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中医对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如何进行辨证治疗的? 营养性贫血的中医理论

2024-06-29m.fan-pin.com
巨幼细胞贫血如何诊断和治疗?~

1.诊断依据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血象呈现大细胞性贫血,嗜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者占5%以上或有6叶者)就考虑有巨幼细胞贫血的可能,骨髓细胞呈现典型的“巨幼变”就可肯定诊断;如无条件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lz,可给予诊断性治疗,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1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者,应考虑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
2.鉴别诊断须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鉴别。这些疾病除巨幼细胞外,还有过多的原始粒细胞和病态造血的表现,而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不降低。
【治疗】治疗原则为控制病因(原发病),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原则上缺什么补什么。
1.叶酸的补充叶酸5~10mg,3/d。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内注射亚叶酸钙(四氢叶酸钙)5~10mg,1/d,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如果同时有维生素B12缺乏,宜两者同时补充。
2.维生素B12的补充维生素B12100μg肌内注射,1/d,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对恶性贫血或全胃切除的患者需终生用维生素B12维持治疗(每月注射1次)。
3.钾盐及铁剂叶酸及维生素B12补充治疗后,应注意钾盐及铁剂的补充。
4.中医辨证论治参照“虚劳”病证辨证论治。
【预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预后良好。补充治疗及改善营养后,均能恢复。恶性贫血患者无法根治,需终生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常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预防】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恰当的烹调习惯,可预防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对需要量多的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及孕妇、哺乳期妇女。有慢性溶血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及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者,应予补充叶酸。

中医学中没有“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名,根据此病的临床症状,可分属“血虚”、 “虚劳”、“舌痛”、“舌光”、“舌红”、“脾胃虚弱”、“不仁”及“痹症”范畴。 (1)饮食欠缺 人体各种营养全赖饮食摄入,或因摄入量不足营养缺乏,如因生活贫困,饮食低劣者所致:或因需要量增加而致营养相对缺乏,如孕妇和婴幼儿之病。中医认为: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只有饮食充足,五脏之气才旺盛;食量不足则“谷虚气虚”。气之与血,异名同类,总由水谷精微所化。若饥不得食,渴不得饮,气血生化乏源必致血虚,气血两虚,内不能养五脏,外不能御邪固表,以致引起多种病症。 (2)饮食偏颇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需从多种饮食中摄取,如偏食、素食、挑食,则不能从饮食中得到多种营养,久之必致疾病。所以中医强调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补精益气。故偏食、素食、挑食可造成饮食单一,皆会造成“谷虚气虚”,引起气血亏虚,致发本病。 (3)脾胃虚弱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又能统摄血液行于脉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两者一脏一腑,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是升清降浊的枢纽,两者把水谷精微输送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人体赖以生存之根本。 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受纳无权,故而发生多种疾病。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食且不化,脾病则面色萎黄。生成血液的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正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而致血虚。

中医根据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证候及其表现特点,分为心脾两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三型,分别进行治疗。

(1)心脾两虚

症状: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心悸怔忡,少眠多梦,口干舌痛,舌质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方药: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炒枣仁、当归、龙眼肉、熟地、白芍、五味子、甘草。

加减:若阴虚火旺明显者,可加丹皮、白薇、生地,以凉血降火。

脾虚不运,食少便溏,腹胀明显者,可加砂仁、陈皮、木香、焦三仙,以健脾理气。

(2)气血两虚

症状:疲倦乏力,苍白,头晕,耳鸣,眼花,心悸,肌肤甲错,头发稀疏枯槁,月经失调,经量过少,舌质淡或质红无苔,或镜面舌,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五味子、陈皮、大枣。

加减:若血虚明显而现阴虚证者,加生地、枸杞子,以滋阴生血。

气虚明显者可加黄芪;肌肤甲错明显而伴痒者,可加赤芍、浮萍、防风,以凉血活血驱风。

(3)脾肾两虚

症状:头晕耳鸣,心悸气促,腰酸腿软,畏寒肢冷,腹胀便溏,尿频,夜尿多,或下肢麻木不仁,舌质淡,苔薄或无苔,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方用十四味建中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熟地、白芍、麦冬、肉桂、附片、肉苁蓉、制半夏、甘草。

加减:若腰痛、下肢痛不能忍者,可加桂枝、吴茱萸以补阳温中。

此外,患者还可采用气功疗法。动功和静功都可以练,如自控气功的调息补气功、跷步运化功。其他如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等。

只要坚持不懈地练功,练功得法,均可取得较好效果。通过练功,不仅可以改善脾胃功能,而且可以改变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儿童贫血:营养和疾病原因两大分类
儿童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营养性贫血和非营养性贫血两种分类。本文将从营养和疾病原因两个角度,深入探讨儿童贫血的种类和成因,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两种类型。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铁元素,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则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这些营养...

巨幼细胞性贫血费用
 (3)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铁是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性贫血者较为常见。 (4)富含铜的食物:铜的生理功能是参与造血,铜缺乏也能引起铁的吸收障碍和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

什么是巨型细胞贫血
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现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 【病理改变】 巨型改变以幼红细胞系列最显著,具特征性,称巨幼红细胞系列。巨幼红...

巨幼细胞贫血有什么危害?巨幼细胞贫血如何治疗?
应尽快进行输血治疗。去除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原因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无需维持治疗。然而,恶性贫血需要维生素B12长期维持治疗。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应加强营养,合理饮食,戒烟戒酒,有助于预防营养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生理需求大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预防性补充叶酸有助于避免巨幼细胞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特征性表现是什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日趋少见。胃大部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人患急慢性胃肠炎后易出现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而引起本病,应注意合理的食谱。特别注重婴幼儿的喂养、妊娠、产褥期的饮食调整。注意改进营养,防止偏食,懂得正确的烹煮方法。对胃切除的病人宜补充适当量维生素B12...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疾病病因
1、血像:呈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94μm3,MCN>32pg,MCNC为32-36%。红细胞较少,中央淡染区不明显、染色较深、轻度大小不均,偶见幼红细胞,可见嗜多色性及嗜硷性点彩红细胞,也可见豪一周氏小体及卡波氏环。白细胞数稍低,粒细胞胞径增大,核分叶过多(核右移),分叶可超过5个以上,常...

孕期巨幼细胞性贫血: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孕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的缺乏所引起。它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叶酸的重要性孕期补充叶酸十分必要。叶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能够促进胎儿神经管的正常发育,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此外,叶酸还能够提高孕妇的免疫力,预防贫血等疾病。多种食物富含叶酸...

如何快速治疗贫血
一、药物治疗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骨髓铁粒幼细胞、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红度白以及红细胞比积均正常。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deficiencyErythropoiesis简称IDE)或称无贫血缺铁期(IronDeficiencywithoutAnemia)其特点为贮存铁减少或消失,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一般5.1μg\/dl)或原叫啉\/血红蛋白>4.5,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可降低,...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