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请问怎样才能学会冥想、禅定?我怎么就学不会呢?我确定冥想和禅定是一条线上的。

2024-06-29m.fan-pin.com
冥想与禅定都是观呼吸但结果怎么不一样~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

在初禅之前的遍作定阶段,可能会出现美丽的山水森林和海洋,也有可能见到佛菩萨等,这些都是幻象,离初禅还早得很。

关于禅修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 nimitta)。取相的光比遍作相要亮。
4、似相阶段:当禅修者能够平静地专注取相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更久,他会发现禅相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晃耀,有些像太阳光,有些像月圆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灯,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莹剔透得像块水晶,这就是“似相”。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似相,心与似相完全融为一体,如此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他就很可能证得初禅。
为什么说很可能呢?因为还没有经过检查的缘故。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禅相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之后,他应当练习查有分,有分在心脏这个地方。在他出定之后,借着很强的禅定之光去看心脏里面这个地方。刚刚开始学习查有分的时候,不应当查太久,大概一到两秒钟就行。当他可以查到有分之后,再学习在有分这个地方逐一地辨识五禅支。
这五禅支是五种心所,它们个别分开来叫禅支,整体总合起来则叫初禅。
这五禅支分别是:
1.寻(vitakka)——将心投入并安置于似相。
2.伺(vicàra)——心持续地省察似相。
3.喜(pãti)——喜欢似相。
4.乐(sukha)——体验似相的那一份乐受。
5.一境性(ekaggatà)——心持续地专注似相。
查禅支并不是依靠感觉去揣摩自己是不是有这五种心理作用,而必须用禅那之光在心所依处这个地方辨识。为什么呢?因为心所依处是作为禅那心的依靠处,所以要在有分这里辨识禅支。
可以辨识到五禅支后,还必须练习初禅的五自在。什么是五自在呢?它们分别是:
1.转向自在:能在出定后转向于禅支。
2.入定自在:随意何时入定就能入定。
3.住定自在:能随自己的意愿入定多久。
4.出定自在:随意何时出定就能出定。
5.省察自在:能在出定后省察禅支。

五自在练习成功后,就可以说确认已经完全到达初禅了。

危险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遍作相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
有些人喜欢盲修瞎练,当他的定力到达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通常会见到光、见到花,乃至见到所谓的佛菩萨。假如此时他执着这些光相,追求这些境界,甚至以为自己很厉害,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没有很好的导向,所谓“走火入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无论见到什么景象,出现什么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执着它!只需记得持续关注业处!

危险二:自以为证悟涅盘
在近行定的阶段,禅修者体验到落入有分就好像所有一切在刹那间都停止了,所缘没有了,连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没有。当他清醒过来后会想:“嗯,刚才怎么会这样?”这种体验称为“落入有分”。
然而,落入有分是禅修的陷阱。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落入有分时“能所双泯”,就误认为已经开悟或证悟涅盘了。

不一样的。
禅定,是佛教译语中特别的译法,「禅」,这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其义为「定」、「思维修」、「功德丛林」等,故「禅定」是华、梵兼称,这是从其名称上来解说的。
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出生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总括起来说,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来,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禅味不可着,死水不藏龙,正是纠正认手段为目的的错误。
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等等不正常的思想现象,都叫做心病。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予重视。
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在冥想期间,人们也许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调节呼吸,采取某些身体姿势(瑜伽姿势),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

冥想是瑜伽的修行法门,和禅定有区别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的。你学不会,是因为没有遇到好的师父来教你而已,不是你的问题。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入禅定的。
在业障的阻挡下,无法进入禅定。只有业障轻微的,可以进入禅定。

那么,如何达到业障轻微呢?
在南传佛教中,是通过持戒,而减轻烦恼。叫做: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在北传佛教中,是通过念地藏菩萨圣号,而减轻业障,从而达到禅定。
(具体见,占察善恶业报经)。

禅定无有想,四禅八定都不懂。灭尽定,灭受想定。金刚喻定。乱学一通。

冥想是外道的境界。无想定是外道的最高境界。

先要明心见性。

瑜伽冥想 练习瑜伽冥想的技巧有哪些
瑜伽冥想词:用心去听,远处有瀑布泻下的声音,深吸一口气,手中有玫瑰散发的幽香;认真地去体会,自己忽而飘浮在安静得湖面上,忽而又深入到葱郁的山谷中,要用心去感觉,身体变的很轻很轻,轻的几乎能在空中漂浮着,身体又变的很重很重,重的就要陷进地下。优美,舒缓的音乐,犹如股股清泉涌入心田...

如何学习打坐禅修?
其实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么入。 入定与出定 懂得怎么静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不懂修禅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样在那里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们的静坐经验是什么呢?原来每...

冥想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所以,不论是印度的瑜伽冥想、超在禅定(TM),还是密散的冥想、中国的气功、坐禅,均是以调息为支柱进行修习。冥想也从最初的养生、养气追升到思想境界的修炼,通过静观自己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气宇轩昂地把想象驰骋在大宇宙,达到“天人合一“的大一统境界。 冥想成了一种思想方法,成了一种哲学。西方的《圣经》、东方...

圣严法师《禅的入门方法》
若细论,第六尚不是深定,而是一般宗教家、哲学家,乃至艺术家,都能多少体验到的所谓天人合一和与神同在的冥想。 五、杂念、妄想、念头 从修行禅定者的体验而论的妄想、杂念与念头,也大有分别说明的必要。大致上,妄想杂念,可有两类,一是粗重的,一是细弱的。粗重的之中,又有杂乱无味而且不连贯的,名为杂念,...

什么是禅定
1. 禅定的定义:禅定是指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和技巧,如冥想、坐禅等,使心灵达到一种高度集中和平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超越日常的烦恼和杂念,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并与宇宙或内在的本源相连。2. 禅定的实践过程:为了达到禅定的状态,人们需要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身体感受或特定的对象上...

冥想研究
(一)冥想的定义 冥想作为瑜伽中的一种技法,就是佛教中的“禅定”、“禅那”,即“打坐”、“静坐”、“止观”,或者是道家中的“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不散”、“积精全神”、“守一”、“心斋”、“坐忘”之类的冥想方法。冥想的目的与瑜伽一样,都是寻求解脱。 一切真实无讹的瑜伽冥想术的最终目的...

如何修行心静,心定,知道的大师请帮个忙。
问:我对佛教还不认识,如何著手?答:请先於网站上收看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及「三皈传授」的讲演,此能帮忙您先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白学佛之目的与意义,以提高学佛之兴趣与信心,进而能深入学习。「认识佛教」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

怎样进入冥想,冥想后又有什么感觉状态
冥想是比较难讲解的内容,涉及到很多不能够用话语表达的东西,很多书都说,冥想是不可以说,是不可以讲的。但我们古代的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不可说的东西还是可以说出来的,尽管说出来的东西不是原来的东西,还是要去体会,尽量去阐述他。在YOGA修行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DHYANA,冥想这个...

坐禅,禅,静坐,打坐,冥想
坐禅的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坐禅达到一个"定"的境界,将心中的世界变成一个澄明的天空,一丝不染,我心干净,整个世界也是干净的,从而改变对一切事物和万千宇宙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禅定与静坐。“禅”只有在身心障碍全部消除的情况下,毫无压力的状态下,无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冥想:冥,就是泯灭。...

佛法 禅定 冥想
整个佛法修学的枢纽统统在定,这是要知道的,并不是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就不修禅定了,就错了。我们念佛,念佛目的在哪里?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止观也是禅定。密教里面修三密相应,相应就是禅定。由此可知,每一个宗派、法门所用的名词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所以在六...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