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赵云》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2024-06-29m.fan-pin.com
~

素有“武将中第一流人物”美誉的赵云,虽不是《三国演义》的主人公,但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却是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也是人们乐道不疲的英雄人物之一。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北)。起初他是袁绍辖下之人,因感袁绍平庸而改投公孙瓒,后得遇刘备,两人一见如故,结下深交,从此也决定了他一生的前途。

赵云在小说中可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身集武将优点之必备,若用“智勇双全”来概括似乎还嫌不全面,而应该说是“忠、勇、智”三者合一的英雄。勇,是任何一个武将都必备的性格,它也是赵云这个一流武将身上最主导的性格特征。赵云最初也是以勇闻名的。当时他还是个无名小卒,只因磐河一战, “当今豪杰”公孙瓒被袁绍手下打得逃跑时,他不披铠甲,拈枪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救了公孙瓒,在袁绍部下砍倒公孙瓒的绣旗,大队冲动之时,公孙全军败退,独子龙“引五百军不动,于中挺枪跃马”。又“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作为勇将,赵云给人的感觉是镇定、潇洒和大胆。你观其出场露面莫不英姿飒爽,精神抖擞。他又“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每当大战,他总是一骑马,一杆枪,独闯敌营,即是再危急,他也不慌不忙一点。长坂坡一战,为救阿斗,他七进七出,于曹操大军之中往来冲突,砍杀曹将五十余员,冲透重围,救出幼主。汉水大战中,他连杀曹军数将,连曹操手下猛将张郃、徐晃也心惊胆战, 不敢迎敌。曹操叹其“昔日当阳长阪英雄尚在”!并急令“所到之处, 不许轻敌”。而曹军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尽皆逃窜。当曹军追杀子龙时,他竟大开寨门,偃倒旗帜,单枪匹马,立于营门之外,曹操亲督大军攻营,他也镇定如常,全然不动。反杀得曹军大败。正如刘备所说: “赵子龙浑身都是胆也!”

正是这种胆量和豪气,使赵云赢得了“虎威将军”的称号。每当蜀军败退之时几乎都由赵云断后,而他又总是安全地撤退,常常是不损一兵一将。他年七十时与西凉勇将韩德对阵,一人独战三将,全无惧色,且枪法不乱、最后杀了韩德父子五将。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本以马谡为先锋,而令赵云、邓芝率领少数兵力,虚张声势,由斜谷进兵。想来个出其不意,直捣长安之背。而魏方主将曹真以为蜀兵主力都在斜谷,于是亲统大军迎截。赵云兵少,无法前进;不料马谡惨败街亭,蜀军被迫后退,损失重大。独赵云全师而还,兵将无损。可见赵云的勇敢镇定,是人所难及的。小说中曾有一首赞美赵云的诗说: “钢枪匹马冠三军,前后无双勇绝伦。昔日当阳今汉水,子龙端的胆包身!”

赵云在武将中,是个颇有见识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似张飞卤莽。在他的性格中智也是很重要的成份。他几次择主,先后离开了袁绍、公孙瓒等人,最后选定了刘备,这说明他还是有眼光的。他曾对刘备说: “某曩日将谓公孙乃当世英雄,今观所为,袁绍等辈耳。”他深知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选择刘备,而不选择曹操,这与他的忠义观很有关系的。他在战斗中也常常注意用谋略,在取桂阳一战中,可说将智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只带三千兵马,先是识破了守城太守赵范的美人计,接着又击破了陈应、鲍隆的诈降计,进而计赚桂阳城。他曾仔细地分析过当时的情况来证明自己的做法:“赵范之兄,曾在乡中有一面之交,今娶其妻,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其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不可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政,四也。”

关心刘备的重大决策,对这些决策表明自己的见解,觉得不妥时,及时劝谏,这也是赵云的智的另一种表现。小说中写到的两次谏刘备,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头脑。一是刘备平定益州后,想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诸将官。赵云极力反对,认为这样做会使事业半途而废。他对刘备说: “昔者霍去病以匈奴未灭,将士安用为家。何况今日国贼暴虐,不同匈奴,岂可求安也?须待天下都定……益州人民,累遭兵水,田宅皆空。今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方可使出赋役,自然心服。不宣夺之为私爱也。”这一番话非常切合时宜。赵云这样说并不是为老百姓着想的,而是为了刘备的帝业考虑的。从他谏刘备复仇亦可看出,他是个有眼光的人。孙权袭了荆州,杀了关羽,刘备不顾孙刘联盟大局,大兴问罪之师,报杀关羽之仇。此事关系到蜀汉存亡大计。赵云力谏刘备顺应人心,不要两虎相斗,给曹魏以可乘之机,并清醒地认识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 私也。”提醒刘备“以天下为重”,停止对东吴的进攻。可惜刘备不听,终于大败亏输,耗尽国家精锐。可见事实证明赵云不仅是个浑身是胆的英雄,还是个智慧过人的政治家。

忠义也许是刘备集团凝聚的粘合剂,在赵云的性格中忠义观决定了他的行动准则,他与关羽、张飞对刘备的忠是不相上下的。他两次冒生命危险救幼主阿斗,一次是长坂坡七进七出于万马军中;一次是只身一人在大江之上,并且干冒对主母不礼之罪,曰“总然万死,亦不放夫人去。”难怪刘备选定他作“主骑”,保卫自己全家的安全。赵云深知刘备对自己的看重,因而一生忠心耿耿于刘氏,无论是在刘备失势兵败;还是刘备死后,他始终为刘氏基业着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完成军事任务,亦从未争过功、发过怨言。在刘备的生命有危险时,总是他奋勇而出,保护刘备。他虽未与刘备结义,但是刘备总以兄弟之情待他,他亦以兄弟之情待刘备。当众人皆云“子龙反了”时,刘备坚信不会。并叱之曰: “子龙是吾故人,安肯反也?”又说: “子龙与吾相从患难之时,他心如铁石,岂以富贵能动摇乎?”还声言“再说子龙反者,斩之!”刘备深知赵云,赵云也十分忠诚刘备,最终实现要为刘备“肝脑涂地”的誓言,在沙场上为刘备卖了一辈子的命。

罗贯中以极其精炼的笔法画出赵云这个深为人民喜爱的一流武将形象,虽然不免在描写时有所夸张,但是这个人物形象还是真实可信的。赵云的形象在小说中是那样地激动人心,是那么虎虎有生气,又是那么令人钦佩,使人感叹不已。这不得不归功于作者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刻画。



三国演义赏析
三国演义赏析: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

...复活》,《巴黎圣母院》四本名著作品形象鉴赏分析及...
回答:《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诸葛亮 大家都应该知道《三国演义》中有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的人物。没错!他就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蜀国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山东琅琊阳都人氏(今山东沂南人),三国...

三国演义鉴赏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
容梗概 长篇巨著《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

对三国演义的简评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

求三国演义失街亭的概括,要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追根溯源.1000字...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梗概《三国演义...

你知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那个故事?简单介绍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梗概《三国演义...

评巜三国演义》450个字
鉴赏与评析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

《三国演义》每一回的题目,内容。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梗概 《三国演义...

我想写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者是启示,应该怎么写?我文笔很一般的_百...
《三国演义》是一部很宏大的历史小说,设计任务众多,时间跨越大,情节繁复,所以建议写读后感的时候先确定一个鉴赏方向,一般鉴赏方向包括,文学本体研究(如对小说主题进行哲理性的解读)\\艺术技巧研究(如对小说谋篇布局、艺术表现手法等的研究);研究方法可以有宏观把握与文本细读,前者主要适合于作品思想、谋篇布局等的研究,...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