,纯是主观臆测的产物.因为自然法的内容,只能是社会状态下人的社会理性.正如梅因所指出的那样:“自然法把过去与现在混淆起来了.逻辑上,它意味着曾经一度由自然法支配的一种自然状态——.自然法从实际效果讲,是属于现代的产物和现在制度交织在一起的东西,是一个有资格的观察家,可以从现存制度中区分出来的东西”(11).

(3)在近代社会契约学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霍布斯是奠基者,洛克是发展者,而卢梭是集大成者.尤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问世,使人们将社会契约学说主要同卢梭的名字联结起来.他所宣扬的人民主权和民主法治的思想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照亮着法治国家前进的道路.

卢梭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自由和平等的,人们没有危害他人的邪恶和欲望,只有自爱心和对同类的怜悯心.因此,自然状态不是像霍布斯所说的“人对人像狼一样”和“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而是自由平等的黄金时代.人们的行为受自然法的支配,自然法以理性为基础,赋予人类一系列普遍的和永恒的自然权利,即生存、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获得财产和人身、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但自然状态仍存在种种弊端:“我设想,人类曾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12)“然而,人类既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结合并运用已有的力量,所以人类便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存在,除非是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13)而“这种力量的总和,只有许多人的汇合才能产生;但是,既然每个人的力量和自由是他生存的主要手段,他又如何能致身于力量的总和,而同时既不妨碍自己,又不致忽略对于自己所应有的关怀呢?”(14)于是,唯一的办法是自由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组成国家和政治共同体.

由此可见,卢梭关于人们如何必须离开自然状态而组成国家与洛克并无多大的区别,最引人注目并在历史上永放光芒的倒是他关于社会契约内容的阐述.他认为:第一,真正的社会契约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是政治共同体与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约定,而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约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就是社会契约的关系.第二,订立社会契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15)第三,人们在订立社会契约时,都把自己全部地奉献出来,都把自己的全部权利毫无保留地转让给整个集体;对每个人来说,转让的条件都是同等的,等价的,所以人们在交出权利的同时就可以从这个集体“获得自己本身所转让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获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全部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存自己所有.”(16)因此,社会契约的本质便在于“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17),这种公意就是参与订立契约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第四,在根据契约产生,体现共同意志的国家共同体中,人们能够得到的东西比在自然状态下多的多:人们虽然失去了自然自由,却获得了社会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虽然失去了自然平等,却获得了社会契约的平等和法律上的平等;虽然需要服从国家权力,却这是服从公意,因而也是在服从自己的意志.第五,既然根据契约产生的国家是为着实现公意——公共幸福而存在,那么当执政者违背契约,破坏公意,损害人民的公共利益时,特别是当人民的自由和财产被暴力夺去时,人民就有权利取消契约,用暴力将自由和财产再夺回来.这样,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依法治理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霍布斯强调的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的社会契约学说,也不同于洛克的为君主立宪制服务的社会契约学说.

从卢梭社会契约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人性的认识显然没有霍布斯深刻,不仅如此,他还明确提出“性善论”的观点“正如我在所有著作所理解,并尽可能用最清晰的方式所阐述的那样,一切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人是本性为善的存在者,热爱正义和秩序;人心中没有原初的堕落,自然的最初运动总是正确的——我已经表明,一切加诸人身上面的邪恶都不出于本性.”(18)这样,他所设想的自然状态必然就是自由、和平的黄金时代.很明确,卢梭关于人性和自然状态的认识是片面和违反常识的.因为达尔文进化理论揭示的是这样一条生物生存的规律:每种生物在生命过程中必须永不停息地进行生存斗争即跟自然环境作斗争,跟不同物种的生物作斗争,跟同一物种的生物作斗争,其中,尤其以同一物种的生物之间的斗争最为剧烈,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生存需要.结果必然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些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从而决定了人的本性是自私利己的,也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涉及利益关系时不可能是友善和仁爱的,而是充斥着竞争和妒忌.也正是由于卢梭对人性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他在论述人为什么必须摆脱自然状态而加入政治共同体,没有霍布斯那样强而有力,令人信服.但是,卢梭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人民主权理论却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出民主的光辉,折射出法治的思想.首先,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是政治共同体与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约定,双方的约定构成了法律,一个国家如果不依法律为治,就不是正当的国家,就没有政治自由和平等,就必然导致凭一己的意志为所欲为的专制统治.这样的国家就违背了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的初衷,人民就有权利对它采取否定的态度,甚至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它.在这里,卢梭以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明确提出了人民的权利和国家的义务.国家的义务就是遵守社会契约,依法律为治;人民的权利就是否定和起来反对破坏契约的国家(实质上是政府),推翻专制的政府.卢梭这一暴力革命的观点,时常受到攻击.梅因就曾经指出国家起源于契约不但不足信,而且这种学说的杜撰和传播还极端有害.并说法国一度出现的无政府混乱状态显然就是受这种学说的影响造成的.殊不知,卢梭针对的是封建专制政体而提出来的.在专制政体下,主权归属君主,毫无民主可言,人民为了维护自然权利,除了暴力革命,别无选择.而如果是在民主法治的国家里,人们通过法律、选举等民主形式就可以达到维护自身权利的目的,就可以选择政府,就可以废、改、立法律,当然无需采取暴力极端形式,这也正是民主法治思想得以发扬广大的原因之一.其次,卢梭对法律本质的认识也别具特色,体现着他的人民主权和法治思想.他指出,实在法既然是由根据社会契约产生的国家制定的,那么它就应当是人民公共意志的体现,是人民自己意志的记录.“当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作出规定时,他们便只考虑他们自身了;——这时,人们所规定的事情就是公共的,正如作出规定的意志是公意一样.正是这种行为,我们就称之为法律.”(19)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卢梭强调法律是公意的体现,意味着法律必须反映和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即订立契约成立国家的所有人们的共同利益,而不应只是反映和维护部分人的利益,显然这是对法律阶级性的否定.再次,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卢梭的这一思想,显然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思想家,也成为法治思想中最伟大的成果,成为法治理论的基础.在一个法治国家里,主权属于人民,而主权主要通过立法权表现出来,主权者的唯一权力就是立法权,政府只是立法者根据法律建立的,执行法律的机构,行政权应当服从立法权.“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于这些官吏来说,绝不是什么订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而且在承担国家所赋予他们的职务时,他们只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公民任务,而并没有争条件的权利.”(20)在这里,卢梭显然把行政官和执政者从霍布斯那里的主权者——人民的统治者,来了一个飞流直下三千尺,降格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回归了他的本来身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划时代的民主法治思想.

3、暴力机器国家起源理论

传统国家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基本形态,其中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以氏族公社为基本单位,过着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和没有压迫的生活.但是,原始社会并非理想的黄金时代,因为人们无力支配自然,只能在极端险恶的生存环境下,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在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取代了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也逐渐归个体家庭私有,私有制由此便产生了.在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中,氏族首领凭借其特殊地位,侵吞公共财产,首先富裕起来,成为氏族中的贵族.氏族贵族为了过寄生生活就需要不断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战争俘虏和还不清债务的氏族成员就成为氏族贵族榨取的对象.这样,社会就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集团:一个集团占有生产资料,不从事生产劳动却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另一个集团失去了生产资料,从事生产劳动,劳动成果却被那个不从事劳动的集团无偿占有.这两大对立的集团,就是两个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阶级产生后,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压榨,势必激起奴隶阶级的强烈反抗.于是,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就需要建立一套暴力机构,包括军队、法庭、监狱、警察等,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就这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又先后出现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封建制国家和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国家.

什么是国家
这时国家尚未出现,只有阶级形成,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基本分歧点。过往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

我是学政治的,希望大家能分享给我点资料。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2.契约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3.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国家的本质问题...

国家源于暴力?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学说,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人们订立契约并共同遵守的结果。16

为什么要分国家呢?
这时国家尚未出现,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基本分歧点。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提出的...

国家的定义
国家(States、Countries)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汉语中的“国家”一词,上古称为国,甲骨...

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学的开创性贡献有哪些
他关于国家的起源、目的、性质等观点对以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影响。他关于政体的理论,则影响了更多的西方政治思想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政体的异同决定城邦的异同”这类观点,片面地强调政治制度作用,甚至得出“政治形式决定一切”的结论。在政体分类问题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直接沿用了...

国家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契约论的伦理思想最早可追溯到
契约论的伦理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是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这种学说既用来说明国家起源的必要性,也说明国家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这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西方...

《理想国》读书心得感悟
因此,一个国家只有怀揣这种梦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滞不前,失去奋斗的航向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问世虽已有千载,却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真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啊! 《理想国》读书心得感悟5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关于正义的讨论——柏拉图《理想国》 ...

什么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知道,蛮荒时代原始社会是没有国家的,那时的人类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部落群体。当人类文明逐步发展起来后,原有的以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原始部落以血缘为纽带过着群居生活,虽然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技术,...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