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世说新语》乘船里的华歆和《管宁割席》里的华歆是不是同一人? <<世说新语>>的<<管宁割席>>中的管宁和华歆是怎么样的人...

2024-07-03m.fan-pin.com
《管宁割席》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否则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出自: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释义: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管宁割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在《世说新语》中。《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
但是,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
告诫人们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华歆拒金品德高尚

管、华二人「割席」之后如何呢?前述故事中「因小见大」的「大」,即日后二人的作为、抱负、成就等等究竟怎样呢?这些问题之所以耐人寻味并吸引著人们亟欲穷根究底,实乃管、华二人日后的发展与「结局」,关涉到当初的「割席」是否确能「预见」未来?是否确能折射出二人终生的成败得失?

《三国志.卷十三》之《魏书十三》载有《华歆传》。据此传,此人后来成就为一个了不起的栋梁之才,以至三国时期的大人物如袁术、孙策、孙权、曹操等,都曾先后相邀其出山为官,并委以重任。魏国建国以后,华歆又先后在魏文帝和魏明帝两朝担任要职,官至相国、司徒。然而,华歆虽身居宰辅高位,却严于律己。他的廉洁清贫是世所公认的,史称他「素清贫、家无担石之储」,以致魏文帝听说后感动不已,下诏说,现在宫中的饮食是美味多样的,而华歆官为司徒,却以蔬菜下饭,这太说不过去了;特地赐给他御衣,并且给他的妻子儿女全部做了衣服。传记中还记载著一则「华歆拒金」的著名故事。当初,华歆受天子之召,离开孙权去京城任职时,宾客好友前来相送者逾千人之众,赠送给他几百金的钱财。华歆当面都不予拒绝,却暗地里给各份礼金都写上馈赠者的姓名,临别时,他召集各位宾客,诚恳地说:「我本不想拒绝诸位的好意,然因单车远行,所载礼物太多,会因财宝惹眼而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所以只好将所载礼物给各位留下了。」于是照单发还。此举不仅清廉,而且「策略」得很有分寸。宾朋无不叹服其道德人品。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管宁割席》中华歆拾金「视之而掷」的细节。看来,管宁当年的小题大做,是很值得怀疑而站不住脚的了。

欲让官管宁更显襟怀

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他曾上书天子,劝谏其「留心治道」而减少「征伐之事」;他听说战事征役频繁「颇失农桑之业」,又上书恳请重视农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这些强农固本、富国安民的政治见解,在今天读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故尔史书称道他「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歆「红火」之后对待旧友管宁的态度。《华歆传》写华歆官至司徒时,将管宁当作品德高尚、卓尔不群的人才而向天子举荐;华歆官至太尉时,又上书欲「让位」于管宁。由此可见华歆对管宁当年「割席绝交」的过分之举,非但没有耿耿于怀,挟嫌泄私,而且以极其大度的胸怀,出以公心,举贤荐能。华歆其人之德行高洁亦由此可见一斑。顺便提及,《三国志》中《管宁传》称管「心怀道德,胸藏六艺,清静谦虚,廉洁清白」,足见管宁也确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交友勿苛 「断交」须慎

窃以为:《管宁割席》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从细节入手,以「见微而知著」为著眼点,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教化与行为规范的文本,仍是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参考意义的。「见微而知著」虽有其可取的一面,但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断。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义。须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以一眚掩大德」,这才是冷静客观、宽容大度的交友态度。

是的,都是三国时期的华歆。

华歆(157—231),字子鱼,籍贯冀州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公元二二三年】(黄初四年)华歆举荐管宁。曹丕征用管宁,管宁不从。

王朗也是魏国人,后来被诸葛亮骂死了,哈哈

是一个人

《世说新语》是笔记体小说,既然是小说,人物出现两次很正常。

是的

貌似是同一个人
^_^

王朗是病死的

《世说新语》中《乘船》怎样断句?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乘船文言文得到什么启示
1. 《乘船》中得到什么启示(文言文) 1.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2. 《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3.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

世说新语德行华歆和王郎的人品
楼主要找的是这个事例吧: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附上翻译: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

《世说新语》中的巜乘船》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这两篇文章告诉了我们...
要诚信,要讲信用,讲义气。德行第一之十三、急不相弃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译)华歆和王朗...

怎么没看见世说新语中的乘船啊!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在课本上《乘船》这个名字是编者加的,所以在《世说新语》里找不到乘船。

《世说新语》的《乘船》中的“此”指代什么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

《世说新语》 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乘船文言文里华韵是怎样的人
3. 《乘船》中得到什么启示(文言文) 1.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2. 《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3.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

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简单写写心得,并与伙伴交流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