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古代科举考试分哪些等级?

2024-07-06m.fan-pin.com
~

明、清的科举考试共分为五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院试就可以被称为秀才,乡试高中的则被称为举人,举人参加会试合格后成为贡士,殿试合格都为进士,殿试后再进行廷试,由皇帝直接考察。


1、院试

作为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首先举行岁试,后一年举行科试,再后一年举行乡试,三年一循环。岁试的任务:第一、从童生中考选出秀才;第二、对原有的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给予奖惩。童生通过岁试,就算是“进学”了,即成为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相公。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乡试,叫“录科”。明清时乡试之年的七月,还要在省城举行一次科试的补考,未能在各府参加科试的生员,可乘机来补考,叫“录遗”。

2、乡试

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八月,所以又称“秋闱”(闱指考场)。正副考官由皇帝任命在京伯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乡试的考场,称为贡院。贡院内一排排的号房,为考生住宿和答题之所。乡试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之时,所以称为“桂榜”。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乡试中举称乙榜,也叫乙科。考中的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做官的资格。在清朝除了正常举行的乡试外,遇到皇帝生日或登基等庆典时,还额外增加乡试,叫做恩科。

3、会试

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所以会试又称“春闱”,“礼闱”。会试被录取的举子,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发榜正值杏花盛放,所以又称为“杏榜”。会试的主考官,明朝多以翰林官充当,明末又多以内阁大学士担任,清朝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充任。清朝新录取的贡士,殿试前还须进行一次复试,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等,这个等级对以后授予官职有很重要的关系。

4、殿试

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四月份举行,由皇帝主持,还要任命阅卷大臣,读卷大臣,协助皇帝评阅试卷。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明清两朝的殿试都只考策问一场。出榜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有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也有若干名。
一、二、三甲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就到尽头了。殿试考中称为“甲榜”。凡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称为“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

5、明清两朝都有数人是连中三元的。按照清朝制度规定,殿试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最后根据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成绩确定授予的官职。状元、榜眼、探花按惯例可被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不再参加朝考。殿试二甲第一名传胪和朝考第一名的朝元,也照例到翰林院任职。其余进士大多授予知县一职。


总结:科举考试在不同的朝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是不同的。唐朝的时候科目很多,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到明朝只设一科,清朝沿袭明制,也开过特制(特别科)。但无论哪朝哪代,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有时务策、诗赋、墨义等。常常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则是要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1.乡试:也称为“省试”,是进入科举考试的第一关。每三年一次,由地方官员主持,考试内容是经义、史书和诗词文赋等。参加者多为贫寒士子和官员子弟,通过此关考试的考生称为“举人”,可以被授予一个低级官职。
2.会试:通过乡试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也称为“中试”或“京试”。每三年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地位高于乡试。会试的考试内容是经义、史书和诗词、策论和策问,笔试和口试结合。通过此关考试的考生称为“贡士”,可以被授予中级官职。
3.殿试:也称为“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关卡。每三年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内容是贡生的诗词、策论和策问,结合朝廷大事。通过此关考试的少数优秀考生可以成为进士,被授予高级官职,甚至成为皇帝的谏官。

科举考试的六个等级
1. 童生:这是科举考试的最初阶段,童生需要通过地方举行的县试,才能获得秀才的称号。2. 秀才:通过县试的童生被称为秀才,他们已经获得了进入更高一级考试的资格。3. 举人:在省一级的乡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秀才,可被选拔为举人,这是科举制度中的中间等级。4. 贡士:举人可参加由皇帝主持的会试...

古代科举考试的等级依次是什么?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

科举制度从最低到状元分哪些等级
1. 童生:未取得秀才资格的应试者,无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2. 秀才(生员):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取得生员资格,也称秀才。3.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在乡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应试者,称为举人,其中成绩第一的称为解元。4. 贡士(第一名称会员):在会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应试...

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秀才、举人...?
明代开始科举分四级。第一次是童试,里面分县试、府试和院试,院试合格后为秀才。第二次乡试,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第三次会试,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第四次殿试,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分为状元,榜样,探花。为一甲中的前三名 ...

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顺序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发源于隋朝时期,经历了唐朝的确立和宋朝的发展,最终在明朝得到了完善,并且在之后还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从最开始的创立到清朝末年废止,总共经历了约1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那么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又分为几个等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

我国的科举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等级从高到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1、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制度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2、“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

古代的科举制度分哪几个等级
科举制度分三个等级,分别是第一级乡试、第二级会试、第三级殿试。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中,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
2.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因在秋八月举行,又称为秋闱。3.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因在春季举行,又称为春闱。4. 殿试:是科举制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科举考试的内容随朝代变化而变化。唐朝设有多种考试科目,如明经(经义)、进士...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是什么?
一、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是: 1、会试: 是科举考试的第一级,由各省举行,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下一级考试。在明清两朝,会试大多在省城或道府级城市的礼部试场举行。 2、乡试: 是科举考试的第二级,由会试合格者到省城或道府级城市参加,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下一级考试。在明清两朝,乡试大多在省城或道...

古代科举等级有哪些?依次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