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为什么说三国“五虎将”中赵云是唯一的战略家? 谁能给我说下三国中为什么赵云一直位居低位。赵云不是狠牛的吗?...

2024-06-29m.fan-pin.com
三国五虎将里赵云为什么排名最后?~

因为当时的名将军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其余的都是杂号将军,而赵云是诸葛亮不喜欢用的将领,他觉得赵云是一名儒将。首先关羽第一和张飞第二是没什么好说的,其次马超和张飞战成平手,又年轻,羌人称其为“神将军”,镇守西北;黄忠虽老但立功多,老当益壮,杀了很多名将。刘备只是把子龙看成自己的家将,子龙自己又是帅哥(就象鲍春来和林丹),大家都觉得没什么杀伤力,而且他没杀过什么名将,连最后诸葛亮都说没有看出子龙的高明之处!!!

因为当时的世道是豪门称雄,刘大耳朵这样的枭雄,也得借口说自己是大汉中山靖王之后,才能在西川站稳脚跟,才能得到士族的支持。而赵云,虽是绝世猛将,但却出身贫寒,故此,云哥只能空有绝世武力,却郁郁不得志,只只能在蜀汉阵营中充当一个“板凳哥”。有时候,我真的希望云哥一开始是跟随老曹同志啊,至少老曹是真心对待人才的,从招贤令中就可见一斑了。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雷同,不胜荣幸。谢谢。

刘备从起家到占据荆、益二州及至称帝建立蜀汉政权,文,主要的依靠诸葛亮,武则依靠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员大将,也即是后来人们称作的“五虎上将”。关羽为“荡寇将军”、“前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右将军”;赵云为“牙门将军”、“翊军将军”,并“掌内(宫内侍卫)事”,后主刘禅时,又为“征南将军”(后“迁(调任)镇东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后迁为“骠骑将军”)、“左将军”;黄忠为“讨虏将军”(后迁“征西将军”)、“后将军”。

《三国志蜀书》将这五位将军合传为《关张马黄赵传》(第三十六卷),放在了《诸葛亮传》(第三十五传)之后,并将此二传紧紧地放在了“先主”(刘备)、“后主”(刘禅)和二帝之妃子传的后边,其用心是很良苦的。它体现了作者陈寿认为在蜀汉中除了皇帝、后妃外,最重要的就是文臣诸葛亮和这五位武将了!

历史上,关张赵马黄这五位上将的共同地方,是他们都作战勇猛、武艺超群,并且都为刘备、蜀汉立下过重大的战功。当时人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即有过很高的评价。周瑜对孙权说:“关羽、张飞熊虎之将”,程昱与郭嘉也都称:“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对于赵云,刘备称赞他的武勇:“子龙一身是胆也”;蜀汉后期的大将姜维也说他对于蜀汉“劳绩既著”“功效可书”。《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赞颂为“赵云强挚壮猛”。关于马超,当时曹操就很畏惧他,说:“马儿(马超)不死,吾无葬地也”;诸葛亮则称赞他:“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黄忠在“五虎将”中年纪最大(关羽称他为“老兵”),但作战时却“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陈寿);南宋名臣程公许也称赞黄忠“智勇绝伦,足以当一面”。

但是也必须说,在“五虎将”中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只是蜀汉所倚重的勇武上将、名将。他们都是靠着刘备、诸葛亮的安排、调遣,去攻打城池、冲锋陷阵或者独当一面。从史书记载中,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们从战略的高度对刘备、诸葛亮提过任何军事的或是政治的建议。关羽是“五虎将”之首,又独镇荆州,不能说刘备对他的能力、才华不予看重。但是,正是关羽在三国鼎立中“孙刘联盟”对抗曹操这个根本性的“战略”上不懂得或者至少不够重视,最后引来了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致使在关键时候丢掉荆州。

荆州的失守不仅引起刘备出兵攻打东吴,以致彝陵大败,使蜀汉军队损失了八万多人,而且从根本上使得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为刘备设计的战略大计遭到了破坏。(《隆中对》为刘备的战略设计是:“将军若跨有荆(州)、益(州),??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后来,蜀军单弱、又无荆州之地,诸葛亮只有从汉中一路出兵,以攻陇西,所谓“六出祁山”,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对此有很好的评论:“吴、蜀之好不终,关羽已死,荆州已失,曹操以(因此)乘二国之离”,遂使得“诸葛之志不宣”,“关羽安能逃其责哉!”

“五虎将”中也有既是勇猛的武将,但同时又很懂得战略大计的人,他即是赵云。《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他往往都是在涉及到蜀汉存亡的时刻,大胆地向刘备提出自己的主张。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入川后与刘璋决裂,命令原与关羽一起镇守荆州的诸葛亮、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而上,以为支援。诸葛亮等入川后一路上平定郡县,后分兵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今四川泸州市江阳区)、犍(qin)为(今四川乐山市)等郡,第二年与刘备及诸葛亮军在成都会合,攻下成都,从此占据了原刘璋的益州。这时,刘备非常高兴,封赵云为翊军将军。《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说:“益州既定,时(当时刘备手下人)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指曹操)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l,忧患)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刘备)即从之。”

赵云的这一番话和建议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现在才刚刚打下益州,真正的敌人曹操还在那里虎视眈眈,远未到军胜国安,这时如果诸将即分土分田、各住豪宅,谁还会再专心地去打仗啊,这是很危险的;他引霍去病的话进一步说明只有完全消灭了国贼,才可以真正“求安”,“须天下都定”,大家才可以“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一是说,现在益州人民刚刚经过战乱,已经残破、苦难不堪,再夺去他们的田宅,他们便无法生活下去,必然对刘备怨恨,只有归还他们的田宅,“令(其)安居复业”才能得到蜀民的欢心拥护,并可以正常的征调赋役,以固国本。

幸亏赵云和刘备手下人(包括诸将)不同,在胜利的面前站得高远,又被刘备采纳,才避免了刘备入蜀后可能酿成自己军队瓦解、又遭蜀人反对,在益州根本站不住脚的后果。

生日礼物

后人对赵云此举评价很高。元代郝经在《续后汉书》中说:“云尤识虑经远”,与诸猛将相比,“壮而不疏,每进忠益”。明代沈国元在《二十一史论赞》中也说:“赵云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名将律之。”钟惺在《史怀十七卷》中更是称赞:“观(赵)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认为赵云不仅仅是一员猛将,而且是能够识大局的治国重臣。”

另一件突出的事,是在公元221年,关羽失守荆州、被杀,此时刘备已经称帝,建立蜀汉,“先主(刘备)念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完全是一时的冲动,而置诸葛亮早先在隆中定下的“联吴抗曹”战略大局于不顾的鲁莽行为。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刘备的决定是错误的,彝陵一役损失八万多人,自己也忧伤成疾病死于白帝城。就是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包括诸葛亮在内无人敢于对刘备加以劝说,而只有赵云出来顶着其“盛怒”,大胆陈言。《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记载说:“孙权袭荆州,先主(刘备)大怒,欲讨(孙)权。(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曹)操身虽薨,子(曹)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赵云这一谏言是在刘备“盛怒”时对刘备讲的,它不仅反映了赵云在蜀汉危亡关键时刻对大局、战略的清醒认识,而且反映了他敢于不顾刘备“盛怒”,进谏忠言的忠诚和胆识。

后人对赵云的这一举动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宋代萧常在《萧氏续后汉书》中认为赵云此一“舍吴而专事(治)魏”的谋略,“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朱黼(f)在《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中,论到赵云的此谏:“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很惋惜刘备未能听从赵云的意见,说:“向令先主(刘备)??听赵云之言,辍(chu,停止)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洛),而徒流于?亭(今湖北宜昌市下辖区,蜀吴彝陵之战即发生于此)乎?”直到清代乾隆皇帝提起此事,还大加感叹地说:“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曹操、曹丕),汉事未必无成!”



赵云是三国中五虎上将老几??
(对于蜀国五虎大将,演义中排名是:关张赵马黄;历史上的排名是:关张马黄赵;还有一种排名是:关张黄赵魏。海盗我个人比较同意第三种,这倒不是海盗轻视马超,而是因为马超在蜀国中立功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为了和上边两方人对应,这里仍采用三国志的排法吧。)关羽的能力是相当出色的,这点演义和历史...

五虎将的来历
其实这个称号应该说由来已久。《三国志》和《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里,就提到了关羽和张飞为“世虎臣”,而且把关张赵马黄五个人并列,虽然没有明白的说五虎将,关羽则始终为首。在《三国志平话》里面,就明确地讲到了五虎将,《平话》和《三国演义》有点不太一样的地方,《三国演义》是讲...

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是蜀汉五虎大将?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关羽在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五虎上将里最高的,从北宋开始,历朝历代就开始了对关羽的追封,逐渐成为武圣,在民间以各种方式对其进行祭拜,被尊为“三界伏魔大帝”;张飞的庙宇仅在阆中享有祭祀;马超庙祠于...

三国时期的五虎将是谁呢
三国烽烟再起。 蜀国五虎将——关张马黄赵传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

《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都有哪些最有说服力的战功事迹呢?
若问《三国》中哪个最勇,张国良老先生在他书中曾说,本人不敢专断。蜀汉五虎将,关张赵马黄,都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且看他们有哪些最有说服力的战绩?一、关羽,字云长,外号“美髯公”,在曹操眼里:“云长真神人也!”温酒斩华雄,是关羽的成名战,绝对让关东诸雄...

三国历史上,到底是4虎将还是5虎将?
《三国志》和《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里,就提到了关羽和张飞为“世虎臣”,而且把关张赵马黄五个人并列,虽然没有明白的说五虎将,关羽则始终为首。在《三国志平话》里面,就明确地讲到了五虎将,《平话》和《三国演义》有点不太一样的地方,《三国演义》是讲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封了五虎将。而在《三国志平...

历史上的赵云和张飞真像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吗 蜀国有五虎将吗
历史上没有五虎将,赵云只做到杂号将军,不能与另四个人并列,只是因为三国志将五人列入一传才会有后来的五虎将之称。赵云前期颇受重用,入蜀后由于庶民的出身以及与刘备政治主张相左(如劝阻刘备称帝和伐吴)而不受重用。赵云的战绩也没那么出色,长坂七进七出、杀高览、天水挑韩氏五将、截江夺阿斗等...

三国中五虎将的排名
五虎上将,是指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昭烈帝刘备麾下的五员猛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原文描写为“五虎大将”,后人惯称“五虎上将”。关于五虎上将的排序,在原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40回)中,排名顺序为:关、张、马、黄、赵,后来清代的毛宗岗、毛纶父子二人...

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的排名
5、五虎上将排名之五 黄忠 位列五虎之末。黄忠一位老当益壮、百步穿杨的神射手,虽是三国勇将,但年岁不饶人,因此也只能排在最后,但他是五虎将中唯一战死沙场的,死的惨烈,让人平添敬佩之情!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获全胜,趁机夺取江南四郡,时黄忠镇守长衫郡,关羽率五百校刀手来攻,于黄忠于长沙...

历史上为什么三国赵云没能被封上五虎将,刘备为什么不重用他,两人有什么...
《三国志》中并未出现五虎将的说法。但在演义中有五虎上将之说,五位将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赵云是除关张外比较早追随刘备的人物(小人物忽略),跟随刘备后,赵云一直在刘备身边担当类似于警卫连长的职务。所以长坂坡和截江夺斗,无疑是赵云最辉煌的篇章。长坂坡之前的大撤退,开路与断后的...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