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网 导航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2024-06-29m.fan-pin.com
大明朝怎么灭亡的~

明朝灭亡,东林党魏忠贤,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

明朝灭亡于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明末,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加入高迎祥队伍。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称帝,国号为大顺,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二月李自成率军东征伐明;三月攻占北京,大明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
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随后,满清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称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亡,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时期结束。

扩展资料南明灭亡: 明朝历史(1364—1683年)即中国明朝以及南明和明郑时期的历史,属朝代专门史。从朱元璋建立西吴政权到明郑台湾被清军攻占,明朝前后延续319年。
明郑灭亡: 明郑时期(1661年—1683年)又称台湾明郑时期,是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郑成功于1661年在台湾建立的郑氏政权,共历五王、前后二十二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历史

研究明朝灭亡时,人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以及内部党争上,而忽略了明朝末年白银的进口骤减这一事实。其实,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大量增加
2.朝廷赋税增加,农民苛刻杂税严重
3.军队纪律涣散,严重扰民害民
4.攘外安内,军事失败
5.用人和策略上失误
6.崇祯自身的缺点

美国学者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即证实了这一点:1620年至1660年间,欧洲市场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到沉重打击。中国尽管与欧洲相距遥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欧洲贸易衰退之前,停泊于马尼拉的中国商船每年多达41艘,到1629年降为6艘,加之当时与中亚贸易的萎缩,新大陆输入中国的白银大大减少了。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正值长江下游地区高度商品化的经济急需更多白银以对付通货膨胀之时,白银流入更是两次被严重阻断,中国的白银进口量骤然跌落。

明朝的货币是白银,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不是白银的主要生产国,白银大量依靠进口。魏斐德在著作中写道,在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入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33750-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86250公斤。而且马尼拉不是南美洲白银进入中国的唯一门户,还有一部分从澳门、台湾、东南亚进入中国。艾维斯估计,从阿卡普尔科运到马尼拉的白银平均每年143吨,仅1597年就有345吨。一个不富藏银的国家,竟然选择银作为自己的货币,是一件把金融命脉委于他人的荒唐之事。

白银的骤然减少对明朝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呢?明末叶梦珠所著的《阅世篇·食货一》中记载,崇祯壬申五年(1632年)“白米每斗一百二十文,直银一钱,民间已嫌其贵”,十一、十二年“斗米三百文,计银一钱七、八分,识者忧之”,十五年春“时钱值日落,每千值银不过四钱几分。白米每石文银五两,计钱一十二千有奇”。顺治三年(1646年)“斗米几至千文”,四年“白米每石文银三两,”六年“大熟,糯米每石价止一、二两,珠米每石九钱,白米每石价一两耳”。也就是说,如以铜钱计,崇祯时10年间米价上涨了10倍,银价上涨了5倍。鉴于粮价是中国物价的基本指数,即便加上战争及灾荒因素,也较同时欧洲物价上涨的三到四倍更为严重,尤其是白银和铜钱比值的变化。白银和铜钱比值在短短几年内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不可能与当时进口白银骤然下降无关。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写道:明朝末年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可能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在长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地区,通货膨胀导致谷价暴涨,给当地城镇居民带来了极大灾难。1635年至1640年白银进口量骤减期间,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北部的湖州等丝绸产地迅速衰落。与此同时,罕见的自然灾害席卷中国大地,接连不断的饥荒,伴随着蝗灾和天花,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经过这场浩劫,晚明的人口总数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的严重下降恰恰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同时发生,仅这一点便足以使历史学家们相信,中国也被卷入了17世纪那场困扰着地中海世界的普遍危机。

明中后期,皇族及地主大量掠夺农民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的负担日重一日。随着农民的不断起义和东北满族的兴起,明朝政府在田赋之外加派剿饷、辽饷,练饷。农民苦不堪言。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陕西澄城县王二率领抗粮农民冲入县地,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烽火在陕西大地燃烧起来后,形成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他们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经过18年殊死搏斗,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桢皇帝在煤山(今北京市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明中后期,皇族及地主大量掠夺农民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的负担日重一日。随着农民的不断起义和东北满族的兴起,明朝政府在田赋之外加派剿饷、辽饷,练饷。农民苦不堪言。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陕西澄城县王二率领抗粮农民冲入县地,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烽火在陕西大地燃烧起来后,形成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他们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经过18年殊死搏斗,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桢皇帝在煤山(今北京市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灭亡,东林党魏忠贤,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征伐日本和东南亚时失失利。元中期政变频繁,后期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成功。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鬼力赤篡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元朝(中古蒙古语:ᠳᠠᠢ ᠦᠨ &#...

周朝是怎么灭亡的?
周朝的灭亡经过: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负黍,西周国惧怕之下背叛秦国,与东方各诸侯相联合,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

元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元朝建立后,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草原习俗,因为内部是由一个个部落组成,就免不了权力争夺,九十八年里换了十五个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就是元顺帝,频繁的政权交接,导致内部权力不稳、内耗严重、国家混乱,如此灭亡也是咎由自取。 元朝灭亡后最终落得了怎样的结局?‍ 元朝灭宋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草原民族不通教化,攻...

商朝是怎么灭亡的
商朝末期,商纣王荒淫无度,大肆修建宫殿,导致国力衰落。而周部落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的经营下,逐渐壮大。在牧野之战中,面对强大的周军,商军全线溃败,周武王乘胜追击,直逼朝歌城。纣王自知大势已去,遂将珍宝搬到鹿台放火自杀,至此,商朝灭亡。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根据《元史》记载:元朝是被起义军朱元璋等灭亡的。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最终为何都会走向灭亡?
汉人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怎么会就在崇祯朝灭亡了呢?明崇祯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检,乾隆帝曾经评价道:至明之亡国,由于神、熹二宗纪纲隳而法度弛,愍帝嗣统时,国事已不可为。虽十七年身历勤苦,不能补救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与荒淫失国者一例而论。回顾历史,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

朝鲜的李氏王朝是怎么灭亡的,为什么会灭亡?
朝鲜的李氏王朝是在日本的不断侵略下亡国,从1868年日本开始了走上不断外侵的道路,临近的朝鲜首当其冲,再到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更加肆无忌惮的侵略朝鲜,最后战争一次次爆发,使得风雨飘摇的朝鲜帝国不堪一击,成为日本的战败国。朝鲜亡国从外部因素看,是因为临近的日本狼子野心,对其虎视眈...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变”,也就此为止,南宋灭亡。就在这个时候,北宋残留的皇族,北宋最后一个头头的弟弟,打枪换炮,即了位,将名改成了南宋,从此建立了南宋政权。南宋是在怎样一个状态下存在的呢?因为金的强大,南宋为了存活下去,就每年给金献上许多的金银财宝之类的,作为贡品。就...

周朝怎么灭亡的 周朝是怎么灭的
周朝灭亡:前255年秦国攻入雒邑。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或曰迁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 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是怎么灭完的?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被商朝灭亡的。首先夏朝灭亡的征兆,大禹在自己年事已高的时候就准备禅让给益,但是当时夏族因为治水的原因声望颇高,所以禹的儿子启被拥护继承了王位,之后就这样世袭罔替,直到孔甲时代,俗话说人吃饱了就没事干,孔甲在位的时候周围一片祥和,...

相关链接2

返回顶部
凡事房车自主流
凡事网