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杨振宁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2024-06-29m.fan-pin.com
杨振宁是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奖的?~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两人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薰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原因是推翻了物理学上屹立不移三十年之久的宇称守恒定律,指正了过去科学家所犯的严重错误,更开启基本粒子“弱交换作用”一些规则的研究,使人类对物质结构内层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鼓励在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中国大陆。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0年,杨振宁关于p0衰变的论文以及他和Tiomno 关于β衰变中相位因子的论文奠定了他在此领域中的领先地位。1956年,θ-τ之谜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难题,当时普遍讨论宇称是否可以不守恒。

杨振宁和李政道从θ-τ之谜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走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提出“宇称在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守恒,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许不守恒”的可能,将弱相互作用主宰的衰变过程独立出来,然后经具体计算,发现以前并没有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

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吴健雄于1956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60Co β衰变的实验。

次年1月,她领导的实验组通过该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为这项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扩展资料

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 

1999年5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2008年11月29日,杨振宁当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的物理学研究领域广泛,他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理论和量子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特别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间成果丰硕。在统计物理方面,他与李政道合作关于相变的一系列研究已经成为经典文献;他本人在1967年首先发现的Yang-Baxter方程为可积模型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对物理和数学都有广泛的影响;他还提出了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



杨振宁和李政道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宇创建了杨—Mills规范场论,在主宰世界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弱电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都由杨—Mills理论描述,而描述引力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与杨—Mills理论有类似之处。杨振宁称此为“对称支配力量”。

拓展资料:

杨振宇一生有众多学术成就,作为中国人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有:

相变理论、玻色子多体问题、玻色子多体问题、杨—Baxter方程、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非对角长程序、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参考资料:【1】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院士

【2】杨振宁:六岁第一次见到香蕉的诺贝尔奖得主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因为为首先从理论上出“弱相互中的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但是在实验中证明这个成果的吴健雄却没有因此一起获奖的!在杨和李提出这个观念之前许多科学家都觉得“宇称一定是守恒的”!因为这个理论是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其次大量的实验结果都支持这一结论,只是在后来某些实验中发现了有悖这一理论的结果!但当时的主流科学家因为受到“对称观念”的影响几乎都不会怀疑这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可能因为别的原因所以才会有实验上的这一结果!还有这个“宇称守恒”这个观念最早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吴健雄于1956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60Co β衰变的实验。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的研究成果而共同分享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A.宇称不守恒B_百度...
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宇因为发表(宇称不守恒)的研究成果而共同分享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选A。李政道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和娇妻同框,双手紧扣不松开,结婚后他们过的怎么样?
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三:跨越年龄的爱2004年12月24日,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与未婚妻翁帆来到广东省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翁帆结婚以后,将夫妇二人的存款捐赠给清...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是谁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是扬振宁和李政道,1956年两位科学家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l957年两人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被称为“两弹元勋”。而他的同窗振宁先生成为美籍华人,并最终荣获诺贝尔奖,名扬天下,现在荣归故里,定居清华园.有拼命...

杨振宁到底有哪些重大发现或者发明?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

扬振宁和翁帆近况如何
首行杨振宁和翁帆目前居住在美国,享受着平静的退休生活。杨振宁和翁帆是两位著名的中国科学家,他们现在居住在美国,过着退休生活。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科研工作的前线,但他们仍然关注着科学领域的发展,并在必要时为其贡献自己的力量。杨振宁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粒子物理学...

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是谁啊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以及在拓扑相变方面作出的理论贡献分享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基普S索恩、巴里巴里什以及雷纳韦斯,因在LGO探测器 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法国 科学家杰哈莫罗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 里克兰,因在...

杨振宁和他妻子年龄相差几岁
杨振宁比翁帆大54岁。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翁帆1976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2004年12月24日,物理学家态洞、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与未婚妻翁帆来到广东省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1995年杨振宁到汕头大学参加物理学家大会时与负责接待的翁帆相识。后来,翁帆...

小舅子上哈佛没钱交学费,在家中服药自尽,杨振宁为何不帮一把?_百度知...
科学家的异国之恋 杨振宁的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不仅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返华学者,为中国带来了许多科研成果,帮助祖国科学发展。杨振宁因为家庭的熏陶,从小学习物理地理唐诗宋词,品学兼优。有一天杨振宁对父亲说,他长大一定要获得诺贝尔奖。父亲摸着小振宁...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