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影响力》带你了解顺从背后的原因,并拒绝“被顺从”

2024-06-29m.fan-pin.com
~ 这是一本研究顺从性的书。作者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说“行”。并通过大量实验和丰富的案列总结了六大原则,分别是 互惠、承诺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原则 。每一项原则都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无意识的顺从,即不经思考就答应的意愿。了解它们,能更好地掌握我们的生活。如果你也有同样的需要,我们一起走进它吧。

作者首先用火鸡“叽叽”的实验,引出人类同样具有的触发机制。触发特征就能轻易致使我们做出无意识的、顺从反应,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触发机制:

喜欢做事有个理由。故在请别人帮忙时,如能给个理由,即使这个理由是不确定或是无实际内容的,甚至只是加一个“因为”,成功率会高很多。“ 因为 ”是一个触发机制。

价格贵=东西好的 简单联想 和 对比原理 ,是另外两种触发机制。

对比原理:在人的感知里,放大化了前后出现的物品的区别。我们会认为两样东西的差别比实际的区别更大。(冷热水效应)

介绍完触发机制,作者重点介绍了六大心理原理:

(一) 互惠原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已渗透在礼尚往来的每一个交换行式中。大家不喜欢一味索取的伸手党,而比较推崇知恩图报。

互惠原理带来的亏欠感,会让人顺从。有些要求,如果没有亏欠感,本来一定会被拒绝的。

顺从与否,通常还要看是否喜欢提要求的人。越喜欢,越支持。但因为承恩,人觉得有义务报答对方,无论喜欢与否,都要回报人情。这就导致,我们原来并不怎么喜欢的人,只要在向我们提要求之前,先对我们施一个小小的恩惠,就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顺从率。而一旦回报完,互惠作用就结束了。

互惠原理强大到甚至足以克服人们对施恩者的不喜。因为互惠原理也适用于 强加的恩惠 。靠着硬塞的恩惠就能触发人的亏欠感。偿还原理构成了互惠原理的实质,欠谁的人情就不由我们选择了。选择权落到了施惠者的手里。这是种不对称——施惠者选择了最初的施惠方式和回报形式。

互惠原理,让我们愿意偿还对方的善意,同时,若对方对我们做出了让步,我们也觉得有义务让步。若对方由大请求撤回到小请求,我们常常会由不顺从变成顺从。即“ 拒绝”—“后撤 ”手法。先提大(并不指望同意的)要求,被拒绝后,提正真的、较小的要求,比较容易被接受。前提是在合理范围之内。

拒绝、后撤手法效果显著的原因是,它不仅调动了互惠原理,也使用了对比原理,“先大后小”地提要求,不仅做出了让步,也让小要求和之前的大要求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了。

拒绝后撤手法,让对方无论怎么选,都会是赢家,除了全盘拒绝。该手法也促使对方积极履行承诺。因为让步不仅提高了对方答应要求的可能性,也让对方觉得是自己促成了最终的协议,会令对方生出对协议的责任感和满足感,更乐意去遵从。

如何拒绝互惠原理的有心利用:若我们确实认可该提议,不妨接受;如这提议是另有所图,可以置之不理。毕竟,互惠原理是用善意回报善意,而非诡计。

(二) 承诺、一致性原则 :一种言行一致或显得言行一致。前后不一的“双标“行为常为人所不喜。一旦做出某个选择、选了某个立场,就会受到内外压力的迫使去那样做,会想方设法地证明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不管在做出决定之前的倾向如何,都会让人在做出决定之后偏爱与之一致的选择。

言出必行的一致性是有价值的,言行一致跟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相关。有时人甚至觉得言行一致比做正确的事情还重要。这种不假思索的言行一致是不可取的。承诺一致性会使人采取某种行动或做一个表态,而后通过保持一致性的压力使我们顺从。

一致性也促进了 登门槛效应 。以小要求开始,逐步让人答应更多、更大的要求。对此,要谨慎答应别人的请求,哪怕是最琐碎的请求,一经答应,会因为一致性进而答应对方更大的请求,还会答应一些其他毫不相关的请求。看似无关紧要的承诺,能让人做出深一步的一致性行为。书面承诺比口头承诺更具影响。

周围人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知。一旦做出了承诺,人的自我形象就要承受来自内外两方面的一致性的压力。

强大的压力,会使人当场顺从,但无法带来长期的承诺感和践行力。在教育上,若希望孩子真心地做某事,不能靠外力让他们去做,这种外力只会让孩子暂时顺从。而应找一个所含的外力较少的理由,让孩子自发地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并自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承诺能自己“长出腿”来支持自己的决定。这是保持一致性的压力促成的。人的认知系统需要一致性,会让人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比所有未选的都正确。并会生出许多额外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选择。即一旦做出了选择,人会自发建立新的证据来巩固之前所做出的承诺。

抛低球:先给人一个甜头,之后又取消。效果还是有的。那些没什么好的选择给出的人,最喜欢抛低球了。

另外作者在提到 引用参考资料时,最好弄清它的原始出处。因为多番引用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信息,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对抗承诺一致性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尽管保持一致性通常是好的,但也要避免一味地保持一致性。当意识到自己被迫遵从一个并不情愿的要求,我们的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对一致性别有用心的人,可以一语道破对方的意图来使对方退却。

(三) 社会认同原理 。从众心理。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言行行事。人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是条件反射式的、无意识的。一些伪造的证据也会愚弄我们。如“罐头笑声”现象。

社会认同的不确定性表现为:人在不确定的时候,很容易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要怎么做。这导致了一种“多元无知”。影响了人对事件危险性和紧急性的判断,从而出现众人面对受难者出现袖手旁观的现象。因此,对受难者来说,并不是周围的人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

如果单纯的呼喊难以引来救援,这时需要有针对性地锁定到某个具体的人的做法,向他求救。精准地说明自己需要怎样的帮助,而不让旁观者来判断你的情况,能更好地获得救助。

社会认同的相似性:人最容易效仿的是跟自己类似的人的行为。人会根据他人(相似的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样做才合适。青少年虽然比较叛逆,也受社会认同影响。这种叛逆针对的是家长;而对于同龄人,会有样学样。

维特效应:也是社会认同的反应。一些人会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怎样做,来采取行动。

在感到不熟悉、不肯定的环境下,人特别容易受社会认同心理影响,会观察四周,看别人怎么做,接着自己照着做。对此查理认为要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行事,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

(四) 喜好原理 :人容易答应自己认识的和喜欢的人的请求。什么因素让人喜欢某人?

外表魅力 ——“光环效应”,引发人们关于此人的正面联想,如有才华、善良、正直、专业等。人常常忽视了外表魅力的影响之大。外表好看的人有着很大的社会优势,更招人喜欢、更有说服力、更能获得别人的帮助。外在形象好的,在招聘面试中也比较有优势。

相似性 ——人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无论是在观点、个性、兴趣爱好、衣品、背景还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这种倾向。很小的相似性也能促进人的积极回应。要特别当心那些声称“和你一样”又对你有所求的人。

恭维 ——人喜欢听好话,即使知道那是恭维。

接触与合作 ——通常比较接纳熟悉的东西,接触得越多,越熟悉。而在不愉快下,接触越多,越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如何消除彼此之间的厌恶与偏见呢?合作——让人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设立共同目标,促成合作,达到化敌为友的效果。

对比原理 ——让原本一般的好,显得更好。

条件反射和关联 ——人们讨厌坏消息,连带的也不喜欢带来坏消息的人,哪怕二者毫无关系。如古波斯帝国信使的悲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有好的联系,也有坏的联系。而许多正面的联系,如广告商常竭力让他们的产品和我们喜欢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餐桌谈判艺术。食物能让人产生一种满足、舒服的感觉,是促进谈判的积极因素。除了食物,其他美好的东西也可以借光给人希望把它们联系起来的东西,以增加吸引力。

关联原则使得,人会努力把自己和积极的事情联系起来,跟消极的事情保持距离。即 人喜欢展示积极的联系,隐藏消极的联系。而当我们以个人成绩为傲时,不会想着去沾别人的光。 自己不出彩时,最喜欢吹嘘与成功者的关系。因为成就感并不来自于本身。若自己是太阳,无需借他光。

如何拒绝:一旦觉得对对方的好感超出了正常的程度,就需要召唤出防御机制了。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喜欢某人,转移到这个请求或建议是否合理上。

(四) 权威 ——人对权威有着根深蒂固的责任心和顺从意。对于上级的要求,迫于权威和出于尽责的需要,人往往会照做,而忽视了事件的合理性。

权威有其价值所在,这是毋庸置疑的。来自权威的信息,也为我们判断如何行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盲从权威并不可取。

下面几种权威象征符号也会使人无意识地服从,常被非权威人士拿来利用,值得注意。

头衔 ——真正的是有价值的,须付出多年的艰苦努力,而有人给自己贴个某某专家的标签,也能糊弄一批人。头衔能让陌生人表现得更恭顺,还能让人觉得其更加高大。

衣着打扮 ——职业制服、西服正装让人看起来更专业。

身份标志

如何拒绝不当权威:提高对权威力量的警惕性,对伪造的权威符号免疫。真正的权威,是各个领域杰出的人物,是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判断力的,他们的意见对我们的行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明白什么时候要遵循权威的指示,什么时候要保持独立的见解很重要。

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一,这个权威是正真的专家吗?——让我们关注权威的资格以及与眼前主题是否相关。

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如判断对方是专家,也是相关的专家,可以继续思考这个问题。要考虑当前情况下的真实可信度。对那些能通过说服我们得利的专家保持戒心来设立一道安全网。

(六) 稀缺原理 ——物以稀为贵

一样东西,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它,自然就觉得很重要了。机会越少,人选择的自由就越少,价值似乎就越高。对失去的恐惧比对得到的渴望更能激发人的行动力。如数量有限、最后期限等。反面效应:瑕疵品变得稀缺,也会出现价值翻倍的现象。

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叛逆心理的核心。只要选择的自由受到限制,获得自由的渴望会使我们越发想要它们(相关商品和服务),一旦出现短缺,或有其他限制性因素阻碍我们,就会比之前更想得到它。

人在两岁时,就生出了跟限制自由反着来的欲望,被称为“可怕的两岁”。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刚刚觉醒,首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外延。随着这种自主意识的发展,自由的概念也就形成了。独立的个体应当有选择的余地,所以这时的孩子迫切地想要探索他们选择余地的广度和深度。而 明智的父母会尽量提供前后高度一致的信息。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叛逆期是青春期。青春期的个性发展,意味着走出儿童期家长控制的局面,迈向成人一角,这时向其施加父母的权威,是不起作用的,结果不是阳奉阴违,就是公然对抗。

不同于两岁的孩子和青少年那种明显的逆反心理,对大多数人来说,逆反心理的能量池是平平静静的、不那么明显的,偶尔发作一次。

人总是对得不到的更想要。一样东西,获取起来比之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就越发想得到它,表现为比以前更想得到了。不仅物品,信息也是如此。获取越难,让人觉得越宝贵。

人觉得是新近变得稀缺的更宝贵,还是一直短缺的更宝贵?答案是,较之一贯短缺,由充裕变得短缺的,更能引起人的紧迫感。自由,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让人不适。到了手的自由是不愿意失去的,哪怕只是一点点。

跟一贯稀缺比起来,开始有,后来没有的东西,叫人越发想要。父母随便许诺,设立规矩,无意间给了孩子一些自由,之后又想拿走,孩子必然是不依不饶的。若家长只有在想起来才禁止,再想立规矩,是非常困难的。故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叛逆的孩子。

“短缺”+“竞争”手法,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人不光在稀缺时更想要,而且在有人竞争时最想要。情人间,当出现竞争对手时,另一方更紧张,追求得更火热。一样东西,越抢手,越想要。拍卖活动上,人常头脑发热,丧失理智。

竞争有限的资源,陷入稀缺原理时,刺激人做某事的欲望,会让人忽略该物件自身的真实价值,很多时候我们想要一样东西,并不是单纯想占有它。想要,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如何应对:察觉自己情绪高涨的信号。一旦觉得自己情绪过激,就暂停一下,重拾理性;问自己,为何想要。如果主要是想拥有它,那么判断该花费多少;如果是为了它的功能,那么该物品不管稀缺还是充足,其功能都是一样的。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得,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用了。

感谢作者的研究成果,让我们明白了日常生活中一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下面是对书中内容的梳理,以供参考交流。

《影响力》
影响力是用一种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力又被解释为战略影响、印象管理、善于表现的能力、目标的说服力以及合作促成的影响力等。本书内容围绕这六大原则展开,分别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顺从专家们将之整合到购买、捐赠、让步、选举或赞成等请求...

《影响力》这本书怎么样
也正是在这个畅销版本的基础上,西奥迪尼才衍生出后来为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名校所采用的教材版本。 没有专家解读,没有每章导读,这是一本最原汁原味的《影响力》,醇厚甘甜,久而弥笃。阅读本书仿佛是与西奥迪尼面对面,让你可以细细聆听,在定格的经典中体味无孔不入的影响力。 本书由斩获国家...

《影响力》
超市品尝了酸奶,就买回一箱自己不怎么喝的酸奶;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别人都这样做,我也这么做……像这样的影响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这些影响都被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写在了《影响力》中。罗伯特·B·西奥迪尼是(Robert B. Cialdini)是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他对说服与顺从...

最影响人生的十本书 总有一本会让你有所感悟
2、《影响力》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正是这一切的根源。读完这本书你就知道自己的心理如何被人操控,一步步顺从别人。3、《少有...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1 读了此书,对有些商业活动和社会现象作了一个分析,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成了影响力的受害者,当然也有些人是影响力的受益者,因为他们早就了解了影响力的魅力,并且运用了一种或者多种影响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什么是影响力?就是抓住人的心理特点说服别人,使人顺从,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本书列举...

最影响人生的十本书 总有一本会让你有所感悟
2、《影响力》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正是这一切的根源。读完这本书你就知道自己的心理如何被人操控,一步步顺从别人。3、《少有...

影响力读书笔记 第六章
才使很多人利用这一点欺骗你。所以我们如何拒绝呢?1、提高对权威力量的警惕性 在遇到貌似是权威力量的人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们一般都会低估权威对自己行为的影响。2、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3、多想一想专家会不会因为我们的顺从得到好处。

西奥迪尼小说《影响力》经典语录
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

人生最值得读的十本书是什么
2、《影响力》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正是这一切的根源。读完这本书你就知道自己的心理如何被人操控,一步步顺从别人。3、...

为人处事说话技巧的书(教人说话技巧的书籍推荐)
为人处事说话技巧的书有《心理学与生活》、《沟通的艺术》、《学会提问》、《非暴力沟通》、《人性的弱点》等等。为人处事,词语,是为人和处事的总称,包括了做人和做事的方面。赏析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会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愉快;学习别人是一种...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